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绿衣使者”*

2022-03-24

档案与建设 2022年7期
关键词:晋察冀边区交通员敌人

刘 意

(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广州,510515)

自清代开办邮政,中国邮政车船等均以绿色为主,到20世纪30年代,邮政部门已将绿色作为行业标志,故人们常称穿着绿衣的邮政人员为“绿衣使者”。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绿衣使者”,以往学界较少关注。在作为战斗堡垒的晋察冀边区,面对敌人疯狂“扫荡”,“绿衣使者”穿插于火线之中,用自己的青春、汗水甚至生命,构建起信息、物资、人员流动的生命线,巩固了晋察冀边区政权。

一、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绿衣使者”的责任使命

1938年,边区政府在阜平陈庄创办了晋察冀边区临时邮政总局,在边区腹地恢复了一些邮政局、所,组织开辟了通往北岳区各县的邮路,并向外逐步开辟了通往晋西北与延安的主干线和向南越过正太铁路通往太行区的辅助干线,沟通了晋察冀边区根据地与延安中共中央及驻太行区八路军总部的联系。[1]当时大致有4套开展交通工作的班子:边区政府交通科,晋察冀日报社的发行科,中共地方党委和军队的交通通信组织。在当时,建立交通联络十分艰难,需要做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以冀南三分区为例,“开始时依靠党的地方组织,找到一些基本群众,主要是便利工作的妇女、小孩、卖艺人、出家的和尚,来往传递信件、报刊。这些人,虽然能完成传递任务,但时间经常不能保证;同时,由于1942年开展整风运动,大批革命干部到太行或延安参加整风,交通站又增加了护送干部过往的艰巨任务。这样的艰巨任务,光靠交通站的几个联络点的干部和几个妇女、小孩完成任务是困难的。尤其敌人对平汉铁路封锁非常严,铁路两侧均挖有7米深、7米宽的封锁沟,沟上设墙,夜间在马头南北各路口和炮楼周围都有巡逻的日本兵”。[2]因此,根据对敌斗争的需要产生了冀南三分区武装交通队。该交通队的任务是传送党政军文件,护送过路干部,运送新闻报刊、冀南钞票以及其他军用物资。中共的武装队和活跃在敌占区的各类秘密交通队,组成了纵横交错的交通网,承担护送干部和传递文件的“双重任务”。“为了保证邮件的顺利传送,保证邮政交通员和护送干部的生命安全,每个站队都配有一定数量的武器”,因而还经常镇压汉奸,打击敌人活动,冲破“封锁分割”。[3]

此外,各条战线、各大地区都建立起各自的交通线,如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交通科,1941年至1945年间,输送党内外大量信件、文件、报刊、书籍等,其中从中央带回绝密文件、“秘(密)电码”两次;护送领导干部40多人次,其中有冀中区党委书记黄敬、冀中区组织部长刘亚球、华北联大校长成仿吾、冀中区回民支队政治部主任丁石坚等;护送一般干部、工人、学生、保育员、卫生员等1800多人次。[4]“绿衣使者”的不懈努力令他们赢得了相当高的声誉。

二、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绿衣使者”的人员构成

抗战期间晋察冀边区“绿衣使者”责任重大,因而在选拔方面极为严格。中共中央北方局对当时交通科的人员条件做了规定,例如科长必须是“有社会经验及有领导能力的忠实可靠的同志”;干事及站长必须是“忠实可靠的干部”且“须有相当文化水平”;秘密交通员必须是“最忠实可靠,坚决沉着,有社会经验的区级以上的地方干部”;武装交通或一般交通员,必须是“忠实可靠的党员,有社会经验胆大心细的地方干部”[5],“必须是忠实勇敢、细心、机警、敏捷与能自觉负责者”[6]。从成分上来看,交通员多来自农民、工人、部队战士及知识分子中的优秀党员,其中一些人原来就是村支书、民兵队长或区干部。因此,他们既会做地方工作,又懂武装斗争;既会做思想政治工作,又能独立完成其他工作;他们政治坚定,党性强,守纪律,是交通工作人员的不二人选。吕正操总结道:“由于秘密地开展工作,对交通员要求政治上可靠,立场坚定,机智勇敢不怕牺牲,埋头苦干,在群众中有威信。”[7]

