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始终不渝坚持人民至上

2022-03-24

奋斗 2022年3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 孙 芳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进行科学总结概括,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价值理念和初心使命。人民至上是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深化发展,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成功密码。

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制胜法宝。一百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救民:实现救亡图存的革命宏愿。1921 年,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提出“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中国共产党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解放全中国,建立了人民政权。1944 年9 月8 日,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作了《为人民服务》的讲话,系统阐述了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从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被写入党章,融入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血液之中。

安民:成就国泰民安的建国伟业。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逐渐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有了安定和平的政治条件和社会基础,实现了从一穷二白的落后状态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

强民:带领人民奔向小康、实现幸福。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为中国人民打开了通往富裕生活的幸福之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到“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的鲜明态度,再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的价值取向,人民的地位不断提升和突显,充分彰显了我们党深厚的为民情怀。

坚持人民至上是新时代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有力践行。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就是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使命归结到一点,就是“坚持人民至上”,即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人民放在我们党心中最高位置。

坚持人民至上是对人民主体地位的高度概括,是对人民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的高度肯定。人民至上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原则,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的实现需要一个公正的民主政治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积极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改革,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把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

人民至上是人民的利益至上。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问题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人民利益是党的最高利益,必须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回望百年,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使国家治理和制度改革从满足人民需要出发,最大程度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红利。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的最好诠释。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党执政最深厚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在执政实践中不断探索,对人民观的认识不断深化,总结提炼出了丰富的理论成果。

2012 年11 月1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时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人民的需要出发,以人民利益的实现为目标,承担起新时代的政治责任,是对中国人民一份庄严的政治承诺。2015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凸显了人民的主体地位。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这就是要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坚守初心使命的奋斗过程,通过真抓实干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这场大考面前,中国共产党能够做到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和抢救人民的生命,不仅有态度,而且有能力,人民的生存权、生命权得到保障。“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百年党史为参照,深化发展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丰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理论内涵。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角度来看,在生产力层面,人民至上表达的是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人的因素,是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在生产关系层面,人民至上表达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关系的主体地位,在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础上,通过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公平正义原则。在上层建筑层面,人民至上体现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人民当家作主有了根本的政治保证和制度保证。

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论断,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观的深刻理解和历史概括,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总结。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中,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在为民谋利、实现发展成果共享等方面有新作为,积极赢得历史主动,满怀信心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奋斗。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四卷本)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