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整体视角下的单元教学策略
——以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为例

2022-03-22曹爱华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12期
关键词:扁鹊词语文本

文|曹爱华

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是典型的故事单元,人文主题是“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基于这个单元的故事性特点和简要复述要求,基于单元整体视角,可以从理故事情节、减相应信息、落实人物感知等维度展开。

一、基于故事内容“理一理”故事情节

编者之所以将简要复述编排在完整复述之后,原因有二:一是简要复述针对的文本,大多是由两到三个情节组成一个完整而有体系的故事,故事情节的复杂性能让简要复述有用武之地。二是简要复述需要对非核心信息进行删减和剔除,与完整复述的理解信息、全盘照收的思维要求不同,既需要对中心有准确定位,又需要明晰内容信息在凸显中心时所承载的价值。

因此,梳理情节不仅是复习课文内容的需要,更是巩固简要复述能力的需要。在第七单元中,编者提出“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一篇故事中的不同情节和阶段的联系,实现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

首先,《王戎不取道旁李》作为一篇文言文,原本就言简意赅,可以在概括大意的基础上呈现情节脉络:与诸小儿游—看多子折枝—诸儿取之—唯戎不动—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并以此为线索,组织学生讲述故事,顺势关注教材提供的注释,强化理解的精准。其次,学习《西门豹治邺》一文可从“调查民情”“惩治恶人”“兴修水利”的事件中走出来,认识到这三件事情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西门豹为达成“兴修水利”,对“治理邺县”进行的整体规划。因此,这三个情节阶段不是割裂的,内在有着鲜明的联系:“惩治恶人”时,西门豹的很多言行细节,则是来自于“调查民情”所了解的信息,也有很多举措明显是为“兴修水利”而服务的。处理好彼此的联系,不仅能让学生更通透地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对于学生后续的简要复述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再次,《扁鹊治病》一文通过四次会面,三次劝说,讲述了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这篇故事呈现出多维线索:时间的推移、病情的加重、蔡桓侯态度的转变……构架了层次递进的发展型故事结构,需要在复习中加以巩固落实。紧接着,《纪昌学射》一文中的人物只有两个,梳理情节难度不大,以飞卫和纪昌的三次会面为主题,凸显三次会面时的学情不同、要求不同、做法不同,故事的框架就呈现在学生面前了。最后的口语交际“讲历史人物故事”,很多教师教学时只将其看成是一个独立的板块,侧重于引导学生讲述历史,出现了一个重大缺失,即未能与单元简要复述的要求融合。教师只关注了讲述方法的传授、运用和巩固,忽视了对学生从搜集信息到遴选信息的指导,将简要复述排斥在了口语交际之外。

单元统整回归时,教师不妨回忆一下:自己搜集了哪些资料?这些资料需不需要都讲出来?自己删除了哪些信息?为什么删除这些信息?保留的信息与删除的信息相比,作用体现在哪里?又是如何处理和运用这些资源的……将复习的重点迁移,侧重于讲述材料的遴选与剔除。

二、基于简要复述“,减一减”相关信息

新授时的单篇教学,由于师生缺乏对单元其他资源的认知,简要复述基本是从文本内容的特点入手,所关注的只是“这一篇”,未能形成一般性、概括性的策略。在单元课文教学之后,“交流平台”对简要复述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大意如下:多读课文,熟悉内容,这是基础;依托中心,主详次略,这是关键;紧扣关键,按序复述,这是保障。这是单篇新授阶段基于文本整体层次和框架下的简要复述策略。

以《扁鹊治病》一文为例,扁鹊和蔡桓侯四次相见:第一次要交代情况,明确扁鹊的态度,需要作出相对详尽的复述;最后一次,由于病入膏肓,扁鹊的态度有了180 度大转弯,也需要复述得相对详细一些;而第二次、第三次,除了一些信息的更新,语段结构、言语形式都很接近,简要复述可以从归类和融合的方式进行,如“后来的二十天里,扁鹊又两次遇到了蔡桓侯,分别提醒蔡桓侯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和肠胃了,再不治还会加深,但蔡桓侯一直都不高兴,也没有理睬”。两次并一次,结构整合了,信息贯通了,篇幅缩短了,而分散开来的信息也更加凝练。

