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宣翻译对中俄韩旅游合作的影响

2022-03-22孙福庆全丽娜

当代旅游 2022年5期
关键词:旅游业景区俄罗斯

孙福庆 全丽娜 虞 游

东北林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逐渐成为国家间合作的重要领域。我国同俄罗斯、韩国在旅游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早在2000年, 俄罗斯和中国就签署了关于旅游团互免签证的政府间协议,这大大促进了团体游客流量的增长。中韩自1992年建交以来,两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和交流。

一 中俄韩旅游业现状

中国与俄罗斯的旅游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时期,1988年7月,中苏两国政府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关于双方公民相互往来的协定》,随后黑龙江省黑河在全国边境地区率先开通与苏联阿穆尔州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之间的“一日游”项目使苏联成为中国最早开展跨境旅游的国家。

近几年,中国与俄罗斯两国文化间的交流互鉴,极大推动了两国之间旅游业的发展,由此大幅提高来华旅游游客数量。俄罗斯的建筑,文学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北极圈旅游等大大吸引着广大中国游客。根据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材料,中国游客大部分参观的地方是莫斯科,圣彼得堡,伊尔库茨克,符拉迪沃斯托克,喀山,贝加尔湖。据俄罗斯“世界无国界”旅游协会数据,2019年前9个月,赴俄中国游客数量高达120万人次。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俄罗斯感受异国风情和历史文化古迹。

自2008年中韩两国确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至今,两国旅游业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近几年,在韩剧与韩国综艺等韩流的影响下,韩国的美食,服饰,美妆也大大吸引着中国的游客。根据中国旅游局公布的统计数据,国人出境首站按人数排序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韩国一直处于前五名的位置。

同时,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秀丽壮美的自然景观和独具特色的美食也深深吸引着俄、韩两国人民。例如:北京的八达岭长城,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海南三亚等中国旅游景点,频频出现在韩国与俄罗斯各大旅行社的宣传材料中,而且很多旅行社把到中国旅游线路作为宣传重点。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和韩国人登上了长城,观赏了天坛,漫步中式园林,来感受中国各地不同民族的特色、传统节日和自然景观带来的视觉、身心的多重享受。各国游客来华旅游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和美食之外,近几年,我国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提升旅游领域多样性。例如极地旅游,中国保健旅游,红色观光等,除此之外两国还举办了各种与旅游相关的论坛和学术交流活动。中俄旅游合作形式也从单一向纵深发展,在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由国家和省级层面合作向二、三线城市推进,由边境地区先行尝试向内陆更大范围延伸。

二 中俄韩旅游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旅游人数的增加,带动了新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产生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旅游业发展推动文化传播,同时,外宣翻译也显得尤为重要,外宣翻译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文化传播的效度,下面具体论述旅游领域外宣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言障碍

1 外宣翻译文献匮乏

尽管现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赴华旅游的游客们借助网络上的海量信息可以便捷、快速获取汉语语言方面的知识,了解中国文化。但是这些远远满足不了游客在真实旅行过程中所面临的语言障碍。

以誉为“东方莫斯科”的哈尔滨为例,在哈尔滨市著名的景点、车站等地几乎见不到俄语标志,其中,最著名的中央大街步行街景观区,无论是路牌还是老字号商铺都罕有俄语标志,取而代之的则是汉语拼音与英文的“混合体”。著名旅游景区汉语、韩语和俄语三语介绍匮乏、路牌的韩译名、俄译名的缺席将严重影响游客的体验。

2 中译外拼写、语法错误

3 景区相关译名不统一

(二)文化差异

在饮食文化方面表现特别突出,国内饮食文化、住宿文化与国外有着较大的差别,比如国内美食偏辛辣,住宿区难以使用欧式电器,俄国人忌讳13等,交流中也会出现一些尴尬的误会。赴俄旅游的中国游客不习惯气候和饮食,尽管俄餐独具特色,但是外国游客无法短期内习惯这种饮食特点,当然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是文化差异带来的困扰。

