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基斯坦学习者汉语语音习得偏误的实践探索
——以巴基斯坦木尔坦伊斯兰学院汉语班为例

2022-03-24赵真华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声调偏误韵母

赵真华

(渤海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辽宁 锦州121013)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中国高校与巴基斯坦的教育交流并未因此而停滞,继续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并逐步得以恢复和发展。结合线上“汉语桥”、汉语夏令营和冬令营项目,巴基斯坦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得到了提高,但在教学和语言交际中,我们也对学习者汉语习得过程中的偏误进行了重点关注,本研究主要考察巴基斯坦学习者在语音习得偏误上的表现和原因。

笔者在巴基斯坦木尔坦伊斯兰学院(Islamic College of Multan)汉语班中选取学员24人,进行本研究的实验和问卷调查,其中10人有来华学习的经历,所有学员都通过了HSK3级考试,成绩在180分以上。实验对象分为三组,每组8人,分别对声母、韵母和声调的习得情况进行考察。

1 学习者语音偏误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系统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构成,普通话有21个声母,35个韵母,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1]。巴基斯坦学习者的母语为乌尔都语,教学授课语言以汉语为主、英语为辅。普通话声母和韵母与学习者母语乌尔都语的辅音和元音具有相关性,而声调和连接变调是普通话所特有的,我们在实验中发现三者在语音习得过程中都会发生一定规律性的偏误现象。

1.1 声母习得偏误及其原因

在声母语音实验中,8人参与测试取样,21个声母,每个声母选取5个单字,记录学生的发音状况,共取得840个语音样本。通过听辩研究,得到有效样本825个,其中偏误样本217个,占有效样本的26.3%。实验显示,声母偏误的第一个多发区在p、t、k三个塞音上,偏误样本会发为b、d、g三个音,偏误率为32.20%(样本数118,偏误数38)。如在4个样本中学习者把攀(pān)读作班(bān);3个样本中学习者把同(tóng)读作东(dōng);3个样本中学习者把开(kāi)读作该(gāi)。

偏误发生率较高的第二多发区在c、ch、q三个塞擦音上,学生经常会与z、zh、j三个音混淆。zh和j,q和c也有发生混淆的现象发生。

部分学习者把x读成s,如4个样本中学习者把西(xī)读作思(sī)或近似的音。

巴基斯坦学习者习得汉语声母偏误的原因主要由母语的负迁移引起。汉语与乌尔都语、英语相比较,基本不受影响的只有m、n、l、r四个浊音声母。由于汉语的塞音和塞擦音为清音,但清、浊音并非主要区别特征,送气和不送气是区别特征;而乌尔都语辅音的主要区别特征是清、浊音,送气与不送气并非区别特征,因此学习者会将汉语的塞音送气音全部发成不送气音,因此发音实验结果均出现送气残缺,清音浊化[2]。

1.2 韵母习得偏误及其原因

在考察韵母的实验中,对单元音韵母和复韵母分别进行研究分析。首先从9个单元音韵母a、o、e、i、u、ü、-i(前)、-i(后)er开始,每个韵母选择5个汉字拼音,记录由8个学员的发音的360个样本,有效样本314个。向学生发测试问卷24份,问题总数720个。 经分析发现,韵母偏误最多是ü,38个有效样本中有14个样本发音错误,偏误率36.84%很多学生发出u的音或近似于u的音。

其次,韵母偏误出现在卷舌元音er上,36个有效样本中,有13个样本发音错误,偏误率36.11%,多数偏误样本发作/e/或/ɛ/,部分样本甚至发成了/a/。

韵母i在所有韵母中最复杂最难习得。首先是其兼职原则,学生对有(yǒu)和酒(jiǔ)的拼音表示困惑。由于汉语对i的音位变体并未明确标出,//、//两个音在学生的拼读中错误率非常高。

复韵母的语音样本中,an、en、in会发成近似于 ang、eng、ing的音。

半元音w和y的拼音规则相对复杂,在对学生的测试问卷中,学生错误率超过30%,特别是在习得韵母iou,uei,uen时,对规则的掌握感觉难度很大,出现非规律性的错误,不能正确使用iu,ui,un。

