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冰雪产业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

2022-03-23张凯睿中国传媒大学

品牌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吉林省滑雪冰雪

文/张凯睿(中国传媒大学)

冰雪产业一般是指以冰雪为资源,围绕其开发利用而形成的相关产业的综合。包括“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装备”的冰雪核心产业和“冰雪科技、冰雪人才、冰雪商贸、冰雪金融、冰雪交通”等冰雪关联产业,二者互构形成有机协调的“4+X”冰雪全产业链条。吉林省坐拥珍贵且独特的冰雪资源,遵循总书记提出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响应“三亿人上冰雪”的号召,借北京冬奥会的契机,努力做大做强冰雪产业,持续释放冰雪红利。吉林省规划到2025年,全省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2500亿元,成为世界知名的国际冰雪旅游胜地,成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重要承载区。

一、吉林省冰雪产业基本情况

(一)吉林省冰雪运动业发展情况

2020年,我国有各类滑雪场778家(包括63家因疫情等因素暂未对外营业雪场63家),滑雪人次1288万。在冰雪运动方面,“品质滑雪在吉林”基本已成为业界共识,全国700多座滑雪场中有54座位于此。2020年仅北大湖、万科松花湖两大滑雪场接待滑雪游客就达到107.4万人次。

此外,吉林省有着悠久的冰雪运动历史,曾多次承办各大专业级和群众级冰雪运动赛事,包括2007年的亚洲冬季奥运会、长春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等。历年来吉林省为国家输送大量冰雪人才,初步统计代表国家参加冬奥会的运动员共102人,斩获5枚金牌、14枚银牌、9枚铜牌。在2020-2021雪季,吉林省总工会拨付1000万元资金开展“冰雪季·惠职工”补贴,引导滑雪运动更加大众化。

(二)吉林省冰雪旅游业发展情况

冰雪旅游业作为吉林省冰雪产业发展的总牵引,目前在省内已基本形成“西冰东雪”的产业格局。省内东部的“长吉都市冰雪运动与休闲度假区”和“大长白山冰雪生态度假区”两个产业集聚区已经初具规模;西部的松原查干湖、白城向海、莫莫格等“冬捕文化”经济区也颇具吸引力。

自2020年起,吉林省文旅厅展开一系列以冰雪为主题的推介活动。“吉兴玩雪”共推出3大类、9个系列、共32条“吉”字号精品冰雪线路,系列冰雪活动近300项。采用“冰雪+度假、冰雪+温泉、冰雪+冒险、冰雪+民俗”等“冰雪+”的方式与其他产业能融尽融,携手一汽集团开展“驾红旗车·游新吉林”,一路赏凇滑雪,是与工业相融合的典型范例。与此同时举办多项节庆活动,如吉林国际雾凇冰雪节、长春冰雪旅游节、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等。

(三)吉林省冰雪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冰雪文化在整个冰雪产业的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正所谓冰雪产业的发展需要以冰雪文化“铸魂”。冰雪文化虽然无形,却寓于冰雪产业发展中。如今文化已然成为提升经济价值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吉林省内各文化团体不断推陈出新,借曲艺、音乐、实景演出等艺术形式全方位展示冰雪文化的神韵,用杂技、舞蹈、冰灯等表现方法多层次呈现冰雪文化的魅力,提升冰雪文化的品位。实景演出《凇雪江城》、艺术绘画《冰雪丝路图》、民俗仪式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都将冰雪与文化进行了巧妙融合,进一步丰富冰雪文化内涵。

(四)吉林省冰雪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

表1 近六年吉林省支持冰雪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梳理表

冰雪装备是各类冰雪运动开展的基础,且该环节处于产业链上游。目前发展虽略显滞后,但发展空间广阔。吉林金仑科技公司研发出国产首例滑雪模拟器;百凝盾冰刀技术世界领先;宽温镍氢电池已在雪地摩托车、清雪车等冰雪车辆上批量应用。同时,吉林省高度重视冰雪装备制造业中的产品创新困境,通过与国内外先进的企业与投资商合作,逐步推动吉林省成为冰雪装备制造业上的重要研发、生产与交易中心。

二、吉林省冰雪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困境

(一)吉林省冰雪产业发展优势

1.政策优势

吉林省政府向来重视当地冰雪产业的发展,自2016年起至今已连续出台多个支持冰雪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意见。

2.资源优势

吉林省地处冰雪黄金纬度带—北纬42度,和阿尔卑斯山脉、落基山脉并称为“世界三大粉雪基地”。冬季平均气温在零下15度左右,雪量大、雪质优、雪期长,极其适合冰雪运动的开展。除了独特的自然资源外,吉林省作为48个民族聚居的省份,还有绚烂的民族文化资源。例如鄂伦春族、赫哲族等传统的滑雪和狩猎项目以及达斡尔族传统的滑冰等特色民族资源都有着天然的吸引力。

(二)吉林省冰雪产业发展困境

1.产业链不完善,关联产业发展落后

对整个冰雪产业而言,上下游产业间良好的协同发展十分重要,从上游的冰雪装备制造、冰雪服装生产,到滑雪滑冰场地的建设,继而到冰雪场所的交通、住宿、纪念品等环节,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冰雪产业链。而就目前发展来看,吉林省冰雪产业链在一些环节上,尤其是冰雪装备制造业这一环节上产业链薄弱,规模效益和产业集中度都处于较低水平。

