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宏芒市汉语方言中的傣语借词研究①

2022-03-24叶琤璐乔立智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借词芒市傣族

◇ 叶琤璐,乔立智◇

芒市位于云南省西部,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是我国傣族和景颇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其中汉族65107 人,傣族30518 人(2007 年人口统计资料②文中涉及的人口统计数据均来自芒市人民政府、中共芒市党史研究室、芒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芒市年鉴·2016(总第十四卷)》。),汉族人口占芒市人口总数的61.86%,傣族人口占29%。芒市的汉语方言与傣、景颇等方言并行于芒市,当地汉族与傣族交往密切,双语使用现象普遍,语言接触频繁密切。其中,傣族的人口比例在芒市五种少数民族中占比最大,芒市的汉语方言中最多的是来自傣语的借词。所谓借词,又叫外来语,王力先生说:“当我们把别的语言中的词连音带义都接受过来的时候,就把这种词叫作借词”③王力:《汉语史稿》,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第492页。。傣语借词作为芒市地区汉语外来词的一类,数量不断增长,涉及范围渐广,吸收的形式也逐渐多样化,反映了汉傣两族文化交流的频繁。

目前学界对芒市汉语方言的词汇研究主要有王丽娟(2011)对芒市方言动词与普通话动词进行对译的说明①王丽娟:《芒市方言动词与普通话动词对译》,《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第5期。以及杨雨菡(2018)对芒市方言的话语标记词“么”的讨论②杨雨菡:《初探云南芒市方言话题标记词“么”》,《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等,而关于芒市方言中的民族语借词的研究较缺乏。因此,本文的旨趣在于:其一,举例说明傣语借词在芒市方言中的分布并分析其借入的方式,依据的是从世居当地汉族人的语言事实及《傣汉词典》中调查收集的傣语借词,这些词汇具有典型性、稳定性和全民性;其二,分析傣语借词借入芒市方言的原因,概述民族语借词对汉语方言的影响。

一、傣语借词的分类

芒市汉族与当地傣族长期共处同一地理区域,他们根据交际的需要和交际的对象选择使用当地的语言,民族语借词进入汉语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文化、习俗、称谓等方面。

(一)民族风俗及植物类借词

撒撇[sa31phe53],傣语ᥔᥣᥲᥚᥥᥳ。“撒撇”是一种傣族传统小吃,傣语“撒”意为凉拌,“撇”是牛肠里的半草、半消化物和胆汁胃液熬煮物。“撒撇”具有特指性,主要指牛撒撇(含水牛、黄牛),后来又有发展,包括了羊撒撇(主要指用大型动物体内物来做成的食材)。“撒撇”因其食材特殊,具有健脾开胃、清热解毒的功效,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深深吸引了当地人。

撒大鲁[sa31tap35lu31],傣语ᥔᥣᥲᥖᥙᥴᥧᥲ。撒大鲁是猪肉撒的一种,一般用酸醋浸泡后的生猪肉剁成肉糜,再直接搭配茴香根和甜木瓜丝蘸料吃。撒大鲁是傣族办婚事、过年过节必备的菜肴,常用来招待贵客,现在也搬上了汉人的餐桌,受到汉人的喜爱。

马孟[mak11moŋ33],傣语ᥛᥣᥐᥱᥛᥨᥒ。傣语中芒果称为“马孟”。因芒市当地气候条件适宜芒果、菠萝蜜、西番莲等亚热带水果的种植,傣族人民除了售卖稻作物外,也会售卖此类水果。“马孟”一词极可能是汉族在与傣族交易的过程中习得的,可见商业交流是语言接触传播的一个途径。

马郎[mak11laŋ55],傣语ᥛᥣᥐᥱᥘᥣᥒᥰ。傣语中把菠萝蜜称为“马郎”。芒市的街道两边及其傣族村寨周围都种植着马郎树,每年这些马郎都会被统一收到广场一起分享,体现了当地人民的团结友爱。

麻窝楂[mak11o11tsa11],傣语ᥛᥣᥐᥱᥟᥨᥲᥱᥓᥣᥱ。傣语“麻”意为“果”,“麻窝楂”也就是释迦果的音译借词。此外,“麻桑坡”也是木瓜的音译借词。同样,这两种水果也是当地量产的水果,所以这类借词传播性较强。

