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缅边境跨境婚姻与区域社会稳定的研究
——以德宏州为例

2022-03-23王彩基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德宏州德宏边境

王彩基

(云南民族大学南亚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一、引言

2020年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我们的领国缅甸联邦共和国进行了访问,这是中国国家主席时隔十九年再度对缅甸进行访问,意义非凡。不仅掀开了是中国和缅甸战略伙伴的新篇章,也注定开启一个新时代。随着两国领导人的深入交谈,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随着我国的不断对外开放,中国与缅甸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合作与交流越来越多,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平的环境、开放合作的态度不断吸引着缅甸商人的到来,在德宏州这个边境小城也不例外。德宏州瑞丽被一些人亲切地称为“德宏的小香港”,可想而知,瑞丽这座口岸对缅甸人的吸引力之大。缅甸人的到来不仅给德宏带来了经济上的发展,随之而来的也有一些社会问题,比如很多缅籍人员来到中国打工之后,就被这里安全和平又稳定的生活环境所吸引而选择和中国人谈婚论嫁留在了中国,这也导致了德宏州跨境婚姻现象不断增加,跨境婚姻也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与区域社会稳定息息相关,因此中缅边境跨境婚姻现象不容小觑,必须加以重视。

二、德宏州跨境婚姻现状

(一)德宏州简介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部,与东南亚国家缅甸联邦共和国三面接壤,有大约五百多公里长的国境线,占了中缅国境线的四分之一。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不仅有三个国家一类口岸,即瑞丽、畹町、芒市机场,还拥有两个国家二类口岸章凤和盈江。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背靠祖国大西南走向全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走向世界的重要节点。德宏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全州以傣族和景颇族为主,还有其他少数民族如傈僳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德宏是傣音,表示的是“怒江下游的地方”意思,是面向印度洋的主要陆路出口,也是泛亚铁路西线重要的一环,西线的中缅铁路即中国西出印度洋的通道,是中缅国际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为止,虽然缅甸国内的铁路还没有开始建设,但是国内的大瑞铁路从2022年7月22日起已经开通运营了大理至保山段,相信不久的将来,大理至瑞丽的铁路也将很快运营。自古以来德宏州也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德宏州的很多村寨都与缅甸相邻,很多世代居住在寨子里面的村民从孩儿时代就和缅甸寨子的一起长大,一起吃喝玩乐,不管是在大人眼里还是小孩眼里,他们并没有中国人与缅甸人的区别,自然而然地长大之后两国村寨之间娶妻生子的现象也很多。

(二)跨境婚姻现状

截止2022年,因通婚进入德宏州内居住的缅甸籍边民就高达1.3 万人。截止2022年,仅仅一个盈江县卡场镇,总共301 户,其中跨境婚姻外方配偶人数就有300 多人,与中国公民生育子女数615 人,其中带来了缅甸家属25 人。从陇川县公安局得到的数据资料显示,截止2022年4月27日,陇川跨境婚姻通婚人员有3691 人,这与2016年陇川跨境通婚人员2101 人相比,增加了1600 多人,增长了58%。德宏州少数民族跨境婚姻关系历经几代人,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以盈江县卡场镇为例,盈江县卡场镇共有5 个村:草坝村、吾帕村、卡场村、黑河村、五排村,五个村据统计常住人口与外国人通婚总户数231 户520 人,其中无户籍人口有122人草坝村60 户60 人其中无户籍1 人;吾帕村35户168 人其中无户籍人口43 人;黑河村22 户22人其中无户籍22 人;五排村56 户56 人无户籍56 人;卡场村58 户214 人其中无户籍人口0 人。这些缅甸媳妇分别来自缅甸的木姐,密支那甘拜地、拉戍等中缅边境一带,大多数是男方在边境打工地认识女方自由恋爱后跟随男子回到中国家乡来定居生活的,也有一部分是女方的亲戚朋友嫁到中国之后介绍好朋友给同村适龄男子后组成家庭的。

在走访边境小镇卡场镇卡场村时,采访了几位嫁到中国多年来的缅籍妇女,她们要不是自己打工认识的,就是朋友、亲戚介绍认识的,这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中国的进一步对外开放,以前仅仅靠亲戚朋友中间人介绍的跨境婚姻又多了新的认识途径,这也意味着跨境婚姻的数量在进一步增加。以前的跨境婚姻大都是区域内部的族内、族际通婚,托亲缘和熟人关系网络生产的,而现在很多都是通过她们自己到中国境内打工后认识了男方,双方自由恋爱走进婚姻的。如果说之前的跨境婚姻关系存在很大的不稳定因素,但是现在的跨境婚姻的夫妻双方并不只是为了满足低层次社会需求,双方均受过教育,文化素质也较高,双方会为了未来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有了复杂的社会属性情感交流,感情稳定,跨境婚姻也相对比之前稳定。通过调研走访盈江县卡场镇卡场村的46 户跨境婚姻家庭,其中龙洞村民小组有5 户人家的媳妇为缅籍人员,咱巴石村民小组有8户人家的媳妇为缅籍人员,傈僳新朗村民小组有2 户人家的媳妇为缅籍人员,汉新朗村民小组9 户人家的媳妇为缅籍人员,卡场村民小组有12 户人家的媳妇为缅籍人员,麻竹岭杆村民小组有2 户人家的媳妇为缅籍人员,三家村村民小组有2 户人家的媳妇为缅籍人员,卡练村民小组有6 户人家的媳妇为缅籍人员。通过与这些缅籍媳妇交谈后统计得出,卡场村的90 后缅籍媳妇有17 人,80 后缅籍媳妇有17 人,70后缅籍媳妇有12 人。

