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经络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2022-03-22陈少东吴昦辰郑晓婷肖群霞刘垚昱庄琳伊吴耀南梁惠卿

中医药通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三焦阳虚阴虚

林 立 陈少东 吴昦辰 郑晓婷 肖群霞 刘垚昱 庄琳伊 吴耀南 梁惠卿▲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防治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未经控制的CHB可不断发展为肝纤维化,并进一步导致肝硬变甚或肝细胞癌变。相关研究[1]显示,我国77%的肝硬化及84%的肝细胞癌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致。近年来,多项研究[2-4]证实中医外治法可改善CHB 患者肝功能、辅助降低病毒量。本研究通过观察CHB 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及经络状态,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中医外治法调整经络平衡、改善体质提供客观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CHB患者来源于厦门市中医院肝病中心2017年10月—2020年10月住院部及门诊部,共440 例。患者年龄19~52 岁,平均年龄(33.60±10.04)岁;男性286 人,占比65%,女性154 人,占比35%;病程1~20年,平均病程(7.62±3.92)年。

1.2 诊断标准参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1]制订,即兼备如下4项:(1)血清HBsAg阳性>6个月;(2)血清HBeAg阴性或阳性;(3)血清HBV DNA阳性:近3个月内至少2次>2000 IU∕mL;(4)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持续或反复升高。

1.3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2)性别不限,年龄18~65 岁;(3)愿意参加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原因引起的肝脏损害,如其他病毒性、酒精性、脂肪性、药物性、自身免疫性肝损害者;(2)肝硬化失代偿期或肝衰竭、肝癌者;(3)合并严重的呼吸、循环、消化系统等其他系统疾病者;(4)目前有明显的其他疾病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响体质辨识者;(5)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6)怀疑有吸毒或其他药物滥用病史者;(7)因交流障碍、精神异常等因素而影响资料收集者。

1.5 观察指标

1.5.1 中医体质辨识 参照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5],将患者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基本类型。

1.5.2 中医经络检测 采用中医经络检测仪(芜湖圣美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型号:SMF-Ⅲ)检测。利用探测端在人体二十四条经络的原穴进行测量,获得电能量的变化,通过五个能量分区来衡量各经脉所属脏器的生理、病理状态。通过统计位置变量反映脏腑的元气盛衰程度。体能状态为脏腑元气之和的平均值;代谢状态为阳经与阴经的比值;精神状态为上焦心气与下焦肾阳的比值;运动状态为左、右肢筋骨气血状态的比值。经络能量值按照系统自动分布于低能量区、相对低能量区、正常能量区、相对高能量区、高能量区。其中,经络能量值处于正常能量区为经络正常状态,处于其余能量区均为经络异常状态。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0 软件。计量资料若符合正态分布用()表示,若不符合正态分布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多组计量资料比较时,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one-way ANOVA);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Kruskal-Wallis H 检验法。计数资料用频数(n)和百分比(%)表示;双向无序或分组变量有序的分类变量资料采用χ2检验;而单向反应变量有序的多分类变量资料则采用非参数检验法。P<0.05 认为检验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患者在例数、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湿热质患者最多,气虚质次之;平和质患者中男性占比最高,气郁质患者中女性占比最高;阳虚质患者的年龄最大,平和质患者的年龄最小;阳虚质患者的病程最长,气郁质患者的病程最短;本次研究未收集到特禀质患者。见表1。

表1 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情况

2.2 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患者经络生理状态比较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患者在经络的体能状态、代谢状态、精神状态、运动状态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能状态中阳虚质最低,阴虚质最高;代谢状态中阴虚质最低,阳虚质最高;精神状态中气虚质最低,阳虚质最高;运动状态中阴虚质最低,瘀血质最高。见表2。

表2 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患者经络生理状态比较情况()

表2 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患者经络生理状态比较情况()

注: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患者在经络的体能状态、代谢状态、精神状态、运动状态等方面比较,结果均为P<0.05

