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起向未来,科技炫酷冬奥会

2022-03-23席金合

科学大众(中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场馆

席金合

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撑,就没有现代奥林匹克运动。

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季奥运会即将举行,我国作为东道主,在大力弘扬“互相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同时,还着眼于科学技术的推广运用。为此,科技部制订了《科技冬奥(2022)行动计划》,着力把科技创新渗透到赛场内外和社会生活之中。大家可以明显看到,无论是交通运输、场馆建设还是赛事保障、训练比赛,乃至相关活动,高科技从多个方面为冬奥会助力。

“自由视角”随心观赛

为丰富观众观赛体验,冬奥会开启了“自由视角”模式,即使你不在现场,也能身临其境地观看比赛。

不同于摄影师扛着机器跟拍的传统模式,北京冬奥会在多个赛场都单独设置40多台摄像机,多个机位绕着场地360°拍摄,捕捉比赛的所有细节,并将所有画面无缝连接,以弥补传统直播视角单一、画面固定不变的缺陷。

五湖四海乃至世界五大洲的观众,只要打开手机上的冬奥会直播App,手指长按屏幕然后滑动,就能随心所欲地调整视频角度,感受不同视角下运动员的英姿,将赛场上高速发生的一切尽收眼中。尤其是将具有虚拟现实功能的VR技术应用于赛事直播,在滑雪等对场地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中,能将所有慢动作全方位、无死角转动回放,给观众以丰富、震撼的观赛体验。

科技助阵提升战绩

历届冬奥会上,冰雪运动强国通过科技手段提升选手成绩的事例不胜枚举。无论平时训练还是正式比赛,运动装备的高科技化趋势日益明显,先进的运动装备能帮助运动员提升训练科学性和赛场发挥水平。

内置传感器的高科技运动服是我国备战冬奥会的重要装备。其传感器能感应和追踪肌肉活动,通过应用程序报告各部分肌肉运动情况,从而帮助运动员有针对性地提升训练水平。

竞技胜负,有时取决于0.01秒,这点时间看似微不足道,但十分宝贵,可凭运动服来争取。用橡胶材料制成的速滑赛服,弹性比普通纤维服装强几十倍,可减少体力消耗;双臂和双腿部位蜂窝样式的聚氨酯材料,也有利于减少高速运动中的空气阻力。

比赛场地有科技的加持,运动员训练也有高科技助阵,这样有利于提高竞技能力。比如,滑雪运动员从高山上沿雪道一路滑至终点,要在途中精准穿过旗门,难度与惊险超乎想象,哪怕是一个很小的失误,都可能与胜利失之交臂。所以,每个选手都面临技术和心态的严峻考验。我国滑雪训练队引入大量科学设备,在滑道沿途布设多个固定摄像机,空中也有无人机追踪抓拍,并让运动员在身体的关键部位佩戴灵敏的动作信息感应器件。这样就可以捕捉他们的高速运动状态,以便通过监测系统掌握他们的动作变化,大到拐弯,小到手指抖动,以及入弯时的速度、哪种姿势可减少空气阻力等,这些动作数据都会在监测系统屏幕上呈现出来。教练据此对运动员的动作和姿势进行调整,实现科学化、精细化和有针对性的训练,让运动员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攻克高难度动作。

超强制服贴心保暖

曾打造过“神舟”系列航天服的北京服装学院,运用超强保暖炽热技术设计完成了冬奥会制服。冬奥会制服主要用材有石墨烯、聚热棉和超级羽绒,这些材料具有快速升温、高效蓄热、超级保暖等功效。

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纳米材料,能够通过发射远红外线实现照射性升温,升温效果超过国家标准一倍。聚热棉作为新型立体结构保暖材料,可将来自阳光的热量牢牢锁住,阻隔热量流失,功效比传统材料提升20%,同时能利用热能反射原理,通过印花、离子溅射等技术使织物表面形成热反射层,达到保暖效果。超级羽绒也是高科技仿真产品,其蓬松度比天然羽绒增强30%,能有效抑制面料夹层中的空气对流,避免带走身体热量。

