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企业军民融合创新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及其对策

2022-03-24朱颂东

经济师 2022年7期
关键词:军民科技融合

●朱颂东 洪 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1]为贯彻这一指示精神,军民融合科技创新需要迎接新挑、采取新对策,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新进展。

军民融合创新既要注重渐进式创新,更要注重突破性创新。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研究企业面临的困难,为企业的创新提供基础性、长远性和针对性对策。

一、军民融合创新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一)国际环境转为趋紧,带来负面影响

和平且宽松的国际环境,是我国建设与发展的有利条件。然而,当今世界不稳定因素在加大。大国竞争战略引起相互信任危机,贸易战的余烟仍未消退,战争冲突引发民族对立,经济制裁与反制裁日趋激烈,周边安全形势陡然严峻等。在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企业军民融合创新发展也面临着新的问题有待解决。

(二)重大创新成果不够突出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军民融合取得了显著成绩。我国的军工产品、军转民和民参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满足了国防战备需要,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军事、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也应该看到,能在国际市场上有影响力的突破性创新成果尚未出现,引领全球高科技行业、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还未形成。

(三)创新路径依赖明显

目前,我国军民融合创新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新型机械化、信息化武器陆续装备部队,军工集团军民一体化稳步推进,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效。但从创新的模式来看,自主创新、原始创新较少;渐进式创新、模仿式创新较多。存在着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的模式依赖路径,这种以二次创新为主的创新活动,使得突破性创新很难产生。

(四)企业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创新的主体应该是微观层面的企业。目前,政府部门、大学、研究机构等都对军民融合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成果比较丰富。但主要还是从国家政策层面、宏观体制机制角度提出的对策比较多,针对企业层面如何创新的深入研究相对较少,对如何提升微观主体的创新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性研究仍然不足,尤其是在突破性创新方面办法不多,进展缓慢。

综上所述,以上面临的新挑战,是发展中的挑战,前进中的挑战,需要我们认真面对,寻求解决办法,以促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行高致远。

二、企业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对策

(一)明确创新目的,促进世界和谐

企业创新要以满足市场需求、增进人类福祉、促进世界和谐、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根本目的。在实现这个目的的同时,企业也获得超额收益或经济利润。为此,企业创新要在满足市场新需求上下功夫,在提高人们的消费体验上多探索,在赢得国际社会认同上多努力,在节约成本费用上多突破,在绿色低碳可待续发展上多贡献。因为这些是世界的共识,大家都要遵守,都有义务去维护这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共同基础。志同道合、信任互生,才有追求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机会;科技交流才能合理地进行,有效地推进。企业创新的目的为各方所能接受,企业的形象就会得到提升,企业的创新环境就会得到改善,企业创新活动就会比较容易开展。

(二)夯实创新基础,培育创新土壤

根据创新的技术——社会演化理论,[2]企业的创新由企业内部和外部社会因素共同作用产生。在企业的主导下,企业内部的管理者、研发部门、科技人员,企业外部的消费者、供应商,以及社会上的大学、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都对企业的创新的产生做出不可或缺的贡献。

改善创新的社会环境,培育创新基因于广大民众之中,激发创新精神,是一项基础性的工程,功在当代,利在长远。因此,首先要做好创新知识的群众性普及工作,开展经常性的群众科普知识讲座,与群众的工作生活相联系,介绍新科技、新产品、新业态、新消费等,增强吸引力。其次,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兴趣、科技爱好。除了学校的正规科技教育,还要通过少年宫、科技兴趣小组、科技爱好营活动等,培养他们的科技素养。第三,鼓励设立各种科技协会、科技俱乐部、技术学会等群众性组织,由专业人员、普通员工、政府科研管理人员、企业家、社会科技爱好者等自愿参与。通过这些组织的科技活动,方便他们促进了解、建立友谊、交流思想、开阔视野,互相启发,激发灵感,熟悉前沿,把握行业产业发展趋势,发现创新价值。促进科学技术的纵向、横向交流和碰撞,有利于产生创新思想火花和灵感。最后,完善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创新职能。许多金融机构、咨询公司、法律和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履行着创新服务功能,应鼓励其业务模式与国际接轨,提高其服务能力向国际水平靠拢。中介在寻找、挖掘和服务于有价值的创新活动,这客观上使创新活动能够健康、顺利地运作起来。

(三)提高报酬待遇,激发创新热情

国有企业(包括军工企业集团)、国家级科研院所和国内著名高校等,承担着国家科技创新的重任,为激发他们的创新动力,应该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