2.3 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患者异常经络分布情况比较中医经络检测结果显示,440例CHB患者中肝经异常率高居第一,其次为脾经、三焦经、肺经。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患者异常经络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情况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CHB 患者的偏颇体质分布中,尤以湿热质及气虚质为甚。中医学认为,CHB主要是由湿热疫毒向内侵犯肝体,人体正气匮乏不足以抵抗外邪而致病。HBV作为一种湿热疫毒之邪,内侵可抑制人体阳气,隐伏血分侵犯肝脏,湿热蕴于肝体,进而发病。因此,湿热质患者更易罹患CHB。此外,气虚质者,由于正气不足,不能发挥其卫外之用以御邪内侵,导致机体发病。同时,脏腑机能虚弱,不能及时清除病毒,疾病日久迁延呈现慢性化发展,而使病情加剧,疾病缠绵难愈,甚至进展为肝硬化及肝癌。由此可见,气虚质人群对本病同样具有易感性。因此对CHB 的治疗应注意清热利湿、顾护正气。气郁质、气虚质患者中女性占比较高,主要是因为女性情志易抑郁及女性经、带、胎、产易耗血伤气;而阴虚质及阳虚质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主要是因为阴虚、阳虚多为疫毒内侵、久弥不去,机能虚弱所致。

表3 不同中医体质患者异常经络分布情况[n(%)]

3.2 从经络生理状态情况分析CHB 患者的体质调理中医经络检测仪测量的体能状态体现人体的元气状态,元气是人体健康之本。在CHB 病程早期,多见湿热质、痰湿质。湿热疫毒侵犯肝脏,热灼津成痰,邪气旺盛,元气亢奋,情绪及活动较为旺盛,故湿热质、痰湿质的代谢状态值较高。病程日久,热伤津液,阴虚质增多,亦表现为代谢状态值升高,此时不可一味采用泻法,而应根据体质用补法,可选用三阴交、太溪等穴养阴以清虚热。邪毒日久损伤机体阳气,导致阳气虚衰,阳虚质及气虚质增多,二者的体能状态值较低,说明其元气较为虚弱,此时应用补法,可选足三里、肾俞、关元等穴温阳补元气。CHB正虚邪恋,易出现阴阳失调,在代谢状态方面以阴虚质数值最低、而阳虚质最高,提示阴虚质处于阳盛阴虚状态,人体的代谢机能虚性亢奋;而过高的阳虚质则表现为代谢机能的下降,呈现阴盛阳虚的状态,应根据不用体质状态进行相应调理,以使阴阳平衡、疾病向愈。

精神状态主要是评估CHB 患者上焦心气与下焦肾阳是否平衡。其中阳虚质数值最高,即为上盛下虚的表现,因下焦阳虚、虚阳上浮而导致失眠、腰脚无力、下肢冷等症状,应选关元、命门、三阴交、太溪等穴以引火归元、交通心肾。气虚质CHB表现为上虚下盛之征,多因心之气血虚弱不能荣体,而致头昏、胸闷等上轻下重之症,故精神状态数值最低,极易出现乏力,应选穴气海、关元、神门等穴益气健脾,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乙肝病毒的清除。

运动状态是左右两侧肢体经脉能量值总和的比值,用以评估左∕右肢筋骨气血平衡状态。CHB 患者阴阳失调,导致肢体气血筋骨失衡。阴虚质患者阴血亏虚、肢体失荣,故表现为运动状态数值过低;而瘀血质患者瘀阻脉络、气血运行不畅,表现为运动状态数值过高。二者均易出现筋骨不利、肢体疼痛而致运动能力下降。气滞血瘀甚者可致肝纤维化发生率的增加,此类患者应选穴血海、内关、合谷等穴活血化瘀,预防肝纤维化的发生。

