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泳心雕石
——访著名石雕、根雕艺术家王泳心先生

2022-03-24王忠秋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滦河根雕石雕

本刊记者 王忠秋

诗曰:

滦水潺潺畅古今,河藏金玉众曾云。石坚形异皆大美,雕琢成趣再逢春。

原是遗石补天恨,创始及今塑其魂。艺法四相三才是,术中独辟自为尊。

唐山境内有一条历史久远、宽阔浩荡的滦河,古称濡水,发源于河北省北部的巴彦古尔图山北麓的丰宁和沽源,后合一流,一路逶迤,越山林、过湖泊、汇百川、经平原、入渤海,素有“头摆口外汲清泉,尾荡渤海洗盐滩”之称,流程约888 千米,流域面积44 750平方千米,流经区域90%为山区。燕山山脉遍布的燕山碎石,经滦河水的磨砺冲刷,千淘万洗,历尽沧桑,终成色彩绚烂、形态万千的卵石,散布在流经的河域,数量蔚为壮观。这些卵石石质各异,有玉质、玛瑙质、蜡质、石英质、灰岩、砂岩、大理岩、火山熔积岩等数十余种。它们朴实无华,不具名石、名玉的华贵艳丽,却坚实而凝重,有自然奇巧之妙,得先天之造化,鬼斧神工,亦堪称大美,以“大朴不雕”而著称,为独具慧眼的收藏家们所喜爱。

王泳心,生于燕山脚下、滦河之滨的迁西县,是土生土长的唐山人。王泳心孩童时受母亲熏陶学画,耳濡目染,痴迷涂鸦,临摹连环画,常因课堂描绘师生场景而受责罚,被呵斥为“不务正业”。他经常同其他绘画者比赛,大多胜出。绘画练就了王泳心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小小年纪便打下了深厚的美术功底。9 岁时母亲病逝,继母入门,王泳心不愿意在家久留,于是常常寄居亲友家,把绘画当作心灵的寄托和缅怀母亲的方式。上了中学之后,王泳心仍醉心于画画,他的绘画作品常常作为范例被同学们临摹。除了美术之外,其他课程成绩都不太理想。

家乡的山水赋予了王泳心创作的灵感。镇政府、学校及县文化馆多次举办他的个人作品展。初中将近毕业时,学校准备让他留校当美术老师。县文化馆也欣赏他的才干,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权衡再三,王泳心选择了文化馆,从事瓷板画、玻璃画、山石盆景、玻璃雕、广告宣传等工艺美术工作。后来,王泳心结识了根雕大师何春生。亦师亦友的何老师教给他绘画技艺和做人的道理。王泳心对根雕艺术的酷爱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他跟随何老师采风大江南北,用累积的奇根异木创作出诸多优秀作品。1992 年,他受聘于中国银行,从事广告宣传及装饰装潢工程,也有了自己的装修公司。1994 年的一天,王泳心闲暇之际漫步滦河,脚踏卵石,心有所动。他择形异质优的滦河石在手中把玩,不忍释手,寻思良久。根雕技艺常留天然之形,卵石亦得同工之妙,遂择石以试,随型赋意,集浮雕、圆雕、镂雕技艺为一体,初作便为大家赞誉收藏,滦河石雕自此创立。2019 年,滦河石雕被认定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要给每个独一无二的作品赋予思想,实现人与天然的石头融为一体的境界。”年过天命的王泳心这样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

雕刻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闪耀着古老民族不朽的文化光芒。红山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等遗址中发现大量精美的玉器。夏商周、秦汉、唐宋时代的雕刻艺术更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名石、名玉的开发有了突破性进展,软玉有和田玉、岫岩玉;硬玉有云南的七彩翡翠、独山玉、蓝田玉、碧玉、黄玉、青玉;名石有福建的寿山石、浙江的青田石、内蒙的巴林石和鸡血石,兼有名扬海内外的南惠安、北曲阳大型雕刻基地。每个名石、名玉的诞生与延续都代表了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滦河石雕原创艺术便是其中一个熠熠生辉、风采独具的艺术门类。

