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施策 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2022-03-25杨海波

道路交通管理 2022年3期
关键词:绿波高峰支队

济南:加快构建高效的信号优化管理体系

为进一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态势,改善道路出行环境,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按照“科技支撑、智慧治堵、精准施策”的原则,大力推进交通信号配时精细化、智能化建设工作,围绕构建系统工作机制、单点路口动态优化、多元绿波动态调控、交通信号智能提升、信号控制预案调流等方面开展信号配时优化工作,科学调配道路时空资源,提升道路通行效率,改善交通出行品质。

构建系统工作机制

为了交通信号优化工作有序、高效开展,支队在值班、巡检、优化、舆情四个方面,构建了系统的工作机制。为做到问题快速发现、需求实时响应、方案及时调整,支队制定了高峰信号优化值班机制。早高峰(07:00-09:00)、晚高峰(17:00-19:00)负责检查设备运行情况、交通运行情况巡检、指挥中心指令响应、配时方案调整等工作。通过现场跟踪巡检、监控视频巡检、交通大脑巡检等多种方式,对单个交叉口的配时失衡、绿灯损失、二次排队、潮汐拥堵、交通溢流等情况进行巡检。根据不同道路交通特性变化,通过调整周期、绿信比、相位相序、时空一体化、长绿波协调、可靠小波协调、安全绿波协调、感应绿波协调、方案选择式自适应协调等技术实施交通信号动态优化机制。实现问题发现—方案制定—方案评估—方案调整—效果评价闭环式管理。针对广大交通参与者对交通信号提出的问题或建议,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接收、处理、反馈交通舆情处理机制,根据舆情诉求的不同,处理反馈时间也不同。

为保证信号配时运行效果,支队对全市交通信号控制路口进行全面巡检,做到每周一覆盖的巡检频率。2021年以来,共计完成156条道路2.4万路口次的信号配时动态优化,其中现场跟踪巡检1.3万路口次、监控视频巡检2866路口次、交通大脑巡检8252路口次。发现并解决单个路口配时问题1727路口次、干线协调问题236次。

单点路口动态优化

为缓解交通拥堵,支队引入全新精细化配时理念,调取地磁、卡口等多元数据,通过流量流向聚类分析,根据不同季节、日期、时段、场景制定多时段精细化信号配时方案,每天划分高峰、次高峰、平峰、过渡、夜间等多个时段,并对每个时段设置单独的信号配时方案。2021年以来,针对潮汐拥堵路口、高架接入点、学校周边、右转干扰、道路施工等问题,共计完成780处路口3596路口次的单点信号配时优化,有效解决交叉口配时失衡、绿灯损失、二次排队、交通溢流等问题,通行效率平均提高5.8%。

“八横八纵”交通走廊

针对早晚高峰交通流量不对称,存在潮汐交通拥堵的路口,支队通过相位优化、时空一体化改造等手段进行调整,排队长度平均降低15%。如英雄山路与六里山南路交叉口随着刘长山隧道开通后东西潮汐交通流增加,为缓解交通拥堵,东西方向采用错时控制,并安装二级诱导屏,提高东西向通行效率。

因有些高架下桥匝道与地面接入点距离信号控制路口过近,导致大量下高架的车辆无法快速消散,排队车辆蔓延至高架桥主路。为了减少匝道排队对主线通行的影响,支队采用“截流控仓”信号控制策略,预留出下桥车辆通行空间,提高下桥通行效率,匝道排队长度平均降低10%。如在工业北路凤凰路、工业北路奥体西路等6处下匝道设置后,桥上车辆排队长度平均下降270米,拥堵消散平均提前45分钟。

多元绿波动态调控

支队通过常态化的巡检及时跟踪交通流参数的变动,同步对方案进行优化,2021年以来,共完成纬十二路、工业北路、凤凰北路等76条道路236次干线协调深度优化。其中,长绿波协调优化58条道路、可靠小波协调优化18条道路、安全绿波协调25条道路、感应绿波协调8条道路、方案选择式自适应协调5条道路,优化后道路行程时间平均降低12.6%。

