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电气设备操作组合工具

2022-03-22

农村电气化 2022年3期
关键词:对准器具圆形

付 轶

(昆明供电局变电运行二所,云南 昆明 650600)

1 选题理由

在配电网线路停电、复电作业中,人员须登杆或在地面上使用绝缘棒操作柱上断路器、隔离开关及跌落式熔断器等带有圆形操作环的电气设备,如图1 所示,部分带圆形操作环的电气设备如图2 所示。根据安全技术规程的要求,人员必须与带电设备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且由于现在电力企业配置的绝缘棒均为多节现场组装、拼接在一起,拼接后的绝缘棒长度较长,在使用绝缘棒时,运行人员须握住绝缘棒尾端,由人力带动整个绝缘棒棒身运动,使绝缘棒顶部的操作部位去接触电气设备的圆形操作环。由于圆形操作环本身直径较小,在远距离情况下使用一根长长的绝缘棒去触碰圆形操作环非常困难,且由于操作不方便,运行人员在杆塔上作业时,须调整站位或者缩短与带电设备距离才能方便操作,人员移位时存在触电及高坠风险。

图1 电杆上使用绝缘棒操作示意图

图2 带有圆形操作环的部分电气设备

同时,在夜间情况下,由于视线影响,更难将绝缘棒顶端操作部分对准圆形操作环。在白天情况下,将绝缘棒顶端操作部分对准圆形操作环将耗时2~4 min,在夜间情况下耗时更长,增加了操作时间,进而影响供电可靠性,且人员在使用绝缘棒操作时,会出现手酸及疲惫情况。

为解决远距离使用绝缘棒插入电气设备操作环困难,以及夜间情况下更加难以将绝缘棒插入电气设备操作环问题,成立了专门的QC 课题小组,于2019 年3 月开始研究设计增大远距离及夜间情况下绝缘棒能准确插入操作环的具体方案。

2 目标设定

设计一种能够减少远距离及夜间情况下绝缘棒准确插入操作环操作时间,降低人员操作难度,快速实现电气设备的停送电,提升供电可靠性的工器具。这种工器具使用要方便简单,而且具备安全可靠的基本原则。

3 方案的选择

为确保目标的实现,QC 小组结合日常工作实际,从操作便携性、可靠性、复杂程度要方面确定了3种方案。

第一种,设计一种新型的操作杆,该操作杆顶部采取增加绝缘棒顶部操作部分接触面积方式。

第二种,在利用现有绝缘棒的基础上,制作一个可以灵活拆装的工作头,形成一个组合式电气设备操作工具。该工作头仍采用增大与圆形操作环接触面积方式。在操作电气设备圆形操作环时,可以现场组装,当不需要时,可以拆卸下来,绝缘棒仍然可以常规使用。

第三种,设计一种新型的操作杆,利用向日葵远程控制App、摄像头及手机,在操作杆顶部安装有一个带有红外成像的摄像头,通过向日葵远程控制App,实现远方适时观测电气设备操作环位置,并由人工将操作杆操作头顶部插入圆形环。

第一种方案是设计一种新型的操作杆,该操作杆顶部采取增加绝缘棒顶部操作部分接触面积,该操作杆加工方便,但由于是新型的操作杆,须额外进行安全工器具耐压试验、载荷试验等试验,且由于是一种新型工具,须新增加一类安全工器具的配置。

第二种方案在利用现有绝缘棒的基础上,制作一个可以灵活拆装的工作头,与现有电力企业常规配置的绝缘棒配合,形成一个组合式电气设备操作工具。该工作头仍采用增大与圆形操作环接触面积方式。在操作电气设备圆形操作环时,可以现场组装,当不需要时,可以拆卸下来,绝缘棒仍然可以常规使用,避免安全工器具浪费,不需要而外进行安全工器具的相关试验。

第三种方案在现有手机App、软件、硬件条件下,可以实现操作人员利用手机、平板电脑观看绝缘棒顶端是否对准操作圆形环功能,但在杆塔上作业时,固定手机或平板电脑存在不便性,且从安全角度考虑,操作人员过分关注手机或平板电脑画面存在人身触电、高坠风险。