三、跨境婚姻存在的原因

“一带一路”建设与云南发展关系密切,而德宏位于云南的西南边陲,这里三面与缅甸山水相连,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新时期广大侨商投资兴业、一展身手的热土。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深入推进,相信会有更多的缅甸人员进入中国境内。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拥有很多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历代都在德宏州很多中缅边境地区生活着,自然而然也和边境另一边的少数民族慢慢相熟,日常交往中有很多相通的习俗,这为跨境婚姻提高了一个很好的条件。国界两侧各个家群交错分布,居民语言相通、生活习惯一致,甚至存在“一寨两国”的人文景观,没有明显的国别界限,犬牙交错,阡陌相通,没有天然屏障。一条小河,甚至是一道坎,就是两国国境线,抬脚就到对方国家。而且德宏的四个少数民族和缅甸的很多少数民族都习俗相通,德宏很多村寨居民和缅甸居民本来就是一族,通婚互市也是由来已久的传统。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突飞猛进,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地处云南边陲的德宏州经济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不用像以前一样德宏边疆人民还要到邻国缅甸去发展。而领国缅甸由于政治不稳定、基础设施差等原因经济发展不如中国,除此之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致力于脱贫攻坚,从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到2021年主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央一号文件的正式出炉,中国七千多万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没有落下一个贫困地区,更没有落下一个贫困群众,这也使中国成为了全世界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扶贫工作的一员,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这些边境村寨的变化。从道路泥泞的乡间小路到铺满沥青的柏油马路,从岌岌可危风吹雨淋的陋屋到宽敞整洁安全的楼房,从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到“两不愁三保障”的生活,这些都无不让紧邻这些村寨的缅甸村寨羡慕不已。虽然只是隔着一条分界线,但两边的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却千差万别。说起缅甸很多人的印象应该都是毒品、战乱和落后,特别是2021年2月1日缅甸总统温敏、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及一些民盟高级官员被军方扣押之后缅甸被军方接管,导致缅甸一度战乱,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这样鲜明的对比更加剧了缅甸人民想到中国过上安稳日子的想法,很多缅甸人选择到中国打工,更希望永远留在中国,最好的办法就是嫁给中国人,因此跨境婚姻的现象也变得越来越多。

四、跨境婚姻带来的问题

(一)国家意识淡薄

德宏边境线长且沿途缺少高山大河等天然屏障。不少线路在村寨之中,一些边境线甚至仅有一段栅栏,难以派人驻守,但村中的密集小路却可以直通缅甸,更是加剧了防控难度。瑞丽的白井东巷,几乎整条街都是来自缅甸的罗西亚人,被当地人称为“老缅街”。在姐告的某个景点,游客们由于三急问题在国内找不到厕所,看对面树丛茂密就去解决后返回,基本没人管;还有很多游客跑过去对面和缅甸边防士兵合影,一大帮人来回穿越边境很随意。德宏边境线两边生活的村民基本都是同一种民族,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国家,但是深厚的民族情结已将两国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让两国人民情不自禁地觉得是同一个国家,随意走村串户,没有国家意识,也并未觉得跨越了国境线。特别是德宏,与缅甸山水相连,很多村民都认为他们是同一个地区的,只是寨子名称不同,并没有认为是他们是两个国家的人民。通过走访很多村民,从他们口中了解到的都是他们都是一个国家的人,他们说着同样的语言,生活在同样的环境下,过着类似的生活,肤色也是一样的,从未觉得另一侧的缅甸村寨是属于缅甸的,因为他们过去那边村寨也是像进入中国其他村寨一样没有任何障碍。除此之外,就算是两个国家的不同民族,生活在同一片区域,因为有共同的语言,很多缅甸人都会汉语,长期以往很多生活习俗都会被同化,也会弱化了村民们的国籍意识。

