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哈尔滨冰雪产业发展路径探索

2022-03-24陶李雪

经济师 2022年7期
关键词:滑雪哈尔滨冰雪

●陶李雪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为哈尔滨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1]。近年来,哈尔滨的旅游业高速发展,据哈尔滨文广旅游局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春节前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接待的游客总计达到了19.5万人次,利润约为5365万元;太阳岛接待的游客总计达到5.1万人次,利润近544万元;融创冰雪乐园总计接待游客近1.7万人次,利润约为299万元。按此发展趋势,哈尔滨冰雪旅游业将持续发展,有望再创新高。但自2020年来,哈尔滨旅游业发展因为疫情的反复而停滞不前,虽然疫情已经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但是对于季节性较强的冰雪旅游产业来说,易在冬天爆发的疫情对哈尔滨旅游业产生了重创。作为“冰城”的哈尔滨,在后疫情时代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尤为重要。

二、发展优势

(一)地理优势

哈尔滨位于北纬45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季长夏季短,冬季平均温度在零下15度左右,降雪量较大、雪质优良、积雪深度为0.5~1.5m,雪期长约100~150天,地面积雪20cm左右,山区积雪可达到150cm。天然的优势为哈尔滨冰雪节的举办奠定了基础,哈尔滨冰雪节每年都会持续两个月左右,较长的雪期为旅游业添砖加瓦。丰富的冰雪资源也让哈尔滨成为了中国重要的滑雪胜地,数据显示,2019年黑龙江省滑雪场数量124家,占全国比重16.1%,每年春节前后,想要体验冰雪旅游的人们都慕名来到哈尔滨。

(二)文化优势

因为具有中西合璧的城市风貌,粗犷豪放的北方民族风情,哈尔滨素来有:“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的美名[2]。1898年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上30多个国家的10多万侨民在这里工作和生活,多元化的文化、建筑风格在这里百花齐放,如:巴洛克风情的松浦洋行、文艺复兴式建筑道里秋林公司旧址、俄罗斯风格建筑马迭尔宾馆等。历史悠久的哈尔滨还孕育了很多少数民族,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京旗文化、“三皮”文化、满族秧歌等民俗瑰宝被当地人民传承和发扬。除此之外,哈尔滨还有百年的交响乐团,有中国坚持最久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有中国最美的建筑哈尔滨大剧院。在2010年,哈尔滨被联合国授予为新的“音乐之都”,成为亚洲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近年来,哈尔滨不仅冰雪旅游业发展迅速,综合文化旅游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据哈尔滨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过去十年,哈尔滨整体旅游业保持18.9%的速度稳步增长。

(三)交通优势

交通是影响旅游的重大因素,而哈尔滨多数游客都来自南方,对于南方游客来说,处于最北端的黑龙江省路程较远,如果在路程上花费较多时间会降低游客的期待值。近几年来,哈尔滨交通配套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其中,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位于哈尔滨市区西南30公里的太平镇,它与大连机场、沈阳机场合称为东北的“三大门户”机场,同时也是全国通航俄罗斯航线最多的机场,便利的交通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还有历史悠久的哈尔滨站火车站,至今有110多年历史,它是全国最大最繁忙的火车站之一,每日始发至全国各省各大中城市的普速列车络绎不绝,给临近的省内外城市游客带来了极大便利。最重要的是城市内部地铁、公交、出租车等设施完备,有利于游客制定多样化的出行计划。

(四)品牌优势

哈尔滨拥有天然的冰雪资源优势,开发较早,对于滑雪、冰雕等技术纯熟,经验充足,自1999年第一届冰雪大世界游园会开展以来,哈尔滨已经开展了二十一届游园会,第二十二届游园会由于新冠疫情暂停营业。冰雪大世界代表着世界冰雪艺术的最高水平,每年的冰雪大世界都会承接大型的国际性冰雕赛事,其体量巨大的冰建群筑,彰显出气势的恢弘;变幻万千的炫彩灯光,映照出冰雪的神韵。每届接待世界游客均超过百万人次,据统计,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第二十届游园会自2018年12月23日开始营业,累计营业57天,接待游客约105.23万人,至12月31日创造了单日游客接待5.57万人的最高纪录;2019年2月中旬,开园第55天时,入园人数已经突破百万,达到101.54万人次。如此成功的典范吸引着各冰雪旅游地的借鉴与学习,如2019年底开园的长春冰雪大世界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除了冰雪大世界之外,太阳岛雪博会、松花江冰雪嘉年华、冰灯游园会等各具特色的冰雪旅游胜地也成为了游客冬日狂欢的最佳选择。