除了保暖,冬奥会制服还能抗静电、防滑、向外导湿透湿等,让穿者感到舒适、暖和和安全。

奥运专列随时上网

赛区间隔远,没关系!连通北京、延庆、张家口赛区的京张高铁早就完工了,使北京至张家口的运行时间减少了两个多小时。列车设计了诸多定制化服务,凸显了智能特色,自助购票、“刷脸”进站、行程规划、站内导航、Wi-Fi全覆盖……通过车上显示屏,乘客可实时观看赛事直播,媒体记者能随时上网发送新闻报道。

先进的智能设备为乘客提供了购票、进站、乘车、观赛和处理相关业务等全链条服务,用高速加便捷消除了空间距离。

此外,各赛区的交通部门还可通过专属网络系统,对赛区的道路畅通、车辆运行、场站占用等情况实现综合监测和预警,确保对人、车、路、场、站的合理调度和安全监管,实现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科学化。

高科技产品防疫检毒

在疫情反复的形势下举办大型国际赛事是非常不易的,面对国内外人员频繁交往带来的密集人流,能否有效防范新冠疫情,决定北京冬奥会的成败。为此,消毒机器人在各场馆大显身手啦。

身高1.4米,圆圆的底盘上有个胖乎乎的“肚子”,长颈鹿一样的脖子上顶着一个小风扇,走起路来呼呼往外喷雾……在人员过往的地方,消毒机器人一丝不苟地开展消杀作业,成为人们眼中的“小明星”。

这种机器人的“肚子”里能装16升消毒液,通过头顶上的四向喷嘴喷洒药剂,一分钟消毒面积可达36平方米,续航时间为4~5小时。它还很容易操作,只要每天提前添加好消毒液,到设定时间后,它就会自行启动。

病毒检测同样重要。北京冬奥会使用的手持全自动封闭式核酸检测仪,外观就像一个可视电话机,它以冬奥会快速通关智能监管员的身份,承担新冠病毒口岸防控任务,40分钟就可完成核酸檢测。

此外,科研团队还开发了一种名为“腋下创可贴”的防疫神器。虽然名为创可贴,但它并不是那种用来止血的医疗用品,而是一种可穿戴式的智能体温计。这种智能创可贴内部安装了一个测温芯片,使用时,只要把它贴在皮肤上,然后在手机上下载相应程序并绑定,实时的体温测量结果就能自动上报后台。它的测温精度能达到0.05℃,充电一次可连续使用10天。作为全球最小、测温最精准的可穿戴式连续智能测温设备,这种创可贴将在冬奥会防疫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冰丝带”展现新潮创意

承担冰上竞赛的国家速滑馆,外部围绕着22条飘逸的“丝带”,它对场馆幕墙起支撑作用,并将遮阳、立体照明和建筑效果融为一体,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冰丝带”。它的造型就像运动员在冰上风驰电掣滑过的痕迹,象征着速度与激情,体现了冰和速度的结合。

“冰丝带”的冰场采用分模块控制单元,将冰面划分为若干区域,根据比赛项目分区域、分标准制冰。制冰时产生的余热,能得到有效的回收利用。并且,整个建筑表面的光伏系统可提供相当于200个家庭的用电量。

“冰丝带”设立的数字孪生和智能化集成管理平台,集成了45个子系统,将场馆的设备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可利用电脑对馆内全景进行图像和文字浏览,点击鼠标,即可获得相关设备的详细信息,实现场馆运行数据采集、趋势研判、提前预警和分析决策等的综合管理。

速冻催生优质冰场

冬奥会多为“冰”的赛事,包括滑冰、冰球、冰壶等。能否造出高标准冰地,关乎选手成绩的发挥,还决定比赛的精彩程度。对此,国家速滑馆放出大招,舍弃国际惯用的传统制冰工艺,自主研发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这是当前冬季运动场馆最先进、最环保、最高效的制冰技术。

这套制冰系统与传统制冷设备相比,能效提升20%以上,在全冰面模式下,能节省200多万度电,整个系统的碳排放趋近于零。它不仅省电,生成冰面的速度也快,1.2万平方米的冰场,仅14天便完成制冰,妥妥的中国速度。

高速滑冰对冰面稳定性的要求很严,若温度高,则冰面过软,减缓滑速;若温度低,则冰面过硬,蹬不住冰,容易打滑、摔倒。该技术就克服了这样的缺陷,能让每一寸冰面的温差不超0.5℃,从而创造出最佳场地,让参赛者能发挥最佳水平,保证比赛的公平性与安全性。