为了满足过境交通需求和各区域之间的衔接需求,支队根据济南市路网结构,将市区“八横八纵”16条交通型道路定义为交通走廊,并通过优化各类信号控制技术组合,建设绿波走廊。在双向四车道及以下的次、支路上,采用可靠小波协调控制,在降低车辆和行人等待时间的同时,保证相对良好的绿波体验。首先重新进行子区划分,解除节点约束,降低干线周期,增大绿波带协调率,实现子区内几个路口当作一个路口通过,减少交通延误。然后利用感应绿波控制技术,将非协调相位空放时间增加至协调相位,保证协调方案的稳定性。目前已在经八路、建设路等18条道路设置可靠小波控制,信号控制周期平均下调15秒,车辆等待时间减少,调整后平均延误下降5.8%。

为实现快速路与地面道路协调控制,支队根据上下桥口的位置合理划分控制子区,通过高架桥下分段绿波控制技术,以区域为单位对高架桥下信号配时进行优化,整个区域统一信号控制周期,实现区域绿波控制。如山大路片区(山大路、解放路、和平路、文化路)、老商埠片区(经一路、纬二路、经七路、纬十二路所围区域)等老城街区,交通关联性强,采用统一的绿波协调控制,区域内干线相交路口可实现四个进口绿波控制。根据绿波方案具体情况制定绿波速度库,实时推送与交通流量相匹配的绿波速度,目前已在舜耕路、英雄山路等9条道路建设绿波速度动态推送系统,优化后道路通行效率提升8.9%。

交通信号智能提升

随着交通数据的丰富、算法的成熟和算力的提高,济南市交通信号配时智能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从“点”到“线”均有科学合理的应用。2021年以来,共计完成32条道路396处路口的智能化控制提升,平均交通延误下降8.6%。

支队通过地磁检测器对交通流量进行采集,再由交通信号控制机根据检测器采集的交通流情况,自动调节各方向绿灯时间长度。因使用时信号周期不固定,对绿波有影响,将相对孤立且流量变化不稳定的路口设置为全天单点感应控制模式。为降低夜间(24:00-05:00)的交通延误,支队对市区英雄山路、旅游路等27条道路353处路口设置了夜间单点感应控制。针对行人过街需求较小、过街时间过长的路口,如在解放路等道路设置行人过街按钮,通过“请求触发+半感应”的技术,在有过街需求时通过行人按钮触发过街,没有过街需求时保持主线绿灯,来降低为保证过街需求造成的绿灯延误。另外,在英雄山路、二环东路、济泺路、舜耕路、历山路、解放路等道路应用自适应绿波控制技术,优化后道路行程时间平均降低11.05%。

信号控制预案调流

为了保障节假日期间市民出行畅通与安全,支队通过分析火车站、汽车站、商圈、高架上下匝道等重点交通点历史交通流量及相关主次干道的交通特性,采用“外控内疏”“点线结合”“出城优先”“节点提效”等控制策略制定预案控制方案库。大型活动的举办通常会增加活动周边路网交通压力,为缓解周边路网交通压力,支队通过交通信号预案控制技术,根据活动规模,从点、线、面三个层次,由里向外实现信号调流控制。

济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科研所副所长田云强介绍,支队将持续贯彻“智慧管理、服务民生”的理念,瞄准“全域宏观最优、子区控制最佳、线路保畅最强、路口效率最高”的优化目标,围绕动态优化、智能控制两大主题,以“均衡路网流量、减少失衡溢流、提高出行效率”为重点,以信息采集为支撑,借助多元数据资源,构建国内领先的信号优化管理体系,实现更全面的感知、更深度的融合、更智能的控制。(文图/杨海波)

