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解读课后习题 助力学生能力生长

2022-03-24姜淼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小沙剃头思考题

姜淼

课后习题作为教材编者设定的重要的助学系统,与课文一起形成了相辅相成、前后呼应的体系化资源。统编版教材中的课后习题,是编者紧扣课文内容、依托语文要素,精心编创的助学系统,是教师之教和学生之学的抓手。

课后练习一般由三道习题组成,体现出鲜明的层次性,指向不同的能力维度。教师要深入洞察编者编排的用意,把握习题之间的内在关联。只有精准解读课后习题的训练价值,摸清编者设置习题的真实用意,才能真正推动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提高。笔者以统编版三年级下册《剃头大师》一文的课后习题为例,谈谈自己的解读和实践。

一、梳理信息,读懂课文,夯实深入理解的基础

学生对文本的感知与理解,总是会依循着从整体感知到部分探究,然后再回归整体的这个基本规律。因此,教师要能够精准地揣摩编者在第一题中所承载的训练价值和意义,将学生的思维聚焦在文本语言的表面信息上,让学生真正读懂课文,并为后续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剃头大师》的第一道思考题是:朗读课文。说说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很显然,“朗读课文”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既是任务,也是方法,但朗读不能随意而行,学生要带着问题去阅读,于是第二要求“对比剃头过程”的不同,与“朗读课文”构成了第一道思考题。

为落实这一道思考题,可以设置以下教学步骤:

第一步,整体把握,划分板块。课文篇幅较长,总共18个自然段,学生想概括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所以我们就要合理划分板块层次,从题目上入手。哪部分是写老师傅给小沙剃头?哪部分是写“我”给小沙剃头?题目设置的对比项是学生进行板块划分的重要依据。由此,长长的一篇课文就很明显地将主体分成了两个部分,而且使得整个文本的主体内容清晰明了。然后关注课文首尾,课文结构条分缕析,四两拨千斤之下,达成了整体把握课文的目标。

第二步,联系课题,明晰重点。课文的题目是“剃头大师”,即文中的“我”,因此描写“我”给小沙剃头的部分(7到17自然段)是重点。为什么要用几个自然段描写老师傅给小沙剃头的场景呢?其实,这是作者运用的对比策略。

第三步,梳理信息,对比凸显。对比剃头老师傅和“我”剃头的不同,稍有难度。原因是:篇幅长、信息多。学生一下子驾驭不了。那我们不妨一点点来。小沙为什么“怕剃头”?学生交流并圈画相关信息,教师提炼原因:剃头工具吓人、老师傅耳背不理会小沙感受、手法让人生疼、碎头发让小沙觉得像受刑、付双倍费用……这样,学生阅读课文信息,教师提炼内在原因,不仅让学生可以理解课文,还为深入阅读“我”给小沙剃头的语段提供了对比的抓手。“我”是如何给小沙剃头的?这个部分内容丰富,但学生不再是漫无目的地读,之前教师提炼的原因,成为了学生阅读这一部分和对比的抓手:剃头工具吓人——家用的普通剪刀;老师傅耳背不理会小沙感受——能够满足小沙的要求;手法让人生疼——嚓嚓两剪刀,就剪下一堆头发;碎头发让小沙觉得像受刑——用姑父的大睡衣围着;付双倍费用——只要五元钱。

通过这三步教学,学生获得了整体把握、快速分段、梳理信息、逻辑对比的训练,将理解课文与深入联系的思维训练融入其中,可谓一举两得。就此,第一道思考題的教学目标基本落实。

二、细化品味,涵咏语言,搭建深入理解的通道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所涉及到的听、说、读、写四大活动,都与文本的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语文的教与学都应该以文本的语言为载体,在充分理解语言、感知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言语品质的高效发展。教师要精准揣摩编者在课后习题中所设置的与品味语言相关的练习,了解这一题型学生所需要的内在思维特质,在充分激活学生思维意识的基础上,借助课后习题的训练,将学生的认知推向文本深处。

课文第二道题思考题:1.“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指谁?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2.“我”为什么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以“害人精”为例,老师傅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这样的语言读着是什么感受?学生联系自己生活经验,一个“咬”字想到了头发被揪得生疼,看着都心惊胆战。这个“咬”字让原本“老掉牙的推剪”露出了狰狞的“牙口”……这样的老师傅岂不就是“害人精”吗?为什么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同样的道理,需要从课文的语言中来寻找。比如只是将头发随便“剪下一堆”,就得到了小沙的夸奖“嗬”;面对我随意乱剪“闯下的大祸”,小沙“连忙摸耳朵,看它们还在,就无所谓了”……要求如此低的顾客,如此有包容心,岂不就是“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入选教材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作品,蕴藏的教学价值点非常丰富,值得学生鉴赏与品味的地方很多,但课堂教学不能将这些价值点一“课”打尽。于是,课后思考题,便成为了教师解读课文、遴选资源、精准实施教学的标尺。

在这一道课后思考题的教学中,教师紧扣题目设置的指向和用意,规避了表象层面的用信息作答的方式,紧扣本质,将学生的思维引到对文本精彩语言的品味上,让学生在描写人物言行细节的语言中,再现人物特点,升华人物品质,实现了语言品味和意蕴感知的双重效果。

三、赏析评价,反思调整,架设深度阅读的阶梯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处理课后习题时,总是会将更多的关注力集中在契合文本关键处,重在培养学生理解语言、品析语言的能力,而对于学生评价赏析能力的培养,则放在了次要位置。统编版教材的课后习题就设置了一定比例的反思评价型练习,教师要把握这一类型练习的认知特点,同时融入到自身的教学体系中,让学生在赏析评价、反思调整过程中,依托课后习题所架设的深度阅读的阶梯,促进言语素养的整体发展。

课文第三道题思考题是: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同学们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

这一类型的思考题,在统编版教材中是首次出现,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和新颖性,主要在于这道题考查的语文能力维度是欣赏评价。教师可以这样问:如果让你来给这篇课文重新起一个题目,你会怎么起?这就很新颖。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将课文中提及“剃头大师”的语句圈画出来,并联系语境,让学生认识到:首先,由于作者是胡乱剃头,“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自我感觉良好,将自己想象成为“剃头大师”,借以做题目,从而增添课文趣味性;其次,“剃头大师”的称呼其实名不副实。不仅“长长短短”,而且“越修越糟”,“甚至露出了头皮”,“整个头上坑坑洼洼”,“像是层层梯田”。如此生动的语言,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小沙的新发型,究竟是一副怎样难看的样子,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我”剃头的手艺其实非常糟糕。这就让“剃头大师”这个题目,与文本内容形成了较大的冲突,也正是这种冲突,让文章更加展现出一种不一样的趣味。

这一道题的价值在于反思、欣赏与评价,但教师没有让学生直接实施,而是采用了软化的方式,以重新为课文拟题目作为纽带,先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命题中,与作者的创作处于相同的频率之后,再对题目进行赏析,并不断伸向文本表达的深处,从而使这一道题的训练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课后习题是编者设定的重要助学系统,与课文一起,形成了相辅相成、前后呼应的体系化资源。教师要精准解读每一道习题背后所蕴藏的价值,通过巧转化、搭台阶、设支架等策略,彰显课后习题的教学效用。

猜你喜欢

小沙剃头思考题
活明白了的剃头大妈
剃头
超级思考题
超级思考题
剃头师
绿裙子老师
绿裙子老师
倒霉的小沙表弟
2016年《护理学报》继续教育思考题参考答案
冯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