从事旅游业,服务业者对俄韩背景文化知识的缺乏也严重影响游客对中国的印象。以黑龙江省为例, 2006—2014年间,黑龙江省累计接待外国游客1396.8万人次,其中,接待韩国人116.97万人次,占黑龙江省接待外国人总数的8.37%,位居俄罗斯之后,为黑龙江省的第二大入境客源。

哈尔滨市内现有多家韩餐店,但是众多韩餐店分不清韩食和日食,分不清“寿司”和“紫菜包饭”的区别,或以两种食物的混合体称为“韩餐”来接待游客,这显然是一种对文化的不尊重。此外,黑龙江省对韩交流主要以友城关系交流及安重根义士纪念等内容为基础。但是在中央大街的讲解翻译中缺乏对安重根义士的介绍,中央大街仍存在着安重根击毙伊藤博前所去过的理发店、照相馆旧建筑遗址,但是在讲解的文献中无法查找。对两国历史文化的深入调查研究,完善景区介绍与翻译,能大幅提高赴华旅游的俄、韩游客的数量,促进国家间的旅游合作。

三 外宣翻译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提高外宣翻译水平

外宣翻译的发展不仅能促进两国旅游合作的交流,带动国家、地区文化的传播,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罗斯外交部外语高级培训学院口语教研室主任塔季扬娜·谢苗诺娃表示,语言服务行业已经成为一种经济产业,随着中俄关系发展迅猛,翻译工作也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外宣翻译的完善可以更好地为外国民众展现中国的文化与形象,能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想要中华民族文化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就需要重视对外宣翻译工作的确切落实。景点名称及讲解是游客接触到的第一道风景,是他们对景观本身的第一印象,好的译名对吸引游客注意力,提高他们的游览兴趣至关重要。

国内部分景区的讲解词的翻译不够专业,部分导游缺乏专业知识,当遇到不太了解的部分内容会按主观想法添加讲解词或错误讲解。翻译没有先例可以借鉴,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要求译者进行独创,译者的理解偏差、认识程度的限制很容易造成翻译过程中中国文化的缺失,这严重影响访华游客对景区历史的认知。当地导游的学历不高也是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注重培养外宣翻译方面的高级人才。

(二)加强规范翻译从业者

对从事翻译行业的人员提高门槛,要求拥有专业的翻译能力与职业道德。改善法律法规,严格规范对不合格翻译进行修改,完善。景区的指示牌、解说需要请懂旅游行业的专业人士来翻译。相关翻译材料要经过反复校对修改方可使用。

(三)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

新媒体是以数字传输为基础、可实现信息即时互动的媒体形式,其终端显现为网络链接的电脑、手机、电视等多媒体形式。也就是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互动传播的媒介。

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新媒体可为旅游合作中的外宣翻译带来新的生机。上海交通大学蒋宏教授提出“新媒体是指20世纪后期在世界科学技术发生巨大进步的背景下,在社会信息传播领域出现的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能使传播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加快、传播互动性强、与传统媒体迥然相异的新型媒体。”

从而可知,传统外宣翻译译者可利用各种新媒体传播平台与技术,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和交互性强的特点,例如:利用景区介绍的微信小程序进行外宣翻译的工作。这种平台具有很大互动性,同时能克服距离的障碍。不仅帮助翻译者更好地了解当地文化,同时可以采用统一化的翻译术语,避免了术语滥用现象的发生。还可以在现今的疫情情况下有效帮助游客远程体验与了解景区。

四 结语

近几年,中国与俄罗斯,韩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在旅游业方面的合作也在日益加深。在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新媒体传播推动外宣翻译、旅游业的发展。为了推动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我国应加强对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规范景区相关翻译的术语,统一翻译的方法和策略。外宣翻译的发展将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实施,树立良好的“中国形象”。有力推动中国与俄罗斯、韩国旅游领域深入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为经济,政治领域带来积极、良性的影响,有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猜你喜欢

旅游业景区俄罗斯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长假也救不回的景区破产
“摘牌”
国庆节前157个景区将迎来降价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
欲盖弥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