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学研融合的智能楼宇运维创新商业模式的研究

2022-03-22王保生

科技风 2022年8期

摘 要: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特开展基于产学研融合的智能楼宇运维创新商业模式的研究。研究围绕“一平台+楼宇运维+应急管理”的创新商业模式展开,研究是国内外智能楼宇设备运营维护产业商业模式的應用创新,是科研和教学改革的创新研究。研究部分内容曾通过某国资委企业高管及专家初步认证,认证结果为可行,研究内容有创造性、前瞻性和实用性,具有商业化前景,研究成果具有应用价值,可复制、可推广,研究方案完整可行,研究成果为智能楼宇设备运营维护产业和企业提供参考借鉴,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据。

关键词:产学研融合;智能楼宇运维;创新商业模式

1984年,美国联合科技集团在康涅狄格州对一座金融大厦完成了智能化改造,使这座大厦实现了自动化的综合管理,标志着“智能建筑”第一次以实物形态出现在公众视野。90年代后,“智能建筑”的概念传入中国,通过在传统建筑上配备基于信息化改造的5A系统,使得智能建筑更符合新型城镇化和智慧城市的发展范畴,受此推动智能建筑行业得以快速发展,并不断向智慧楼宇演进。

根据智研咨询数据显示,到2025年,我国智慧楼宇的市场规模将有望超过1.6万亿元,行业增长空间广阔。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兴起,智慧楼宇的计算方法从分布式智能控制理论转变为人工智能计算理论,整个建筑在强调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系统整体的协调性和集成性,与此同时,随着“人和空间”因素的引入,也赋予了智慧楼宇更深层次的内涵,使其在安全、舒心、便捷、低碳、增效的方向不断优化,行业整体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中国楼宇经济发展模式与路径规划分析报告》)。目前,我国在楼宇运维方面已开展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初步形成了楼宇运维模式,取得了部分成效。其中,文献[1]写字楼楼宇系统在运维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文献[2]探讨楼宇智能化技术在办公大楼中的应用;文献[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楼宇解决方案;文献[4]简析楼宇智能化综合安防监控系统;文献[5]浅谈楼宇智能消防系统学术文献;文献[6]楼宇自控系统发展及应用分析;文献[7]浅谈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文献[8]我国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为“互联网+楼宇运维应急管理”创新商业模式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一、国内外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楼宇运维应急平台建设通过智能楼宇管理系统软件进行自我管理控制,独立智能楼宇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应用比较成熟,智能楼宇中的子系统的日常保养、故障处理、设备维修等是依靠各系统设备的供应商及厂商建立合作关系解决,其中部分子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安防报警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已经实现安全托管人员预警服务外包,国外发达国家基于人口、政治、自然等因素制约的条件下,智能楼宇运维商业模式处在局部、分散态势。

我国楼宇运维应急平台建设通过独立智能楼宇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应用相对比较成熟,智能楼宇中的子系统相关的日常保养、故障处理、设备维修等问题大部分前期是依靠各系统设备的供应商及厂商建立合作关系解决,后期自己解决或分散外包给其他资质企业。虽然已有部分国外的保全公司进驻中国,由于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国外的保全公司在国内的安全托管人员预警服务并不成功。我国基于自身人口、政治、经济、自然等因素,智能楼宇运维与应急管理商业模式处在局部、分散、待整合态势。

二、商业模式研究内容

基于产学研融合的智能楼宇运维创新商业模式的研究总体框架包括:“一平台+楼宇运维+应急管理”的创新商业模式,研究形成了国内外楼宇运维行业创新的商业模式。

“一平台”是楼宇运维应急管理大数据平台,“楼宇运维”是智慧楼宇子系统设备运营维保。智慧楼宇子系统设备运营维保中的智慧楼宇子系统设备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安防报警系统、楼宇对讲系统、门禁一卡通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系统、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机房系统、电梯、给排水、送排风、照明、空调、电器设备等。

