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税法课程的路径探寻

2022-03-26卜华韩晓旭戴新颖

高教学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税法中国传统文化会计专业

卜华 韩晓旭 戴新颖

摘  要:文化自信是一切自信的根源,而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则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各方面都有体现,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融进高校课程教育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必要途径,但目前高校在非哲学类课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出现断层。文章认为税法课程中包含大量文化要素,在税法课程的教学中应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过程。文章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论述税法课程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挖掘税法课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时代价值的精神基因,并结合课程内容就如何推进税法课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提出建议。

关键词:思政教育;课程思政;中国传统文化;税法;会计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5-0052-05

Abstract: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is the root of all self-confidences, and China's extensive and profound traditional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reflected in all aspects of modern society. Incorpora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into college education is a necessary way to enhance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However,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has little influence in non-philosoph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In this paper, it is presented that the abundant 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contained in Tax Law courses should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meaning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incorpora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Tax Law teaching, digs the spiritual genes of the traditional value in the Tax Law course. Suggestions of incorpora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Tax Law course were given regarding 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s.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ax Law; Accounting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指出,实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部分重点任务是深入阐发文化精髓并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

在高等教育领域,推动高校开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课程中增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目前,高校的工作主要是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哲学类课程中,在非哲学类课程中出现断层。税法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包括税收理论及税收基本法、实体法和程序法等法律内容,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文章认为应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税法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文章以高校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的税法课程为例,从税法课程中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税法课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精神基因的挖掘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税法课程的实践路径三方面进行探讨。文章的研究内容对于深入推进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一、税法课程中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含义

中國传统文化,是中国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道德传承的总体。从地域上看,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不同区域的不同民族有其特有的民族文化,同民族间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语言等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内容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涵盖了政治、军事、宗教、哲学、科学、风俗、伦理、文学、艺术和教育等方面;从学术流派看,中国传统文化涵盖了“主张仁政、以德治国”的儒家思想、“变法革新、以法治国”的法家思想、“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墨家思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家思想以及阴阳家、兵家和纵横家等多种学派的思想,纵览整个文化发展史,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儒学长期占主导地位、多元学术价值理念并存的格局。

看似不同的民族地域、文化内容和学术流派,在经历了时间的扬弃、继承、发展与融合后,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基因和共同价值观念逐渐形成并影响深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他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把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概括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六个方面,言简意赅地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的时代价值和核心精神。

(二)税法课程特点

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会计学、管理和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熟悉相关法律政策,能在工商企业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的实务性工作,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会计高级人才。其专业特色决定了会计学科会显著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高校应充分挖掘和深化会计专业课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将课程知识点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以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

税法课程作为各大高校财会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在培养学生会计专业领域实际工作能力和应用技能的知识体系方面,有着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该课程主要包括税收立法、税收法律關系、税收基础理论、税法原则、税法要素、税法地位和税法作用等理论和税收基本法、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等法律内容,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应充分挖掘该课程所蕴含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将专业理论知识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相融合。

(三)税法课程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

1. 增强对税法知识的理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中国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如果摒弃中国传统文化,割断民族文化血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将会失去其凝神铸魄的功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基础,在法律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既是道德建设的要求也是法治建设的要求。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写入宪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入法提供了根本大法支持和保障。民法总则第一条就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本原则,并在诸多条款中增加体现我国优秀传统道德精神的内容,如其中关于对“守诚信、崇正义”行为的鼓励和宽容,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民法具体规则中的体现。

税法中虽未明确提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却在内容中多有体现。比如,税收的本质是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利强制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殊的分配关系,这种分配关系体现了“和谐”,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尚和合、求大同”思想的诠释。在税法课程中融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税收法律中税收本质的理解,还有助于学生对我国法律的精准认识和自身价值观的正确建立。挖掘并施行隐含在税法课程中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能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还会启迪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特色背景下的专业知识。

2. 加强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在我国文化多元化发展和外国文化不断冲击的背景下,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一关键阶段,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理智地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可以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中国传统文化这片文化沃土中不断汲取有价值的思想和理念,将其根植于学生心中,作为学生安身立世的重要指导。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不仅需要思政课程发挥作用,更需要在税法等专业课程中开展联动教学,需要全部课程教师的共同努力。比如,税法适用原则中的“新法优于旧法原则”体现法律也在不断创新,这可以使学生向国家学习与时俱进的魅力;“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体现法律在辩证地看待问题,这可以让学生深入感受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现实意义。在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汲取传统文化的丰富营养,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性,给予学生正确的职业方向指导。

