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教学中的“课程思政”设计和实践*

2022-03-24储小雪李学军张媛媛

广州化工 2022年5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目标环境影响

储小雪,李学军,李 林,张媛媛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目前,课程思政教育已经在全国高校中备受关注[1],通过“课程思政”促使各专业的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途径[2],引领和培养大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从而真正实现教书育人,促进体制的改革,推动理论建设[3]。在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思考:如何使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之间有机融合,避免出现“两张皮”现象[4];以及如何把握思政教育的力度,避免力度过猛导致学生误以为进入思想政治课堂的现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针对课程思政的目标去设计授课要点与思政内容相融合,以“加盐”的方式提升专业课中的素质教育和“价值引领”是我们教学团队正在努力探索的方向。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是高校环境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特色课和必修课,也可作为全校公选课,其授课面广,在《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思政教育,不仅是提升环境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非环境类专业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环保政策法规、技术导则学习,以及了解国家的环保事业发展方向的有效途径之一[3]。目前,环境影响评价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不管是环评从业者还是普通民众,都需要践行环保理念,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一己之力。因此,将生态文明价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思想观融入到《环境影响评价》教育教学全过程,让学生们坚定环保信念,树立明确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才能在今后的从业过程中保持热情,心向国家环保事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为“美丽中国”添砖加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融入课程教育中,融入学生的潜在思想中,让学生知道怎么做环境影响评价的同时还知道做什么样的环境影响评价是我们课程的更高层次的目标。为此,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团队做了以下探索和实践:

1 秉承OBE教育理念[5],设定课程德育教育教育目标

该课程教学团队秉承“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制定了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教学大纲。在大纲中根据该课程所支撑的毕业要求点,分不同层次把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要达成的知识、能力、素养设置为明确的课程目标(图1)。课程目标的设定依据有两条:一是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本课程共支撑四个毕业要求指标点,其中7-2的“能够评价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保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9-2的“能够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也能够组织、协调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成员开展工作”为非技术指标点,需要通过课程思政辅助实现。二是课程在专业思政中的定位,本课程作为思政精品课程,在专业思政矩阵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设定的课程目标会在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落实。

图1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目标的设定Fig.1 Setting of course objective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2 细化课程教学设计,全方位落实德育教育

课程组成员根据专业思政的总体布局任务分配,设计了该课程承接的课程思政内容与实施环节矩阵表,细化课程知识点和思政点的融合环节(表1)。

表1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思政内容和实施环节设计矩阵表 Table 1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and implementation link design matrix table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course

续表1

根据表1的整体规划,结合课程目标,教学团队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将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了融合和优化。按照教学大纲中的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要求,根据优化后的课程内容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等思政教育内容进行精选,通过教学内容设计把二者进行融合(表2),做到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课程在进行思政教育时,我们遵循思政教育融入专业知识的原则,思政教育是课程知识的升华,而不是把专业课变成思想政治课。例如:在讲解“大气污染物产生量与排放计算”这部分内容时,要求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授课教师先强调一定要注意计算精读,并用高精度的计算结果与最新的环境标准进行比对,才能得到客观的评价结果;接着学生完成计算和环境标准选取、比对,得出各自的评价结论和建议;最后老师针对结论和建议引导学生分析污染数据来源,防止方法,把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与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要抓好工地现场扬尘管理,以及交通项目环评中要关注机动车污染控制等工作关联起来,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他们今后工作的职责,认真工作,把好环境影响评价关,就是为 “美丽中国”添砖加瓦。

表2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内容设计Table 2 Teaching content desig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3 改革教学模式,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组合达成课程德育目标

为持续改进课程教学质量,课程团队还不断探索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组合的改革。线上线下混合式翻转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探索过程中得到完善,2020-2021学年课程教学已经开始全面实施,教学组织过程见图2和图3。课程利用教师团队自建在线教学资源,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程网站开展“话题讨论”,把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效融合,通过设置精华和置顶等方式,提升学生参与的兴趣。另外,采用举例引导、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网上分享等多种教学方法组合达成课程德育目标。

图2 线上教学活动及组织过程Fig.2 Online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organizational process

图3 线下教学活动及组织过程Fig.3 Offline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organizational process

4 考核并评价德育达成情况,持续改进人才培养质量

在课程考核环节对德育目标设计了针对性考核内容,并对考核结果进行评价。2019-2020学年课程考核按照大纲针对课程目标设计考核环节,考核后通过考核算分法和问卷调查法对课程目的的达成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学生个体的德育目标考核得分情况见图4。课程目标3考核设计满分34分,学生得分换算成百分制计算后,有14位学生未达到及格线,63位同学及格,占到总人数的81.8%。平均分72.7分,80分以上23人,占到总人数30.0%;90分以上7人,占到总人数9.1%。调查问卷总分设定为10分,该指标点的平均达成分数为9.3分,收集到的问卷中93%的学生达成度评价在8分及以上,其中10分占到42%。学生对该课程目标3的达成满意度调查结果良好(图5)。

图4 2019-2020学年《环境影响评价》学生 个体素质目标考核情况统计Fig.4 Statistics on the assessment of students’ individual quality objectives i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n the school year from 2019 to 2020

图5 2019-2020学年《环境影响评价》 素质目标达成调查情况统计Fig.5 Statistics on the achievement of quality objective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n the school year from 2019 to 2020

以考核达成度为评价依据,调查问卷结果为辅助参看,德育目标的达成度为0.78,达成较好(本专业对课程目标达成的要求是0.6达成),但仍具有提升空间,需要持续改进,通过继续加强课程思政的融入,进一步提升学生在学习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和方法、环评工作的程序等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明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义,形成坚定的环保意识,能够评价各类环境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保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具备职业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的目标达成。

5 结 语

通过在《环境影响评价》教学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学生的专业使命和社会责任感有所提升。我们将继续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渗透至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本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同时,致力于培养其它工科专业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在工程实践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期望通过教学团队的努力,把该课程进一步建设成为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兼具 “实用性”的一流课程,并得以更广泛的推广应用,为高校高质量环保人才培养贡献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目标环境影响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课程目标来源理论的批判与重建:从“小三源”论走向“大四源”论
基于不同主体的课程质量综合评价
——以“交通运输规划”课程为例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研究
——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高超声速热化学非平衡对气动热环境影响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刘策
互联网+时代以项目引导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