帕哈[phak35ha31],傣语ᥚᥐᥴᥞᥣᥲ;帕满菜[phak35mân35tshai21],傣语ᥚᥐᥴ ᥛᥢᥴ;帕宫菜[phak35kut35tshai21],傣语ᥚᥐᥴ ᥐᥧᥛᥱ。它们都是芒市地区特有的野菜。帕哈也叫臭菜,学名羽状金合欢,具有清凉解毒、利尿开胃、预防夜盲症等功效。此菜与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相适应,当地人喜欢用它与河鲜一起煮,除腥增香,味道鲜美。帕满菜也叫鱼子菜,一般直接与酸笋、番茄和大蒜煮制,帕宫菜也可如此烹饪,它们都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二)地名借词

勐焕[məŋ55xɔn35],傣语ᥛᥫᥒᥰᥑᥩᥢᥴ。“勐焕”是当地人对“芒市”的特称,“勐”在傣语里有“地方”义,“焕”为“鸣”义,再者还有“佛祖到这座城市时天刚蒙蒙亮”的传说,所以“勐焕”也被译为“黎明之城”。芒市的 “勐焕金塔”“勐焕银塔”“勐焕街道”等都使用这一借词,使用频率较高。

遮放[tse33faŋ55],傣语ᥛᥫᥒᥰᥓᥥᥜᥣᥒᥴ。傣语“遮ᥓᥥ[tse33]”意为“城”,“放ᥜᥣᥒᥰ[faŋ55]”意为“艳丽”,“遮放”意即艳丽之城。遮放是一个以傣族为主要人口的坝区,位于芒市西南部,该地的“遮放贡米”较为出名,属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拉赛[la55sai55],傣语ᥘᥣᥰ ᥔᥣᥭᥰ。傣语“拉”意为“田地”,“赛”为“沙子”。芒市许多村寨如拉目、拉宴、拉怀等都使用了该词。“拉赛”意为“沙子很多的田地”,位于芒市风平镇,因温度较高,该地盛产西瓜和甜玉米等农作物。

芒市作为一个多民族城市,其地名必然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从村寨取名到街道取名几乎都依照了当地少数民族的习惯,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特色。

(三)称谓类借词

仆少[phu35ʂau35],傣语ᥙᥪᥴᥔᥣᥲᥴ。仆少一般用来特指傣族未婚女性或者是年轻的傣族小姑娘,如由中央民族歌舞团的专职作曲家杨一丹先生作曲的《小仆少》就通过柔美抒情的旋律和活泼欢快的节奏,生动地描绘了傣族姑娘美丽天真、活泼可爱的动人形象。

仆冒[phu35mau11],傣语ᥙᥪᥴᥔᥣᥲᥱ。特指傣族未婚男性或者年轻的傣族小伙子。

蔑罢[me33pa31],傣语ᥛᥥᥙᥣᥲ。特指傣族中老年妇女,年龄一般在50 岁以上。芒市街上可以看见很多摆摊卖菜、卖水果的蔑罢,大多数蔑罢还会卖自己手工做的吃食,其口味不逊色于餐馆中的菜品。

比郎[pi33laŋ55],傣语ᥙᥤ ᥘᥣᥒᥰ。特指傣族已婚妇女,年龄普遍在30 至50 岁之间。在芒市的大街小巷偶尔可见挑着竹篮卖水果和豆花的比郎,她们是芒市一道亮丽的风景。

(四)文娱活动及文化艺术类借词

筒帕[thoŋ35pha55],傣语为ᥗᥨᥒᥴᥙᥣᥰ。傣语“筒”为“包”,“帕”有“挎”之义,“筒帕”是傣族的挎包,后经文化传播,汉族也习惯将筒帕当作普通挎包使用。筒帕是傣族织锦的一种,其生产历史悠久,织工精细,图案丰富,是日常生活必需品,还是精致的工艺美术品。

吭哩[haŋ33li33],傣语ᥞᥣᥒᥘᥤ。吭哩在傣语里有美丽和绚丽之意,常用来形容年轻女子貌美,如“这家姑娘吭哩呢”,意为这个女孩很漂亮。很多时候傣语说“吭哩喋喋”,表示程度的加深,如“这里呢景色吭哩喋喋”,即是说“这里的景色很漂亮”。到汉语方言中通常不加“喋喋”,而是简化为“吭哩”了。

奘房[tsɔŋ55],傣语ᥓᥩᥒᥰ。奘房为传统傣族干栏式的古建筑,常指傣族庆祝重要节日的地方。它不仅是傣族虔诚供佛的圣地,也是傣族人们文化教育的发源地。芒市地区奘房数量较多,几乎每个村落都会有一座甚至多座奘房。