晋察冀边区“绿衣使者”是隐蔽在人民之中的秘密交通员。他们白天隐蔽在农民家中,帮助家务劳动,讲抗日故事,宣传政策,与群众论辈分、定称谓,亲如家人。晚上护送人员时,前面侦察,后面掩护,高度负责,几年中没有出现一次重大事故,保护了过往人员的安全。[8]村子里的人都知道他们“通八路”,但从来没有向敌人告密,还帮助站岗放哨、安排住宿。至于交通员的家庭,几乎全部参加了秘密交通工作,他们有的帮助掩护过往人员,有的帮助到火车站接送,男女老少齐上阵。

三、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绿衣使者”的战斗生活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绿衣使者”穿梭在火线上,充满传奇色彩。在敌强我弱的情形下,交通战士们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出灵巧的工作方式,出色完成任务。“交通站设在群众基础好的村庄,交通站都有秘密堡垒户,依靠群众掩护。交通员活动一般在夜间,穿灰色夜行衣,手枪插在腰里,行踪神秘,不走大道,事先规定好接头地点和联络暗号。”[9]广大交通员在对敌斗争中,机智灵活地运用了许多巧妙办法。例如“化装成买菜的,在车上挖个小槽,藏进文件,再扣严,钉好;化装成卖鱼的,用油纸把文件包好,塞进似烂不烂的鱼肚内”[10]等。在执行护送任务时,通常采用的办法有:派部队进行武装护送,或是沿途侦察秘密通过,还有就是“化装成商人、病人、探亲者,或化装成医生、伪官吏,持以合法的证件,以合法的身份,乘坐汽车、火车,或乘坐马车,通过日伪封锁线,并事先利用敌伪内部的秘密‘关系’或伪官吏或关卡检查人员,予以掩护放行”[11]。据由交通员护送的同志记录,“深沟足有一两丈深,早已在沟壁上挖好了上下脚蹬;路边的铁丝网虽然很密,但也早已打开穿行洞口……过路之后,武交队同志还要把这些痕迹灭掉”。[12]交通员凭着机智灵活和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通过敌人的封锁线,不惧与敌人遭遇,靠着人熟地熟,在敌人的心脏地带活动也能顺利完成任务。

晋察冀边区交通人员运送军需物资和粮食,还要保证物资安全,进行坚壁工作。1943年5月,唐县三区交通站站长陈名章带领交通人员在日寇“扫荡”前,“动员民兵凿山洞,挖地窖,苦战3昼夜,在敌人进攻前,将储存的大批公粮、军装转运到山上隐蔽地点埋藏起来”。[13]每当与日寇交战,交通人员以身作则带领抗勤劳力参加后勤供应工作,背运粮食和武器弹药。例如1943年秋,“八路军某部在青虚山与日军展开激战,唐县3区交通站又动员抗勤劳力1900人参加后勤供应工作,连续奋战4天,不仅将武器弹药和12.5万公斤粮食及时运到阵地,并在青虚山附近埋藏军粮150万公斤”。[14]晋察冀边区“绿衣使者”与当地群众亲密无间,帮助群众生产,打击来抢粮的敌人。比如“定唐武交队常驻大西张村,有一次被抢粮的敌人包围,武交队立即行动,配合民兵,守住村口,还击敌人,打得敌人仓皇逃窜,保护了群众的利益”。[15]

“绿衣使者”执行任务十分艰苦,常常是夜间行动,翻山越岭,风餐露宿,最受罪还是初春过河,河面上的冰白天融化晚上又冻结,但冻不牢固,交通人员通过时就会踩塌了,鞋袜湿透了,冰冷刺骨,冻得浑身发抖。若是遇到大风大雪天气,更加艰苦,但为了跨越敌人封锁线,不得不利用风雪、大雨等天气突变去活动。加之交通人员大多不习水性,为过河也想了不少办法,例如用大笸箩过河,大笸箩白天不用时,藏在敌人找不到的地方,夜间用时一背就走,放在河里就用,天热时,一人凫着水在前边拖带,后边四个人,把着笸箩边,不会游泳的人,也可过滏阳河。天冷时,大笸箩里可坐一至二人,文件报纸放在笸箩里,一人划水,即可渡河。“较大河流在汛期水涨时则选择适当地点设秘密渡口摆渡,有的准备几个大笸箩,有的利用附近村庄的渔船,不用时就沉入水底,并经常变换摆渡地点,以免敌人查觉。”[16]