3.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于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当前文化的清晰认知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坚定信念。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数千年岁月的沉淀,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系,是祖先留下的宝贵历史遗产,学习认识它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本身和当前国情,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大学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融入教育教学,需要在所有课程的联动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基因,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设创新工作。税法课程中包含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可以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优秀精神基因并开展教育,完成知识传授和精神内涵阐释的有机统一,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自豪感和对文化自信的坚定,激励中国青年参与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中。

二、税法课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精神基因的挖掘

2014年2月,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曾谈到,要认真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一)讲仁爱、重民本——减税降费

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来的发展,融合了多个学派的思想,讲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仁者爱人,在诸多思想理念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因此,特别强调仁者爱人,以民为本;税收“始于”纳税人、“基于”纳税人而又“终于”纳税人,以“讲仁爱、重民本”为契机推进减税降费措施,体现以“仁”治“人”,以人为本的思想。

2019年,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推进实质性减税降费,国家公布了《财政部 税务总局 海关总署<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等多项法规。2019年前三季度税收数据显示,减税降费红利持续释放,2019年全国前三季度小微企业普惠性政策新增减税1 827亿元,个人所得税分两步改革叠加新增减税4 426亿元,增值税改革新增减税7 035亿元。在国内外经济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减税降费政策充分发挥了逆周期调节作用,更直接更有效地惠及广大纳税人、缴费人,提振了市场主体信心。

毫无疑问,一系列减税降费税收政策的制定,对于税法课程的教学会产生重要影响。在学习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关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多个税种时,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改革问题,而改革的初衷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的基本思想,我国政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让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守诚信、崇正义——纳税信用管理

“守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一个基本准则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时代价值的核心思想。在现代社会,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衡量一个人品行优劣的道德标准之一,是日常行为诚实和正式交流信用的合称。为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应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进而不断解决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崇正义”更多地体现在法律中,对见利忘义的违法行为应加大执法力度,让败德违法者受到法律制裁。税法作为法律之一,要努力让纳税人在每一个行政案件、法律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所有税务机关、司法机关都应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

为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重点强调的“让守信者一路畅通、让失信者寸步难行”的要求,促进纳税人诚信自律,提高税法遵从度,规范纳税信用管理,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自2014年以来,税务总局制定和发布多项与纳税信用管理相关的公告,采用初评、补评、复评的办法施行纳税信用评级制度,以褒扬诚信、惩戒失信,更好地服务于纳税人。纳税信用管理办法的施行和不断完善,不仅“守诚信”,保护了纳税信用等级高的纳税人,为守诚信者提供各项便利;还“崇正义”,惩戒了纳税信用等级低的纳税人,对失信者进行监督管理。税法课程中的诚信教育旨在提高储备会计、税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不仅仅是强调要保持客观和诚实守信的立场,不偏不倚地真实反映资金情况的动向,还要严格按照税法要求依法履行纳税义务。

(三)尚和合、求大同——关税、一带一路

中华文化崇尚和谐,和合共生是中国几千年文明一直秉持的理念。“尚和合、求大同”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并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

中华民族历来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大同”可以更好地接纳自由、民主、平等、公平、正义等现代价值,在“旧邦新命”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世界各国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分歧矛盾,但世界各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协和万邦才能天下大同,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各国持有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和共同利益观共同处理国际税收问题,才能让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世界各国人民实现可持续发展。

税法课程中有较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尚和合、求大同”元素,比如关税的历史发展过程。关税作为税法中的重要税种及世界上最古老的税种之一,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我国与世界各国发展正常贸易关系的经济机制。关税的重要不在收入多少,而在于其地位,作为国际间的共同税种之一,它以税率高低调节进出口贸易,从而影响国内经济的发展方向、规模和速度,进而影响物价的稳定程度。我国关税的发展经历了产生、发展与完善、主权旁落和真正自主四个历史阶段,分别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辉煌时期、屈辱时期和飞速发展时期。中国青年通过对关税历史的学习,可以激励和鼓舞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共同拼搏。