3.3 从经络异常情况分析CHB的病因、病位经络异常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肝经、脾经、三焦经以及肺经。CHB的主要病位为肝,涉及多个脏腑,常以外感邪气、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倦失度等为诱因,导致湿热疫毒之邪侵犯肝体,肝失调畅,疏泄失司,气机受阻,郁久伤脾,又可伤阴,湿热久碍肝脉血络,进而入络致瘀。本病之因,总起于肝,故而其肝经异常率最高。

异常率第二的为脾经。脾位于中焦,五行属土,主运化,又脾气有上升的特性,可将纳运的水谷之精上输周身,以资气血生化濡养。肝属木,主疏泄,有助于脾之转运,维持人体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肝气郁滞,势必横克脾土,伤及脾运胃纳的功能,导致食欲减退、脘腹胀满、体倦身乏、大便溏湿等肝郁脾虚之象发生。亦有学者[6]认为,中医所言之脾与西医的免疫系统功能存在一定联系。《金匮要略》云:“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机能正常,则人体正气充足,可抗邪入侵。若脾胃虚弱,气血不荣,正气不足,则难以御邪。因此,从中医学角度来看,可将人体抵御病邪的能力视为“正气”,脾旺则正气充足,脾虚则其抗邪能力有失,与现代医学免疫低下或调节紊乱的机制,具有高度的一致性[7]。CHB 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机能密切相关,若脾虚的病理状态长久持续,可致疾病向慢性化发展。

三焦经异常率居第三。三焦是全身津液运行的通路,肌腠脏腑的濡养均依赖三焦的气化功能。三焦病基本病机是三焦不畅,气机郁滞,日久可致气机、水液、营卫甚至血运等的郁滞,不能通行表里上下。《中藏经·论三焦虚实寒热生死顺逆脉证之法》云:“三焦者……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肝主筋,而人体之各脏膜、腹膜甚至脑膜等均属于筋膜,多为肝之气荣养,肝病则病及甚广。故三焦病可导致肝气郁滞、肝失荣养,治疗以通利三焦为主,三焦通则气液之道顺,全身脏腑、肌腠、筋骨调畅,肝病自愈。

肺经异常率高居第四。从藏象学说而言,肺为气之主,有宣发肃降之能,可与肝共同调节气机之升降,肝升肺降,一身气机乃顺。肺又主通调水道,与肝协同疏利三焦,调节水液代谢。若其机能有失,体内水液失于输布、调节,则易聚而化湿,水湿蕴久化热,成为CHB重要的病理因素之一。从五行乘侮关系而言,肺属金,肝属木,若肝火过旺,其机能过于亢盛,可反向攻伐肺脏,造成木火刑金之象,出现干咳、胸胁疼痛、甚或咯血的表现。临床上常采用宣肺化痰、清肝泻肺、润肺通络、益肺固表等治法,取得了一定疗效[8]。

总之,中医经络检测体现了CHB患者不同体质具有不同经络分布情况,为中医提供四诊之外的另一诊断参考,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如湿热质患者易出现邪气旺盛、元气亢奋等经络代谢状态值异常升高的表现,同时易出现肝胆经、胃经、大肠经的异常,针对湿热质CHB患者,可采用泻法选取太冲穴、三阴交穴治疗,也可使用清泻肝胆、胃肠湿热的中药进行治疗。本研究表明,CHB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经络状态具有相关性;CHB患者的主要异常经络为肝经、脾经、三焦经、肺经;不同中医体质类型的患者的异常经络不同。临床可通过外治法调整机体经络平衡、改善体质,辅助治疗CHB,为中医治疗CHB 开拓了新思路。

猜你喜欢

三焦阳虚阴虚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自拟地芍龙牡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阴虚热盛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亥时调“三焦”,养生效果好
阳虚体质遇倒春寒易失眠
2型糖尿病阴虚体质者的中医症状临床研究
温阳法治疗阳虚失眠症
翻掌上托,通调三焦
翻掌上托,通调三焦
翻掌上托,通调三焦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