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录地方历史 留存珍贵记忆
——常州市档案馆多措并举持续开展特色档案征集工作

2022-03-24都寒誉

档案与建设 2022年7期
关键词:常州市常州档案资料

缪 华 都寒誉

(1.常州市档案馆,江苏常州,213022;2.常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常州,213022)

近年来,常州市档案馆围绕全市中心工作、重大活动、地方特色资源等,积极拓展征集思路,不断挖掘征集线索,开展了红色档案、名人档案、历史档案等一系列具有常州特色的档案征集工作。

一、 谋定而动,笃行致远

1. 明确征集主题

常州市档案馆围绕“强富美高”新常州建设,找准历史与现实需求的结合点,及时学习掌握档案征集的信息资源,多研读、勤思考、善谋划,档案征集收集工作有高度、多角度、有深度。

一是站在全局的高度。档案征集工作作为档案馆业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档案的编研、利用工作相辅相成,以征集促编研,服务于档案馆的文化功能。近年来常州市档案馆高度重视“主题征集”,注重征集工作前期规划,明确征集方向,提高档案征集的针对性和馆藏资源的品位,围绕“常州籍名人名家”“对口支援档案专库建设”“常州红色档案”和“抗击新冠疫情档案”等主题展开征集工作,收获颇丰。

二是立足本乡本土的角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城市所形成的档案,不可避免地会带有其地域性特征——留存的是这个城市的历史,引领的是这个城市的发展,服务的也自然是这个城市留下来和走出去的百姓。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文化从来都不抗拒多样性。每个城市的档案所体现出来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都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征集本乡本土的珍贵档案资料,保存常州的城市记忆与地方历史文化,并利用档案讲述常州的故事,一直是常州市档案馆征集工作的目标。

三是明确留存历史的深度。档案脱胎于时间的层层积累,同样也必须面对时间的无情流逝。虽然可能难以征集到史料的原件,但是其所记载的信息仍然是对特定历史变迁的忠实记录。将珍贵档案史料以电子扫描件或复制件的形式征集进馆,留存历史,也是对档案征集工作初衷的恰当诠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台北故宫博物院均有关于常州府县和常州名人的清代奏折档案史料,此前常州市档案馆馆藏资源在这方面为空白,经过多次征集,馆藏资源得到了极大补充,与常州有关的历史档案得以在常州留存。

2. 健全征集制度

为了更好地开展档案征集工作,鼓励广大社会群众与组织踊跃捐赠珍贵档案史料,常州市档案馆先后制定出台了《常州市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实施细则》《常州市档案馆档案史料征集流程》《常州市档案馆档案史料征集奖励办法》等一系列配套制度文件。

一是明确征集范围。《常州市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实施细则》对档案资料征集的范围和要求等作出了详细规定。征集范围涵盖族谱等各种反映本市风土人情的资料,有典型意义的重要人物形成的档案资料,反映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成就的各类专业档案,以及反映城乡历史风貌变迁的音像档案,等等。在依法开展收集档案工作的同时,建立有效征集机制并加大投入,抢救性征集珍贵档案。

二是规范征集流程。《常州市档案馆档案史料征集流程》规定:外出开展征集工作时,须由馆长或分管副馆长批准,且须有两人以上同行;对于征集到的档案资料,及时登记造册,发放收藏证书,并办理交接手续,同时进行系统、规范整理,确保档案资料得到安全保管,让捐赠者放心,让社会满意。

三是制定奖励措施。2017年以来,常州市档案局印发了《常州市档案局档案资料征集奖励办法(试行)》,成立了“档案资料征集奖励评审委员会”。2018年11月修订了《档案史料征集奖励评分细则》,细化评分机制,使档案史料价值评定工作更具操作性,常州市档案征集工作迈入了更加规范化的轨道。

3. 强化经费保障

档案征集工作的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预算拨款。常州市档案馆自2017年起,每年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针对实际工作情况,确定征集的具体范围和对象,提前制订征集计划,将档案征集及相关整理、数字化扫描或修复、复制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并力争稳中有增。连续多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常州籍名人名家”“对口帮扶支援”档案等持续进行收集整理与数字化,对红色档案进行修复、复制,形成了史料丰富、内容翔实的专题档案。