南宁:“点睛行动” 精准优化交通信号配时

广西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一直高度重视群众交通出行问题,在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部署开展了2020-2022年交通信号配时优化提升行动(简称“点睛行动”),力求通过科学合理规划,有效融合软硬件资源,运用科技手段实现互联互通、交通拥堵缓解、群众出行安全便利等工作目标。经过近两年的持续努力,南宁市缓堵提速工作成效明显。2021年南宁市高峰平均拥堵指数为1.46,对比2019年降低1.4%;平均速度为29km/h,对比2019年提升5.46%。2020-2021年连续两年入选高德地图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健康榜前十。

警民群策群力找准痛点精准施策

为更好地制定科学、合理的信号配时提升行动计划,充分深入了解本市交通状况,南宁市交警支队在“南宁交警”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您的满意 我的追求” 红绿灯出行意见调查问卷》。2020-2021年共收集到来自市民群众的1525份问卷,通过整理分析,有效反馈意见中涉及信号配时问题490条。南宁交警根据群众反馈意见,结合实际调研情况逐一完成优化调整,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2021年12月,南宁交警支队通过大数据分析排查出了市区30个易堵路口(段),面向社会开展有奖征集治堵“金点子”活动。群众亦积极参与,纷纷提出优化建议,助力交管部门完善调整,警民合作、群策群力的良好工作氛围愈加浓厚。

在问卷调查中,很多市民反映江北大道竹溪大道路口交通流量大,北往南方向车辆排队很长,路口通行效率比较低,每天下班都会堵在路口。南宁交警经过认真调研和分析,根据路口存在的问题着重对信号配时进行优化调整:实行北往东、北往南、东往南的交通信号相位搭接,提高绿灯时间利用率;充分利用桥底空间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蓄水区,利用远近灯变换的信号间隔时间,实现“阶梯渐进式蓄水放行”,缓解路口拥堵。优化方案实施后,该路口早晚高峰期交通延误降低12%,整体通行效率提升8%,车辆排队等候的时间大大缩短,得到市民一致好评。家住附近的居民李女士表示:“原来经过这个路口饱受排队之苦,现在感觉好走多了,给南宁交警点赞!”

交通信号配时优化“点睛行动”创新了数据研判+信号控制的应用,注重问需于民,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理念,让市民的通行更加智慧、交通更加便捷。“点睛行动”开展以来,共优化524个路口信号配时,解决了行人过街时间不足、放行结构冲突、红灯等待时间不足等出行问题,为市民创造了良好的交通出行体验。

绿波协调控制保障区域干线畅通

2021年,南宁市在五象总部基地片区和蟠龙片区实行了区域协调控制。区域型绿波协调路网设计,基本原理是通过将每一条道路视为信控子区,整个区域内所有信控路口视为一个整体,以绿波协调为主要手段,结合每一段道路的不同交通流特征,将区域内道路协调方案联动起来,形成“纵横交叉”的绿波路网,最终达到区域整体协调控制的效果。

以五象总部基地片区为例,南宁交警将区域内凯旋路、宋厢路、体强路等10条道路共涉及23个信控路口进行联合协调控制设计和单点信号配时优化,打造出“五纵四横”交错的绿波协调路网,其中双向绿波协调6条,单向绿波协调4条。互联网平台数据显示,优化后区域路网平均车速提高12.6%,平均拥堵指数下降7.4%,整个区域23个路口的平均停车延误时间下降10.2%。

除了采取区域协调外,“点睛行动”推进过程中,南宁交警在市内陆续新增了江北大道、英华路、三塘南路、松柏路、良庆大道、安阳路等18条绿波协调控制道路。优化后道路通行时间平均缩短32.2%,行车速度平均提高31.6%。目前,南宁市共设计了76条绿波协调道路,涉及252个路口,绿波协调控制里程突破120公里,有效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

此外,南宁交警还在东葛路实施了“动态绿波带”。它的原理是交通信号控制平台根据前端流量检测器数据,对关键路口进行单点优化,每15分钟计算一次公共周期,再根据各个路口各相位的交通强度比进行绿信比调整,将计算所得的周期、绿信比和相位差发送到信号机;信号机接收到中心下发的周期和绿信比方案后,运行新方案,并进行协调优化控制,实现路段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