艺术无为亦无言,灵通会悟而心感。王泳心的事业开始于根雕,在根雕艺术创作取得突出成绩之后,他又努力开拓创作空间,在不断地思考中求得创新。朽木巧琢能成器,顽石具巧雕必珍。王泳心将绘画、根雕与园林景观设计之心得和领悟移植于石雕,创意多循无为之道,存天然之形,引古典,精刻画,自成格韵,逐步创立了具有地方文化艺术风格的滦河石雕。他的滦河石雕立意高远,妙趣天成,因形赋意,因意赋珍,因势造型,因材施艺。根据原材料的天然形态,探寻其奇、特、怪、妙之处,力求简约与神韵的结合,自然流溢出浓厚的人文底蕴。从古典文化中汲取艺术营养,赋予滦河石世间百态,或民居,或器物,或神佛,皆巧夺天工、栩栩如生。一件件精美的滦河石雕作品,神形兼备、气韵生动,体现了王泳心“美轮美奂,雄浑大气”的艺术追求。王泳心对雕刻艺术始终心怀虔诚而未敢盲从,奉若神明而不忍亵渎。从绘画到根雕,从园林设计至研创滦河石雕,历经30 余年,摸索探求,投入了巨大精力,开发出黄蜡石、白蜡石、玛瑙石、俏色砂岩石、玄武石、木纹石、火山熔积石、彩陶石、白石英、石灰石等多种石材,六个雕刻系列,200 余件滦河石雕,并使之逐步内化为滦河文化不可分割的脉络,向世人展示了滦河石雕深邃的艺术价值。

走进王泳心的雕刻室,我们立刻被琳琅满目、造型奇特、色彩斑斓、如诗如画的石雕摆件所吸引。他的滦河石雕作品题材广泛,有宗教人物、传说典故、神话故事、花鸟动物、民间风俗、乡村风景、民居器皿等。大度从容的布袋和尚喜笑颜开,张牙舞爪的螃蟹有恃无恐,垂钓江上的孤舟渔翁淡定沉静,烈日当空下的锄禾农人汗流浃背,与日逐走的夸父英勇无畏,儒雅豪放的苏东坡行走吟诗,豪迈大度的老子长须飘然,清风朗月中诸葛亮江上泛舟……

黄蜡、白蜡为滦河特有珍贵之石,其质地坚硬细腻,表层红润内黄剔透,全蜡通体者少,蜡与玛瑙岩融为一体者居多。王泳心因材立意,存天然气息,稍作刻画,多以浮雕和圆雕表现人文典故,达到天然与人文及雕刻艺术的完美结合。作品《巫山神女》取材于滦河蜡石,原石色红黄油润,与深褐色玛瑙岩融为一体,层次分明,肌理起伏变化,巧夺天工。以《九歌·山鬼》为题材的作品中,蜡石脉理雕以藤蔓花叶,凸显自然幽深静寂,深褐玛瑙岩雕刻出神女偎豹,二者相互掩映,更显油润华贵、窈窕靓丽。

石英、大理岩、火山岩久经磨砺、日灼风蚀、水土浸润,形成俏色纹理,更具沧桑古朴。王泳心看重其形、色、纹,根据其天然美质特性赋意于罗汉参禅、花鸟瓜虫、隐士茅舍抚琴、观音慈眉普度等题材,以浮雕或圆雕等技法彰显滦河石之魅力。作品《古风》原石质为砂岩,型扁平,色红而华纹,奇顶现天然红辉,外黑内红,酷似三伏正午之阳。泳心观后,眼前浮现出老农劳耕于野、烈日暴晒、过午不归、滴汗锄禾之场景,感念至深。当即以鬼斧之功、神来点睛之笔,意表炎炎烈日;凸起之处以浮雕刻农夫三人;辅以禾苗、陶罐、水碗、卵石以和其景。以本真、至善、至朴之灵性歌颂人性之美。

