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善孝为先”,如何才算真正尽孝

2022-03-22

新传奇 2022年7期
关键词:管仲孔子家庭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老、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百善孝为先”,“孝”的本意,一是承担,二是承继。如何才算真正尽孝?

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发展迅速,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中国政府和中国社会对于社会保障制度格外重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老、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百善孝为先”,“孝”究竟是什么?如何才算真正尽孝?

如何理解孝文化

《尔雅》说“善父母为孝”;《说文解字》(本刊有售。精装全4册,原价696元,现价180元)则说,孝即“善事父母者”。这两个古代经典中的说法,都将“好好侍奉父母”作为孝文化的核心含义。《说文解字》还指出,孝字“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这就是说“孝”是从“老”字脱胎演化而来,将“老”字下半部分省去,换成“子”字,其象形意义就是儿辈继承老辈,所谓“子承老也”。这里说的“承”本意是“承当”“承担”,但后世又将其引申为“承接”“承继”,表示儿辈传承老辈并繁衍生息,开枝散叶。由此看来,孝的本意,一是承担,二是承继。

中国的文化传统历来重实践,孝文化也是一样。最早的可追溯到先秦学术著作《管子》一书,相传为齐国国相管仲所著。《管子》中有称为“九惠”的国策,九惠中有一“惠”就是“老老”。“老老”中的第一个“老”字是动词,它所表达的意思,既有“恭敬”,又有“赡养”,其实这两个意思合起来就是孝;第二个“老”字是名词,即“老人”。所以,按当今的说法,所谓“老老”就是对待老年人态度上要恭敬,生活上要赡养。

我们现在讲孝文化,太强调赡养了。孔子的看法恰好与此相反。孔子说,如今说到“孝”,就是说能不能养。如果对老人养而不敬,这和养狗养马有什么区别呢?看来,孔子更在乎的是“敬”。所以他的弟子曾子说,养而不尊,其档次只是“下等”而已。由此可见,孔子所说的“孝”最基本的含义是在精神层面关爱父母,使父母愉悦,而非单纯的物质层面。曾子对孝的解释则是,要“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还要做到“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管仲的孝文化理念实际上讲的是国家关于老年赡养的政策理念。按管仲的说法,“老老”政策首先是要设置掌管老人事务的职官。同时规定:家中若有年届七十的老人,便有一个儿子可以免征徭役,每三个月老人会得到一次馈赠的肉食;若是家中有年届八十的老人,便有两个儿子可以免征徭役,而且老人每个月都会得到一次馈赠的肉食;家中若有年届九十的老人,那就全家都可以免除徭役,而且老人每天都会得到酒和肉的馈赠。

先秦的思想和制度延续下来了吗

先秦时期距离当代如此遥远,在之后的2000多年中,这些思想和制度延续下来了吗?答案是肯定的。管子、孔子的学说一直被后人奉为经典,为历朝历代所沿用。

当然,在对用法律制度支持家庭赡养的路径依赖上,后世也有很多新的创意。譬如西汉时规定:要优待礼遇长者,凡是家中有九十岁老人的可免去一个儿子的徭役,家中有八十岁老人的可免去两个人的算赋。“算赋”是指专用于军费的人头税。到南北朝时,北魏规定:老百姓上了八十岁,家里有一个儿子可以不服徭役。后来的类似规定又将年龄减至七十岁。

唐朝对秦汉以来的制度进行了改进,加入了称为“给侍”的制度措施:“诸年八十及笃疾给侍一人,九十二人,百岁三人。”“给侍”一词,可以理解为派遣专人侍候。所“给侍”之人,也不限于被侍候老人的家庭,会把范围扩大到亲朋乡邻。同时,被侍候的也并非仅仅是老人,还包括“笃疾者”,即重病之人。

之后的五代两宋元明清,基本上都延续了唐朝的制度。但在享受待遇的年龄划分上会有所调整和变动。相关的规定遇到太平盛世,就会宽松些;而在战乱灾荒之时,就会紧缩些。

如何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老年照护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老年照护思想与制度有以下四个特点: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即使从殷商时代算起,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老年照护思想至今也已存在几千年了。早在春秋时期,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管子学说中的“老老”之说和孔子学说中的“耆、老、髦、期”之说。最后经过百家争鸣的淬炼,由孔子、孟子集大成,发展成为儒家的“孝文化”,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

国家干预,创立制度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鄙视空谈、重视实践。从管仲拜相主政开始,就把“老老”学说当成蓝本,努力创立一项可行的和可操作的制度,即主要以免除徭役和馈赠酒肉为手段,一方面通过合理安排劳动力以满足老年人及其家庭的供养和服侍的需要;另一方面则通过馈赠酒肉等“慰问品”提高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诸如此类的国家干预,使以崇敬和供养为核心的“孝文化”落在实处、融入家庭。

代代承继,延续至今 2000多年前先秦时代创立的制度,对后世影响极大,甚至可以说,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之初。推进孝文化的国家干预制度之所以得到中國社会的普遍响应,并且演变为社会习惯,是因为它与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特点的传统社会非常契合。农耕经济以体力劳动为基础,家庭没有劳动力,自给自足的家庭经济就会崩溃。所以,在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国家采取了间接的非经济手段进行干预,是十分明智的。

良莠混杂,菁芜并存 前面我们讲过,孝字的词义有二:一是承当、承担,二是承接、承继。另外,在古代经典中,都将“善事父母”,即“好好侍奉父母”作为孝的核心意义。具体而言,就是恭敬和赡养。但是,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儒家学说配合统治阶级将孝文化推向了政治层面。此后,宋朝建立程朱理学,然后到明朝儒术被神化而成为国术。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儒家文化越来越偏离孔子原本的思想,转变成一种精神上的桎梏。

我们常把家庭比喻成社会的细胞或分子,进入新世纪,随着以养老、医疗和救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中国的社会制度将更加完善。

(《领导文萃》)

猜你喜欢

管仲孔子家庭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家庭“煮”夫
管鲍之交
管仲:我给你们唱个曲儿
恋练有词
鲍叔牙与管仲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点点和小e / 管仲之器小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