(二)边境区域安全

突发群体性事件也是跨境婚姻中影响区域社会稳定的一大问题,在中国境内全国人民都有条不紊地积极应对疫情,但仍与一线之隔的缅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缅甸由于政治动乱再加上新冠疫情的大规模爆发,很多缅甸人偷渡到边境,给边境小城带来了巨大的防控压力。面对此情况,中国给缅甸提供了大量疫苗和捐赠物资,凸显了大国担当。某位知名医生曾在他个人微博上曾发文说过:关于云南,关于瑞丽边境有多长?边境线169.8 公里。云南省男性平均身高169cm,女性159cm,平均身高164cm,双手张开长度也就164cm,手拉手围起来需要103536人,去掉老人小孩,全瑞丽人手不够。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作为一个边境小城,不仅自身疫情严重,就连一线之隔的缅甸疫情也较严重,跨境婚姻数量也相当惊人,嫁入中国的缅籍妇女出于担心缅甸家人的安危也会悄悄让家人偷渡到中国借住在家中,这给日常的疫情防范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和挑战。就算把所有的政府工作人员都安排到值守中,也很难做到不漏一人。疫情防控工作困难之外,缅甸村民通过边境小镇偷偷运送毒品、违禁品等到国内,不仅危害边境区域安全,也给国内的治安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五、对策与建议

(一)树立综合安全观念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关于安全这个概念人们有了区别于传统安全观的新安全观。传统的安全观念强调军事安全,即国家领土或领土主权不受外来军事力量的威胁。军事安全无疑仍然是最重要的,但不是安全的唯一内容。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及其生命安全也 同样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诸如跨国恐怖主义、偷渡等非传统的安全问题尤其值得高度重视。这样一来,维护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就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进行各方面的努力,包括同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密切的合作。

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力度宣传,广泛宣传党的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知识,创新思路举措,积极给农民们进行普法知识的宣传与讲解,让村民们树立起综合安全观念,有国家意识,而不是只有民族意识。安全观念的宣传不仅仅只是依靠政府职能部门,各个村民小组的党员活动室可以设立宣传栏,贴一些通俗易懂的标语,召开全村会议的时候有专人进行安全观念的讲座,让树立综合安全观念的意思深入人心。

(二)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为了更好的解决跨境婚姻中带来的问题,可以建立信息反馈机制。以中缅边境瑞丽市为例,疫情期间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运行,缅籍务工人员纳入当地网格化对象管理;按照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压实用工企业和雇主在疫情防控期间防范风险的主体责任,加强对现有缅籍务工人员的服务管理,尊重缅籍人员习俗习惯,积极宣传防范新冠肺炎的措施,引导佩戴口罩、勤洗手、讲卫生、不走亲访友、不聚会。除了疫情防控之外,对于跨境婚姻中的缅籍新娘或者缅籍新郎都应纳入日常管理当中进行网格化管理,由专人负责缅籍人员的管理,宣传国家各项政策,做好缅籍家庭的爱国思想工作,不歧视不排斥缅籍家庭,尊重缅籍家庭孩子的各种权益,才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对于跨境婚姻中的缅籍人员,可以安排专门的“网格员”进行对接,对缅籍人员进行信息动态管理,并建立起缅籍人员原生家庭档案,这样遇见突发情况时,也可以对缅籍人员进行一个初步的筛查。对于缅籍人员的诉求也应该及时向上级反馈,而不能因为是缅籍人员而区别对待,一视同仁地解决在中国境内遇到的问题。

六、总论

中国与云南边境地区已经有很久的通婚历史,由于中国与缅甸特别是中国边境德宏州与缅甸边境地域一线之隔,很多少数民族语言相通、中国适龄男青年难以娶妻生子、中缅社会环境与经济条件的差异等因素,跨境婚姻已经变成了中缅边境交流交往的大趋势。很多缅甸人民受不了缅甸的战乱与生活不稳定、基础设施差等原因都纷纷跑到中缅边境德宏来打工,在打工期间认识了当地男子,而当地男子也由于本地彩礼过高、女方要求过高、自己能力有限等等问题一直无法解决婚姻问题,缅甸籍女子的出现也让中国男子有了新的希望。相对于中国婚嫁风俗高昂彩礼等问题,缅甸籍女子只要你有一个安稳的生活环境与温饱的生活就已经很满足了,也让德宏本地男子有了优势,因此很多来打工的缅甸籍女子嫁给中国本地男子的情况很多。除此之外,嫁到中国来的女子在中国站稳脚跟后还会介绍同乡的小伙伴来到中国打工,然后介绍给其他的本地男子,这也导致了德宏州跨境婚姻数量不断上升。跨境婚姻给当地带来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提高了当地的经济水平,同时也给当地的治安管理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很多缅甸籍新娘没有按照要求办理暂住证,有些甚至没有身份证是偷渡而来;来到中国以后不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法律意识淡薄;有些缅甸籍新娘的亲属来带中国后没有相应的管理,对德宏州的治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不断优化管理办法,重视缅甸籍人员的管理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这是保证区域社会稳定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环。

猜你喜欢

德宏州德宏边境
边境扬威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德宏州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对策
德宏 生态摄影“朝圣地”
守卫边境的“帕米尔雄鹰”
三元互动下的德宏民族语言舆情探究
大滇西旅游一线6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德宏
共饮一江水葫芦丝独奏
德宏州景颇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让边疆青少年远离“毒”害——德宏州关工委年持之以恒帮助青少年禁毒防毒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