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州:盐商之城

2022-03-23朱千华

同舟共进 2022年2期
关键词:盐商扬州

朱千华

江苏有一个地方叫盐城,名副其实的海盐产地。江苏还有一个城市也叫盐城,不过这只是个别号,是“盐商之城”的意思。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扬州成为两淮地区海盐的集散地,大批的盐商聚集扬州。扬州盐商是中国经济史上的一个奇迹,尤其是18世纪,来自山西、安徽等地的盐商们,几乎垄断了整个江苏省的海盐,创造了富可敌国的经济神话,“富者以千万计”,“百万以下者皆谓之小商”。

在历史上,扬州的别称有“邗”“甘泉”“广陵”“江都”等。古代的京杭大运河,是从扬州穿城而过的。古运河最早称为“邗沟”,凿于春秋末期。西汉年间,吴王刘濞开邗沟支道,“专以运盐”。这就是通往如皋蟠溪的古盐运河,即现在的“通扬运河”的原始雏形。

进入唐代,淮海一带出产的盐先集中于扬州,再通过运河分销给各地。唐代扬州设置巡院,专督办盐事宜。

古运河扬州段,是整个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现扬州境内的古运河与2000多年前的古邗沟,大部分重叠吻合。扬州古运河城区段,从湾头镇至瓜洲入江,河宽约50米,长30千米。其中的黄金河道,主要是穿城而过的黄金坝至宝塔湾这一段,俗称“城南运河”。这条城南运河,从东、南两面,包围了半个扬州城,而这一段也是盐商的聚集地。例如,有扬州盐商住宅群落个园、汪氏小苑、康山草堂等。可以说,古运河孕育了扬州这座独特的运河名城。

扬州在历史上,有两次鼎盛时期。第一次是汉唐时期,扬州被誉为“扬一益二”。清代盐运的繁荣,造就了扬州城的第二次辉煌,而这一切仍是建立在水运优势和盐业专卖的基础上。这时期,扬州盐业极丰,城里盐商云集,水上盐船如梭。扬州的盐税是清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两淮赋税占全国的半壁江山,其中主要是盐税。正是由于拥有古运河这条黄金水道,明清两朝政府都将两淮盐运使司公署设在扬州,派要员充任。

从古运河上岸,进入东关街。这条古街如今修葺一新,前来探寻盐商古宅的游者络绎不绝。走过东关街,向南200多米,可看见两淮盐运使司衙署。

当年的两淮盐运使司衙署,今天仍然保存。此衙署为明清时所设,管辖两淮(淮南、淮北)盐务。《红楼梦》中,黛玉父亲林如海是扬州的一位盐官,并且就是在這样的衙署里掌控盐务的。

盐运使司衙署,是扬州盐业史上仅存的一处官方建筑,现在已成为扬州经济繁荣的历史见证。

盐业,使扬州经济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盐商们富可敌国,最著名的人物,当数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林如海虽说是小说中的人物,其原型就是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曹寅曾在扬州署理两淮盐政。

《红楼梦》第二回中这样写道:“那日,(贾雨村)偶又游至维扬地面,因闻得今岁鹾政点的是林如海。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余。”

前科探花,是指前几年中的探花。探花一般授翰林院编修,为正七品。林如海的“巡盐御史”是朝廷委派到地方督办盐政的专职官员,其职责就是收缴盐税。清代首任巡盐御史李发元在《盐院题名记》里说:“两淮岁课当天下租庸之半,损益盈虚,动关国计。”

在古代,御史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林如海是皇帝钦点的巡盐御史,做的是监察盐官政务和盐商买卖的工作。巡盐御史的品级,可参照曹寅的品级。曹寅于康熙四十三年二月《奏谢赐金山扁额折》中的职衔是“江宁织造郎中”,郎中一般为正五品,再加上曹寅早年已经是二等侍卫,可知其为正四品。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要升到四品的巡盐御史,应该是重点培养,火箭提拔。

《红楼梦》第十四回,林如海捐馆扬州城,由贾琏和林黛玉一起送灵回苏州原籍。也就是说,林如海死于两准巡盐御史的任上。这样的盐官,每年在手上经过的银子有多少呢?康熙五十年,曹寅应征本年盐课186万两,占全国盐课总额一半以上。这么多银子从手上经过,可见巡盐御史仍是天下第一肥差。这里就牵涉一个悬案,那就是:掌控如此肥差的大盐官,总得有些积蓄吧?就算林如海多么清廉,他又不是大家族,只黛玉一女,又能用得了多少银子?要说林如海一贫如洗,恐怕谁也不会相信。更何况,林如海这一代往上推五代,曾经袭过列侯,可见林家是国之重臣,其根基甚至胜过贾府。

