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惠州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基于提高社会适应性的视角

2022-03-22梁乃锋李治国占益波朱柳单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惠州院校职业

梁乃锋 李治国 占益波 朱柳单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惠州商贸旅游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惠州 516025)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弘扬工匠精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提出,要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立足新发展阶段,我国职业教育正深化改革创新,围绕产业升级和国家战略新需求,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近年来,广东省先后发布实施《广东省教育现代化2035》《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实施方案(试行)》《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等一系列支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政策文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性机遇。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关联,职业教育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产业又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丰沃的土壤,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1]。近年来,惠州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高位起步、提质增效、快速赶超的发展阶段,但高质量发展的层次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之间也存在许多问题亟待破解。

1 惠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概况

1.1 办学规模迅速扩大

近年来,惠州先后实施《惠州市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惠州市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惠州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和《惠州市高等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布局进行了重大调整,在原有一批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和国家示范中职学校的基础上,创建了3所公办高职院校。惠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十一五”末期全市仅有1所民办高职院校、高职在校生不足6000人,发展到现有的“3+1”办学格局(即3所公办院校+1所民办院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到3.85万人,十年增长了6倍多。从广东省高职院校的区域分布上看,惠州市以4所高职院校的总数量居全省地级市前列,甚至超过了深圳、东莞、珠海、中山、肇庆5个珠江三角洲城市(表1)。

表1 广东省高职院校市域分布情况

1.2 学校发展速度较快

高职院校的综合实力与办学历史息息相关,由于创办时间较短,高职院校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发展的弯道超车。惠州4所高职院校中有3所院校创办时间不足十年,但是发展速度却实现了较快的增长。在2022年广东省90所高职院校“创新强校工程”考核中,创办仅7年时间的惠州城市职业学院跨类跻身B类院校第3名,位列全省第40名;创办仅9年时间的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跨类跻身B类院校第13名,位列全省第50名;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位列B类院校第25名,位列全省第62名;创办仅5年时间的惠州工程职业学院位列C类院校第3名,位列全省第74位(表2)。在全省其他各类竞争性排名中,惠州高职院校的成绩也十分显著。综合来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惠州高职教育在“量”和“质”上均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与突破。

表2 惠州高等职业院校办学基本情况

2 惠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惠州高职教育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高职教育社会适应性整体不强、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尤其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高职院校综合实力整体较弱

21世纪前20年,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大发展阶段,一批高等职业院校实力迅速增强。惠州高职教育起步较晚,未能赶上广东省“示范校”“特色骨干校”“一流校”建设的黄金发展期,4所高职院校均创办较晚,学校综合竞争力整体不强。目前在广东省90所高职院校中,惠州高职院校综合实力排名(以广东省“创新强校工程”为参考依据)均在40名之后,未能进入A类院校和广东省“高水平”高职院校行列,在45所广东省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中,惠州没有1所院校入围,惠州高职院校未能进入全省高职院校第一发展梯队。与之对比,河源、清远、韶关、汕头、江门、茂名、阳江等地区均有高职院校入围,更凸显了惠州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整体质量不高的问题(表3)。

表3 广东省省级以上高水平高职院校市域分布情况

2.2 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

惠州是珠江三角洲九市之一,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城市,经济总量近年来长期居珠江三角洲第五位,惠州提出“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的区域发展目标。但是,与珠江三角洲先进城市相比,惠州高职教育发展总体质量不高,与惠州在全省经济中的地位不够匹配,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差距较大[2]。特别是在生均经费拨款水平和地方财政配套院校建设上,惠州与全省平均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3所公办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办学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院校生均土地面积、生均校舍面积、生师比等高职院校发展关键指标普遍处于较低水平,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不同步的情况较为突出,与惠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够适应。

2.3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契合度不高

近年来,惠州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初步形成了“2+1”现代产业体系(即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两大支柱产业,和生命健康新兴产业),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两大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都具有重要的地位,集聚了美孚石油、中海壳牌、亿纬锂能、TCL等一大批在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头部企业。与全国大部分地级市相比,可以说,惠州高职教育发展的产业基础十分雄厚,产业优势十分明显[3]。但是,从惠州高职院校的专业布局来看,普遍存在开设专业与地区主导产业贴合度较低的现象,例如,4所高职院校基本没有开设石油化工类专业,电子信息类专业也主要集中在基础应用领域,与设计研发、高端制造等领域相关的专业较少,生命健康领域的专业占比更低。从近年来惠州高职院校毕业生留在惠州工作的总体情况来看,毕业生留在惠州的仅约三成,大部分毕业生选择到广州、深圳就业,专业与地方产业结合度不高的现状导致惠州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根植性不强。同时,由于高职院校与本地主导产业结合不够紧密,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层次整体不高,大部分合作停留在浅层,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移、转化较少,高职教育服务地方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能力不强。

