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立医院实施内部控制管理的实践与研究

2022-03-24刘国栋

经济师 2022年7期
关键词:公立医院医院评价

●刘国栋

一、内部控制的发展进程和理论研究

(一)内部控制发展进程

2008年5月财政部颁布《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5月财政部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要求对内部控制的缺陷及认定情况进行及时披露,标志着内部控制进入了监管时代。

2012年11月财政部颁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2015年12月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开启了新的阶段。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到2020年公立医院建成权责一致、制衡有效、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管理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对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目标、职责、风险评估管理、单位层面与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内控评价与监督做出了规定。内部控制建设已经成为建立人民满意医院的有效方法,廉政风险防控的有效工具。

(二)内部控制理论研究

2000年以前,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重点领域是外部审计、组织理论、经济学等三个方面。在SOX法案颁布后,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主要涉及内部缺陷的分析及经济后果、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公司的特征等方面。

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医院管理制度。公立医院治理体系的改革是医改的核心。2021年医疗改革要闯深水区,进入攻坚期。公立医院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公立医院迎来战略机遇期。深化医改的重点工作任务是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通过提升内控质量保证医院持续稳定发展。

公立医院面临着药品零加成、耗材零加成等政策风险、医疗技术风险、患者道德风险、社会风险等各种内部、外部风险。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和风险的防控对内部控制系统提出新挑战,做好风险管控是保证医院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当务之急。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建设通过借鉴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用数字化、智能化理念加强建设内部控制体系,提升了运行效率,合理地利用资源,加强各项业务活动的风险管控,促进依法行事和廉政建设。

三、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的瓶颈

(一)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清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公立医院党委要领导内部控制建设,党委书记和院长是内部控制建设的首要责任人,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负责。医院管理层位居医院的组织结构的顶层,对战略决策和经营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影响着医院治理水平和效率。如果管理层对内控不重视,没有形成“合规创造价值”的内部控制理念,就会出现错误和舞弊风险,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

部分公立医院存在内部控制“宣不到位、传不到心、落不到行”的情形,部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清,存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重医疗、轻管理”的现象,忽视了风险管控,导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结论是非整体有效,无法保证医院实现内部控制目标。

(二)法人治理不规范性,内控制度执行不力

目前公立医院完成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但部分医院存在着法人治理机制不健全,管理层履职缺位,内部控制要求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执行不力,内控合规性重视程度不强等诸多管控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缺失或执行不力,就会出现医疗机构违规结算医保资金,变造参保人员就诊记录、重复收费、超范围用药、超范围治疗等行为,因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接受行政处罚的数量不断增加。

单位负责人要立足职能定位,在内部控制停留在政策文件框架、只出台文件不管督促落实的问题上发力。深挖成因根源,找准问题症结,补齐漏洞短板。把建章立制贯穿内控体系建设,查找制度上的短板漏洞,列出需要建立健全的内控制度清单,提出解决办法。

(三)凌驾风险导致内控失效,现金管理形成非效率投资

现金管理是医院重要的战略决策,影响着医院的持续经营和发展。医院管理层凌驾于内控之上,导致内部控制设计、运行无效,预算流于形式、对使用现金的约束力减小、不能保证现金的正常使用、合理运转。内部控制凌驾风险的存在,会出现重大资金支出手续不完整,非经营占用资金的现象。一方面营运资金的短缺使其会计信息造假,另一方面高额的现金持有,在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约束机制的情况下会出现凌驾风险,管理者为了私人利益、投资于净现值小于零的项目,造成过度投资,形成重大异常交易。

(四)内部控制评价有效性有待加强,缺陷整改不到位

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主要采用流程图法、个别访谈法、实地查验法等。当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主要采用定性的方法,更多地依据财务信息质量对内部控制质量进行推测,影响了内部控制客观评价。对内部控制的量化评价大多采用层次分析法,该方法评价差异性大,可比性打折扣。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质量不高,经常出现缺少实质性信息的表述,例如采用“流程不完善”“制度不健全”,报告内容不详实。

