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教育,从娃娃抓起

2022-03-25王仲昀

新民周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青少年生命幼儿园

王仲昀

2022年2月底,一段触目惊心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

视频画面里,一只小奶狗被吊在了高楼的窗外,它的脖子上系着一根绳子。一个男孩站在窗户内拽着绳子,随后在身边其他男孩的一阵笑声中,绳子被松开,小狗就这样从高楼摔下去,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几名男孩如此残忍地夺走了一条同样年幼的生命,他们不觉得有什么过错,甚至以此为乐,把视频发布到网上,最终引发大量网民的关注和谴责。随着舆论发酵,事发当地山西省霍州市公安局发布通报,对涉事的未成年人做出行政处罚或责令监护人严加管教。

事情虽告一段落,但网民心中的愤怒难以平息。近年来类似恶性事件常有发生。有教育专家指出,对待动物的残忍态度反映的正是“生命教育”的缺失。不论是未成年人主动选择轻生、自残,还是虐待小动物,或是校园霸凌,一次次悲剧的背后是未成年人抗挫折能力的缺失和对生命的漠视。

爱自己,爱他人,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爱小猫小狗,都是热爱生命的体现。近年来,加强青少年“生命教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议题。2022年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在京开幕。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市浦东新区副区长李国华提交了《关于生命教育加入“学前教育”的建议》。

作为政协委员履职以来,李国华始终关注着教育改革和青少年健康成长。如今在他看来,为了建设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还需要将“生命教育”增加进来。换言之,生命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生命教育,刻不容缓

加强青少年生命教育,并非新话题。但当前的社会发展现实说明:不仅要加强,更要提早。

《2020大众心理健康洞察报告》显示,37.23%的受访青少年表示压力程度在中等以上,22.85%的青少年称有过抑郁的情绪感受。

新华社报道數据显示,全世界青少年健康心理疾病发病率在20%左右。在美国,2021年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70%的美国青少年认为焦虑和抑郁已经是同龄人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此外,根据英国政府数据,英国现在有1/6的儿童患有可诊断的心理健康问题,而这个数据在2017年时还是1/9。

当代青少年面临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已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一旦得不到必要的心理疏导,引发最常见的后果就是青少年无法珍视宝贵的生命,不论是对待自己或他人。

我国这一类数据相对英美等国较低,但也在逐年增加。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2018年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

尤其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上述问题更引人关注。202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有针对性地做好教师工作若干事项的通知》,明确要引导教师加强家校沟通,推进将生命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融入家庭教育,对学生深入进行健康理念和自我保护教育,做好对学生的心理疏导。

根据英国政府数据,英国现在有六分之一的儿童患有可诊断的心理健康问题,而这个数据在2017 年时还是九分之一。

当代青少年面临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已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一旦得不到必要的心理疏导,引发最常见的后果就是青少年无法珍视宝贵的生命,不论是对待自己或他人。

李国华在提案中指出,据英国《经济学人》统计数据表明,一方面中国青少年自杀率近年来并没有明显下降,另一方面中小学欺凌以及低龄恶性刑事犯罪等情况也引发社会关注,甚至《刑法》已修改降低了刑事责任年龄。

关于这一点,民革华东师范大学副主委邱婕对《新民周刊》表示,这与社会发展程度密不可分。“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对生死的话题都比较忌讳。尤其是在孩子年幼时,父母会尽量避免孩子接触与此类相关的话题。但是社会现实如今有了很大变化。一方面小朋友现在成长得也很快,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另一方面,社会信息纷繁复杂,传播渠道相较过去更广,小朋友容易受到的不良影响也更多、更早。他们对‘自杀’或‘自残’等漠视生命的行为产生概念,比以往都要早。这些现象意味着,不能等到他们形成这种概念再开始生命教育。”

客观的社会现实,使得小朋友对生命教育需求的时间之早、需求程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如果得不到有关生命教育的正确“解惑”,在面对重压或意外变故时,难免有不可挽回的悲剧发生。

“此前围绕青少年生命教育,我已经在全国政协有过提案。当初我主要提了三点建议,一是国家层面设置生命教育干预机制,二是重点丰富完善生命教育的内容,三是将生命教育融入社区跟家庭。这些更多是操作层面。”李国华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说道。

如今,生命教育的确已成为各地区中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部分。那么有没有可能性和必要性将其提前到学前教育阶段呢?李国华对此深以为然。“我关注到现在小朋友的性教育其实越来越提前了,而生命教育和性教育都是与生命有关,二者应该放在一起,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起源,感受生命的宝贵。”

面对孩子们“我从哪里来”的疑问,家长们通常要么说不知道,要么随口敷衍,表面上家长认为孩子不能理解,所以通常以“你长大了就会知道”来回答。但是,关于生命教育从娃娃抓起,李国华认为如今这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做法。

此外,邱婕在采访中告诉本刊记者,“生命教育从娃娃抓起”的初衷是让教育回归教育本源。“教育的第一要义肯定是育人,但是现在很多人只专注于孩子的学科分数成绩,进行越来越多的技术性训练。这有点跑偏,也是去年‘双减’的背景之一。”

因此,“生命教育从娃娃抓起”,除了缓解青少年漠视生命的现实问题,也有助于让教育回归到本源和初心。

众所周知,学前教育的小朋友通常年龄在3岁至6岁。让如此年幼的孩子接受生命教育,不禁有人会问:他们能理解吗?