黛玉寄人篱下,生活所用,皆贾府所赐。在《红楼梦》第四十五回中,黛玉明白说过“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无依无靠、无钱无势,令人恻然。大家不禁要问:就算林如海没有巨额遗产,那么在扬州的房产、庄园、土地等,又都到哪里去了?《红楼梦》中没有明确交代,给后人留下悬念。虽然有多种猜测,但多数人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贾琏。

1982年左右,我寓居在何园的片石山房。山房左侧,有条南北方向的徐凝门街。这条街是为纪念唐代诗人徐凝而命名。徐凝在诗人灿若繁星的唐代,实在算不上有名,但是他对扬州的贡献却是巨大的。他的杰作《忆扬州》,已成为扬州文化的名片。“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称为“一分明月城”,即由此而来。

这一片地带,又称“大水湾”,古运河在此拐了个90度。大水湾原有一片高土坡,即古康山草堂故地。康山草堂原主人并非盐商,只是后来换了一位鼎鼎大名的主人——大盐商江春,这才被认定为盐商旧宅。

穿过徐凝门街,可进入康山街。住在片石山房的那几年,因为出入便利,我常常到徐凝门街一家小铺里吃早茶。吃罢早茶,悠然漫步在那些狭小的巷道里看明清之际遗留下来的这些古旧建筑,摸摸墙壁,仰望门楼,墙头、屋檐上的枯茎在风中摇动。有时在晚饭之后,也来漫步。关于康山草堂的故事,也就是在那时,听扬州文史专家顾一平先生、朱江先生、吴树先生讲述过。现漫录于此,以为纪念。

康山,听起来颇有些壮观,实无山,一堆黄土而已,因康海而得名。康海(1475—1540)是明代文学家。片东渔夫,陕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状元,曾任翰林院修撰。武宗时,宦官刘瑾被杀后,他名列瑾党而免官,是著名的前七子之一。脍炙人口的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即著名杂剧《中山狼》,便出自康海笔下。康海落职之后,放游江南,于正德年间来扬州寓居。无官一身轻,索性放浪形骸,纵情声色,总比在官场上沉浮,要自在得多。

康海善弹琵琶,他常常与妓女同骑一条毛驴,让丫鬟怀抱琵琶跟随其后,傲然游行道中,招摇过市,对于行人世俗的目光和议论,他不屑一顾。康海的人生际遇与古代文人仕途失意的情形,何其相似。内心的忧郁苦闷,只有在自己的琵琶声中,在歌舞女色之中排遣了。史载康海在扬州时喜欢看戏,和戏子打得火热,“聚女乐,置腰鼓三百副,饮宴宾客,一时称盛”。

后来,康山易主,天启至崇祯年间,大理寺卿姚思孝重新修葺康山,建筑宅院。至此,康山已蔚然成为一座名园。明代著名书法家、礼部尚书董其昌来游园,题名“康山草堂”,刻成门楣石匾。此石刻因战乱迷失,不知去向。

此外,董其昌还题写了堂前的“数帆亭”。明亡后,姚思孝忧郁而终,家园一分为二,西边住宅部分,为山西盐商乔承望所得;东边花园毁于兵灾。

康熙四十八年(1709),乔承望次子乔国彦,在园内修建“东村书屋”,工程完工以后,乔国作诗志喜。当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亲临书屋,并作《和乔俊三东村书屋诗》贺之。

乾隆年间,扬州徽籍大盐商江春,购得康山地盘。因其富甲一方,故大兴土木,在此建“随月读书楼”,筑“秋声馆”等。此时的康山,到处是水榭歌台、碧池花亭,名曰“水南花墅”。

江春一生没有做官,却是扬州盐商的“会长”。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这位大盐商,有通天的本领,结交了乾隆帝。时人称为“以布衣结交天子”。乾隆六下江南,均由江春承办一切供应。乾隆两次亲临康山草堂,并写有《游康山即事两首》《游康山》等诗。

乾隆見董其昌所写的“康山草堂”四个字,太妩媚,气韵不足,便自告奋勇为江春书写匾额。江春当然求之不得,立即更换。后来,轰动一时的“两淮盐案”事发,江春受到牵连,入狱。好在乾隆对江春并无恶感,两人有些私交,这才留江春一命。另一个受牵连的纪晓岚,则发配新疆。