三、发展劣势

(一)游客缺乏体验感

作为季节性较强的旅游城市,冬季是哈尔滨冰雪旅游旺季,其他季节游客相对较少,一年中营业时间短,再加上冬季哈尔滨推出多种冰雪活动和比赛,人流量较大,这就导致很多商家恶意竞争出现了“宰杀”游客的不良现象。许多第一次来哈尔滨游玩的游客表示以后不想再来,这就需要政府大力整顿市场秩序,留住游客。还有很多开发较早的景区设备老化、资源不足,给前来游玩的旅客带来不好的体验。很多游玩项目属于观赏类型,使得游客体验感不强,比如滑雪等项目,滑雪属于刺激性的并且容易让游客“上瘾”,南方的游客大多没有体验过,但是由于技术性太强,又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很少有人愿意尝试这种危险性活动。

(二)游玩项目单一

冰雪类旅游虽说以冰雪为主,但如果不加入其他因素的话,旅游就会显得单一,容易让人感到乏味。哈尔滨每年冬季都已冰雪为主,缺乏创新,大都是冰雕、冰灯……单一的观赏类冰雪活动会让人感到视觉疲劳。“冰”与“雪”的发展也极不平衡,冰雕随处可见雪雕却少之又少。游玩的地点也比较分散,缺少多元化建设,联动性弱,这是游玩项目单一的原因之一。

(三)人才流失严重

黑龙江尚未建成完备的旅游人才培养机制,由于薪酬偏低,主修旅游相关专业的人员较少,毕业后优秀人才也流失严重,从事相关旅游行业的人大都文化不太高,综合素质较低,对冰雪文化或是滑雪技术等问题更是知之甚少。据了解,绝大多数当地人都没接触过滑雪,更不了解滑雪等相关技术问题,游客们询问当地人的时候很多也是“一问三不知”,这就在无意中打消了很多人想要尝试滑雪的念头。滑雪属于危险系数较高,但也非常吸引人的一个雪上项目,多数游客来哈尔滨旅游时间较短,短时间内如果没有滑雪基础很难直接上滑雪场地,这就需要相应的滑雪技术人才进行短时间内培训,教给游客们基础滑雪技能,增加游客的体验感,也有利于“回头客”数量的增多。

四、后疫情时代哈尔滨旅游业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机遇

1.冬奥会为冰雪旅游提供契机。2018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等文件,提出2022年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冬奥会筹备过程中,冰雪旅游以新的形象出现在大众视野,冰雪旅游产业逐渐进入快车道。在供需两头的刺激下,国家政策陆续推行,全国拥有冰雪资源的地区为此次发展机会开始筹备,国内滑雪场数量正在极速增加,根据消费需求滑雪形式开始转变,室内滑雪场成为主流。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室内滑雪场的开业总数为36家,也就是说每新增8家滑雪场就有5家室内的滑雪场。2020年全年,室内滑雪场滑雪人数合计为269万人次,占2020年全年1288万滑雪人次的20.89%;相比2019年的235万人次,同比增长14.47%[3]。

2.疫情为冰雪旅游带来新体验。一方面,疫情过后,为了冲散疫情带来的阴霾与不快,缓解疫情带来的诸多压力,大众的旅游偏好开始倾向于放松休闲型,疫情前所热门的爬山、古文化参观等费时费力的旅游项目已经暂时被淘汰。而洁白的冰雪能带给人们一种放空的感觉,在冰雪中玩乐又使旅游增加了别样的乐趣,所以,在疫情过后,冰雪旅游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大。另一方面,传统的冰雪旅游已经不能满足年轻一代受众的需要,在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5G、人工智能(AI)、大数据等新鲜“血液”不断注入到冰雪旅游中,利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热门平台推广丰富多彩的冰雪文化,利用大数据为大众推送最优的冰雪旅游信息,给观看者带来3D冰雪体验感,并开拓线上模拟滑雪体验,这无疑为冰雪旅游业开拓了新道路。

(二)发展挑战

众所周知新冠肺炎疫情在冬季爆发严重,特别是处于高寒地区的哈尔滨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近几个月以来,哈尔滨温度逐渐下降,眼看冰雪旅游创收近在眼前,却被反复又突然的疫情打破。现阶段,哈尔滨全市都进入了疫情紧急响应状态,娱乐性场所全部关闭,所有旅游产业部门都关门停业,旅游业又将面临着一场巨大的危机。对于疫情的突发性和影响的长期性,相关应急管理部门应迅速做好应对措施,同时,时刻做好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阶段的应急管理,最大可能地降低疫情对各行业的冲击,这对相关部门来说也是一次挑战。

