APP下载

诺敏河畔(外一篇)

2022-03-26顾玉军

骏马 2022年2期

顾玉军

刚跨入漫长冬季的门槛,诺敏河流经的鄂伦春自治旗诺敏镇,就已被皑皑白雪覆蓋。但清波荡漾的诺敏河却热情不减,她漂浮着玉一般透明的冰凌,舞动着乳纱般轻柔的雾缕,紧贴着镇旁,缓缓流过。

诺敏为蒙语,意为碧玉或绿色。诺敏河,就是碧玉一样的河流。诺敏河来水宏阔,碧波潋滟,故当地百姓把它称之为“江”,也亲切地叫它“江堰”。诺敏镇的名字,也是以这条河的名字命名的。尤此,诺敏河的魅力,可见一斑。

诺敏河是嫩江西岸最大的支流,古称“屈利水”、“越河”。它发源于大兴安岭支脉伊勒呼里山南麓,流经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和黑龙江省甘南县,在辉龙图附近注入嫩江。诺敏河全长448公里,流域总面积达27983平方公里。诺敏河一路劈山越涧,蜿蜒奔流,养育着众多生灵,润泽着两岸绮丽的风光。

诺敏镇,群山环绕,林海浩瀚,河流纵横,湖泊遍布,自古就是一片人杰地灵的宝地,是鄂伦春人的摇篮。据文献记载,鄂伦春人从15世纪起,就以游猎方式活跃在这一带的莽莽群山里,过着“一人一匹烈马,一人一杆枪,獐狍野鹿满山满岭,打也打不尽”的游猎生活,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鄂伦春民族文化。1951年4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在小二沟(今诺敏镇)设置鄂伦春旗。1952年5月31日,将鄂伦春旗改设为鄂伦春自治旗。1959年1月,鄂伦春自治旗驻地迁至阿里河镇。如今,鄂伦春人已放下了手中的猎枪,积极参加国家建设,欣然融入了现代化的小康生活之中。

这一带还是红色抗联文化发祥地之一。当年,东北抗日联军著名将领王明贵,在大兴安岭的深山密林中,与十一个鄂伦春族的义士结拜为“抗日义兄弟”。抗联官兵与鄂伦春族兄弟在这一地区展开了英勇的游击战,并为抗联部队建立了稳固的后方基地。

诺敏镇也是有名的鱼米之乡。肥沃的土地为开荒种地创造了良好的先决条件。上世纪五十年代,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中央决定在新疆、东北等地进行大规模垦荒运动。当时农垦部王震部长从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抽调大批官兵及农机具,于1960年开进一个整编师来垦荒,并成立了农垦总部,总部名称为大兴安岭农场管理局(大兴安岭农垦集团公司),设在大杨树镇。现在这里务农的大多是这些军人的后代。这里可种植多种农作物,如黄豆、玉米、小麦、高粱、水稻等,主产是黄豆,是著名企业维维豆奶原料的主要供应地之一。

以诺敏河为干流的水系网络十分丰富,滋养了大量生灵。说当年这里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一点也不夸张。诺敏河里的鱼非常多,就像自家的养鱼池一样。家里若来了客人,你在家里烧水,他去河边钓鱼。你水还没烧开,他已拎几斤鱼回家了。当地百姓说,九十年代发了一次大水,诺敏镇几成汪洋。大水退去后,只见大沟小洼甚至学校操场边的草丛里都有鱼。大人孩子们都去抓鱼,场景十分热闹有趣。

诺敏河两岸,风光绮丽,神奇壮美,素有“神山圣水花海奇峡”的美誉。森林、火山、湖泊、湿地、峡谷、花海、田园的完美组合,成就了旅游资源的极高品质。2000年,经国家批准,在这片土地上成立了“毕拉河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公园拥有达尔滨罗、神指峡、杜鹃花海、怪松林、四方山等十几处景点。2016年,公园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景区先后荣获了“中国最具特色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山地花卉观赏地”、“中国最美人文休闲旅游目的地”等荣誉称号。是集旅游观光、度假休闲、科普康养、探险科考于一体的独具北方鲜明特色的旅游胜地。