孩子们在种植活动中感受生命力。图片来源/ 乌南幼儿园

事实上,李国华在提案中指出,将“生命教育”从学前开始,符合教育规律。不少发达国家的生命教育,都涵盖了学前至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因此,在学前阶段就开展“生命教育”不仅不会使儿童难以理解,还会帮助他们更好地开拓知识认识世界。

生命教育之所以能让学前阶段的儿童理解,在于它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使得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去接受。有专家提醒,不能将生命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安全教育,或者绑定为生命安全教育。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方面,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出了教育要求。在李国华看来,这五个方面均可与“生命教育”的内容做结合。

“我在提案中引用了澳大利亚的例子。他们有一个专门的机构——‘生命教育中心’。针对学前儿童的发展特征,中心为生命教育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故事、木偶戏、互动游戏、小组活动、音乐与歌曲等等,这些都是能让孩子理解的形式。”李国华说道。

更何况,具体哪一种方式能让学前儿童更好地接受,很多时候是成年人自己的一种预设。接受生命教育,并非只有传统的理论说教,在活动中感知生命可能更贴近于学前儿童。

邱婕告诉《新民周刊》,“成年人的思维方式与学前儿童存在差异。从教育学角度来看,学前儿童有自己的特点。成年人可以每次教给他们的内容少一点,而不是去改变内容本身。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接受生命教育可能比他长大之后再接受更印象深刻,因为他们感知和體验生命的方式更接近人类最朴素的认知”。

在上海,部分幼儿园已经从“认知”和“情感”角度出发,在学前儿童的生命教育上做出尝试。“对于学前儿童来说,生命教育主要涵盖两点,一是学习掌握基本的生命安全知识和方法,二是感受生命力的成长。”乌南幼儿园园长龚敏接受《新民周刊》记者采访时说道。

据龚敏介绍,此前乌南幼儿园接受上海市教委委托,创建了上海幼儿园首个“安全体验活动室”。“在这个活动室,我们通过打造一些游戏场景,比如过马路和坐车的场景,伴随一些语音提示让孩子明白过马路要注意车辆和红绿灯,在车上要坐安全椅、系安全带,以此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基本技能。”

此外,乌南幼儿园副园长虞丽告诉《新民周刊》,自从小朋友入园起,乌南幼儿园已经开始为其安排一系列感受生命的活动。

“3岁的孩子刚进入幼儿园,我们会让他们参加种植活动。每个孩子认领一颗种子,然后在一个小小的器皿里面,或者是在小花园里种下自己的种子。之后他们坚持去浇水,不断地照顾它,最终看到它整个发芽、成长和开花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的情感会被激发出来,并且感受到生命的力量。看上去是在花园里种下植物,实则在他们心里埋下一颗珍爱生命的种子。”虞丽告诉《新民周刊》记者。

除了通过种植让孩子感受生命的萌芽,乌南幼儿园还进一步在实践中让孩子体验生命的馈赠。在老师的组织下,孩子们种植得到油菜花籽,再将花籽油送给幼儿园对面共建单位的武警叔叔。在虞丽看来,这是孩子们自己通过劳动,见证了小小植物的生命历程,最后还得到了大自然的回报。

近年来,每当一些特殊节日来临,乌南幼儿园也通过举办一些活动让孩子更直观地感受生命。“在妇女节或母亲节这样的节日,我们会邀请一些‘孕妈妈’家长到班级里,和孩子们讲述小生命在她肚子里的感受,希望能够以这种生动的形式让孩子们看到生命的美好。”虞丽说道。

每学期,乌南幼儿园还在全员义卖活动后组织一些学前儿童代表去往康健学校,将义卖的成果送给那些特殊群体的孩子。对此,乌南幼儿园表示希望能以这种形式让孩子们明白,“即使有些小朋友有点特殊,但人和人都是平等的,大家要互相关爱”。

乌南幼儿园打造上海首个幼儿园“安全体验活动室”。

总体来看,“生命教育”在国内仍属于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如果要将其加入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当中,未来仍有不少提升的空间。

李国华在提案中建议,要完善学前阶段生命教育课程规划。“现在可能有一些幼儿园已经在提生命教育,我们希望在将来这不是孩子的选修,而是他们在学前阶段的必修,就和学会日常的吃饭睡觉穿衣一样。”

具体来说,需要教育部门制定学前儿童生命教育目标,规范学前儿童生命教育内容。学校在此过程中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在课程设置上自由设计。当然,结合学前儿童本身的特点,设计应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可不拘形式,充分与各类教学活动相融合。

“家校协同”、“社区共建”,二者是教育界以往提到生命教育时强调的理念。教育首先是精神成长的过程,家庭、学校、社会都要负起青少年生命教育的责任。因此,当学校的生命教育提早到学前阶段,家庭以及社区对待学前儿童的生命教育同样要跟上。

加强师资培训,是另一个努力提升的方向。“其实这么多年下来,我们乌南幼儿园在生命教育这一块已经积攒了一定的实践操作的经验。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背景和孩子们的家庭背景都有所变化。所以我希望,未来我们在师资的专业培训上,可以有更多政策和资源的支撑。”虞丽对记者表示。

当前,学前阶段的教师大多出自学前教育专业,而非心理学或医学专业。但是生命教育有时离不开心理健康和医学知识,这也给未来的学前阶段生命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教育对于青少年是永恒的课题,亦是长期的过程。如今,客观的社会现实呼唤着生命教育“从娃娃抓起”。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青少年生命幼儿园
青少年发明家
爱“上”幼儿园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