除了结构上的重新规整,原文中的信息资源也可以借助编者在“词句段运用”中提供的方法进一步简化,做到“长话短说”。如《西门豹治邺》一文中,老大爷的长篇回话就可以采用信息概括的方式加以提炼,《扁鹊治病》一文中的人物对话也可以通过第一人称向第三人称的转化,进行必要的删减;《纪昌学射》一文中,纪昌两次练习的详细描述也可以紧扣重点进行缩减。

简要复述当以“简”为手段,以凸显“要”为核心。因此,复习时,“简”什么,如何“简”,都应该以“要”为标准,真正做到万“简”不离其“要”。

三、基于人物特点,“玩一玩”评价游戏

事,离不开人;人,也离不开事。事情的本质就是要凸显人的精神品质和形象特点。对人物特点的感知和提炼,不仅要对人物的言行细节进行集中体现,更需要将其放置在具体事件、具体情节的环境下考量。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语文园地设置了练习“读一读,想想这些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哪些人”,这道题就是利用提供的词语,让学生与单元课文学习中所形成的人物印象进行认知联系,既能精准定位人物特点,又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储备。针对这个单元的统整,教师不妨用逆向思维,鼓励学生围绕着单元课文中王戎、西门豹、扁鹊、纪昌等人物,分别尝试运用不同的四字词语加以概括。每篇课文中的故事是鲜活的,人物更是通透的,所以学生评价人物的维度也是多元的,因而所提炼出来的词语,也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成果。

面对丰富、多元、立体的四字词语,教师需要进行推进。首先是汇总,将学生罗列出来的词语,在避免重复的情况下,集中呈现。其次是分类,尝试从不同的维度,对词语进行分类。最后是排序,从不同方面确定好具有代表性的词语,组织学生依据故事内容,将最能代表人物的词语,依照重要程度、典型价值进行排序。

从个性化的多元概括到汇总之后的分类,学生对于人物的感知,经历从概念到类型的细化,而最后的排序,更在甄别、辨析中走进了人物内心。

四、基于全面认知,“写一写”人物赞语

运用四字词语概括人物形象,只是明确了人物特点的方向,并没有达到深入、全面的预期效果。学生为什么会想到运用这些词语来概括人物,主要在于文本的语言将人物的特点展现了出来,这些四字词语最真实、最细腻、最本真的状态,都藏在语言之中。

鉴于此,教师要在学生四字词语的认知下,组织学生来一场“最________”的评选点赞活动,可以针对人物的不同言行、不同品质,先完成“最_______”的填空,然后借助文本和自己搜集的资料,用饱满、真挚的情感给人物写一段赞语。形式上可以多样化,可以是直抒胸臆的真情告白;也可以尝试用写信的方式,搭建与人物对话的通道;还可以模仿“感动中国”的形式,给人物撰写颁奖词……

这一实践性活动,与词语概括的目标一致,但留给学生的空间更加广阔,学生所需要运用、把握的素材更加丰富,同时需要经历吸收、内化到倾吐的思维过程,由此一来,课文自然也就深深地镌刻在了学生的脑海之中。

故事类单元的教学,需要关注事,也要关注人,加上简要复述,人物的特征与形象特点更与文本的中心密切相关。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合理“简”、智慧“简”的过程中,突出中心,彰显形象。

猜你喜欢

扁鹊词语文本
容易混淆的词语
找词语
从“扁鹊兄弟治病”看双安全防控工作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扁鹊与牛黄
扁鹊兄长,你在哪里?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一枚词语一门静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