“水立方”冷变“冰立方”

冬奥会期间,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摇身一变成为“冰立方”,用来开展冰壶项目比赛。这一改造工程的难点在于,“水立方”原有的建筑布局和设施主要是满足水上竞技的照明需求,而要达到冰上比赛和赛后水上运动的照明需求,并实现节能目标,必须拿出灵活性和适应性强的方案。

对此,中国建筑环境与能源研究院努力攻关,提出运用大功率LED等办法完成光环境改造,在打造赛后场景再利用方面,则通过“水冰转换”可拆卸结构,实现“水立方”冬夏通用场所转换。

总之,在改造工程中,设计人员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场馆和既有设施,并融入5G、大数据等新一代科技,把近期和远期、现有和新建结合考虑,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

经现场测试,“冰立方”的各项照明指标符合比赛和电视转播要求,受到冬奥组委的充分肯定,为其他场馆建设提供了参考,特别是为高级别体育照明项目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赛区设施环保节能

在倡导低碳生活的今天,“绿色办奥”激发了建材产业的潜能,催生了绿色低碳节能建筑,让冬奥会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保理念。

碲化镉发电玻璃因为具有弱光性能好、抗衰减等特点,不仅具有建筑材料的特性,还可以发电,是新型绿色环保建筑材料。作为光伏和建筑一体化的理想材料,碲化镉发电玻璃应用于国家速滑馆、张家口冬奥会配套设施改造和赤城奥运走廊建设,既满足了发电需求,又兼具经济性和艺术性,凸显了绿色和科技相结合的创新示范效应。

赤城奥运走廊碲化镉发电玻璃所发的电,大大超出了该区域赛事活动用电需求,剩余部分还可输送给社会用户。该项目为未来光伏产品的应用模式、应用场景和应用范围,都提供了重要典范。

快捷支付引领消费

奥运会是参与性广和聚集性强的全球盛会,必然带来巨大的消费效应。北京冬奥会推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新科技,这就是新颖的数字付款,将单一支付玩出多种花样,大大丰富了购物体验。

早前的里约奥运会,由于天气炎热,有人戴着一款用陶瓷制成的“支付戒指”,付款时只要伸出手指靠近POS机,瞬间就能搞定,比刷卡还方便。

针对冬奥会的寒冷环境,“支付手套”闪亮登场,戴上它在POS机上一比画,钱就到账,双手免受寒风侵袭。这类产品还有支付贴纸、支付徽章等,使用时可减少接触,在疫情期间最让人放心。

优质直饮水放心喝

为保证冬奥场馆高品质用水,张家口启动了崇礼奥运场馆直饮水工程,采用北京理工大学水环境科学研究院研发的水处理高新技术,对城区居民用水进行净化和优化,确保水质达到国际直饮水标准,让人可在各场馆随处喝到放心水。

这项技术通过新的消毒方式,避免了传统水处理加氯对人体带来的影响,同时解决了网管二次污染难题,用纯物理方法生成矿泉水标准的优质饮用水。

先进的水处理技术不仅确保冬奥会安全用水,还惠及民生。早在2018年,张家口怀来县已率先实现优质直饮水入户,日供水量3万吨,惠及人口约20万。目前,按照原有规划,张家口市将全面實现直饮水公共服务,真正造福民众,取得科技办奥的社会效益。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主题口号是“一起向未来”,可以想象,未来意味着社会文明、人类进步、经济腾飞,其中最关键的是科技水平空前提高。不难看出,我国在办奥过程中始终贯穿这一鲜明主题。限于篇幅,我们只是有选择性地予以介绍,而对此感兴趣的同学,可上网搜索相关信息,全面了解高新科技在北京冬奥会中的广泛运用,尽情领略冬奥会这一精彩的亮点。

猜你喜欢

场馆
红色场馆及其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北京冬奥会场馆:科技“建”证可持续发展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北京冬奥,新建了多少竞赛场馆
基于建构主义的中小学生场馆学习活动设计
北京冬奥会场馆年底全部建成
上海将打造一流电子竞技场馆
让展会有序进行
《UFI全球场馆地图》发布亚太区展馆总面积为全球第二
探讨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场馆及大型体育设施利用和保护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