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专业协同下的碧道设计思路
——以东莞市石马河流域碧道工程为例

2022-03-24

低碳世界 2022年1期
关键词:马河河道景观

黄 超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0)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在此背景下,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提出高水平规划建设广东万里碧道,在南粤大地打造江河安澜的行洪道、清水绿岸的生态道、融入自然的休闲道、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带。

按照“因地制宜、分区建设、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的工作思路,在《广东万里碧道总体规划(2020—2035 年)》的引导下,广东省各地市分别完成了碧道规划并逐步开展碧道建设工作。

1 碧道内涵

碧道是广东省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创造性实践,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好样板。碧道以河流为纽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景观与游憩系统建设,构建安全韧性的行洪通道、水清岸绿的生态廊道、秀美自然的休闲漫道、风貌独特的文化驿道、绿色创新的产业链道,使碧道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好去处,带动河湖水域周边产业发展形成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1]。

碧道建设空间范围为“三道一带”:依托水域和堤防形成的兼顾行洪和供排水的畅流水道;以河道管理范围为核心,包括河岸周边绿地、农田等绿地的生态廊道;联系滨水地带和临水街区,有完善休闲配套措施,文化特色突出的滨水活动空间;以高质量发展为目的,通过腾笼换鸟、动能转换带动滨水产业提升与升级的滨水经济带。一般碧道建设核心区为河道、水库、海堤管理线以内的区域,建设拓展区可由核心区范围线外延100 m 左右,建设协调区可以由拓展区外延1000 m 左右。

2 工程概况

2.1 区域情况

石马河是东江下游的一级支流,流域总面积为1249 km2,主流发源于深圳市大脑壳山,流向自南向北,流域形状狭长,流经深圳市观澜河,至东莞塘厦和雁田水汇合后始名石马河,经樟木头至陈屋边又与潼湖水交汇,一并流至桥头汇入东江。石马河流域在东莞市境内面积601 km2,包括干支流河涌共计107 条,流经凤岗、塘厦、清溪、樟木头、常平、谢岗、桥头7 个镇的112 个村(社区),镇街总面积719.8 km2,流域内常住人口151.3 万人。

2.2 现状问题

石马河曾是粤港东深供水的主要输水渠道,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石马河水质遭到严重污染。经过多年的治理,石马河流域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但由于石马河流域涵盖范围广、涉及责任主体多、碎片化治理现象突出,治污科学性、系统性和长效性难以保障,水环境质量仍较差,旗岭国考断面水质仍为劣V 类,大部分河涌处于黑臭状态。因此,东莞市石马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迫在眉睫。

2.3 石马河流域碧道工程概况

石马河流域碧道是东莞市石马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子项工程,包括石马河干流碧道及支涌碧道。干流碧道主要涉及凤岗、塘厦、清溪、樟木头4 个镇街,长度约50 km,支涌碧道主要涉及常平、谢岗、桥头3 个镇街,长度约4.7 km,另在河岸绿地宽阔区域设置有5 个滨河公园。碧道建设充分考虑石马河沿岸实际建设条件,建设范围红线的划定与石马河流域各镇干流防洪工程及支涌生态修复工程密切相关,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构建河道两岸的慢行系统与游憩空间,贯通及完善骑行道、跑步道、漫步道等,设置驿站与亲水平台,对现有坡岸及河道断面进行自然化、生态化的改造,重塑水生植物群落。该工程在满足防洪功能的前提下保留自然滩地资源,强化自然河道形态。石马河碧道已完工部分实况如图1所示。

图1 石马河碧道已完工部分实况

3 多专业协同模式的碧道设计思路

3.1 碧道设计人员配置

根据碧道的内涵可知,碧道设计与传统单纯的滨水景观设计差别较大,是一类集水利工程、环境治理工程、生态景观工程于一体的综合性项目。碧道设计主要涉及的专业包括水利工程、水文、水利规划、给排水、环境工程、风景园林等,通常由风景园林专业作为主要统筹协调专业,项目整体目标的实现需要各专业充分沟通对接、协作,也是项目设计管理的重难点之一。除以上设计专业人员以外,项目过程中风景园林设计人员还需与测绘、地质、物探、造价等上下游专业密切配合。

3.2 多专业协同设计管理背景

(1)各专业设计理念存在差异。碧道工程设计对象多为河道,传统水利设计专业为保障行洪顺畅,多考虑顺直的几何断面形式,拓挖河道并清除河道内滩地;为增强护岸抗冲刷能力,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护岸;部分河道为减小河道糙率,将河底硬化处理,以强调水安全为主。但在景观设计中,从水生态修复角度出发,河道应尽量是近自然的蜿蜒形态,保留深潭浅滩的不同生境,护岸型式多为生态驳岸,以生态景观效果为主要目的[2]。因此在碧道设计中,需要通过协同设计平衡水安全和水景观效果,在充分的水文、结构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完成兼具安全功能和景观效果的碧道设计。

(2)各专业设计衔接不充分。碧道设计中各专业协作存在较多需要互提资料的情况。如水文、水利规划专业提供洪水水面线高程供水利工程专业开展堤防护岸设计,或供风景园林专业开展滨水竖向设计;风景园林专业提出景观水深要求供给排水专业核算补水规模等;环境工程专业需要核算污染负荷削减量,确定湿地处理规模和占地面积,供风景园林专业进行湿地平面设计。如果各设计专业交界面的设计内容衔接不充分,容易导致设计周期被迫拉长,影响整体设计质量[3]。

3.3 水安全工程与碧道景观衔接

安全的行洪通道是碧道景观的基础工程,主要包括河道堤防达标整治、河道排涝设施建设等建设内容,保障河道行洪安全,缓解城镇内涝压力。水安全工程设计主要涉及水利工程、水文、水利规划等专业。

