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凌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对策研究

2022-03-23孙志强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2年11期
关键词:大凌河面源流域

孙志强

(北票市水资源办公室,辽宁 北票 122100)

1 大凌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现存问题

1.1 水生态问题

大凌河中游天然湿地较20世纪60年代减少了近60%,生物栖息地破坏、江河关系不畅,河道阻隔难以保障鱼类洄游通道、越冬场、索饵场和产卵场等生境条件。大凌河干支流上游水库群建设改变了营养物质及水沙输送过程,河流通道阻断,中下游湿地、湖泊功能退化,枯水期延长,多种珍稀特有物种濒临灭绝致使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下降,鱼苗、中华鲟、胭脂鱼大幅减少,水生态处于极危态势[1-3]。

1.2 水环境问题

近年来,工业化、城镇化等生产建设活动产生大量废污水,江河湖库受污染严重。目前,大凌河干流水质整体良好,部分支流的水质较差,水体富营养化或重金属污染治理困难[4]。另外,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是堰塘和中小型湖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重化工企业集中分布于大凌河沿岸,在饮用水水源地周边5 km范围内布设了流域内30%的环境风险企业,饮用水水源与污染源储运区交替配置,必须高度重视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和潜在的水环境风险。

1.3 水灾害问题

虽然大凌河流域水资源较充沛,但在时空分布上极不均衡,年径流量的70%发生在6—9月,出现形式以洪水为主,而枯水期干涸断流,水源不足。目前,气候变化造成的干旱和洪涝灾害频发,水系统供给脆弱性明显加大,特别是枯水期和干旱季,生态、生产和生活用水矛盾加剧,加之取水排污和水库调度运行不合理,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水生态环境[5]。

1.4 水资源问题

2020年,大凌河流域亩均灌溉用水量较全国平均高出10%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达到全国平均的1.5倍,节水技术和管理水平与全国先进地区相比还比较落后。流域内第三产业及城镇生活和工业建筑业废污水排放量巨大,沿河城市段水体受污染,枯水季节水质型缺水问题突出。

1.5 管理机制问题

大凌河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涉及干支流、上下游等沿岸众多地方政府,以及生态环境、国土资源、航运交通、用水管理、电力调度、防洪抗旱等多个部门[6]。流域横跨辽宁省多个市县区域,各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不同,各部门之间的诉求内容也具有较大差异,从而产生利益冲突。目前,跨区域跨流域部门的联动协商、争端解决机制不完善,明显制约了流域统筹管理。流域监管力量薄弱,规划刚性约束不明显以及落实不到位,跨省河湖监管制度、跨流域调水工程和流域水利水电工程生态补偿机制以及统一调度机制亟待完善。社会参与流域管理的程度较低,在大凌河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中社会投融资和市场化运作难以发挥相应的作用。

总体而言,大凌河流域存在的以上问题不仅仅是涉水管理或水灾害、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等单一方面的问题,而是多因素相互关联、交互作用的系统问题。

2 大凌河流域综合开发保护思路

2.1 新时期的新要求

传统河湖治理主要是利用水电能源、开发水资源和消除水灾害,为农田灌溉、城市供水、防洪抗旱和航运安全等提供保障,而较少关注流域生态环境[7]。目前,大凌河流域治水矛盾出现根本性的转变,在实现水安全的条件下,人们对美好水生态环境的需求不断增加,也更加期待人水和谐。因此,今后要将修复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大凌河大保护和经济带发展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不仅要求为顺利实施大凌河经济带规划保驾护航,强化水安全保障,更要求保护生物多样性、修复生态系统以及恢复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文化的需求。

2.2 流域综合开发保护

2.2.1 统筹系统治理

从统筹流域治理的角度综合研判水灾害、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等问题的变化趋势和内在关系,依据大凌河大保护和大凌河经济带建设要求,以问题为导向编制系统治理方案和四水共治规划。2000年以来,大凌河流域进入水利开发建设的全盛期,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江湖治理迈入高潮,流域开发强度不断提高,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的水生态问题。今后更多的是面临系统性问题,而不再是水资源的单一方面问题。所以,要从流域全局角度系统治理水灾害、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等问题。

2.2.2 注重法律与经济手段

针对大凌河流域水资源开发保护面临的技术、管理和社会化等系列问题,在加强科技支撑和综合管理的情况下还要注重法律、经济等手段。此外,要引导广大群众节水护水爱水等文化发展,逐渐转变传统的治水观念,从社会管理角度利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做好水源开发利用保护。未来,面对大凌河大保护、大凌河经济带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以及错综复杂的新老水问题,仅仅依靠技术与管理双轮驱动大凌河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远远不够,还需要法律和经济的驱动,再加上文化这个方向盘才是新时期现代化开发利用保护的选择。