韵母习得的偏误的原因相对于声母来说更为复杂,母语的负迁移是其中的主要因素,韵母规则、特别是复韵母用法的习得难度较声母相比大大增加,同时由于声母偏误伴生在其中,偏误间相互交叉,偏误的比率上升。

1.3 声调的习得偏误及其原因

在声调的语音样本中,由8个研究对象对4个声调,共16个单字进行发声实验,共128个样本,每个样本设起点到终点的9个采样点,提取基频数据,在excel表中求基频均值。将语音数据通过Praat软件进行分析,按石锋提出的计算公式[3]:

T=[(lgx - lgminb)/(lgmaxa - lgminb)]×5

计算取调值(T值)。经过对比分析表明:巴基斯坦学生的声调习得偏误主要表现为上声的发音与普通话标准模型差距大,调值多在222至225之间,与普通话调值的214有较大差距。阴平问题排在其后,出现偏误的发音,其调值多为33或22。

声调是汉语区别意义的重要特征,是交际者对语音感知的重要信号,“乌尔都语和英语都属于印欧语系的分支,都是非声调语言,与作为声调语言的汉语差别较大[4]” ,由于乌尔都语和英语本身以音调区别意义并不普遍,巴基斯坦学习者在汉语语音习得的过程中,常常参照英语的升调和降调来比照汉语声调,出现偏误的频度较高,由于声调的问题有时不影响交际,有时为巴基斯坦学习者所忽视。

2 针对语音习得偏误的教学建议

基于我们对巴基斯坦学习者语音习得偏误的研究,即巴基斯坦学习者在声母、韵母、声调三方面的语音学习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与不足之处,我们为教学者提出四点建议:

2.1 针对声母习得难点的教学建议

如前所述,由于汉语的塞音和塞擦音为清音,但清、浊音并非主要区别特征,送气不送气与否才是区别特征。因此,教学者应在教学初期就向学习者介绍汉语语音的区别特征,并通过询问其母语中的相关词汇,展示发音差异,使其明确区别特征。在教师朗读示范易混声母时,注意展示区别特征,如拼音p与b均为清辅音,不同点在于送气与不送气,并将清、浊及送气与否的各种组合读法读出来,让学习者进行区分。需要强调的是教学者必须了解和掌握清音与浊音、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发音差异,特别是清音和浊音差异不是汉语里的可以明确区分的发音特征,可借助其他语言如法语仔细体会。

2.2 针对韵母习得难点的教学建议

调查发现,学习者对单韵母的掌握情况稍好,但还应加强ü和i教学,而其习得复韵母存在的问题较多。因此,可通过加强韵母的组合练习帮助其提高。教学者可将复韵母拆解为单韵母,将单韵母组合拼读,如将复韵母前鼻音an拆解为a与n,将后鼻音复韵母ang拆解为a与ng,在拼读中体会不同,带领学习者多听多说,以提升复韵母的习得效果。

2.3 针对声调习得难点的教学建议

巴基斯坦学习者的声调习得偏误主要表现为上声的发音与普通话标准模型差距大,调值多在222至225之间。有关研究指出,当学习者将上声读为半音,即214的一半21时,在日常交流表达时,也可以达到交际效果[5]。因此,我们在巴基斯坦的课堂中尝试了让学习者将上声读为21,重视降调降的过程,如教授mǎ这个字音时,可先让学生发介于mā和mà之间的音,忽略升尾,视教学效果再进行更进一步的调整,直到可以正确掌握。

2.4 针对英语使用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无论是教学者还是学习者都时常要借助英语来学习汉语,特别是开展教学的初期,对于学习者来说,以积极的学习策略来脱离英语的介入,才能真正提高其汉语的认知水平。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学者可适当减少英语作为中介工具的依赖,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英语的负迁移作用。

3 结语

巴基斯坦学习者汉语语音习得偏误的表现,体现了学习者的认知方式和认知策略的不足,也为教学者提供了改进教学的依据。在分析偏误和归纳原因的过程中,要求学习者优化语音习得的方案,教学者也应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学对象偏误的规律性和原因,在语言交流和教学实践中总结和提高,提高国际中文教育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声调偏误韵母
声母韵母
声调歌
拼音宝宝扛声调
坐着轿车学声调
单韵母扛声调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新HSK六级缩写常见偏误及对策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单韵母读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