玄武石色彩丰富,集黑、白、绿、红、黄为一体,质地近玉,细润通透,黑白相包,纵深婉转,起伏于内,可同独玉媲美。王泳心独具匠心,秉玄武石之天性自然、色彩层次质地之变化,巧琢塑形,以写实与抽象相结合的技法体现玄武石之特性。《美味无遗》取材于玄武石,原材质玉化,黄、白、红、绿、黑等色杂糅于内。王泳心思忖再三,想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诗句,如今亦有人奢华无度,盛宴剩餐当做垃圾,而贫困山区还有穷人生活艰辛。于是便以白色雕以包子、白米,黑色作荷叶铺裹,蚂蚁餐食于上。画面虽显平庸无奇,然而仔细欣赏揣摩,我们会感悟颇深,也警醒世人“由俭入奢易,由奢变俭难”。

玛瑙岩坚硬粗粝,红皮深侵,倍感苍桑。雕以神、佛、仙、圣,或动物、古藤,通过虚实、粗细、时空视觉之强烈反差与对比,达到质朴而真实、粗旷而深远的美学风格,使人物更具传神静悟、大觉至善之境。

《无量寿》取材于滦河墨石,为滦河之独有,经万年冲砺日晒,表皮风化成白,内质油黑细润,内外反差很大,曲线圆滑流畅,存天然之形,随形赋意。王泳心为突出展现白皮特点,雕香炉烟雾以衬原石,以高浮雕形式呈罗汉安详自在之态,与灵龟对语感悟通灵的境界。龟衔灵芝敬献罗汉,有祥瑞长寿之意,故题名《无量寿》。

《不劳不获》取材于滦河叠层石。叠层石有内黄外赭、内淡外蓝绿和红黄过度三种,质地细腻坚硬,色彩丰富柔和多变。可赋予人文典故、花鸟草虫、民居器物等题材,以浅浮雕、高浮雕或圆雕等技法,利用石质与色差的巧妙结合达到天人合一之境界,使作品意境生动传神。此石亦可做砚、笔洗、笔筒、笔架,可与端砚、歙砚媲美,亦为滦河石独具魅力的一个品种。

《秦始皇》以残破风化老榆木车轮为载体,顺其肌理起伏变化稍作打磨防腐处理,尽显古老沧桑本色。右下方以相同材质衔接突出处,战车与大车轮形成巨大反差,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展示出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千古一帝统一天下的雄韬伟略。

《李大钊》以红砂岩为主要载体,红旗、山峰、先烈形象由下而上,由大到小,由实变虚,汇聚于李大钊胸前中华版图之中。寓意革命先驱心怀祖国、舍身就义,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奉献美好青春,为祖国复兴崛起而奋斗。旨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民族血脉,激励全国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功立业!

能让精美的滦河石“唱歌”并赋予它“思想”的“草根”艺术家王泳心,勤耕默做,遵循艺法无为、善真为美、感化自然、幻化心相的创作之本,走出了一条“融入自然,物我合一”,化“顽石”为珍奇的艺术创新之路!他的许多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和青睐,成为了海内外收藏家钟情的藏品。滦河石厚实而凝重,得天地之造化,吸燕山之精神,纳滦河之灵韵。中国当代画家周尊圣对王泳心的作品赞叹有加,赞其“奇石妙想赋灵魂”;词作家郝立轩在王泳心的雕刻室流连忘返,赞叹他“巧思神功见真韵”;唐山市美协主席么顺利则认为王泳心的雕塑融汇东西南北,走出了一条既非主流传统,又非移植西方模式的第三条道路,创作出了宝贵、丰富的作品,体现了工艺艺术的设计精神。

猜你喜欢

滦河根雕石雕
河北省滦河“一河一策”方案编制与实施评估
让滦河流域水量丰、水质好、生态美——河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加强滦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决定
美丽河北之滦河
根雕与古钱币的完美交融
为一只石雕小鸟而歌
啊,我的滦河燕山
木根雕艺术创作实践与思考
根雕艺术成收藏新宠
根雕艺术品正逐步进入收藏领域
曲阳石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