道光廿三年(1843),大学者阮元荣归故里,买下了已经破落的康山草堂,略加修整,改为“康山正宅”,从此阮元安居康山,直至终老。阮元是清代大儒,前来拜访者很多。其中有个江南河道总督麟庆,居然得到了阮元的馈赠。阮元把家中著名的根雕作品“流云槎”赠给了麒庆(后来麟庆后人将“流云槎”捐赠故宫博物院,现为该院所藏最大的树根工艺品)。

后来,康山草堂又数易其主。光绪年间,江西籍大盐商卢绍绪,在康山重修住宅“庆云堂”,当时花费纹银7万两。庆云堂前后七进,是扬州现存盐商住宅中最大的一户。庆云堂后来为扬州五一食品厂所有。

古代各种行业,都有自己敬奉的行业之祖。比如,木匠之祖鲁班等。古盐运河畔的康山街,卢氏盐商住宅与隔壁,有一座盐宗庙,同治十二年(1873)两淮商人捐建,供奉三位宗师。这三尊雕像,由河北工匠用当地汉白玉,历时两月打造而成。雕像每尊重约3吨,高约2米,神态栩栩如生。夙沙氏长发披肩,身披树叶,右臂内弯,手托盐巴,左手握着一把麦穗;胶鬲右手捻须,若有所思;管仲手握书简,满脸庄重。

夙沙氏。解州盐宗庙里称为“宿沙氏”。据说古人第一次煮海水为盐的,就是夙沙氏,也就是说,他发明了盐的制作方法,故后人尊之为盐宗。

胶鬲。胶鬲是殷商时代的一个鱼盐商贩,起初隐居后,被周文王启用,佐周武王成大业。《孟子·告子篇》中有一段著名的论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盐商常用一副对联:“胶鬲生涯,桓宽名论;夷吾煮海,傅说和羹。”此联,悬之店门,围观者多不解。此联中所述四人,皆与盐有关。桓宽,汉朝人,著有《盐铁论》。傅说,商朝名相,后世成语“盐梅相成”“调和鼎鼐”即与其有关,比喻良相。管仲,号夷吾,春秋时齐人,佐齐桓公为相,为富国曾煮海水熬盐。管仲所著《管子·海王篇》中,多涉及盐策,这也是中国最早的盐政理论。其要点有二:一是确立盐税为人头税;二是确立盐专卖政策。管仲的这一理论,延续了将近三千年。奉管仲为“盐宗”,无可非议。

扬州的盐宗庙为盐运使方浚颐所建,后曾改为“曾公祠”。原有殿宇五进,现仅存前后三进,一进比一进高,寓意“步步高升”。整个建筑构架典雅古朴,气势尚存。

清代钱塘诗人汪沆,写过一首《约格秋禊词》,说出了扬州这地方,原来就是个销金锅子。诗云:“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把一个地方,比作“销金锅”的,最初来源于宋代周密的《武林旧事·西湖游幸》:“西湖天下景,朝昏晴雨,四序总宜。杭人亦无时而不游……日糜金钱,靡有纪极。故杭谚有‘销金锅儿’之号。”

所谓“销金锅”,原本是销熔金属的坩埚,后多指某一地方纸醉金迷、消费豪奢。用销金锅子来比作清代繁荣的扬州,是十分恰当的。扬州是安徽、山西等地的大盐商汇集之地。那时大盐商们赚了钱,盖房子、筑园林。盐商之间斗富成风,纨绔子弟整天斗鸡走马,沉醉于丝竹管弦,消磨在青楼勾栏。这些项目,渐渐地厌倦,毫无新意了。寻找新的刺激,成为这些富商们的话题。

据《清稗类钞》记载,当时大盐商黄均太,是两淮八大盐商之首,他吃一碗蛋炒饭,要耗银五十两。蛋炒饭为何如此金贵?首先,要选米,一粒粒选,主要是保证每粒米都绝对完整。炒好的饭,还要求米粒全部分开,不得粘在一起。此外,还必须每粒米都泡透蛋汁,外面金黄,内里雪白。这碗蛋炒饭配的是百鱼汤,百鱼汤里包括鲫鱼舌、鲢鱼脑、鲤鱼白、斑鱼肝、黄鱼膘、鲨鱼翅、鳖鱼裙、鳝鱼血、鳊鱼划水、乌鱼片等。