二、 拓宽视野,放大格局

1. 用好本地资源

针对民众对档案不甚了解,特别是不知如何妥善保管手中档案的情况,常州市档案馆抓住各种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向民众讲解档案馆的职能和优势,向民众展示馆藏条件、奖励措施等,吸引了不少民间档案的所有者主动捐赠。国家级邮展评审员、常州市集邮协会副会长肖宏多次来馆捐赠,赠品中有近代著名教育家、哲学家蒋维乔手稿,1947年的庄先识“资历证明书”和“光绪三十一年(1905)人范书院鼎煊朱笔手书志录”等;热心市民徐劼无偿捐赠了其家藏的清代嘉庆、光绪年间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地契、公粮凭证、房屋委托书、公证书等。

围绕全市重大活动、突发事件等,积极开展档案征集活动。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常州市档案馆连续发布征集公告,征集到常州援鄂医疗队及108位队员各种形式、各类载体的档案资料1000余件,还收到来自常州吟诵协会、常州市家庭指导促进会、常州四川商会、小微企业商会、常州移动公司等社会组织和众多热心市民主动捐赠的档案资料1000余件。

为庆祝建党百年,2021年常州市档案馆发布了《关于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建党100周年档案资料的公告》。常州籍革命先烈董亦湘的外孙丁旭晴向常州市档案馆捐赠了一批董亦湘入党时间证明材料;热心市民袁黎明捐赠了中共常州地方组织主要创建人恽逸群的3封亲笔信;原常州市文化局党委书记陈继云捐赠珍藏多年的中共常州一大、二大代表出席证、胸标等珍贵党史档案。

2. 放眼全国各地

从常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实际定位出发,常州市档案馆围绕“常州籍名人名家”和“常州市对口支援档案专库建设”两个征集工作重心,主动走出去,多次到省外开展档案征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常州籍名人名家”档案征集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人员三次赴京拜访张太雷外孙冯海龙少将,征集到一大批张太雷家族珍贵档案史料,进一步充实了常州市档案馆红色档案馆藏资源;赴东北征集到武进籍东北抗日联军著名将领冯仲云及其夫人薛雯各个历史时期的档案史料30余件;多次伏身于中央档案馆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手工誊写千余条档案目录,征集到的档案复制件填补了馆藏空白。

在“常州市对口支援档案专库建设”征集工作开展过程中,档案征集小组多次赶赴新疆,探访援建干部曾经工作的单位、去当地档案馆查档。从天山到准噶尔盆地,再到祖国的“西极”,都留下了征集小组求索的脚步,征集到的援疆档案资料时间跨度长达30余年,基本实现常州援疆档案的全覆盖。

征集小组还先后前往群山之中的安康市和高原之上的共和县,征集常州援陕、援青相关档案资料。2019年,结束两年援建任务的常州帮扶安康工作组主动将援建档案资料系统移交进馆,援陕档案征集工作取得了完整性成果。在共和县发展和改革局援建办,征集到常州第三批、第四批对口支援青海省共和县的投资计划、项目书、大事记、《援建记忆画册》等档案资料,以及援建干部人才任命书、工作照片、视频、笔记、荣誉证书等,进一步扩大了征集成果。

3. 拓展境外征集

对散失在境外的珍贵档案资料,常州市档案馆积极主动进行抢救性征集,承担起积聚和保存历史文化财富、弘扬民族精神、延续民族优秀文化的光荣使命。2017年12月,常州市档案馆第一次独立走出国门,赴美国国家档案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展征集,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图书馆馆长周欣平博士的帮助下,征集到常州籍现代著名学者、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全部档案的目录清单和部分高清复制件。2019年2月,周欣平博士来到常州,正式授权常州市档案馆使用约800张赵元任档案图片。此次历时一年多,跨越万里的国际档案工作交流,为之后开展境外征集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2018年7月,常州市档案馆赴台湾地区开展档案征集工作,征集到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有关清代常州府和常州籍名人名家的清代奏折复制件、台北武进同乡会编印的《武进乡讯》等共计200余件档案,成果显著。

三、 精诚所至,不负所期

1. 感动征集对象

在与捐赠者交往沟通时,态度决定一切,诚心、耐心是待人接物的永恒法宝,三顾茅庐见真人,程门立雪见真心。

2012年,常州籍小麦栽培及遗传育种学家、中科院院士蔡旭之子蔡祖南教授来到常州故里,偶然在网上看到常州市档案馆有介绍院士的资料,就想来档案馆查阅其父亲资料。时任馆长约见了蔡教授,此后便一直保持密切的联系。真诚的交往增加了彼此间的了解和信任,2013年5月,蔡祖南教授决定向常州市档案馆捐赠和寄存蔡旭档案史料,常州市馆随即进行了数字化处理。2018年6月,由蔡祖南教授和常州市档案馆共同编写的《小麦人生——蔡旭纪念文集》正式出版;2019年蔡旭故居陈列展开展;2020年12月,蔡旭故居展览提升工程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2021年5月,常州市组织开展蔡旭院士诞辰110周年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一系列活动策划使“死档案”焕发新活力,真正发挥出社会效益。