对此,QC小组人员经对比分析后,选择采用第二种方案。

该方案的基本原理是:该组合工具由耙齿操作头和绝缘棒组成。耙齿操作头底部为一圆柱形金属体,圆柱形金属体下端为不封闭金属器身,不封闭的金属器身上形成卡槽,卡槽底部有一凹型槽,圆柱形金属体上端有操作头空腔,操作头空腔内有弹簧,弹簧一端有垫片。耙齿操作头上部连接有耙齿架,耙齿架上均匀分布有耙齿,如图3所示。

图3 耙齿操作头结构图

如图4 所示,当绝缘棒与耙齿操作头连接时,一手握住绝缘棒头,一手握住耙齿操作头,将绝缘棒与耙齿操作头相向推动,绝缘棒垂直工作头沿卡槽入口插入操作头空腔,与垫片接触,并压缩弹簧,此时,将耙齿操作头旋转,使绝缘棒水平工作头转向凹型槽方向,绝缘棒垂直工作头在弹簧作用下,推动绝缘棒水平工作头与凹型槽接触,实现耙齿操作头与绝缘棒的相连,同时,在弹簧作用下,二者可以贴合紧密,不会出现滑脱情况。

图4 组合工具连接示意图

当不需要耙齿操作头时,一手握住绝缘棒头,一手握住耙齿操作头,将绝缘棒与耙齿操作头相向推动,绝缘棒水平工作头高出凹型槽后,将绝缘棒向耙齿操作头卡槽方向转动,在弹簧作用下,实现二者的分离。

4 制定对策及实施

方案确定后,QC小组制定了对策实施计划,经过半年时间的3 次技术改进,通过了公司安全监管部、计划生产部的联合验收,并在柱上断路器、隔离开关及跌落式熔断器倒闸操作中进行了运用,在运行人员实践中反映良好。

5 确认效果

经过统计分析,该技术应用后,操作时间较原有绝缘棒有了明显缩短,尤其在夜间情况下操作时间有了很大的改善,绝缘棒工作头对准圆形操作环准确率方面也有了较大提升,有效降低了作业人员操作风险,同时,提升了现有安全工器具的利用率,具体如下。

操作时间方面。使用原有绝缘棒进行操作时,通过运行人员眼睛和手感配合对准柱上电气设备圆形操作环时间基本在2~4 min,在远距离使用绝缘棒的情况下,人的眼睛容易看花眼,体力有所下降,操作难度大;夜间情况下,对准圆形操作环时间基本在3~6 min。使用新型组合工具后,通过增加耙齿方式,增大了耙齿与圆形操作环的接触面积,基本能在30 s内使耙齿准确插入圆形操作孔。

安全管控方面。原有绝缘棒操作费力、费眼,杆塔上移位需要调整安全带,在不易对准操作圆形环的情况下,还需要攀爬至距电气设备较近的距离,存在人身触电、高坠风险。使用新型组合工具后,由于能快速对准插入圆形操作孔,相应地降低了人员在杆塔上移位、向上攀爬接近电气设备时存在的人身触电、高坠风险。

作业材料方面。新型组合工作只是增加了一个耙齿操作头,该耙齿操作头不使用的时候,原有的绝缘棒可以继续使用,有效利用了现有的安全工器具,且该耙齿操作头制作简单、体积小,便于携带,组装具有快捷性。

资讯

南方电网公司首次成功突破柔直领域谐波治理技术难题

近日,超高压公司完成鲁西换流站广西侧500 kV交流滤波器谐波治理改造及试投。投运后,其谐波电流、电压下降幅度达50%以上,标志着南方电网公司首次成功突破柔直领域谐波治理技术壁垒,柔性直流运维水平继续保持国际领先。

近日,超高压公司完成鲁西换流站广西侧500 kV交流滤波器谐波治理改造及试投。投运后,其谐波电流、电压下降幅度达50%以上,标志着南方电网公司首次成功突破柔直领域谐波治理技术壁垒,柔性直流运维水平继续保持国际领先。

来源:《南方电网报》

猜你喜欢

对准器具圆形
NIKON NSR 步进重复光刻机对准原理及典型故障修复
室庐几榻器具间 浅谈明清绘画中的器座
试析山东地区所出金银饮食器具
晃动基座下正向-正向回溯初始对准方法
有杆式飞机牵引车穿销辅助对准系统
对准提升组织力的聚焦点——陕西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
为什么窨井盖大多都是圆形的
古代器具灌农田
肥皂泡为什么是圆形?
圆形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