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阳市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及实施路径

2022-03-25王聪珊

商展经济·上半月 2022年3期
关键词:比较优势南阳市县域经济

摘 要:近年来,南阳基于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利用县域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县域经济在整体实力、发展水平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短板,比如县域人口流失有加重趋势、县域间发展不平衡、产业集聚平台不足等问题。本文在分析南阳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明确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定位,一是抓牢产业基础,二是发挥比较优势,立足县域经济发展现状,整合产业优势资源,发挥区位优势,深度挖掘潜在价值,切实推进强县富民的优势产业,进一步提高南阳市县域经济的整体实力,并提出了推动南阳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南阳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特色定位;比较优势

本文索引:王聪珊.<标题>[J].商展经济,2022(05):-118.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南阳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是河南省的一个人口大市,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南阳市常住人口为971.31万,仅次于省会郑州,是河南省第二人口大市。其中,县域人口为816.91万,占南阳市总人口的84%,如此庞大的人口规模不仅孕育着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其内生的“造血”“补血”系统还是确保经济内循环畅通的重要基础。根据南阳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2021年前三季度,县域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0.8%,高于2020年同期0.2个百分点;同比增长8.8%,高于城区经济0.6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县域经济拉动全市经济增长6.3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2.2%,是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县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要“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南阳市深入贯彻党的方针政策,2021年数据显示,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0.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1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邓州成为全省首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的示范县(市),西峡县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方城县、唐河县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县称号,7个县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6个县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5个县市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达到3个……

那么,在南阳市以强县富民为主线,以改革发展为动力,以城乡贯通为途径的发展县域经济背景下,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突破口在哪儿?如何更好地找准定位、彰显特色?

1 南阳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南阳市县域人口流失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县级区域人口变动不均衡性进一步突出

南阳市统计局资料显示,在南阳市16个县(市、区)中,有5个县(区)常住人口增加,增量为25.1万,其中宛城区、卧龙区、高新区三个区增加20.7万,占82.3%;有11个县(市、区)常住人口减少,减量为80.1万,其中邓州市、唐河县、淅川县三县市减少56.4万,占70.4%。县域是吸引农业人口转移的重要载体,人口也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人口流失意味着就业创业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存在短板。一方面,县域的财政发展受到制约,财政支出不足,相关基础设施不能和大城市相提并论,包括医疗、文化、教育、养老等资源匮乏,无法满足一些年轻人的需求,导致人口流失。另一方面,在县域,因为没有完备的市场机制,在吸引人才、吸引要素、吸引产业方面比较困难,以上几个方面原因导致县域的就业承载能力比较弱。

1.2 南阳市各县域经济整体发展良好,但差距持续扩大

受产业结构和行业发展不平衡的影响,17个县(市、区)生产总值差距较大,2019年上半年总量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邓州市(197.04亿元)、卧龙区(192.18亿元)、唐河县(161.93亿元),增速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高新区(9.7%)、鸭河工区(8.4%)、宛城区(7.9%),增速最高的高新区(9.7%)高于增速最低的官庄工区(4.8%)4.9个百分点。从经济总量来看,2021年前三季度全市17个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00亿元的有3个,分别是邓州市、卧龙区和唐河县。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县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依然较大,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较高,加剧区域的不协调和不平衡发展,阻碍区域的协调发展,消费潜力无法得到充分释放,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1.3 南阳市县域产业集聚平台不足

县域产业园区主要是以零散中小企业为主,而高质量、规模大、影响广泛的企业都集中在大城市的开发区。南阳市统计局数据显示,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居前三位的分别是鸭河工区(11.8%)、高新区(9.1%)、西峡县(8.6%)、南召县(8.6%)。受工业基础条件、项目投资及工业内部行业结构的影响,县区之间工业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速最高的地区(12.2%)比增速最低的地区(1.4%)高出10.8个百分点。产业园区是吸引就业的重要载体,县域产业园区与大城市的开发区存在差距,是因为县域高质量企业不多,吸引力不够,这就要求县域立足于自身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扩大影响力,吸引人才就业。

2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

2.1 抓牢产业基础

依托产业集聚区主阵地,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实现要素集约。在发展模式上,有产业聚集型发展模式、农业产业化推动型发展模式、劳务经济拉动型发展模式。近年来,镇平县在玉雕加工、玉石销售、玉文化传播方面做大做强,采购、加工、品牌创建、电商营销、物流一体化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在此基础上进行突破创新,在电子商务和营销方面形成专业化、系统化的运营模式,最终达到300亿元的年销售额,这是产业集聚型发展的典型案例。在农业产业化推动型发展模式上,淅川县林果业发展将近40万亩,因地制宜地种植软籽石榴、黄金梨、薄皮核桃等农作物,在绿色發展的理念下,探索高效生态发展模式。在劳务经济拉动型发展方面,南召县建立中药材、食用菌、苗木花卉、柞蚕等特色种植养殖基地125个,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905家,1.3万余贫困户通过参加务工、土地入股、辐射带动等就业创业方式,实现户均年增收5000元。

