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JJT”作业管理模式 搭建作业中的“森林生态系统”

2022-03-24高超孙研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分层作业数学

高超 孙研

2021年7月以来,落实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双减”政策初衷是让学生成为遵循自然规律成长的人,而不是学习机器;让家长成为真正的父母,而不是家庭教师;让学校成为义务教育学习的主场,而不是让校外培训占领教育主阵地。

作为一线教师,要立足岗位,结合学情,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启“双减”大环境下新一轮的教育实践探索。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学校的“加”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减”,只有密切结合教学实际,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才能达到“减负提质”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更加关注教学实践,注重分析与总结教学方式、方法,进而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分层作业就是“双减”实践之初的教学新举措,下面笔者将从设计原则、内容设置、实施反馈三方面阐释分层作业设计中的所思所行。

一、分层作业设计原则:作业中的“森林生态系统”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底层的草本植物空间分布错落有致,体现着群落的垂直结构。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不同的植物能健康生长,正是因为它们的生长环境都得到了满足,可以从周围汲取所需营养。作业设计也须遵循这样的原则,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作业实施中,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目的是给学生更自由的空间,让优秀学生有挑战,让潜能生有够得着的目标,进而想学数学、会学数学。由于受思维力、智力等因素的影响,每名学生学习数学,解答数学习题的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在设计、布置数学作业时,根据学生差异,布置有层次性的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要求和标准是很有必要的。哈尔滨市继红小学实行“JJT”的作业管理模式,将作业分为基础性J1、进阶性J2、挑战性T三个层级。所有学生须完成保底的基础性作业,绝大部分须完成进阶性作业,有能力的完成挑战性作业。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会因为没有完成挑战性作业而降低作业等级,每个人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都有得A+的机会。犹如在作业设计中构建的“森林生态系统”,大家各取所需,各自成长。

二、分层作业内容设置:重基础、强进阶、倡挑战

对于全体学生,应布置基础性知识,全面了解教学落实情况,让所有学生都有能力完成。

如: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练习七课后,我们设计了J1基础计算题:

计算下面各题,带☆的用乘法验算。

10.8÷4.5=      21÷1.4=      ☆2.7÷7.5=      15÷0.06=

学生只要根据课堂所学即可完成,知识应用较为直接,重点是让其巩固课堂上所涉及的知识点。即使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体会完成作业的喜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除少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之外,除了掌握书本知识,也要适当穿插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仍以练习七作业为例,设计J2进阶级作业:

1.根据306÷85=3.6,直接写得数

30.6÷8.5=_____   30.6÷85=____  30.6÷0.85=_____

2.比较大小

4.5÷1.23○4.5                2.45÷0.78 ○2.45

引导学生利用分析归纳的方法更好地运用规律帮助计算,提升数感。

而对基础好的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后,有针对性地布置有思维深度或综合性强的作业,会充分挖掘其学习潜力,进一步发展其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提升其数学品质,增强其学习兴趣。以练习七课后作业为例,我们安排了T级挑战作业:

1.张师傅0.15小时做30个零件,平均每小时做多少个零件?平均做每个零件需要多少小时?

2.  0.00……02012÷0.00……04=(         )

9个0                   9个0

第1题通过两种计算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小数除法后不但可以求平均每小时做多少个零件,还能逆向思考,求做每个零件需要多少小时,这是学生在学习小数除法前不曾有过的学习体验,打破了只能用大数除以小数的思维定势。第2题则充分拓宽了学生对数认识,感受到无论数有多大,数位有多少,都不影響规律的应用。当然T级作业并不局限于书写类题目,还包括思维导图绘制、知识“轻整理”、错题归纳、微视频讲解录制、小组合作微论坛等多种形式,这些信息技术2.0应用时代的创造性挑战作业也将靶向提升学生的能力。这样的题目设计充分开启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我们把作业设计成“JJT”的形式,改变了以往命令、强制的方式,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其中。正如“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生长样态,每一种植物都能在纵向搭建的空间中获得适宜的生长环境。

三、分层作业实施反馈:做“呼吸”式反馈

作业分层设计后,学生的使用效果如何,实施反馈更为重要。我们倡导一种“呼吸”式反馈,学生完成作业就是吸的过程,吸纳知识,感受作业的难度是否合宜。学生使用作业的过程中要进行感受描述,这就是呼的过程。教师要听取学生“呼”的意见,如难度是否适中,体量是否足够且不过度。教师对学生“呼”的动作也要体察入微。作业完成时间,做拓展练习的神情、微表情,都是学生“呼”的表达。学生的“呼”决定了作业设置中教师提供的“吸”取原料。坚持“呼吸”式反馈,动态调整分层作业的纵向梯度和横向体量,才能真正把反馈落实。

以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中“梯形的面积”这一课时的J2级作业为例。

靠墙边围成一个花坛,围花坛的篱笆长46 m,求这个花坛的面积。

46-20=26(m)

S= (a+b)h÷2

=26×20÷2

=260(m2)

答:这个花坛的面积是260 m2。

这道题作为课后习题中的重点,它的能力提升梯度在于学生是否能够在灵活掌握梯形面积公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上底和下底的和看成一个整体,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于能够熟练掌握梯形面积公式,并具备较强分析问题能力的学生来说,面对这一问题时可以拓展思路,较容易解决。而一些联系生活实际能力较弱的学生在面对这一问题时,在初步尝试解决中先写出梯形面积公式S=(a+b)h÷2后,就停笔了。其实这就是学生“呼”的一种表达,当我们观察到学生的这种表现时可以适当调整,一种方法是把题目升级为T级,不要求这部分学生完成,为这一部分学生减轻负担,以讲代练。另一种方法是提供辅助策略,告知部分学生可以先求“上底与下底的和”。总之,教师关注到学生“呼”的反馈,就要调整阶梯作业,有所行动。

在“JJT”三种形式的设计实施中,各层次学生都能在作业过程中梳理、完善自己的思路,发展、开拓自己的思维。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和“辅差”。此种设计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充分体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这一目标。同时,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掌握知识要点,积极思考,提高了灵活性与深刻性,这样的作业设计,既针对了学生的实际,又体现了发展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刻感受到分层作业就是将作业设计“培植”成一个“森林生态系统”。无论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还是底层的草本植物,都能在我们构筑的“JJT”系统中自由 “呼吸”,呈现处处有阳光、时时有雨露、乐学成长、自信光芒的教育新生态。

编辑/魏继军

猜你喜欢

分层作业数学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作业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