四、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绿衣使者”的工作保障

在抗战艰苦的年代,“交通员有两大苦难,一是饭吃不饱,再一个是鞋不够穿”。[17]他们工作全系徒步接力,劳动强度大,吃得多、衣服鞋袜磨损快,物资供应离实际需要还差很多。1942到1943年是根据地生活最艰苦的两年,“交通员吃黑豆、树叶、盐水拌饭,有些人思想不稳定,不安心交通工作”。[18]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轻视交通工作的现象,有些人“认为交通工作是单纯的事务工作,没发展前途,或则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也轻视自己,干也没劲头”[19],要么又陷入绝对主义,不适当地过分强调交通工作的重要性,使工作受到损失。为此,党从抓后勤保障和思想教育这两大方面推动“绿衣使者”的保障工作。

为保证“绿衣使者”们能吃得饱,“定量一律提到每人每天1斤10两小米”[20],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要求各级政府及各个机关须切实照顾交通员生活,交通员生活水平不应低于一般机关人员,要设法让其吃饱。为确保“绿衣使者”们能有鞋穿,“按每年10双(内棉鞋1双),确实不够穿的地区,由同级政府负责调济(剂)质量较好的鞋子穿”。[21]在不同季节给予交通员尽可能的补充,例如夏季每个交通员应统一发给必要救急药品(如十滴水、解暑丹、下火药等),寒冷地区冬季均发皮衣,其他区按出勤人员多少添置棉大衣(皮衣、棉大衣均不归个人所有),毡帽1顶。[22]为了解决交通员们的后顾之忧,贯彻“优抗”及从生产中帮助交通员家属解决生活问题,在生病时能就地诊治,若病重或体弱要短期休养者,必须照发粮食菜金等,应视同一般休养人员待遇,如因公残废伤亡,应按抗日军人的抚恤办法处理。

晋察冀边区“绿衣使者”分散在各地、各条邮路线上,学习培训方式灵活多样。例如各地局站普遍出版墙报及黑板报,开展英雄模范运动,对交通员学习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和内容进度要求,建立了巡回检查与辅导制度,“规定交通员每人每天识字1—3个,每月识字100个左右,对识字1000以上学习好的给以奖励”。[23]条件允许时开办训练班,“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做交通工作的干部分批调回,进行一两个月的政治学习。各总站半年左右分两次让干部、交通员到总站集中,用一周左右时间进行军事政治训练”。[24]在学习资料方面,根据《子弟兵》等报刊、自编政治教材供交通员们学习;针对很多人文化低和业务不熟的情况,编写了为人民服务与邮政业务技术结合起来的《浅易邮政读本》共30课,均采取顺口溜的形式,如“爬大沟,过碉堡,交通员们胆量高,是天边,是地角,敌人封锁做不到”[25]等等。交通员们既学习认字又学到了邮政业务,收到很好效果。

五、 结语

在中共领导和人民支持下,晋察冀边区“绿衣使者”在对敌斗争中创造出灵活的工作方法,铸造出“绿衣使者”的精气神,赢得了荣誉。他们穿插于敌人的封锁线,传递机要文件,护送干部往来,遇到险情,一人掩护,一人带上文件转移,决不让文件落到敌人手里,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决完成任务,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绿衣使者”具有强大的战斗力,也反映出中共选拔交通员时十分看重其忠诚与信念坚定的特性是十分正确的。

猜你喜欢

晋察冀边区交通员敌人
捡敌人的枪来用,靠不靠谱
替演
敌人派(下)
我的中共地下交通员经历
足够是够的敌人
一个抗联老交通员的老区梦
我的抗日交通员经历
最后一个敌人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村政权的性质及组织形式
彭真的《关于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和具体政策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