“应急管理”是楼宇安全托管预警服务。基于产学研融合的智能楼宇运维创新商业模式是通过对区域内的各商业楼宇运维进行管理,管理内容包括楼宇强、弱电各子系统设备。

“互联网+楼宇运维应急管理”技术实现是通过物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和嵌入式技术)实现;我们将区域内的各商业楼宇运维设备统一接入区域平台,形成不同区域的子管理平台,区域平台通过平台监测系统,将负责管理区域商业楼宇运维工作;各区域平台最终将接入楼宇运维应急管理大数据平台,楼宇运维应急管理大数据平台是指挥中心,负责对接入数据的大数据处理分析。

“互联网+楼宇运维+应急管理”运营模式是直接与楼宇物业或管理部门签订商业楼宇各子系统设备的统一日常保养、故障处理、设备维修、应急管理协议,有效解决了业主大部分前期设备是依靠各设备的供应商及厂商建立合作关系的问题,后期自己解决或分散外包给其他资质企业的问题;解决安全托管人员预警服务的问题;解决楼宇应急管理方面的问题,并形成商业整合态势,使各商业楼宇的设备运营维护成本大大降低,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

在商业楼宇运维设备服务保障方面,我们将通过各类传感器对各楼宇运维设备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24小时监控探测,并将数据及时传输到区域平台,通过区域平台进行监测,如果某商业楼宇的运营维护的设备出现故障,故障信号将在第一时间传输到区域平台进行监测系统中,区域平台将对出现运维设备故障的商业楼宇调派现场维保人员进行故障处理,平台将会对保养与维修人员采取共享机制,并经过企业技能认证后方可上岗,同时平台与各楼宇设备生产厂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解决维保配件、维修人员、技术培训等事宜。各区域平台最终将接入楼宇运维应急管理大数据平台,楼宇运维应急管理大数据平台负责对接入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使数据产生商业价值,为政府、行业、企业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三、研究方法和手段

基于产学研融合的智能楼宇运维创新商业模式的研究方法采用调查法,在广东省数十家楼宇运维管理企业采用访谈法、问卷法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他们在楼宇运维管理领域的现状、问题、出路及措施;采用经验主义与实证主义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技术路线是:文献研究—前期调研—研究论证—研究纲要—研究计划—个案分析—反思调适—收集资料—总结分析—構建体系—形成报告—应用推广程序。研究针对所涉及领域进行全面了解,明确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步骤,学习研究的内容、任务和具体的操作研究步骤,通过一系列的应用研究活动,了解研究内涵,依托合作企业交流资源,完成创新商业模式的研究任务。

四、研究理论和价值

基于产学研融合的智能楼宇运维创新商业模式的研究是立足“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求,围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做出的关系全局、事关长远的重大战略和重大举措,同时结合团队成员自身的基础和学术特长展开。基于产学研融合的智能楼宇运维创新商业模式研究的理论众多,包括商业模式研究理论、价值创造模式理论、盈利模式理论、体系论、智能楼宇相关理论、人防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应急管理过程理论、大数据相关理论、物联网相关理论。

基于产学研融合的智能楼宇运维创新商业模式的研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课题研究是国内外智能运维的楼宇网络设备自动化维护系统商业模式的应用创新,是科研和教学改革的创新研究;研究提供“智能楼宇应急管理创新商业模式”理论研究依据;研究为政府部门和行业企业决策者提供具体实践和战略依据;研究解决了产业内政企分离、分工合作、持续经营的困扰问题;研究解决目前智慧楼宇中存在的系统运营维保分散繁杂、专业应急管理缺乏的现状;研究是对智慧楼宇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完善;研究实现互联网+楼宇运维产业的具体应用;研究实现应急管理+楼宇运维产业的具体应用;研究将生成产业真实有效数据为政府部门提供统计数据的支撑;研究具有原创性、开拓性的学术创新价值;研究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决策参考价值;研究聚焦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阐述了中国奇迹背后道理、学理、哲理,推进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建设。

五、问题和创新

基于产学研融合的智能楼宇运维创新商业模式研究突破的重点问题包括:“互联网+楼宇运维应急管理”创新商业模式目前上述创新领域,可借鉴资源匮乏;研究涉及产业、学科、知识、阅历、经验、技术、管理等众多领域;研究成果市场化受限于应用企业的性质及所具备的资源;研究成果如何有效实现产业化、市场化、产品化的问题。