2.缺乏独特且知名度高的冰雪产业品牌

近年来吉林省一直在不断提升自身的冰雪影响力,也推出很多丰富的冰雪文旅IP,但大部分景区仍缺乏与自身风格相匹配的定位,与黑龙江相比,仍缺乏强有力且独特的冰雪品牌。长白山虽逐渐破圈,但是其地理位置相对偏僻,更适合度假型游客而非参观型游客,目标客群相对狭窄。吉林市的“雾凇、温泉、滑雪”品牌的知名度也不高,雾凇由于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存在着极强的不确定性。松原的查干湖冬捕虽是民族文化与冰雪的有机融合,但也存在着项目单一的问题。

3.冰雪领域专业人才相对缺乏

产业的迅速发展,人才是核心动力。由于冰雪产业时间上的不连续性(受限于每年4个月时长的雪季)与空间上的局限性(只能在特定地区),人才的培养更是困难,大部分冰雪行业从业者都缺乏工作的连续性,提高专业水平的积极性则更为缺乏。部分冰雪企业管理者为了抢占市场,在缺乏对冰雪产业系统规律认知的情况下盲目上马;部分冰雪运动教练员为了眼前的回报未经专业训练就上场教学,教学能力与专业素质堪忧。随着北京冬奥会的开展,北京等一线城市对专业性冰雪人才的吸纳进一步使得省内冰雪人才的供给端压力更大。

4.省内市场基础相对薄弱

冰雪产业又注重体验性,冰雪装备的购置、冰雪目的地的食宿交通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从冰雪产品的价格来看,万达长白山、北大湖等滑雪场的平时单日滑雪价格都在500元以上。供给端高昂的价格和当地居民有限收入之间的矛盾大大限制了本地客群进行冰雪消费的意愿与能力。以至于参与冰雪产业的客群大多是来自一二线城市的高净值人群,省内的市场基础反而相对薄弱,群众进行冰雪消费的积极性不高。

三、吉林省冰雪产业发展路径

(一)培育冰雪关联产业,完善冰雪产业体系

1.推动冰雪交通业,增加出行顺畅度

在航空发展上,推动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延吉朝阳川国际机场继续向国际航空港迈进,将长白山机场、松原查干湖机场建设成为省内重要的旅游航空港;增加与省外客源所在地的直飞航班。在铁路发展上,加快开通东北区域主要城市前往长吉度假区和白山度假区的车次。在公路发展上,力争构建起各主要城市可以直通景区的路网系统。

2.繁荣冰雪商贸业,提升服务便捷度

在餐饮上,突出“吉菜”绿色天然的特点,借此提升附加值;在住宿上,合理布局民宿与星级酒店,引入度假型、客栈等多种住宿形态;在纪念品开发上,多布局具有东北特色的商品,将既带有东北特色又易于为大众接受的商品开发出来,形成特色文旅产品。

3.利用冰雪数字业,增加线上知名度

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打造统一的冰雪信息平台,利用“互联网+冰雪”的模式,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吉林省冰雪产业数据库,同时上线电子政务及服务等要素,将大大小小的景区囊括入线上平台,实现信息化和精细化管理。利用VR、AR等技术打造线上冰雪平台,将冰雪产业进行数字化转型。

(二)营造特色冰雪品牌,加强对外营销能力

无论是冰雪运动还是冰雪旅游,其迅速发展都离不开有力的对外营销,做好冰雪品牌的对外宣传也是冰雪产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吉林省应抓住几大目前已有的节庆活动品牌:长春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查干湖冬捕节、吉林雾凇节、长白山粉雪节,进一步将其推向市场,同时多举办与节庆相关的周边活动。围绕长白山国际冰雪服务中心,发展长吉都市圈和长白山地区两个大型集聚区,打造“一心、三廊、两区、两环线、多节点”的冰雪产业空间发展格局。充分利用目前基本形成的“西冰东雪”产业格局,打造出不同区域的差异化发展特色,在不同地区形成相对独立的冰雪品牌。

(三)吸纳冰雪专业人才,强化发展动力支撑

充分发挥省内高校的作用,在体育、舞蹈、艺术等院系开设滑雪、冰雕、文旅等相关专业,鼓励高校与省内企业开展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学生为企业持续输送新鲜血液。培育一批兼具理论水平与实操能力的指导员与教导员。为冰雪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四)培养当地群众基础,带动省内冰雪消费

推动冰雪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吉林省2020年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在校生数量共317.03万人。推进冰雪活动进校园既可以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又可为冰雪产业的发展固本筑基。针对当地群众消费能力较弱的情况,各滑雪场可以利用如冰雪惠民年卡或优惠券等方式,通过适当补贴来提高当地群众的冰雪消费意愿,进而培育消费习惯。

猜你喜欢

吉林省滑雪冰雪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登泰山
冬来啦,滑雪去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小熊滑雪记
反腐
冰雪幽默来袭
滑雪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