2.2.3 强调以水环境改善为突破点

水环境恶化逐渐成为制约大凌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瓶颈,必须按照山林水田湖草的共同体理念系统治理水旱灾害、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首先,就是要严格控制污染物入河量,切实改善河湖水体;其次,应合理修复水生态环境,改善水文泥沙条件,做好岸线与江河湖泊洲滩生境修复、水库群生态调度以及水源地涵养保护,修复人为破坏的自然环境;此外,要深入研究水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间的关系,调整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与产业结构,限制高耗水、高污染产业的发展,加快推进防污节水型社会建设。

3 大凌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对策

(1)坚持保护是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前提,以改善流域水质为原则合理制定保护措施。一是将改善水环境目标细分到具体地区、河流,明确到2030年进一步提升大凌河水质,主要湖泊水库及干支流、重要应用水源地的水质优良率达到90%和50%以上。二是依据流域主控断面和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要求,合理确定生活废污水、第三产业、建筑物和工业排放总量等控制目标,针对工业园区和城市群制定逐年减排方案。三是贯彻执行大凌河排污许可和取水许可负面清单制度,控制工业园区和高污染高耗水企业建设,全面执行污染物排放监督处罚和定额管理制度,以促进向低碳绿色环保防线的转变。四是提高废污水特别是高磷水的处理标准,有效控制入河排污量,利用水价杠杆的方式提高废污水处理成本,从而提升废污水处理效果。

(2)针对农村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以政策措施为导向促进农村农业绿色发展。大凌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必须处理好环境保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办法,加快实施农村绿色发展模式,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从战略高度科学部署,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建立相应的市场服务机制。

农业、水利、环境和资源等部门要理顺管理体制,针对农业面源污染存在的难以治理、复杂广泛的特征创建综合管理协调机制,从源头到排污口实行全面治理和全程监控。通过市场培育和政策引导将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与环境改善逐步转变成一项农业服务产业,使其成为支撑农业发展的增长点,推动农业科技和农村就业发展。针对严重污染地区,将环境改善、农业补贴与面源污染防控相结合,推广生态循环发展模式。通过培育农业服务公司不仅可以实现农业面源污染的根本性防控,还可以提供就业门路和农村经济增长点,为推广应用生态农业科技提供有利条件,形成良好的污染防控和农业生产链。

(3)为消除突发恶性水环境事件隐患制定工业园区和沿河城市的水环境风险管控方案。大凌河流域饮用水主要于地表水源,即使发生局部污染,但由于人口密集所造成的影响人口也很多。因此,对于危化品生产运输及化工园区除了必须加强监管外,还要科学评估环境风险制定风险管控方案。

(4)以改善生境适宜性、连通性和多样性为目标,逐步修复与重构江河水系连通格局及健康水循环,保障鱼类洄游通道和越冬场、索饵场、产卵产场,全面分析重要水生物的需求,以保护水生生物为目标改善洲滩水生境和河湖岸线,对洲滩湿地等受清水下泄影响显著的区域实施重点保护。从江湖联动和上下游统筹的角度,以水系连通和航运工程为依托实施联合调度,逐步增强江湖河湖流动性和自净功能,维持河流自然脉搏,营造良好的水体改善改善生物多样性。

(5)促进大凌河水资源合理开发的有效手段是科学运用水价杠杆。从社会管理的角度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在政府引导下利用经济手段促进大凌河流域良性发展,对生态保护、环境治理、防洪、供水等公益性行为也可以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行管护。

4 结 论

新时期,大凌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如何适应未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破解日益复杂的新老水问题以及面对治水矛盾的深刻变化,需要有新的适应性对策和战略思维。本文初步探讨了以上问题,认为大凌河流域今后10年开发保护的重点是以改善水环境为突破口,加强四水系统治理。这不仅需要厘清社会经济发展、水资源开发保护与水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科学研判大凌河水系问题,还需要建立文化保障、经济政策、技术支撑、系统管理、法律体系等相结合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

猜你喜欢

大凌河面源流域
基于国家粮食安全下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体系思考
压油沟小流域
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澄江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及对策
大凌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模式研究
大凌河流域水资源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沙颍河流域管理
青山湖生态清洁小流域
秋辞(组诗)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