“互联网+楼宇运维应急管理”商业模式研究创新之处在于:课题研究是国内外智能运维的楼宇网络设备自动化维护系统商业模式的应用创新,是科研和教学改革的创新研究;深入研究了互联网+、智能楼宇、维修保养、安全托管、应急管理、大数据平台等产业及知识体系,并将各知识体系进行整合,解决了目前智慧楼宇中存在的系统运维分散繁杂、应急管理缺乏的现状;研究具有原创性、开拓性、针对性、实效性的决策参考价值,成果可复制、可共享;研究更好地体现了前瞻性、创新性、针对性。

六、政策支持

在财政政策方面,对楼宇经济发展予以财政扶持,多数地区还设立了专项扶持基金。在税收政策方面,各区域都推出了操作性较强的税收扶持政策。

在土地政策方面,各区都制定了相关措施,鼓励企业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在购租房政策方面,各城区为企业入驻品质楼宇、楼宇业主改造提升楼宇品质、企业购(租)办公用房、企业员工购买自己住房等制定了专门政策。

除了财政、税收、土地等政策支持,地方政府也更注重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突破了政府在发展楼宇经济中的作用,从而提升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努力扮演好“服务型政府”的角色,发挥好引导服务、扶持、激励作用。“重运营、重业态、重特色”作为承载现代服务业、都市工业、现代农业发展的楼宇经济,未来将实现“三个转向”。

一是由“重开发”转向“重运营”,尽力避免重蹈房产开发的“旧路子”。因为楼宇能否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关键不在于建设而在于运营。

二是由“重形态”转向“重业态”,尽力避免片面追求租金的“旧思维”,发展楼宇经济并不是单一的城市商业地产开发,而是一个城市产业的再造工程。相对于楼宇的整体规划、布局、建设,楼宇内业态的布局、集聚、招商显得更加重要。

三是由“重综合”转向“重特色”,尽力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旧战场”。楼宇经济发展绝不是对企业的“归大堆”,而是借助楼宇这一载体,梳理企业形态、集聚产业业态。从楼宇经济产生效益看,税收贡献大的楼宇大多是有特色的主题楼宇,而从业态布局看,不同业态特色楼宇的错位发展,能够更好地体现产业特色、人文特点、城市特征,避免陷入“同质化”的恶性竞争(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楼宇经济发展模式与路径规划分析报告》)。

目前,国内明确提出发展楼宇经济的城市已从大都市和区域性大城市,延伸到全国30个城市的70多个城区,对于楼宇经济发展,这些城市都出台了不同的扶持政策,在享有共同政策的同时,各城市又能根据楼宇特点和入驻企业情况等,实行“一企一策”,以鼓励、扶持、服务、指导楼宇经济发展。

结语

课题研究人员在职业生涯中,始终从事智能楼宇相关产品、运维等领域工作,前期部分研究成果曾通过某国有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企管部等高管及专家初步认证,结果为可行。期望基于产学研融合的智能楼宇运维创新商业模式的研究成果能在“互联网+楼宇运维应急管理”领域中发挥作用,基于产学研融合的智能楼宇运维创新商业模式的研究将促进学科建设和产学研商融合,注重创新能力、协作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科研成果转化等诸多方面开展研究,为智慧楼宇产业和相关企业提供参考借鉴,为产业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余立军.写字楼楼宇系统在运维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3.

[2]黄嘉.探讨楼宇智能化技术在办公大楼中的应用[J].建筑实践,2019.

[3]蓝秀清.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楼宇解决方案[J].科技风,2017.

[4]蒙伟锋.简析楼字智能化综合安防监控系统[J].IT技术论坛,2020.

[5]李业楠,王风轩.浅谈楼宇智能消防系统学术文献.百度学术,2013.

[6]刘光平.楼宇自控系统发展及应用分析[J].电气与智能建筑,2013.

[7]王勇.浅谈应急管理体系建设[J].山东煤炭科技,2016.

[8]陈鹏.我国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大连干部学刊,2019.

作者简介:王保生(1974— ),男,河北人,硕士,讲师(高级工程师),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专业负责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研究方向:教育学、管理学、产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