五、发展路径探索

(一)宏观层面

1.出台政策调控市场。对于疫情影响下冰雪旅游消费持续低迷的现象,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消费保护政策,具体政策落实前要先解决以下痛点:一是增加消费群体的消费性。旅游产业最大的消费群体就是青年一代的学生群体,这类群体对冰雪项目充满好奇和期待,对刺激性的滑雪等项目有一定的运动能力,但这类消费群体的消费时间有限,工作日时多数旅游景点人烟稀少,周末人们对景区一拥而上,降低了游客的体验感。政府应让冰雪进校园或者规定旅游放假日,让广大的学生群体成为拉动消费的强大动力。二是增强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冰雪类项目一般收费较高,学生消费群体往往无力长期支付费用,政府应加大冰雪旅游的补贴力度,让想滑雪的人都能“滑得起”。

2.提高抗风险能力。新冠疫情的爆发对旅游行业大中企业来说都是一次严重打击,资本较为深厚的大型企业在疫情后重整旗鼓,但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小型企业就没有那么幸运,在疫情的冲击下小型企业面临着破产倒闭的风险。新冠肺炎疫情也使民众参与冰雪运动受限,据调查结果显示,2019-2020年冬季,50.6%曾经参加过冰雪运动的人“完全取消”了相关运动计划。对此,政府应对旅游服务业增加财政补贴,帮助第三产业在疫情的冲击后快速恢复发展正轨。

(二)中观层面

1.增加企业创新效益。哈尔滨虽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冰雪旅游基础,但由于人才缺失、创新能力低等问题使得哈尔滨一直没能真正打开市场。依托中国在互联网经济中的优势,开创高质量的“互联网+”运营模式[4],让国内外游客在线上就能了解到各景区吃、穿、住、用、行等方面的问题,建设集交通、服装、用具、教练、住宿为一体的一条龙服务,及时更新线上信息,打造智能化冰场,让客户享受到线上下单、线下畅通游玩的高质量服务。此外,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应该打造高质量的数据信息平台,通过对消费者的消费偏好等信息进行分析,制定精准的经济政策。

2.推进产业融合。针对游玩项目单一的劣势,应利用现有的丰富资源,各产业进行联动,融合发展打造多元化的“旅游+”模式,利用其特色的民俗文化和红色历史,提供多样旅行方式,开发“冰雪+民俗特色”“冰雪+红色旅游”“冰雪+欧风建筑”等丰富的出行模式。产业联动不仅能带动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还能缓解旅游季节性较强的现状。各企业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利用当前网络热门的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进行冰雪特色旅游的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力,增加知名度。

(三)微观层面

1.打造特色品牌优势。在各地区冰雪旅游同步发展阶段,冰雪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各企业相互竞争时产业“同质化”的缺点就被暴露,发展较早的如冰雪大世界这类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企业所受影响较小,但在竞争中不具优势的企业无疑成为了“同质化”浪潮中的牺牲品。大力引进专业性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激励机制,让人力资源发挥效用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提高企业独创性,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优势,让冰雪旅游得以长足发展。

2.提升服务质量。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型消费群体出现,他们追求当前阶段所流行的旅游方式,不再被动地接受景区提供的旅游资源。想要持续性发展不得不跟紧时代潮流,在不同时期提供不同的需要。除此之外,还要健全基础设施建设,老旧设备及时更换,给消费者带来最大的体验感和满足感[5]。提升旅游业和其他行业的融合程度,并加强在旅游业中的投资和规划,为哈尔滨市未来经济发展提供增长点。

五、结语

在风险与机遇并存之际,后疫情时代第三产业的发展路径选择尤为关键,必须依托大数据的优势,及时分析经济信息,制定可行性发展策略。抓住发展契机,改进产业现有弊端,挖掘发展潜力,大力发挥其独特优势,促使景区在疫情后快速恢复与发展。

猜你喜欢

滑雪哈尔滨冰雪
我平等地嫉妒每一个去哈尔滨的人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冬来啦,滑雪去
嘿,一起去滑雪吧!
滑雪,冬天的正确打开方式
滑雪
奇妙的哈尔滨之旅
《老哈尔滨的回忆》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