嘎秧舞[ka31jaŋ55u21],傣语ᥐᥣᥲᥕᥣᥒᥰ;嘎光舞[ka31koŋ33u21],傣语 ᥐᥣᥲᥐᥩᥒ。嘎秧舞和嘎光舞都是傣族的民间集体舞蹈,历史悠久,常在过节或举办活动时出现。嘎秧舞的动作包括插秧、收割、打谷子、采花、供佛等,最直观地表达了人们欢庆丰收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嘎光舞也被称作象脚鼓舞,傣族人民会以象脚鼓、铓和镲等民族乐器为伴奏,边跳边打,甚是欢乐。

二、傣语借词借入的方式

(一)音译

所谓“音译”指的是将源语中的某一词汇按其原有的读音采用目的语符号,连音带意借用到目的语中①曹德智:《论当前汉语中的朝鲜语借词——以延边地区为例》,《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芒市方言中的傣语借词根据傣语的发音,直接用汉语的谐音字记录下来,形成了和傣语源语相对应的汉语词,这类借词在芒市方言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帕哈(ᥚᥐᥴᥞᥣᥲ)、仆冒(ᥙᥪᥴᥔᥣᥲᥱ)、仆少(ᥙᥪᥴᥔᥣᥲᥴ)、蔑罢(ᥛᥥᥙᥣᥲ)、勐焕(ᥛᥫᥒᥰᥑᥩᥢᥴ)、吭哩(ᥞᥣᥒᥘᥤ)、筒帕(ᥗᥨᥒᥴᥙᥣᥰ)等。

臭菜傣语叫帕哈菜。食用部分为植株的嫩芽、嫩叶、嫩梢,在采收食用部分时,就可闻到一种特殊的臭味。傣族吃臭菜的做法有很多,煮番茄、煮苦笋、煎鸡蛋,也可以煮鱼,这些都是较为常见的烹调方式②吞腊、郎昌艳:《舌尖上的傣乡|那些山山卡卡里的野菜,你吃过几种?》,相丽勐傣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BAqi3QpQa1lO0shIycf6GQ.2017-04-27.。

芒市位于云南省西部,是一个多民族城市,中国唯一的单字市。在芒市,许多东西是以“勐焕”开头的。“勐焕”是芒市的傣族名字,传说佛祖到此刚好天亮,便给这里取名“勐焕”,意思是“黎明之城”③蔺应飞:《云游芒市 | 芒市 24 小时,漫走中国唯一单字市》,搜狐网,https://www.sohu.com/a/538667788_121124434.2022-04-17.。

在傣语里,「撒撇」有「凉拌肉」的意思,猪、牛和鱼虾都可以用作撒撇的食材。肉类配上蔬菜和一盘香甜软糯的细米线,另外还需要一碗蘸水来调味,完成关键的凉拌环节④张爬树,Emma:《没吃过米线蘸牛屎,你也敢说来过云南?》,澎湃新闻网,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806636.2021-01-15.。

游客余大哥听后感慨:“来坝派游玩,偶遇一些傣族妇女,她们背着色彩鲜艳、风格独特的‘筒帕’,走在竹篱笆围成的小道两旁,自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手工工艺被机器日渐取代的今天,愿意学习复杂工艺的人不多了,还在坚持传统工艺的屈指可数。也许每一份坚持都是因为热爱吧!傣家姑娘朴实的话语中,一字一句都是对自己坚守这门手艺的热爱”⑤官智钦,彭蕾,刘尚娇:《傣族织锦告诉你,为什么小卜少的服饰那么美!》,腾冲新闻网,https://mp.weixin.qq.com/s/SzAinetMXaPXpf08Kg_1wg.2022-04-12.。

方梦之(2004)认为“音译也称转写,即用一种文字符号( 如拉丁字母)来表示另一文字系统的文字符号( 如汉字) 的过程或结果”⑥方梦之:《译学辞典》,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96页。。音译词是芒市汉语方言中傣语借词借入的主要方式,此类借词数量较多,在方言中使用频率较高,深刻影响着汉族的日常生活。音译词借入的途径一般是通过口语接触借入的,汉族与傣族在日常口语交际的过程中不断吸收纳入傣语借词,将其为己所用,这些借词在汉族的日常生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加强了与傣族的有效沟通,也使日常生活更加便利。

(二)半音译半意译

半音译半意译即音意译结合,就是将原词一分为二,一半意译,一半音译,有时为了使借词能更清楚地表达原词的意思,往往在音译词的后面加上一个表示意义的义类语素⑦曹德智:《论当前汉语中的朝鲜语借词——以延边地区为例》,《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如:奘房(ᥓᥩᥒᥰ)、嘎秧舞(ᥐᥣᥲᥕᥣᥒᥰ)、嘎光舞(ᥐᥣᥲᥐᥩᥒ)、帕宫菜(ᥚᥐᥴ ᥐᥧᥛᥱ)、帕满菜(ᥚᥐᥴ ᥛᥢᥴ)等。

