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阴影下的养生秘籍

2022-03-24朱肖鸿

健康博览 2022年2期
关键词:主委心态情绪

新冠疫情暴发后,医院冲在最前线的科室,肯定有感染科。作为感染病分会的主委,医院感染科的主任朱肖鸿,曾有四五个月的时间,每天睡眠时间不超过4小时,且睡眠时手机不离身,以备随时可能打进来的紧急电话。

“那是2020年上半年的时候,新冠疫情刚刚暴发,大家对病毒都还不了解,都很紧张慌乱,防控方案也还没像现在这样形成规范化,经常变更。我院所处的下沙,是高校聚集地,也是外来人口流动性很大的地方,疫情暴发后,学校来求援,科室工作量也骤增,我作为感染科的主任,在这种混乱复杂的情况下,必须时刻准备着作出判断,作出决策,协助医院职能部门制订防控方案等等。”

这一年,朱主委已经将近60岁了,她感叹,那段时间真不是一般人能挺过来的。然而奇怪的是,在别人看来她精神状态还挺好。那么朱主委有什么养生秘籍,可以在连续几个月严重睡眠不足的情况下依旧保持精神矍铄?

如果能保持心态平和,环境融洽,压力也就不是压力了。

我觉得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对我的健康很有好处。碰到新冠疫情这样的事情,有些人可能会觉得真是晦气,一下子增加那么大的工作量。但我会想,这是我感染科医生分内的事情,这是我应该做的,那么我忙碌的时候心态就不会失衡。

这种平和心态最早可能来源于我父母的影响。我父亲常挂在嘴边的是:“也许你觉得命运不公,但我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母亲经常对我说:“人家对你有误解,你换位思考,换到对方的角度再去看看,也许就能平心静气了。”

突然的、剧烈的或长期的精神刺激,可扰乱气血和脏腑的机能活动,导致人体阴阳失调。传统医学有记载,“喜怒不节则伤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任何情绪,不管好的坏的,过度了都会对五脏有影响。动静适当,脾气平和,对保持人体阴阳平衡、身心健康至关重要。有研究显示,情绪会直接影响免疫细胞水平。如果情绪平和,即使身体上累一点,机体免疫系统的波动仍会较小。

当然,我也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喜欢找人倾诉。很幸运的是,我的人缘不错,我有关系密切的闺蜜家人和同事。有情绪的时候,我会跟他们讲出来。他们有情绪的时候也会跟我讲,讲出来就好多了。

我和我的丈夫、儿子、儿媳,每天吃晚饭的时候都会在一起聊聊天。我们是一个很和谐的家庭,即使到现在这个岁数了,彼此仍旧无话不谈。有研究显示,不和諧的家庭氛围、应激事件的精神创伤,会导致家庭成员长期处于消极情绪中(如焦虑、抑郁、愤怒、恐惧等)。长期不良情绪会影响人体的内分泌和免疫系统,降低机体免疫功能,直接或间接地诱发癌症及其他病症的发生。

我的工作环境也很融洽。我们感染科,经常会面临突发状况。比如2010年的流感大暴发,我们科每天就诊人次达七八百,但我的同事们都很自觉地排好班,互相协调加班,很团结,没有不和谐音。这样的工作环境就很好,人在情绪上感觉舒适,即使累一点,身体上也可以化解。

当你不把压力当做是压力,你的身体也不会感到有压力。

另外,我觉得生活规律也是很重要的。虽然现代人难免因为各种原因要值夜班、熬夜、打破生物钟,但在有条件能规律的时候,一定还是要做到尽量规律地生活。比如值夜班,我们医护人员是不能避免的,我自己值夜班值到50岁。但我值完夜班,只要条件允许就去休息,绝对不会去忙工作以外比如娱乐等事情。

我的生活在平常时期,还是比较规律的。我和丈夫每天吃完晚饭,就一起出去走一圈,回来后一起做做家务,再各自做点带回家的工作,有时也会看看不用动脑的电视节目。每天基本11点以后睡,但睡眠质量挺好,倒头就能睡着,每天5点起床。

还有一点,我觉得人在任何年龄都不能失去好奇心,要有好学进取的精神。即使年纪大了,也要给自己找点事做,坚持用脑。有些老年人会觉得老了很孤单,和社会脱节,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与时俱进跟上社会的进步。比如现在大家都用智能手机,如果你不学着用,就会觉得连日常生活都受影响,会有与世隔绝的感觉。经常用用脑,对预防老年痴呆也有好处,俗话说:“用进废退。”

我今年60岁了,行政工作渐渐地少一点了,空余时间多一点了,我就加入了小区的业主委员会,做个志愿者,帮大家做做内务,做做文秘工作,管管档案,帮做邻里活动等等。我不觉得有何不适,对类似业主委员会这样的工作来说,我是个新手,我觉得和各个层次各行业的业主打交道,一定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东西。为大家服务,自己也充实,挺好的。

我有个同学,父母都90多岁了,依然健在。两位老人喜欢炒股,我同学曾感叹,说父母炒了几十年的股票,也没看到有钱赚到。我跟她说,你父母90多岁了还能头脑清晰,这就是炒股给他们带来的最大的收获。

编辑/孙蓓红

猜你喜欢

主委心态情绪
人这一生,都在为心态买单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谦逊的人
大乱斗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履行职责当好“四员”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