2019年2月,常州市档案馆拜访了当代著名戏剧编剧兼戏曲理论家、表演和导演艺术家阿甲的后人符挺军与符丐君,见到了阿甲留下的许多手迹、照片、信件等珍贵档案史料,其中部分由于年代久远,保存状况不容乐观,急需抢救性征集。两位老先生对父亲留下的珍贵档案史料能够得到妥善保存和利用的愿望也非常迫切,但是否将档案捐赠给档案馆却一直犹豫,担心档案捐给档案馆后会永远封存在库房里,成了“死档案”,阿甲的宝贵思想和理念也无法“重见天日”。为打消两位老人的顾虑,常州市档案馆主动帮助扫描大量阿甲的笔记本、手稿、照片等,制作复制件分别赠送二老,并多次进行走访沟通,向两位老人展示《小麦人生——蔡旭纪念文集》一书等。真诚的态度打动了他们,2021年9月,二老正式签署捐赠协议,将阿甲的档案史料全部捐赠给常州市档案馆。

2. 说服合作部门

档案征集工作不是坐享其成的“佛系”工作,征集线索往往稍纵即逝,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处处留心,事事留意,培养对征集线索的敏锐性和敏感度,主动多问几个“从哪来”“到哪去”,多方考证打听,合理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合作。

从1950年至今,常州共涌现出118位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2011年起,常州市档案馆和市总工会联合开展“常州全国劳模名人档案”征集活动,劳模们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将自己压箱底的宝贝无偿捐赠给档案馆,70余位全国劳模捐赠档案5000余件,开创了大规模联合征集的先河。2016年4月,常州市全国劳模档案展示馆开馆。

2014年,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建设重点项目之一的史良故居开始修缮。史良是新中国司法部首任部长,是救国会领袖“七君子”之一。负责故居展陈工作的常州市司法局积极联系史良家人并征集到一批珍贵档案史料,常州市档案馆知情后,随即与市司法局接洽,经过一年多的协调,市司法局决定将相关档案捐赠给常州市档案馆永久保存,故居史料陈展全部采用复制件。此后,市委统战部、民进常州市委等机关单位也纷纷与档案馆联系,将近年来收集到的常州籍著名出版家徐伯昕的400余件档案史料、国学大家周有光的350余件亲笔书信等众多珍贵档案捐赠给常州市档案馆。

2020年5月,常州市档案馆与常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签订合作协议,通过有计划地组织书法艺术作品捐赠,为常州市青年书法家成长留下扎实的系统性历史资料。两年来,围绕抗疫战疫、建党百年等主题,先后有200余幅常州年轻书法家的精品力作入藏档案馆,开创了与社会组织共建合作征集档案资料的新模式。

3. 引导社会参与

为了让民众全面深入地了解档案工作,心甘情愿地将手中的档案捐赠、寄存或出售给档案馆,常州市档案馆采用多种形式加强与社会的合作互动,增强社会档案意识。一是向社会发布征集公告。提高社会各界对档案征集工作的了解和认知度,为档案征集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热心市民徐女士从常州市档案馆门户网站上看到档案史料征集公告,了解到档案馆保管条件最为安全完善,能更好地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遗产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遂决定将全套新版《乾隆大藏经》168册全数捐赠给市档案馆。二是利用各类会议广泛宣传。在全市援派干部人才春节慰问座谈会召开之际,馆藏对口帮扶支援档案连续三年到会展示,吸引众多参会领导和援派干部驻足观看。常州市档案馆连续三年在教师节召开“教育援建 档案记忆”对口支援教师座谈会,向常州援疆、援陕、援青教师,以及华文教育教师们宣传档案征集政策。此外,还邀请民营企业家、知青、专家学者等社会各界人士走进档案馆,感受历史档案魅力,形成工作合力。三是通过名人档案捐赠仪式扩大影响。通过电视、报纸、网页、公众号等形式宣传档案捐赠活动,让民众直观地感受到档案征集的重要性,提高社会档案意识。

猜你喜欢

常州市常州档案资料
教师作品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展览档案资料的收集和归档探讨
常州的早晨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现状及信息化管理创新的思路探讨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地质档案资料的保密工作探析
建筑工程档案资料有效管理措施的应用研究
常州梳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