在产业发展的选择方面,重点围绕现代产业,发展数字经济,重塑产业格局,着力打造以现代服务业为龙头,大数据、智能科技产业为支撑,健康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将园区、科技孵化器、基金、区块链有机融合,最终把新城区打造成为推动南阳大城市建设的新兴经济增长极,成为引领南阳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产业新高地。

2.2 发挥比较优势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从发展优势产业入手,形成各自的发展特色和发展模式,依托因地制宜的发展方式,基于自身的自然区位优势、文化旅游优势、人文地理优势,在绿色发展的前提下,在乡村振兴的推动下,寻找优势增长极。

(1)在文化旅游资源方面,内乡县衙以官署文化、民俗文化、廉政文化、建筑文化、匾聯文化、礼仪文化吸引着八方游客,还排演了不同的相关节目,让游客切身体会到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利用信息化实现与游客互动。正在建设的历史文化街区设置官德廉政文化街、报恩堂、二十四孝等历史人文景点,形成集旅游购物、住宿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特色商业街区,充分发挥了文化旅游资源优势。

(2)在自然景观优势方面,西峡老界岭整合优势资源,大力发展避暑养生、休闲度假游,带动全县旅游产业集聚整合、转型升级。以老界岭为核心,集中各种资源打造老界岭避暑养生区、桦树盘山地运动休闲区、伏牛大峡谷生态观光区,形成种类多样、体验丰富的休闲度假产品体系。

(3)推进“旅游+农业”,新野县新甸镇津湾村和宛城区汉冢乡卢园等分别依托当地特色观光农业,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与乡村旅游协调发展的新路子。西峡五里桥镇黄狮农游一体示范区、内乡吴垭石头村、淅川县凤凰古寨艺术村、特色民宿鱼库村、南召铁佛寺石头村、新野津湾村、前营白庙民俗村等乡村旅游示范点,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获得发展,重点突出旅游元素。

3 南阳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

3.1 培育先进产业集群,提高综合服务承载力

其一,政府要加大对产业集群的扶持力度,加快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利用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电子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相结合,促进竞争优势的形成。其二,对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的浪潮中,抓住机遇,培育一批新兴产业,大力引进实力较强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创新创业发展平台,以创新驱动和引领发展。其三,产业群辐射乡镇,因地制宜地利用资源禀赋开发新产品,连接城乡和服务市场因素,提高综合服务承载力,从而拉动就业,促进消费,带动经济增长。

3.2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探索特色发展新格局

其一,县域要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盲目发展,积极推进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型项目落地,对钢铁、化工、建材、纺织等绿色行业进行改造。发展生态养殖和生态种植,推进工业绿色升级,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其二,构建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的高品质县域,利用生态禀赋,探索具有特色的绿色生态模式。其三,因地制宜地明确产业主攻方向,利用县域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避免同质化竞争,提高特色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3.3 城镇乡村贯通融合,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县域经济是发展农业农村、富裕农民的切入点和依托,针对城乡生活水平差距较大、乡村地区治理水平较弱的问题,可以引入平台经济、新媒体营销等方式拓宽乡村的创业、就业空间,助力农村人口回流和实现就地城镇化,围绕居民需求,兼顾农民和外出务工人员两地分居、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建设能提供设施齐全、服务完善的新型城市中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县域经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载体、纽带和主战场,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3.4 创新驱动发展,激活县域经济潜力

县域经济发展要善于打破固有的发展模式,加大引进创新人才、培育创新主体、打造创新平台的力度。在产业发展上要跟随5G、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不断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在格局设计上,强化一体设计、同步实施、协同并进、融合创新,促进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快形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数字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以县域教育、医疗、养老等为重点,推动数字化服务的普及应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互联网+公共服务”,创新提供服务模式和产品,引导城郊融合类村庄发展数字经济,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

4 结语

未来的县域经济发展趋势必定是从封闭发展向区域协同一体化发展转变、从完成脱贫攻坚向全面实现乡村振兴转变、从城乡二元发展模式向城乡深度结合模式转变、从资源环境粗放消耗型向可持续绿色发展转变、从零散的工业企业向产业平台集聚型转变。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必须充分发挥人力资源、自然资源、文化和区位等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实现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规模经济外向化,努力构建城乡统筹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

范毅,王笳旭,张晓旭.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20(9):60-62.

王蔷,丁延武,郭晓鸣.我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构建[J].软科学,2021(1):115-119.

马涵蕾.南阳市贯彻落实“三起来”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2021(10):119-120.

马晓河,胡拥军.“互联网+”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框架与政策设计[J].宏观经济研究,2020(7):5-16.

完世伟,汤凯.新基建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20(5):69-75.

杜明军.河南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因素探究[J].中原工学院学报,2020(30):1-14.

孙伟琴.新经济助推县域服务业高质量发展[J].统计科学与实践,2020(10):52-58.

袁保瑚,李继伟.新发展格局下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21(8):115-123.

猜你喜欢

比较优势南阳市县域经济
“出名”的我
小青蛙卖泥塘
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curriculum of English major
新时期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探讨
基于差别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企业竞合效应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浅议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挑战和机遇之探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优化供给结构对消费效用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