目前,我国的关税采用最惠国税率、协定税率和特惠税率等多种优惠税率,表达了中美贸易摩擦引起的关税之战中的中方态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尚和合”在和平、合作的基础上共谋世界发展,展现中国风采;“求大同”可以更好地接纳自由、民主、平等、公平、正义等现代价值,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以和平、合作、共赢、发展的态度,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确立以“一带一路”倡议为统领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引领中国在国际税务合作中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不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三、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税法课程的实践途径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学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课堂、实践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还明显不足,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待完善,课程教育重知识讲授而轻精神内涵阐释,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合力有待加强等,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实践并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一)加强教育队伍建设,打造育人格局

高校教育工作者是开展大学生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在税法课程教学中导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桥梁便是教师,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以及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会直接影响在税法课程中导入传统文化的质量。教育队伍的建设是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的有效途徑,相应的人、财、物的投入是确保优秀传统文化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的基础,学校的组织保障机制的建立是教育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

首先,学校应该加大经费投入,合理分配教育经费并监督经费的使用情况,将传统文化教育的专项资金落到实处。其次,学校要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队伍的建设和教材等教学资源的完善,定期对相关工作者进行培训和提高,在实际教研过程中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设计,在现有教材中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最后,学校要加强对教学成果的检验,在教学督导部门的督查和评价过程中,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引入到督查标准和教学评价标准中。学校还应着重长效机制的建立,不断健全课堂教学管理办法,从专业课程的标准制定、教学督导听课和教学纪律约束等方面建立并不断完善规范性制度安排,最终,让“中国传统文化”引入专业课程教育的理念深入教师心中,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案。

(二)创新教学设计,转变教育方式

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不仅要提升大学生教育工作者的素质,还要考虑教师在实际课堂教育中的教学过程,合理整合教育内容并且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在展开教学前,要充分挖掘在专业课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以将无形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有形的专业知识充分融合为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在查阅相关教学资料后,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分配等方面制定方案,编写教学指南。

税法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准确把握税法课程的特点,既要牢牢把握会计专业课程的核心地位,又要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在进行课程内容引入时可以从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时事热点事件出发,结合税法课程引入案例分析,进而增强学生对税法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真正让中国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最终培养出对民族文化有自豪感的适应型人才。

(三)开展社会实践,促进知行合一

税法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仅仅局限于税法教材上,还应该充分挖掘现代教学资源,进一步拓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范围。只有将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中去,才更能凸显理论本身的价值,在以专业知识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为双重教育目标的前提下,实践活动的选择和设计尤为重要。

大学生的知识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双重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社会整体着眼,加强校内校外的合作力度,做到学校、社会力量的有机结合,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整体效果。征、纳双方之间的关系对税收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和税务局作为与税法课程教育密切相关的社会力量,可以通过在校园开展税务专题讲座、提供实习场所等途径和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通过向学生介绍相应的办税办法,让学生在征纳环节中体悟,进一步增强税务知识教育和拓展传统文化教育,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在正确认识征税与纳税双方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了解“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思想理念,学习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和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在感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后,学生会更好地走向财务、税务等工作岗位。作为储备纳税工作者,要明白纳税是符合自己根本利益的,而不是将目光聚焦在可支配收入的直接减少上,有利于日后诚信纳税工作的完成;作为储备征税工作者,要明白征税是为人民服务、为纳税人服务的,应积极打造服务优质、办税高效、纳税人满意、社会认可的办税服务理念,有利于日后和谐征税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7-2(4).

[2]于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5.

[3]姚臻.文化自信视阈下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路径探究[J].江苏高教,2019(12):142-145.

[4]黄华,李贞,杨明.基于微课教育分析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路径[J].高教学刊,2020(31):116-119.

[5]李有桂,吴祥,朱成峰,等.“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教师人文素养的培育[J].高教学刊,2020(31):169-171+176.

基金项目:中国矿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动力中国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017KCSZ20)、“《税法》在线课程建设”(2019YKF16)

作者简介:卜华(1963-),男,汉族,江苏镇江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税务管理、会计信息质量。

猜你喜欢

税法中国传统文化会计专业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会计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分析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房地产税法正式列入立法计划
浅议税法效力及其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