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化视域下中小企业核心技术发展研究

2022-03-25王兴为

河南科技 2022年15期
关键词:核心技术核心生态

王兴为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河南 濮阳 457000)

1 生态文化概述

在人类与环境的适应交互中,人类文明推进了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并不断向生态文明进化的方向迈进。就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而言,人类文明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并演变出三种文化形式,即以自然为中心的“原始文化”,以人为中心的“人本文化”以及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化”。作为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阶段,生态文化表现出独特的内涵及价值观,其核心是促进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循环利用。

对于生态文化的内涵而言,生态文化就是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对于生态文化的价值观而言,主要体现于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生态文化的价值取向在于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点。因此,中小企业核心技术研究要以生态文化为底蕴[1],促进产业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

2 核心技术的内涵与特点

1990年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尔(G.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提出了核心技术的概念,认为核心技术是以企业的技术实力为中心,通过对战略决策、市场营销、组织管理等手段的集成,而形成的一种综合竞争力。具体来说,核心技术是指企业在长期发展中,通过合理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管理资源而形成的比其他竞争要素更好、更难被模仿、更能满足使用者核心价值需求的根本要素,是企业拥有的内在能力和资源组合能力,可以为用户提供特定的服务,并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从而获得持续的超额生态利润。简言之,核心技术是企业在长期发展中通过合理利用内外资源并持续高投入研发形成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颠覆性、关键性技术体系。

核心技术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附加值,能够给企业带来超过平均利润的超级利润。二是核心技术的独特性,也就是核心技术难以复制。三是延展性,指企业通过自身的核心能力,开发出的一系列生态产品服务和新的业态。四是动态性,尽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表现出了很强的稳定性,但是其始终与特定的行业、经营方式、企业资源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其动态演化是不可避免的,其核心技术也会演化为通用能力。五是协同性,是指在两个或更多的核心能力相互叠加后衍生出新的、更强的核心能力,达到1+1>2的协同效果。六是差异性,即企业的核心技术是通过特定的途径和技术路径逐渐形成的,是个体化发展的结果[2]。

3 核心技术的创新发展机制

技术创新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唯有完善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使企业进入“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创新发展模式,才能驱动生产带动利益,利益促进研究,研究提高生产,最终实现以技术追求生态效益,改变以资源耗费追求利益的局面[3]。国外部分企业将高污染行业的代工厂开设在我国境内,造成我国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国中小型企业缺少自身的核心技术研究机制,不能打造自己的企业发展核心技术链条,只能以破坏生态环境换取利益。唯有提高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才能减少企业生态破坏,带动企业进入良性循环。

3.1 核心技术的外在机制

企业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是形成企业创新能力的外在因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高科技创新的收益,是企业开展核心技术研发的外在条件,但仅仅依靠这些外在的因素,企业很难实施技术创新,因此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创新的动力还很薄弱。建议相关部门通过政策和经济手段对其进行激励,如保障财政税收支持等,支撑其在产业发展中大胆自主创新。另外,在进行核心技术研发时,同样也需要科技管理部门的技术支持和引导,以及来自同行的大力支持,这样才能使企业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得到持续发展和提升。

3.2 核心技术的内在机制

企业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的内在要素通常来源于企业自身。具体涵盖了公司的各个部门,如研发、财务、人力等,企业可以利用公司的核心技术,对公司的各个部门进行全面的整合,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为核心部门提供各种必备资源。

4 提高中小企业核心技术研发水平的对策

4.1 改变企业发展理念,创设技术人才环境

企业的经营策略与实践活动都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只有在观念上不断革新,才能维持核心技术的基本稳定性。建议企业要打破固有的力量和思维模式,树立“创一流”的创新意识,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主体、以创新为根基、以诚信为形象,全方位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科学的发展理念引领企业的生态、经济效益持续提升,用创新的实践推动企业的跨越发展[4]。一是要加强企业生态管理。在企业内部,要构建生态治理体系,建立规范、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降低内部少数人员对企业的控制,并通过稳定、规范、科学的行政决策体制,实现经济利益与生态保护的双赢。二是要打造企业发展链条。企业的发展不能只着眼于当前利益,还要放眼于产业的长久发展,打造产业创新生态链,不断挖掘企业的持续发展潜力。三是要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必须制定科学的人才发展战略,创新用人机制,促使优秀人才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改善人才待遇,充分利用各种人才的社会功能,以情动人,以待遇、环境等合理的方式来留住核心技术人才。建议企业既要注重科研开发,又要注重人才的生态化管理,充分发挥人才效能。

4.2 充分利用核心技术路线,提高企业竞争力

随着核心技术在市场上的综合应用和行业应用的持续发展推广,将会带来“利润叠增”效应,进而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6]。建议中小企业核心技术路线创新从四方面着手。一是坚持市场生态化,在追求经济的同时坚持绿色生态理念,固然技术创新以形成核心技术、创造核心产品、抢占市场、创新市场为目标,但企业主体不能忽视发展的生态代价。二是学会寻找外部帮助,引导社会资本的投入,参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建立从理论研究到生产应用的全过程核心技术创新模式。三是对现有人才进行岗位培训,持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使其更好地发挥核心作用。四是强化“政产学研用”模式,促进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市场之间的人员、信息、知识、技术等领域的合作与共享,促进高校科技资源和产业的融合,把先进的技术转移到企业,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7]。

4.3 提高企业核心技术能力,增强集群“磁场效应”

核心技术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根基,同时也是企业在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决定性因素。中小企业自身资源和研发能力非常有限,但当大量的企业聚集在一起时,中小企业就可以通过“磁场效应”来提高自身的核心技术应用能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的创新与实践的积累,将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是一个不断学习、发展、创造的过程,而集群对中小企业的综合技术能力的培育和创新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集群是在一个特殊的区域中相互关联、在地理上有机聚集起来的企业和组织群体,它包含了一部分在竞争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的群体、互相关联的行业和其他实体。比如专门的产品、零件、机械和服务,也包括专门的设备及资源等。企业集群也常常会向下延伸,包括销售渠道和顾客,也会从其他方面延伸到辅助产品、生产商、技术和投资等方面。

4.4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理念、是自信、是动力,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必须从内部着手进行变革。在企业内部,建立科学的技术研发体系,并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创意、创新。企业文化的培养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培育企业生态文化。中小企业唯有建立属于其自身的独一无二的企业文化,具备能够展现出自身的商业价值、技术特色、道德观和精神风貌的企业生态文化,才能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二是要建设学习型企业组织,提高企业与时俱进的适应能力。把“学习型”和“创新型”作为企业生态文化的特色,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企业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创新,不断地汲取各种新的科学知识,以科学发展为中心、以诚实守信为经营、以生态环保为理念,做到以人为本、和谐共生[8]。

猜你喜欢

核心技术核心生态
烧结矿低硅均质慢烧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提升变电站一次检修核心技术的研究
颠覆式创新: 集汽车级十项核心技术的ROBYF1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