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2022-03-24蔡月红

经济师 2022年7期
关键词:内审审计工作流程

●蔡月红

一、前言

近年来高校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随之所需求的教学投资越来越高,校园就如同一个小型社会,各类经济活动的增多使得管理风险不断加大,高校内部审计管理工作则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当前信息化环境之下,高校在管理体制与内部控制上产生了重要变化,新的审计理念、审计方法也同时存在着机遇和挑战,内部审计的范围被扩大、风险越发复杂化。基于此,如何有效提升高校内部审计质量、强化内部审计控制、积极应对信息化环境对审计工作的要求,还亟待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努力探究和化解。

二、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环境自身的问题

在信息化环境下,财务数据处理效率大幅提高,人为错误明显减少,有效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可靠性。然而,信息化的应用也是各有利弊,它在为我们带来高质高效工作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存在各种潜在风险,比如技术风险、程序篡改风险、数据泄露风险等,而这些风险的存在无疑会扩大审计监督工作的难度。

1.财务信息出错及舞弊不易察觉,加大了审计风险。在信息化环境下,传统人工做账被计算机完全替代,审计线索变得隐蔽起来,其风险被聚集在信息化系统上,但凡系统存在一个小问题,则有可能引发重大失误;其次,在财务软件操作使用中,疑存在个别有心之人借职务之便违规违法,造成软件系统受损或被恶意篡改等;还有各项业务数据在信息化环境下采用集中存储的方式,但凡主机由于业务需求与其他设备串联,也极有可能造成财务信息的泄露。

2.内部审计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化。在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要审核的不但有财务信息,还包括财务信息系统,审计范围从财务会计专业知识拓展到信息化领域当中;其次,由于财务人员对信息化系统在日常操作、管理以及维护上的水平不足,也极有可能造成数据丢失、软件故障等问题,从而使得审计环境变得更为复杂;最后,信息化系统如果没有做好顶层设计,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大审计获取和监督财务信息的难度。

(二)高校内部审计自身的问题

1.审计人员的信息化素养不足。在信息化环境下,作为审计人员应具备较好的信息化应用能力,能够掌握一些必要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有效评估电子化处理流程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力,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简单地说就是在财务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内部审计管理的重点应从原来风险检查转移到信息化系统的审计层面上来,由此也就对审计人员的信息化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当前多数高校审计人员的信息化素养明显不足,他们当中以审计、财务专业背景人员居多,而在金融、财经管理、工程管理、计算机专业等领域人员则极少。比如财经类专业为主的内部审计人员,其计算机素养尽管普遍比较高,然而针对深入的程序开发、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能力却明显较弱。

2.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进程较慢。当前高校内部审计管理的水平有所提高,在硬件配置上也可达到信息化建设的需求,然而在专业软件的投入上还是存在不足,相应的财务信息化处理能力、计算机辅助审计水平都还处于初始应用阶段,即使有少数高校配置了审计专用软件,但软件应用水平还较低,再加上国内市场上专业审计软件的开放程度并不高,难以较好地满足现实中高校内部审计管理的需求。因此,面对大量庞杂的财务数据,大部分高校主要还是以半自动化的办公表格来处理和分析数据。

三、信息化环境下提升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对策

(一)强化高校内部审计队伍的信息化建设

首先,高校应提升内部审计在管理中的地位。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本身就是一项长久性、复杂系统化的工程,单一凭借内部审计管理部门的力量无法轻松完成,这还需要高校领导管理者加以重视。作为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也应积极采取各种方式定期公示内审工作近况和成果,广泛宣传开展内审的重要意义,促使高校上下各部门提高对内部审计的认知水平,理解开展内审工作旨在为高校不断增值、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作贡献。只有高校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予以充分肯定,才能促进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得以顺利开展。

其次,高校应聘用具备信息化素养、计算机背景的专业化审计人才。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展审计必须要以计算机审计人员为主,所以高校应做好人才的顶层设计,在选聘人员时应择优录取具备先进的审计理念、丰富的财务与审计知识的人才,同时还要全面考察其在数据挖掘、处理、分析以及计算机软硬件应用等方面的能力,以此提升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从源头活水上来化解问题。同时,高校还应针对现有内部审计人员开展信息化培训和学习。大部分高校自身开设有信息化专业,拥有信息化教育专业人才,具备先天的优势性,完全有能力为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当然,还可邀请审计软件专家就本校所使用的财务应用软件、审计专业软件开展专题培训。此外,高校应主动与兄弟院校密切沟通交流,安排审计人员向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出色的院校学习,培养他们先进的审计观念、扎实的审计知识以及专业的业务能力,使其努力成长为优秀的复合型审计人才。

(二)积极扩大投入,构建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还处于建设的初步阶段,内部审计工作则以基建工程、行政办公费用、科研经费、教育经费等审计内容为主,这些都具备明显的行业及院校特征,而市场上所研发的审计软件基本上没有太高的匹配度,难以满足这些审计内容的需求。所以,要提高审计的信息化程度,高校内部审计软件系统还需要因地制宜地单独开发,建议高校可通过业务外包来实现。实施信息化系统的业务外包是当前较为普遍的一种软件开发方式,相对来说该方式在质量上更有保障、技术上更具优势且见效速度较快,不足之处就是成本会偏高一些。因此,高校也可借助自身信息化专业教学的优势,尝试自行开发使用,但是开发周期必然会长,优势就是会大大节省开发的成本。软件配置是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前提,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的构建不单是简单配置审计专用软件,而是要促使各类审计的历史数据、财务信息以及其他管理信息都能实现整合,并利用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从中发现审计业务数据,提升审计质量与效率。只有具备相应的软硬件条件,信息整合才能成为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核心,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高校从上至下各个部门加以协调与配合,在人机协同的相互作用下达到各项信息资源的大力整合。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的构建以及深化应用,能为高校内部审计管理工作的转型升级奠定技术基础,促使审计监管的关卡不断前移,加快在线审计、实时审计的步伐。

(三)控制好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风险

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做好被审计机构潜在的风险防范,同时在信息化环境下还应重视高校自身在内部审计上的风险控制。如在实际审计中秉持职业的谨慎性,坚持传统审计与信息化审计的有机结合;对高校财务、设备、资产等系统的处理及控制功能实施技术性的审计,密切关注被审计部门的内控制度,以此有效降低固有风险及控制风险,确保审计结果的科学公正性;进一步完善内审作业工作流程及复核机制,制定合适的审计质量考评指标,以此有效降低检查风险,精准定性审计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及成因,通过高质量的审计方案及详尽的审计报告为内部审计机构赢取信任度。

(四)不断优化高校内部审计的工作流程

在信息化环境下,传统审计工作内容及工作方式产生了重要转变,因此,我们需要针对高校内部审计的工程流程进行优化。作为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不仅要建立完善有效的内审制度、内审工作流程,还应建立审计工作流程与审计建议执行率指标、审计存在问题重复发生率指标等,为更好地优化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提供保障。要善于借助权限控制功能,为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设定关键性控制点,以此确保审计质量。审计工作流程的设计始终要以风险控制与防范为主旨,减少因内审人员主观随意性过强所引起的弊端问题。

四、总结

总而言之,信息化对高校内部审计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在机遇和挑战共存之下,高校应主动增强内部审计队伍的信息化建设、完善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控制好审计风险及优化审计工作流程,以此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环境的需求,切实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整体质量,促使高校内审工作真正发挥其“免疫性”功能。

猜你喜欢

内审审计工作流程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