一是要提高科技人员的薪酬待遇。创新的过程艰难而曲折,需要专业人员具有丰富的知识、卓越的智慧、非凡的能力和毅力。这需要提高创新团队的物质报酬,提高其个人所得。当前,尤其在住房、交通工具、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照顾,解除其后顾之忧,使其能专心于创新研究和探索。二是鼓励创新型科技人员国内自由流动。创新人员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应尊重其选择。若其决定离开原单位,从事创新创业活动,应提供方便,乐观其成。创新需要思维的自由、选择的自由和人才的优化组合。三是放松创新成果产权限制。创新成果归属问题关系到创新参与者的切身利益。世界发达国家的军民融合创新项目中,政府一般都对参与创新项目的民营企业、民间机构等给予其作出的创新贡献部分的所有权,这有利于调动私营部门的参与创新的积极性。我国军民融合创新发展中也应该借鉴这种作法,为激发各类企业的协同创新、合作创新的积极性,在不违反国家保密法的情况下,应将创新成果中的有民用前景的知识产权授予对应的贡献企业或个人,由他们自主支配。四是扩大股权激励政策。对于企业来说,留住核心创新人才是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实行员工持股计划,向企业关键人员、特别是创新团队核心人员倾斜,以较优惠的价格授予其一定数量的股票期权,有利于促进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统一,保持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上的一致。

(四)跟踪创新信息,把握创新前沿

创新过程需要科技信息、产品信息、管理信息和市场信息等,以便找准创新方向、锁定创新项目、规划创新路径、评价创新价值、激发创新灵感、攻克创新难点。掌握的信息越充分,越有助于提高创新成功率,节省创新资源。然而,尖端科技信息、核心技术诀窍一般是企业的核心机密,是不会外传的,并受到专利法等法律的保护。这也就是所谓的国外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原因。但是,国外企业创新的结果,特别是创新产品及其创新的部分信息最终还是要进入市场的,这给我们了解创新信息、把握创新前沿提供了一个窗口,对于我们的企业的创新工作也是有很大价值的,我们的企业要利用一切可能的合法途径、正规途径,去获得这些信息。

首先,要利用好国际上各种著名的文献、专利检索数据库,如SCI、EI、IncoPat等,使得创新专业人员能够容易、方便、快捷、低廉地使用这些工具。应促使国家重点大学、科研机构,将上述资源向公众开放,或收取较低的费用,以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进一步落实。其次,要利用好国际科技会议。国际上的各种科技学会、协会、团体组织等,都会定期举办学术活动,特别是航空、航天、电子、医疗等行业的科技会议很有特色,这是了解相关创新信息的重要机会,企业等应该高度重视并参加。第三,积极参与国际商品和技术会展。会展期间,一般会有产品演示、功能介绍、观众体验项目等,可以从中获得许多有用的信息。最后,深入国际市场,甚至是战场,获取最新科技情报和产品原型,为创新提供参考。

(五)依托市场机制,争取政府资助

企业创新无疑需要一定的资源投入,主要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企业创新既要依靠市场机制为主,同时也要争取政府资助。

首先,要利用好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基金公司、股市、汇市、债市等,依靠他们进行融资,或进行并购、重组,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要遵守市场“游戏”规则,依靠市场定价格,保证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合法、合理,遵守契约、合同、协议等,以保证创新活动在法治的轨道上顺利开展。创新过程的正规,有利于创新目标的实现。第三,要利用好中介服务机构,依靠他们提供的专业服务,维护创新各方参与者的利益,确保创新资源的使用合理、高效。最后,利用好政府的资助资金和优惠政策。各级政府都有技术改造基金、科学研究基金、创新发展资金等,争取到这些传统资源,用好、用足国家财政资金和优惠政策,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有利条件。

(六)加强国际合作,吸收高新技术

科技创新具有马太效应,即科技发达的国家、地区、企业单位或个人,其更容易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一步的科技创新成果,获得创新优势地位。在世界范围内,有些国家的高科技比较集中、突出,综合能力较强,享有科技强国声誉。有些国家虽然整体科技水平不强,但在细分市场上,或在供应链中的某个环节上,仍有不俗的创新表现。这说明,企业创新要吸收国际科技创新优秀成果,与具有创新优势的企业、组织进行合作、协作,更容易取得成功。

因此,首先在国家层面更多地与科技发达国家或地区扩大科学技术合作,加强教育、文化的交流,推动高科技商品与技术贸易往来,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拓宽创新渠道。其次是鼓励企业跨国经营。国内企业要走出去,到国际市场上发展壮大,感知市场行情,汲取科技养分,把握科技发展趋势。除了重视发达经济体内的企业合作外,针对其他国家中具有某一细分领域技术优势的企业或机构,也要给予重视,争取与之建立业务关系,实现共同发展。第三是要引进创新型国际人才。国际上的顶尖科学家、技术人员、企业家等,掌握着先进的科技知识,具有丰富的创新经验,应该引进他们到我国。事实上,各国都在争夺这类人才。我国应该创造拴心留人的条件,打造令人向往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在个人事业发展、物质待遇、生活环境、旅行便利等方面给予特殊优待。应该进一步完善技术移民政策,运用长期工作签证、短期讲学交流、特聘外籍院士、邀请专家学者等方式,聚集海外创新英才,为企业的科技创新贡献才智。

猜你喜欢

军民科技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科技助我来看云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