2.4 高职教育缺乏长远发展规划

尽管惠州市在制定本市教育发展“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和高等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时均对高职教育提出了发展目标和要求,但规划的前瞻性和落地实施效果并不理想,规划中涉及高职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指标并未得到全面落实,高职院校整体处于较低层次的发展。第一,惠州高职教育发展缺乏整体性发展布局和长远性综合规划,因此,发展协调性不足、区域特色不鲜明。第二,地方政府在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尚未建立起一个综合的协调机制。本地主导产业和大型企业参与本地高校人才培养的意愿不强、责任不明、动力不足、行动不快。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参与的区域职业教育发展体系尚未建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难以精准匹配企业需求。第三,综合政策协同性不强。职业教育发展不仅需要政策支持,还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力量的全力支持与配合,只有形成强大合力,高职教育的发展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2.5 周边地区高职教育加速发展带来挑战

近年来,广东省高职教育进入“扩容、提质”的快速发展通道,深圳、广州、东莞、佛山、中山、珠海等地均重点培育和入选了一批国家“双高计划”学校以及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广东省也提出“十四五”期间粤东、粤西、粤北实现每个地级市至少建设1所高职院校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近年来粤东、粤西、粤北一批高职院校陆续被纳入省管(由广东省教育厅直接管辖,省市共建),而惠州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区,4所院校均被列入省管范围。周边城市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对惠州高职教育形成强大压力,“标兵渐远、追兵迫近”的发展形势对惠州高职教育形成了严峻的挑战。

3 提升惠州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的对策建议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惠州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度不高、人才培养与地区产业需求错位现象较为突出,成为制约惠州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性”问题。结合当前国内国际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动向,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高职教育发展新格局的构建,惠州高职教育提升社会适应性、更高质量地服务地方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加强整体规划,优化发展布局,提升高职教育综合实力

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从推动地方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重新定位高职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把发展职业教育与惠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的区域发展目标定位紧密结合,打造一流高职教育,为城市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要进一步提升前瞻性布局,加强对高职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划,全面、准确、深入地分析和掌握当前惠州高职教育存在的本质性问题,找出制约发展的关键短板和瓶颈性因素,系统、科学、明确地形成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划。要进一步优化高职院校发展布局,引导高职院校差异化发展,克服专业趋同倾向,避免恶性竞争,并结合自身实际形成发展特色,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强化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的区域统筹协调,引导高职院校科学、合理开设专业,推进高职院校建设争创省和国家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分级、分类、分步骤,推动惠州高职院校整体、协调、高质量发展,为惠州地区主导产业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强化政策支持,深化产教融合,提升高职教育主动适应性

要加大地方政策支持力度,严格落实省、国家高职教育生均经费拨款政策,高标准做好省、国家高职教育建设项目的资金配套和政策支持。建立政府主导的区域“政产学研”联席机制,由政府牵头组建惠州“政产学研”联盟,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发展,在惠州“3+7”工业园区,规划布局高职教育发展空间,配套建设高职教育公共实训中心和高职教育产业校园(企业校区),把高职教育办到产业园区,真正实现产教无缝对接,使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零距离接轨,为推动地区产业发展培养更加实用的定制化人才。提供资金配套支持,加强省级大学科技园建设,完善政府牵头的大学科技园运行和管理体制,推动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移、转化;重点加强省级科技专家工作站、博士工作站等高端科研平台的建设,与高新区、工业区、产业园区开展紧密的技术合作,激发职教活力,为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职教方案、贡献职教智慧。

3.3 抢抓发展机遇,提升发展层次,推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当前,高职教育迎来历史最好的发展机遇,惠州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紧邻全球科技前沿阵地,具有发展高职教育显著的区位优势,紧抓推动“双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有利契机,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于惠州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十四五”时期,要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推进速度,创造有利条件,特别是要重点推进办学基础条件好、专业发展前景好、办学质量高的院校改善和升级基础办学条件,夯实惠州高职院校发展基础,瞄准应用技术大学和职业本科目标,不断提升办学层次,建设高水平、高层次的职业教育。要积极推动重点专业、品牌专业、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强化高职院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专业共建,推动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办学层次的衔接,开展“专本衔接”人才培养,努力构建起横向联通、纵向贯通的高职教育发展体系。

4 结语

职业教育是与产业结合最紧密的教育类型,“能否紧密贴近地方主导产业,有效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是检验高职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提升惠州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需要政府、行业企业、高职院校、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协同推动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惠州院校职业
奔跑惠州
惠州一绝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健康惠州”助力幸福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