如此制作,估计皇上也没这般奢侈。这是扬州炒饭的由来。当然,现在的扬州蛋炒饭,完全不是那一回事了。

世人对于盐商的印象,多是富可敌国,花天酒地,骄奢淫逸。这样的盐商确实存在,但是也有一些盐商与此相反,他们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拥有温暖的人文情怀。他们用赚来的钱召集天下有才寒士至门下。在扬州众多的盐商当中,小玲珑山馆的主人马曰琯、马曰璐兄弟俩一直是当时文人寒士的知音朋友,他们在扬州文化史上,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佳话。

马氏兄弟,系徽籍盐商,清乾嘉时期安徽祁门人。其祖父和其父亲皆业盐于扬州,遂定居扬州。马氏兄弟继承祖业,继续经营盐业,为扬州徽商巨富之一,因兄弟二人雅好诗文,尤以收藏古籍闻名江淮。

1772年,乾隆皇帝下诏,决定启动编纂《四库全书》的浩大工程,其规模之大,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第一步,就是到全国各地征集图书,并对贡献大者进行奖励,凡进书百种以上,皆由乾隆择一精本,亲笔题字。江苏是文化大省,共进书4808种,居各省之首。这其中,马家兄弟献书达776种,受到乾隆的嘉奖,亲题《鹖冠子》相赠。故此,二马兄弟以盐商的身份,跻身于《清史列传·文苑传》中。

在扬州个园东南角,有一人迹罕至的小院。院北,有座小楼,面南三间,两层,背倚山石。小楼古朴清雅,木雕窗栏。此即著名的二马藏书楼“丛书楼”。

丛书楼为二马的庭院建筑。二马在扬州生活的地方,原来叫作“街南书屋”,后更名为“小玲珑山馆”,大名鼎鼎的丛书楼就在其中。

关于马氏街南书屋和小玲珑山馆,历来多有记载。这是一个私家园林宅第,园中亭台楼阁,奇花异草。二马不仅“以古书山水为癖”,更多的是“以朋友为性命”,在山馆内广结四方文人名士,著名文学家厉鹗、全祖望,大画家郑板桥均为其座上客。

当时出入马氏山馆的文人,著名的有厉鹗,杭州人。他在山馆作客多年,得马氏资助,以及读书之便,于山馆完成《辽史拾遗》《宋诗记事》等著作。厉鹗是寓馆时间最长的一位,马氏还帮他娶了媳妇,直到他去世前一年,他还住在小玲珑山馆,前后长达30年左右。次年,厉鹗辞世,马氏兄弟为其设灵位于行庵,并集同人哭之。

此外,与二马往来,有诗文为记的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有郑板桥、金农、高翔、汪士慎、高凤翰、边寿民等。在出版方面,二马帮助朱彝尊刻《经义考》,以千金为蒋衡装潢所书《十三经》,世称马版。

郑板桥初到扬州时,只是一个穷秀才,靠做塾师为生,生活清贫。一日,郑板桥东关街与马曰琯相遇,馬曰琯见此书生神态忧郁,不禁脱口而出:“山光扑面经宵雨”。不料,郑板桥脱口对答:“江水回头欲晚潮”,由此结识成为挚友。此后,小玲珑山馆便成了郑板桥经常出没之所,并创作了雪梅图,为马曰琯画扇,题有《为马秋玉画扇》一诗。诗云:“缩写修篁小扇中,一般落落有清风。墙东便是行庵竹,长向君家学画工。”

马曰琯也为郑板桥墨竹画题诗,有《秋日题郑板桥墨竹幅》一首。郑板桥还曾为街南书屋的清响阁撰联:“咬定几句有用书,不忘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梁章钜在《楹联从话》中说此联:“以八分书之,极奇伟。”

徽州是朱子桑梓之邦,有“东南邹鲁”之称。徽商“儒风独茂”,“虽十家村落,亦有讽诵之声”。徽商中不少人是“弃儒从贾”的,从事商业活动之前就已饱读诗书,经商以后,仍然好学不倦,亦贾亦儒。这其中,马曰琯、马曰璐兄弟,可以算是扬州盐商文化的杰出代表并载入史册。

(作者系文史学者)

猜你喜欢

盐商扬州
初读扬州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扬州的秋日
盐商文化群景区——财富扬州
下扬州
烛光有烟
烛光有烟
大清盐商很任性
大清盐商很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