部分单位对内部控制缺陷置若罔闻,尚未及时有效整改,没有落实整改责任,导致经营失败。内控缺陷与资产安全、合法合规紧密关联,内控质量与舞弊呈负相关,内控缺陷与审计收费呈正相关,内控质量与价值呈正相关,高质量内控会降低风险提升价值。

四、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优化策略

(一)宣传教育并重,把内部控制理念深入人心

公立医院把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经济活动、业务活动的发展结合起来,以宣传教育为重要抓手,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做到宣传培训“全覆盖”“无盲区”。采用多种宣导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宣教,运用新科技开展精准化宣传教育,提高内控培训供给质量。从制度执行、内控宣传、评价监督、缺陷整改等方面扎实做好内控工作。坚持日常宣传教育和集中宣传教育有机结合,秉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内部控制理念,提升运营管理能力,以建立健全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实现精细化管理,为健康中国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构建内部控制监督体系,提升监督效能

公立医院要根据业务性质、业务范围、管理架构,构建内控监督体系。在单位和业务两个层面,从设计和运行两个维度,以细化量化评价为导向,按照风险的高低予以赋值,聚焦重要领域和高风险领域额,实现公立医院的内控目标。

要监督“关键少数”,落实“管住人,看住钱,扎牢制度防火墙”,实现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执行权力监督全覆盖。逐步实现内部审计师、注册会计师、财务、纪检和巡视信息管理系统性、协同性,促进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控制监督的有效衔接,实现内外部监督无缝隙。通过“以评促建”完善内部控制建设,通过事前规范制度,事中加强监管、事后执纪问责,管住医院的钱、看好领导的权,担负起内部控制评价监督任务。

(三)增强内部审计独立性,提升胜任能力

三级公立医院通过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审计人员如何依靠信息化技术应用,跟紧精细化管理布局,保证独立性,提升信息化水平、道德水平和社会公信力,是新时期内部审计面临的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审计人员要知敬畏、存戒惧、敬畏法纪,强化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要求,引导和督促审计人员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同时要健全审计人员培养评价制度,分层分类评价,设置评价标准。关注审计技术要素,培育业务精通的审计人才,以高水平的胜任能力拓展评价监督广度和深度,消除内部控制盲区,提升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内部审计自身硬,才能实现价值,赢得医院各层级的认可和尊重。

(四)建立全覆盖、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是对经济活动全面管理,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支撑。依据《国家健康委办公厅关于2019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有关情况通报》的要求,三级公立医院要不断提升内部管理能力,降低运行成本,改善经济状况,提高患者满意度。通过考核也发现了一些问题,2017年公立医院亏损率 24.85%;2018年亏损率22.38%;2019年亏损率17.61%。295家医院收支结余为负。当前时期,公立医院处于紧平衡状态,需要树立过紧日子意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强化统筹力度、提升预算约束力,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通过分析2019年收支结余为负的三级公立医院,发现部分单位资产负债率高于50%,部分单位人员经费比例高于40%,存在较大的运营风险。公立医院要做好风险管控,将内部控制贯穿于全面预算、运营管理的全过程。预算要应编尽编、精编细编、增强预算执行力,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的刚性,提高运营管理能力,突出绩效导向,预算绩效管理要做到用款要问效、无效要问责。

(五)落实整改责任,打造闭环管理机制

要落实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的主体责任,落实医院的主要负责人是整改的第一责任人。打造内控缺陷修复闭环管理机制,健全内控缺陷台账、整改责任清单,细化清单管理和“挂销号”制度,实行台账管理,持续跟踪推进缺陷整改。修复内部控制缺陷可以提高医院治理水平,提升治理效率,降低财务风险,降低债权人对风险的感知,减少债务融资成本和压力。责任部门分析缺陷的性质和形成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整改方案,堵塞漏洞,形成整改进度的合力,做到标本兼治按时整改。

猜你喜欢

公立医院医院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萌萌兔医院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
离开公立医院这一年
为县级医院定锚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