长虹般的诺敏河大桥,连接着南北两岸。南岸桥头修建了小广场,“撮罗”民宿群,家庭旅馆等。傍晚时分,人们在这里散步、跳舞、钓鱼……大桥附近的河水边,宽阔的银色沙滩上生长着疏朗的树林。每到节假日,人们一群一伙地在河边野餐聚会,有的甚至带来烤炉烤箱直接在这里烧烤……一派闲适愉悦的“慢生活”。

入冬时,大河两边开始渐渐结冻,而主水流却很难结冰。密集漂浮的冰凌顺流而下,仿佛无数起伏的水晶梭子,在相互碰撞中,发出音乐般的声音。水面上蒸腾着乳白色的雾气,缥缥缈缈,如丝如缕。盈弥的水汽,遇到轻袭的冬寒,让大河两岸的森林,形成了一道“永不消失”的雾凇景观。千树万枝,冰雕玉琢,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银光。冬天里,虽然少了些欢腾,少了些热闹,但却多了份素洁的宁静,多了份童话般的美妙。

诺敏镇百姓至今还保留着在封冻的诺敏河上滚冰的习俗。这一习俗,是从毗邻的黑龙江省传过来的,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当地人认为,滚冰能滚掉身上的病气、晦气和灾气。一切不吉之气,都能通过在河面上一滚而被冰雪冻死、带走。待春天冰雪融化,就被河水冲走了,一年就能平安健康,万事顺利。

2016年,诺敏镇和毕拉河林业局共同把正月十五定为“滚冰节”。两节并一节,其热闹可想而知。人们扶老携幼到大河的冰面上去观彩灯、看秧歌、赏烟火、打冰滚……各种烟花竞相鸣放,鞭炮之声响彻夜空,彩灯、冰灯、孔明灯光彩夺目,东北大秧歌扭得龙飞凤舞、欢心畅意,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尽管气温在零下二十多度,可人们热情不减,一玩就是几个小时。

滚滚滔滔,奔流不息的诺敏河,是历史的河,母亲的河。她的恩泽,将永远普惠于热爱她的人们。

黄檗之美

在鄂伦春自治旗毕拉河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广袤的熔岩石海之上,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树。这种树树干不高,树冠不大,却长得龙盘蛇曲,凤舞鹤翔,奇美的造型,仿佛园艺师精心雕琢的盆景。它们或零星散落或集中连片地点缀在石海之中,为公园平添了独特的生态景致和迷人的魅力。它,就是大兴安岭上的稀有树种——黄檗。

黄檗,又名黄波椤、檗木、黄柏等,是我国三大名树(核桃楸、水曲柳、黄檗)之一,为芸香科黄檗属落叶乔木。黄檗材质优良,不仅是枪托、家具、建筑装饰的良材,还是上好的中药,有清热、解毒、止血、止泻等功效。也可外用治疮疡、湿疹、黄水疮等疾病。

黄檗似乎不是属于大兴安岭林区的植物。也许是毕拉河一带的火山群形成的小气候给了它适合生长的环境,也许是迁徙的鸟儿携来了种子,让黄檗在石海里安了新家。黄檗极少与其他树木混交生长,总喜欢与同族为伍,并在寸土无积的石海之上,屈尊了伟岸的身躯,而以另一种更奇美的姿态生存了下来,这不能不说黄檗以生命的顽强,在这里创造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

黄檗在一年中的变化是“大起大落”的。当第一缕秋风轻轻拂过时,它的叶子就现出了一片金黄。从高处俯瞰,就像画家在石海的画板上涂的一抹抹金色的油彩。叶子的金黄与远处松林的浓绿相互衬托,相互辉映,就如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此时的黄檗枝头已结下果实,小小的、圆圆的、一扎一扎的。果实由绿变黑,最后就像结满树枝的黑天天(龙葵)。见到它,谁都会产生想吃一口的欲望。更有趣的是,当叶子落尽时,黄檗似乎突然失去了生命而呈现出一副远古的质感:扭曲的树干,干枯的树枝,黑灰色的树皮及深枯的褶皱……让你无法揣度它在苍茫的石海中度过了多少艰辛的岁月,整体看上去,就如一幅朴拙的古代素描,夸张地现出一种沧桑之美。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春天来时,黄檗的枝头又会冒出新鲜的嫩芽,不久,就生机勃勃地枝繁叶茂了。

这些仿佛“专为游人而生”的黄檗,已成为公园中极具观赏价值的树种。它们在石海中无声地守候着静美的时光,默默绽放着自己独特的美。

责任编辑 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