傣族嘎秧舞是一种大规模的集体舞蹈,它汇聚了以傣族人习俗为主的手中舞、泼水舞、赶摆舞等。嘎秧舞作为傣族最具代表性的集体舞,每逢赶摆过节都要舞动狂欢。传统的傣族嘎秧舞,动作要求柔软,欢快,妩媚,有节奏感①朱边勇:《万人嘎秧看一次赞一次,德宏的美应该让全世界知道》,《德宏团结报》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OsWgzM3-NGaZLm4s9bsmjQ.2016-11-02.。

在傣族村寨里,基本上每村寨都有一座奘房,这座奘房对于傣族村落里的村民来说至关重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它既是传统文化的传播地,又是重要活动的举办地,因此在傣家人心目中,村里的奘房神圣而庄严。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遮放芒罕村,去感受一下传统傣家老奘房的魅力②张崇喜:《你喜欢这样的傣家老奘房吗?》,微美芒市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JBSpWhQLCvDU5ZR0 Bn7Sfw.2019-09-19.。

过节有啥好玩的?体验傣家人文风情,傣家人民一起盛装出席,学敲象脚鼓,跳起“嘎光”和“嘎秧”舞,品尝各种超级无敌美味的特色小吃③夏丽萍:《傣历2111年,欢迎到德宏来“过年”!》,《德宏团结报》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VRe50US5 xjnNBXInih7D2g.2016-11-10.!

鲜嫩的帕宫菜、漫山遍野的刺花、闻起就香的蕨菜,还有香椿芽、野芹菜④吞腊,郎昌艳:《舌尖上的傣乡|那些山山卡卡里的野菜,你吃过几种?》,相丽勐傣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BAqi3QpQa1lO0shIycf6GQ.2017-04-27.……

这类借词数量较少,但使用频率与音译词不相上下,这体现出傣语借词已经发展成熟,汉人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结合汉语规则对民族语借词进行再加工。这类借词融汇了汉族和傣族的共同智慧,承载着多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在民族语借词中具有创新意义。此外,在音译词后添加一个义类语素也能帮助缺乏当地文化知识的人进行词语的理解和习得。

三、傣语借词借入的原因及其对芒市汉语方言的影响

(一)借入的原因

傣语借词能够被芒市汉语方言借入的原因可以从历史、民族关系、人口和民族分布以及婚姻关系等四个方面展开讨论与分析。

其一,历史因素。新中国成立前,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傈僳族都受傣族土司的统治,在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也都受到傣族的影响,傣族作为当地的强势民族导致傣语成为各少数民族之间互通的语言。芒市地区汉族的先民与国内汉族属同一民族,原居中原,在历代战争和迁居过程中先后进入芒市,迟到的汉语方言使得一些民族词语居于先位,汉语必须将其“纳入囊中”。语言的“先来后到”证明民族语和汉语方言的碰撞已然成为必不可挡的趋势。

其二,民族关系。当地少数民族数量较多,分布广泛,汉族与少数民族相处融洽、团结互助,友好的民族关系促进了汉语和少数民族语之间的接触和影响,民族关系越融洽,语言接触的程度也会越深。周磊(2004)认为:“借词的形成至少通过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书面语形式,二是通过口语形式。书面语往往是文字翻译所致,口语则主要是通过实际的语言接触,自然是和方言有关”⑤周磊:《乌鲁木齐方言借词研究》,《方言》2004年第4期。。和谐平等的民族关系带来了频繁的口语接触,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人们互相学习彼此的语言,今天约着一起去“赶摆”,明天又相约去摘“马郎”,深厚友好的民族关系使得民族语借词顺势进入了汉族的词典里。

其三,人口和民族分布。民族人口的数量多少决定了汉语方言吸收民族语借词的数量。从人口比例看,除汉族外,傣族人口数量居于第一,庞大的傣族人口使得傣语对汉语方言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傣族和汉族多分布在城市中心,而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和傈僳族则多聚居于山区,这使得汉语与傣语接触较多,而与景颇语、阿昌语、德昂语和傈僳语接触较少,上述举例的“撒撇、仆少、仆冒、筒裙”等借词都是汉族在日常生活中和傣族接触习得的。