路口感应控制减少绿灯损失时间

针对早晚高峰路口流量不稳定,出现绿灯空放的现象,南宁交警通过深入调查、充分研讨后,在有条件的路口建设了路口感应设备,该设备更“智能”、更“聪明”,能够通过获取各个方向车流量,自动调整红绿灯放行时间,实现信号灯配时智能化,减少绿灯损失时间,降低通行延误。

以会展路越秀路路口为例,该路口是一个十字型路口,周边主要为住宅小区、学校、公园、办公场所等,早晚高峰车流大。南进口方向小区众多,早高峰时段车流受到小区进出车辆的影响,通行不连贯,所以到达路口的车流也不稳定。晚高峰时段,东进口方向车流受到越秀小学家长接送孩子车辆影响,同样不稳定。原有固定配时方案为了保障车流能够正常通行,是按照无干扰情况下的车流量设置绿灯放行时长,在车流受到干扰后,绿灯时间就会存在空放浪费的情况。实施了感应控制方案以后,路口信号机接收检测器实时反馈数据,当车流正常时,根据实际到达的车流量自动调整绿灯放行时间,车放完了就亮红灯;当车流受到干扰时,则提前结束绿灯放行时间,转换到下一个方向的绿灯,有效减少了车流不稳定导致的绿灯时间浪费。

目前,南宁市共设置感应控制路口41个,包括英华路柳象路路口、凤岭南路青环路路口、铜鼓岭路雷公岭路路口等。优化后,路口平均排队长度下降13%以上,平均通行延误下降11%以上,总体运行效果良好。(文/孙志宇 罗建东 黄琳 图/蒋俊)

杭州:让交通信号配时体现“绣花功夫”

2021年以来,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牢固树立“交通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理念,建立健全交通拥堵治理工作机制,强力推动交通信号配时优化体制改革,加强大队、中队信号配时员队伍建设,全面开展信号基础方案优化,为提升城市交通拥堵治理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深化体制改革构建三级管理机制

支队为加强顶层管理,紧紧围绕拥堵治理八大机制建设,全力推进交通信号精细化管理工作。从配时队伍建设、基础方案优化、拥堵报警处置、系统规范使用等方面做出年度部署,每日、每周监督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带领专业技术团队,对市区拥堵Top路口、路段和小区进行了专项研究和优化,提升通行效率。如环城北路建国北路路口高峰期拥堵较为严重,支队通过调整车道功能,在路口北口原有可逆左转车道的基础上,新增直右可变车道,使路口北向南方向增加1条直行车道,同时制定高峰期信号配时方案,进一步细化时段划分,提高了路口通行效率。该路口优化后,月报警数下降了51.1%,延误指数下降了12.9%。

支队结合警务机制改革和中队五大员建设,在大队、中队增设交通信号配时员,以大队50个交通信号灯路口配1人、中队20个交通信号灯路口配1人的标准在全市推进专职信号配时员队伍建设。在信号配时员到位的基础上,支队秩序处为30个执勤中队分别设置了独立的信号控制系统账号,中队级即时性信号调控工作全面铺开。2021年,主城区中队日均调控次数达到470次,信号配时即时调控率上升87%。

科学制定配时方案实现堵点消红变绿

支队主导驻点专业团队在现有交通信号综合应用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业务,建立路口在线基础档案,组织各大队全面排查信控路口渠化信息、流量特性、信号相位相序设置、自适应方案、时段方案、离线方案、右转控制、子灯关联在线基础档案,建立路口要素标签化管理体系。目前主城区1988个联网信号灯控制路口的基础排查和信息化建档已全部完成。