碧道景观设计需要在满足防洪排涝前提下开展,在方案设计阶段需与水安全工程相关专业充分对接,获得关键水文数据,如不同洪水重现期水面线高程(5 年一遇、10 年一遇、20 年一遇、50 年一遇等)、洪水淹没范围、水流速度。重要的景观构筑物设计高程应在洪水设防标准以上;洪水设防标准高程以下应尽量建设景观构筑物,并考虑耐淹没的可能;减少在河道行洪范围内的构筑物建设或大型乔木种植,如确需建设,需复核方案对河道水面线的影响,必要的情况下还需编制防洪影响评价报告。例如,在石马河流域谢岗镇支涌碧道设计中,根据景观方案需在河道岸坡种植部分乔木,因此在方案审批前先行开展了防洪影响评价专题研究,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实施碧道景观工程。在植物配置中,水生植物品种的选择还需结合淹没范围选择耐水淹植物品种,结合河水流速合理选择耐冲刷的物种。

水工专业防洪护岸或堤防设计时,也应在保证防洪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生态驳岸,将生态景观理念融入水工构筑物设计中。在河岸空间充足的情况下,可选择多级断面型式,充分利用河道滩地,与洪为友,打造适应不同洪水标准的可淹没滨水景观空间;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生态驳岸通过安全性、稳定性、美观性、经济性等选择松木桩、雷诺护垫、格宾石笼、植生混凝土、联锁式混凝土块、干砌石等不同的护坡、护脚型式,例如,石马河清溪段驳岸选用3 m 绿化+预制混凝土铰链排护坡+预制C25 混凝土固脚+格宾石笼护脚的断面型式,既增加了景观效果,又增强了挡墙护脚的抗冲刷能力;石马河流域谢岗镇支涌碧道由于洪水冲刷能力较弱,选用兼具生态和景观效果的木桩驳岸。此外,排涝泵站、水闸等水工构筑物也可利用钢管、穿孔板等材料进行装饰,与周边景观环境融为一体,削弱了传统水工构筑物与景观的割裂感。

3.4 水环境治理工程与碧道景观衔接

碧水清流是碧道景观的核心景观元素。对于污染严重的河流,需要开展水环境治理工程,改善水环境,包括流域地块源头雨污分流、排水管网完善、入河排污口整治、河道污染底泥清淤、生态修复、活水循环等建设内容。水环境治理工程涉及专业包括给排水、环境工程等。

在水环境治理方案中,生态修复是一类重要的工程措施,包括在滨水岸带采用适宜的面源污染治理措施,如缓冲带、生态氧化塘等,以净化地表径流,削减面源污染入河量;在城区岸边带结合海绵城市理念建设植草沟、初雨调蓄池、湿地等工程,提升水环境质量。具体设计中生态修复措施可与景观设计巧妙衔接。例如,在谢岗镇支涌碧道建设中,滨水植物配置大多运用美人蕉、梭鱼草等氮磷去除率高的观赏植物品种,能起到植物缓冲带的作用;在水流较缓的水面,采用净化能力强的沉水植物构建清水型生态系统,形成水下森林景观;利用洼地、鱼塘经过科学核算污染削减负荷,构建兼具调蓄、景观效果、污水净化功能的表面流人工湿地[4-5]。

对于富含营养质的污染底泥,在经过处理达标后可用作景观工程地形塑造和植物种植土,解决淤泥土方消纳难题。例如,凤岗镇支流河涌清淤淤泥在脱水固化后可用于石马河干流碧道凤岗段工程。针对水量较少需要补水的河流或公园,为维持枯水期景观水深要求,通过给排水专业结合风景园林专业要求景观水面水深进行补水规模计算,再进行补水工程设计,如谢岗镇银山湿地公园便采用此设计。对于景观设计中有娱乐功能和亲水需求的水域还应比选多处补水水源,以保障补水水质满足相关规范要求[6]。

3.5 其他专业与碧道景观衔接

在设计管理过程中,牵头的风景园林专业负责人还需和其他非设计专业同伴沟通,推进项目整体进展。包括:项目前期联系测绘专业完成项目范围航拍视频,对精度要求较高的项目可开展正射影像相关工作。初步设计及施工图阶段需完成满足设计精度要求的地形图测绘。在业主确认碧道方案后,将布孔方案发给地质专业开展勘探工作,根据地质勘探结果进行河道堤防、景观构筑物详细设计。初步设计阶段还应联系物探探查项目范围内的地下管线,避免设计方案与已有管线冲突。最后,因大多数项目均存在限额设计要求,在项目设计过程中,还应与工程造价专业保持密切沟通,动态更新工程总投资,优化设计方案。

4 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但伴随而来的是大量河网被侵占、工业偷排严重、生活污水散乱排放等问题,导致河湖水体污染严重,河道两岸杂乱无章,景观风貌不显。碧道工程是广东省深入推进河长制、湖长制的一次创新尝试,碧道建设与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等工作结合紧密,实现治水、治产、治城统一,通过水岸联动的方式大幅提升了河湖的生态效益和周边区域的经济效益。

按照碧道总体规划和建设工作部署,至2022 年年底,广东省将建成碧道5200 km;至2025 年年底,广东省将建成碧道7800 km。随着碧道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碧道工程建设项目日益增多,也对风景园林设计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加强多专业协同设计管理,合理配置设计人力资源,在技术上做好碧道景观与水安全工作、水环境治理工程乃至测绘、地质等相关专业的衔接工作,才能更好地衔接融合各专业设计人员的优势,打造行洪通道、生态廊道、休闲漫道“多道合一”的优质碧道工程。

猜你喜欢

马河河道景观
国际风情亮马河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你没有回头,我也没有说
河道里的垃圾
美术作品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