其四,婚姻关系。芒市异族通婚现象较普遍,汉族常与少数民族组建家庭,特别是傣族。且部分傣族家庭常实行从妻居的习俗,婚后男方需到女方家中劳动,这使得汉族进入傣族家庭后有充分的语言条件习得傣语,并对其向外传播,有利于语言的深层次接触。“嘎秧”作为傣族的古老娱乐活动,必然会让婚姻家庭中的汉族受到影响,也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和靠近。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芒市汉语方言中的傣语借词同任何一种语言或方言中的借词一样,都是日常生活类的名词居多,这是由于芒市语言缺乏表述傣族生活中的事物,如“撒撇”“奘房”等,这些词汇属于傣族人们特有的,汉族只能向傣语借用。除此之外,汉族还借用了一些汉族本来就有的词语,如“芒果”“菠萝蜜”“臭菜”借用为“马孟”“马郎”“帕哈菜”,一是因为这些词语更加丰富形象,具有原来的语言特色;二是因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汉族固有的词汇多少有些语不达意,借用傣语能够更全面地表达词义。在芒市,更多人会将“菠萝蜜”叫为“马郎”,反倒“菠萝蜜”是鲜有的称呼,把“芒果”称为“马孟”也是人们日常口语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语言现象。

(二)傣语借词对汉语方言的影响

1.傣语借词的引进增加了芒市方言的词汇数量

芒市汉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相继从民族语言里吸收借词来丰更新自己的方言词汇库。如涉及饮食、地名、称谓、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傣语借词,几乎都被借入芒市汉语方言中,它们已经成为当地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帕哈、筒帕、赶摆、嘎光”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名词以及大量的“勐焕、遮放、芒罕、勐养”等地名词。另外,还有一些傣语借词借入以后,形成了和汉语方言并存的局面,如“芒果”和“马孟”,“臭菜”和“帕哈”,“菠萝蜜”和“马郎”等。根据现存的语言趋势分析,这些汉语方言词面临着慢慢被取代的可能。

2.傣语借词的借入丰富了芒市汉语方言的构词方式

由于接触的特殊性,当地汉语方言引进了一些带有民族色彩的词语,并且结合汉语语言成分进行造词,如将“撒撇”的“撒”单独拿出来说,造出了“苦撒、酸撒、柠檬撒、鱼撒、羊奶果撒”等词语。又将“赶摆”的“摆”拿出来单说,造出了“做摆”等词语。“撒”和“摆”开始向词缀方向靠近,并作为一种词缀的形式出现在芒市汉语方言中。

3.傣语借词的借入发扬了芒市地区的民族特色

近年来,旅游业逐渐成为芒市蓬勃发展的一个新型行业。芒市作为旅游城市的特色之一是其浓郁的民族风情文化,众多游客因为好奇当地的“撒撇”和“帕哈”而到芒市一探究竟,向往着“勐焕大金塔”的金碧辉煌,徜徉在芒罕街和勇罕街等各种民族特色街道中,感受着当地语言色彩的魅力。傣语借词不仅保留了当地传统的民族特色,在吸引游客上也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也让外地游客切身感受到芒市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一家亲的友好氛围。

4.有助于引起学界对芒市方言和民族语的关注

如今,大多数方言和少数民族语都面临着濒危的风险,许多地区的方言和民族语因为没有受到重视已经慢慢消失在语料库中,如土家语和畲语。傣语借词作为一种民族语和汉语方言结合的产物,蕴含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智慧和文化特色,它们的出现和传播能够让我们对民族语产生更多的关注,以此达到保护方言和民族语的作用。

结语

综上,傣语借词的出现是语言接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成果,民族语借词对边境地区的影响不容小觑,它影响着当地人的方方面面。对待傣语借词,我们需要秉持宽容接纳和包容的态度,凡是对人民有利的借词都应考虑纳入,但也需要谨慎使用,尽量让民族语借词完好保存和传播。随着芒市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以及国家对语言保护政策的重视,傣语借词作为方言和少数民族语的产物,其数量定会越加庞大,使用人数也会逐渐增多,所以民族语借词的发展定会呈现上升的趋势。除此之外,民族语借词为芒市汉语方言注入了鲜活的气息,它在各个方面都深刻影响着当地的人民群众,其作为“中介”在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也起到了巩固双方关系的作用,已经成为当地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猜你喜欢

借词芒市傣族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芒市总工会:为60名在档困难职工免费体检
回鹘文献语言中借词的对音规律研究——以《玄奘传》第六卷为例
浅谈借词对维吾尔语词汇演变的影响
帕布巴升座庆典在芒市举行
甘蔗新品种在芒市旱地引种试验的表现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
现代维吾尔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
《南村辍耕录》借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