针对当前市区大规模施工等因素造成的交通信号感知体系弱化、自适应率不高的情况,支队积极推进数据治堵、拥堵警情处置,根据流量变化科学制定工作日、双休节假日多时段交通信号配时方案,通过分析每个路口流量变化规律,科学制定配时方案,建立迭代优化机制。其中每个路口工作日设置不少于(早高峰前、早高峰、上午平峰、下午平峰、晚高峰、晚高峰后、前半夜、后半夜)8套时段方案;双休、节假日设置不少于(上午、中午、下午、晚高峰、前半夜、后半夜)6套时段方案(同步优化离线方案)。在此基础上,对主干道设置工作日4套、双休节假日3套的协调方案。结合“万马队”警力疏导指挥,及时处置消除拥堵报警,处置率达90%以上,全年城市大脑报警量下降20%。

推进“绿波带”建设疏导通勤高峰流量

为实现道路资源利用最大化,支队强化高峰期交通信号控制,组建专业信号配时团队,全面梳理核心区域交通主要流向、重要通勤线路,按照不少于4个灯控路口的条件,选定“绿波带”建设道路。根据不同时段交通流量制定多时段信号配时协调方案,并实时监测“绿波”实际运行情况,不断修正优化信号配时参数,全面提高“绿波带”运行速度,提升驾驶体验感。截至目前,主城区已建成“绿波带”道路150公里,“绿波带”早高峰时速达到36公里,平峰时速达到38公里,晚高峰均速达到34公里/小时,较建成前各时段的均速分别同比提升10%、8%、9%。

支队以“外围早期快进快出、关键入城口缓进快出、通勤线路关键节点全力打通、替代通道全力保畅”为总体信控策略,根据道路流量变化、车牌构成、运行特征,对全市高峰流量集中,机动车交通参与者构成较为固定的路段进行梳理,分别确定长距离和区域内通勤线路,并按照城西、城北、城东、滨江等重点区域,逐条建立通勤线路的替代通道。其中,每条通勤线路以高德拥堵报警时间、道路分段速度变化为主要参考依据,按照“一线路一方案”要求,制定时段性信号配时方案,实施时间、空间分时分段管控。

拱墅区绍兴路为全路段中央隔离通勤干道,在早高峰6:30-7:30采取快进快出策略,同步开启绍兴德胜、绍兴东新同放配时相位,打通拥堵节点路口。早高峰7:30-9:00流量接近饱和状态,采取缓进快出策略,均衡路段流量,防止路口间溢出。

同时,优化绍兴路下游环城东路北向南“绿波”,保障绍兴路沿线流量快速疏散。拱墅区环城北路建国北路口早高峰启用北口直行左转同放方案,晚高峰启用南口直行左转同放方案,用于放行潮汐交通特征明显的通勤交通流。上午平峰采取常规四相位,下午平峰西口左转流量较大,方案增加东西左转配时。全天按8个时段流量特性设置阶梯周期,从夜间120秒至高峰180秒,既保障行人最低过街时间,又使周期与流量更加匹配。

强化培训竞赛提升实战应用能力

为提升基层队伍实战能力,支队邀请专家和团队从交通信号控制原理、基础调控、堵点追溯、方案表单制作、拥堵案例分析等方面,为主城区和区县交警大队的信号配时民警、中队信号配时员开展交通信号配时实战培训,并为考核合格学员颁发证书。此外,以边培训边比武的形式,在周一早高峰和周五晚高峰期间,组织各大队信号配时员到支队开展交通信号配时集中会战,从各大队延误指数环比、拥堵报警量环比两个维度对会战成绩进行排名,通过比武激发队伍学习热情,以学促用,以练促战。支队还针对各类交通信号配时调控处置的场景,总结提炼配时技战法,将适用场景、堵情追踪、调控操作、后期跟踪等流程一一固化,提炼出了如“路口打结清空技战法”“路口失衡调优技战法”等20余种技战法,汇编成册,指导日常工作。(文图/杭州交警支队)

猜你喜欢

绿波高峰支队
黑龙江举行“蓝焰突击-2021”跨区域抗震救灾实战演练
支队指挥中心一体可视化指挥平台运用
全球迎来“双胞胎高峰”
石庆云
浮萍
浅析强化和改进交通执法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努力攀登文艺高峰
喜欢你的理由
“我将不断进取,向艺术的高峰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