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病毒性腹泻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

2022-03-23张意利苏少虎

河南畜牧兽医 2022年24期
关键词:牛群流行性犊牛

张意利,苏少虎

(新疆昭苏县阿克达拉镇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新疆 伊犁州 835614)

牛病毒性腹泻是由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引发的一种世界传播的病毒性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消化道黏膜出现糜烂坏死、胃肠道炎症、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该类疾病一方面会造成年龄较大的牛群生长发育不良,生产能力显著下降,妊娠母牛突然出现流产并引发严重的繁殖障碍,另一方面还会造成年龄较小的犊牛出现严重的腹泻和急性死亡,带来的经济损失较为严重。国际畜牧兽医局将牛病毒性腹泻列为B类传染性疾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由于牛病毒性腹泻所造成的损失是多方面的,一旦出现患病牛,就会对养殖场的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危及一个地区牛养殖安全,所以就需要引起养殖户的高度重视,在日常管理期间注重加强流行病学调查,掌握病毒性腹泻的发生流行趋势及流行现状,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进行处置。

1 流行现状

牛流行性腹泻病毒最早发现于北美洲,目前呈现全球分布,尤其是在美国、欧洲等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发生流行率相对较高。1980 年我国首次鉴定到流行性腹泻病毒,随后有大量的研究学者对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种疾病在我国的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河南、河北、广西、福建、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多个省份均有发生。2012~2014年连续三年对新疆地区部分奶牛养殖场的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抗体血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阳性率分别在60%甚至70%以上,说明三年间流行性腹泻病毒的阳性率逐年升高。此外,有研究学者对我国西部牛场流行性腹泻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平均感染率在40%左右,病毒的基因型主要以流行性腹泻病毒1B型为主。当前在我国牛养殖领域所流行的流行性腹泻病毒,主要以1 型为主,常见的主要包括了流行性腹泻病毒1B亚型和流行性腹泻病毒1C亚型。

2 流行特点

牛流行性腹泻一年四季均可以传播流行,但以冬春季节的发生流行率相对较高,自然感染病例比较常见。发病牛群病程长短不一,长的在1~6 个月,短的在7 d 左右就会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流行性腹泻病毒在我国的牛养殖主产区特别是西北地区呈现高发流行的态势。该种疾病大多呈地方性流行,不同养殖场发病之后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特征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新发病养殖场大多呈现暴发流行趋势,主要以犊牛发病为主,发病率能够达到25%,犊牛的死亡率能够达到90%以上,而老疫区大多呈现隐性感染和周期性感染,养殖场的隐性感染率能够达到50%以上,但整体的发病率相对较低。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能力很强,能够威胁任何品种年龄的牛,发病率不高,一般在5%左右。其中膘情较好的成年母牛、繁殖母牛和6~18月龄的犊牛最容易感染。母牛受到病毒感染之后,会表现出严重的腹泻和黏膜病变,而妊娠母牛大多会表现为突然性的流产,产下的胎儿大多死亡,实现病毒的快速传播蔓延,并且母牛流产之后往往会表现出严重的繁殖障碍。流行性腹泻病毒除了威胁牛之外,还可以威胁多种反刍类动物,其中对羊造成的危害最为明显,羊牛频繁接触能够实现不同反刍动物之间的相互感染。患病牛和带毒牛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很多患病牛临床康复之后,仍然能够长时间向外排出病毒,成为潜在的传染源。流行性腹泻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或者间接污染,传播感染途径包括了消化道、呼吸道,同时病毒血症期的公牛自然交配时也可以通过精子传播病毒,造成胎盘垂直感染,犊牛出生之后天然携带有病毒,早期就会死亡。

3 临床症状

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牛群之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高热严重的腹泻。初期阶段体温升高到40 ℃以上,情绪低落,呼吸急促,通常高热症状会持续3~5 d,然后体温逐渐下降一段时间之后,又会再次出现高热症状。病死牛的胃肠道、鼻腔黏膜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弥漫现象,临床上将流行性腹泻病毒划分成急性黏膜型、慢性腹泻型以及胎儿感染型。急性黏膜型大多发生在犊牛和青年牛群当中,发病率较高,造成的死亡率较高,感染15~30 d左右就会死亡,患病牛口腔黏膜出现了糜烂坏死现象,严重的整个口腔好像被水煮一样,从口腔当中分泌出大量的唾液状泡沫内容物。患病牛的白细胞、血小板急剧下降,淋巴组织遭受到严重的破坏,有时还会引发体液炎,蹄趾、皮肤糜烂坏死,排出的粪便当中夹杂有大量的血液。有的患病牛排出的粪便当中夹杂大量的黏液组织、肠黏膜组织或者少量的气泡,有时会呈现黄色水样,恶臭难闻,大多因为机体脱水死亡。而身体抵抗能力较强的牛群,一般在黏膜病变10~14 d之后会逐渐恢复健康。慢性腹泻型大多表现为持续性的感染,患病牛表现为间歇性的腹泻,后期排出的粪便当中夹杂有大量的肠黏膜组织或者血块。发病牛可以在发病几周到数月内死亡,死亡率高达90%以上。该类型的患病牛血清当中能够检测到流行性腹泻病毒,但抗体水平相对较低或者检测不到抗体。胎儿感染主要表现为母牛在妊娠阶段受到了病毒的入侵,引发妊娠母牛出现流产,产下死胎、木乃伊胎或者产下的犊牛生长发育不全,眼睛失明,存在明显的先天性缺陷。牛胚胎在母牛妊娠40~125 d时可以产生持续性的感染,导致严重的后果。

