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体悟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2022-03-24王怡文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体悟雷锋表达能力

王怡文

阅读教学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是语文核心素养养成的重要途径。语文学习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非彼此独立,基于情感体悟的阅读感知和注重能力培养的阅读实践才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真正追求。针对当下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结合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培养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挖掘文本内涵,升华情感体悟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会关注文本中的知识点讲解,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考点,可以更好地应对考试。这样做会导致学生忽视文本阅读中的情感体验与感悟,使语文阅读教学脱离对原始文本内涵的解读,无法在阅读中实现读者与作者的情感互动。而在以情感体悟为目标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教师立足于情感体悟培养的视角去分析与优化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基于阅读中的理解、感知、感悟、体验,升华对文本价值进行挖掘,引领学生体会到作者在文本中所表达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学习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念。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初读课文,理解文本大意

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悟能力培养,需要以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为前提,指导学生通过初读文章了解课文主要讲述了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主动在初读课文中思考作者所讲述的内容有什么特别之处。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尝试主动梳理文本思路,为进一步体会与感悟文章情感做好铺垫。

以《葡萄沟》一课的教学为例,在初读文章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们扫除阅读障碍,更好地理解文章大意,我们可以让学生边阅读边在课本中做标注。因为《葡萄沟》是二年级语文课本中的教学内容,对于大部分二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并未掌握有效的初读课文方法。那么,教师便可以结合《葡萄沟》这篇课文的内容,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标注。接下来,要求学生们在初读课文之后,谈一谈对课文最后一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的理解,此时学生们会在初读课文中感受到作者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也能够从作者的介绍中初步感受到葡萄沟的葡萄是五光十色的、是美丽香甜的,可以为学生进一步地体会与感悟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奠定基础。

2.再读感知,把握文章情感基调

初读课文一般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但是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在独立阅读中难以做到深刻地挖掘文本中所包含的意蕴以及情感基调,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指导学生再次阅读文本,鼓励学生将初读课文时产生的疑问带到课堂学习中,并能够通过再读课文实现对文本情感的更深层次感知与体验,实现对文本情感基调的深入解读。

以《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为例,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这篇文章的理解大多停留在寻找雷锋叔叔的层面上,能够从寻找雷锋叔叔足迹的过程中发现小溪、小路都能够看到雷锋留下的痕迹,最后他们找到了雷锋叔叔,并表示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在哪里。那么,这篇文章所讲述的真的就是要找到雷锋叔叔吗?这是值得同学们思考的问题,为了让学生从阅读中进一步感受雷锋精神,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学习任务,引领学生通过再读课文,感知其中传达的雷锋精神,例如,教师可布置这样的阅读任务:①阅读第一、第三小节,说一说他们去哪里找雷锋叔叔了?②他们为什么要寻找雷锋叔叔?③雷锋叔叔是否真的来过长长的小溪、踏过蜿蜒的小路?④阅读课文中的词语“背着”“年迈”“荆棘”“洒下的汗滴”,你有何感受?⑤课文中说哪里需要献爱心,雷锋叔叔就在哪里,难道雷锋叔叔具有分身和预知未来的特异功能吗?再读课文,带领学生细细品味与感悟文本中所隐藏的情感,实现心灵的触动,并在解读文本情感基调的过程中让学生受到雷锋精神的感染与鼓舞,形成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这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體悟教育价值发挥的体现,也是语文教学发挥人文功能的重要途径,帮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情感体悟能力的锻炼。

二、实现思维碰撞,锻炼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建立在学生对文本阅读具有独特情感体悟基础之上的,是一种自我情感、自我认知的表达。这种表达与传统意义上的机械性写作训练不同,其更加关注学生个人的不同意见、个人情感的抒发。此时学生的表达能力训练是建立在有一定素材、具备表达内容基础、能够形成个人独有认知与见解层面上的语言输出,可以帮助学生摆脱固有的思维框架,走出千篇一律的写作困境,实现表达能力的突破。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理解与模仿文本情感基调,树立敢于表达的意识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因为教师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阅读与表达是两个不同的学习内容,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更加关注对文章主旨意义的解读,而忽视了阅读的语言积累及其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意义,从而导致学生虽然能够在阅读中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与内涵,却无法将其有效地表达出来。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关注学生情感体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进行适时表达,抓住最佳的时机,在学生渴望表达的时候给予其表达的机会,并鼓励学生在理解、模仿的过程中,树立敢于表达的意识。

以《听听,秋的声音》一课为例,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作者以诗歌的形式描述出了秋天的声音,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美丽的秋天之中。那么,在理解作者的情感基调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模仿文章完成写作任务,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例如作者是借助秋天的声音描述他眼中的秋天,那么学生可以通过描写秋天的颜色、秋天的味道等,表达出自己所看到的、闻到的秋天。

2.以阅读中的情感体悟为基石,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作

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是当前较为热门的一种语言类学科教学方法,其不仅仅实现了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的有机结合,还能够帮助学生拓展阅读与写作学习的空间,发挥阅读与写作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让学生借助文本阅读体验与感悟的这块基石,将语文学习的目光放在更远处、更高处,从情感体悟中迸发出创作的灵感,促进小学生创造性表达能力的发展。

以《牛肚子里旅行》为例,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两只小蟋蟀的奇特经历,其中一个叫做红头的蟋蟀在捉迷藏的时候,被牛吃到了肚子里。他十分害怕并大喊救命,另一只蟋蟀青头听到了同伴的呼救声后,告诉红头躲避牛的牙齿,从牛肚子里返回的方法,并通过让牛打喷嚏,成功地将红头救了出来。很多学生在阅读这个故事的时候,都表示不可思议,也对故事的内容意犹未尽。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这个故事内容,鼓励学生们改写、创编童话故事,假设红头并没有找到重新回到牛嘴巴里面的路,怎么办?这时就会有学生发挥想象力,说到:“或许青头会让牛将其吃到肚子里,然后找到红头,带领着红头一起成功地逃离牛肚子。”也有的学生表示:“或许这一天牛正好肚子不舒服,上吐下泻的,就将原本吃进去的红头给吐了出来。”等等,但无论是哪一个故事创编,都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表现,可以让学生在原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重新赋予童话故事以新的情节。在故事续写、创编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思维展示的机会,指导学生通过故事的合理化续写以及对情节发展大胆设想,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兴趣,并借助读写结合,强化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总之,阅读是发展学生情感体悟以及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应善于运用阅读教学的平台,引领学生从文本阅读中获得更加深刻、真切的情感体验与感悟,并给学生们创设敢于表达的氛围,鼓励学生们将自身的阅读情感体悟个性化地表达出来,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在阅读情感体悟中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体悟雷锋表达能力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郎世宁的心声与体悟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体悟书法
不一样的体悟 2014 RFC国际雨林赛后记
写给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