4 鉴别诊断

针对牛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可以在牛急性感染期进行抗体水平监测,一般急性感染期牛的抗体水平是感染末期抗体水平或者初期阶段抗体水平的两倍以上。也可以采集患病牛的鼻腔分泌物或者口腔分泌物接种到20~30日龄的乳兔嘴唇或者齿龈黏膜上,一般接种6~10 d之后乳兔口腔当中流出大量的泡沫状内容物,齿龈、舌头表面存在溃疡病灶,能够从口腔病灶当中分离到流行性腹泻病毒。也可以将病料接种到牛肾或者牛睾丸单层细胞当中,持续培养6 d 左右,细胞出现病变之后收集病毒,用已知的阳性血清进行病毒中和试验来判定流行性腹泻病毒。在开展疾病检测过程中,还需要与牛瘟、恶性卡他热、蓝舌病等疾病做出有效的鉴别。牛瘟具有较高的发生流行率和致死率,传播速度极快,发病时患病牛全身症状较为剧烈,造成的死亡率较高,该类疾病是我国已经被消灭的一类重大传染性疾病,不会存在明显的发病,鉴别诊断难度不大。恶性卡他热大多呈现散发流行或者地方性流行,通常牛群与羊群密切接触是造成这种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发病之后患病牛体温升高到42 ℃,高热不退,眼球发炎,角膜混浊,口腔出现炎症病变,有时会伴随脑炎症状,具有很高的死亡率。蓝舌病偶尔会出现黏膜病变,但蓝舌病属于季节性传染性的疾病,在吸血昆虫繁殖高峰期最容易发生,主要侵染绵羊、牛群,很少发病,临床上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特征性的弥漫性坏死,与黏膜病所存在的散状小糜烂组织有所不同。

5 紧急处理

牛病毒性腹泻目前没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在日常养殖期间一定要加强管理,增强牛群的身体抵抗能力。发生病毒性腹泻疾病之后,应该注重做好污染环境的彻底清理和严格的卫生消毒,坚持每天上午下午选择使用2%的漂白粉溶液或者其他消毒剂对场地地面进行严格消毒。患病牛群应该进行单独养殖管理,实施对症治疗。选择使用0.3%的高锰酸钾溶液对口腔、鼻黏膜进行冲洗,然后涂抹上碘甘油,肌肉注射黄芪多糖,每头牛使用20 mL,控制继发感染,对牛紧急免疫接种猪瘟脾淋苗,每头牛使用20~30 头份。重症病例选择使用生理盐水、辅酶A、葡萄糖酸钙、维生素、头孢噻呋钠进行辅助治疗,牛群恢复健康之后应该立即淘汰处理。在对养殖场病情进行紧急控制的基础上,还需要定期做好牛群的血清检测,检测出带毒牛之后立即淘汰处理,对牛群做出有效的净化。繁殖母牛生产的犊牛应该单独隔离,并在培育过程中做好针对性的血清检测,经过多次检测,健康之后可以作为后备母牛,对原有的母牛进行淘汰,构建无病母牛群。

6 预防措施

防范牛病毒性腹泻,关键应该执行封闭化养殖管理方式,避免受到病毒的入侵。养殖场日常应该注重做好检疫工作,加快构建完善的流行性腹泻病毒检测体系,建立对牲畜群持续感染的定期监测,避免从疫区引进牛,调运牛、进口牛应该执行严格的产地检疫,防止患病牛和持续感染牛引入养殖场。对进口的牛胚胎、冻精、奶制品、肉制品、生物制品、皮毛落实严格的检疫制度,控制外来疾病的传输渠道。保证牛群的身体健康,增强牛群的身体抵抗能力,定期对养殖管理用具和养殖环境进行消毒处理,严格控制养殖场的进出入人员,切断病原的传播渠道。当前在市场当中推广应用较好的疫苗主要包括牛流行性腹泻病毒弱毒疫苗、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等,对预防病毒性腹泻有着很好的效果。对于发生过该种疾病的地区或者受到病毒危害的地区,应该实施严格的疫苗免疫接种制度,未妊娠的母牛推荐使用弱毒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妊娠母牛选择使用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并持续做好抗体水平监测。

猜你喜欢

牛群流行性犊牛
犊牛健康观察要点
犊牛肺炎巧防治
猪流行性腹泻研究进展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小牛群铜多金属矿的应用
与牛共眠
猪流行性腹泻防控上常见的误区
猪流行性腹泻2011-2017年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
犊牛水中毒的发生及预防
犊牛泻痢的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