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化视野试释盱眙东阳地名由来

2022-03-22金山丁东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1期
关键词:文化圈东阳

金山 丁东

摘 要:江苏省中西部有一座秦时建县、地名两千多年来一直沿用至今的盱眙县,在其县城东35千米有一座古城遗址东阳城,2009年因一起盗墓案,发现在其北1千米的大云山是西汉早期第一代江都国王刘非王陵,又使这处遗址引起人们的关注,时常有人问起东阳这个地名由来。文章通过地名学、考古学、文化遗产学等方法,试释盱眙东阳这个地名。

关键词:文化;东阳;地名;试释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1.045

1 典籍中的东阳

东阳作为地名最早记述见于《竹书纪年》:“帝孔甲,元年乙巳,帝即位,居西河……王好事鬼神,肆行淫乱,诸侯化之,夏政始衰。田于东阳萯山,天大风晦盲,孔甲迷惑,入于民室。”①东阳在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第一次出现是在卷七:“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②这是目前可查证的最早的现属盱眙东阳的史籍记述。东阳在地理志中最早出现是在东汉班固(32—92)所著的《汉书》卷二十八上《地理志第八上》:“临淮郡,武帝元狩六年置。莽曰淮平。户二十六万八千二百八十三,口百二十三万七千七百六十四。县二十九:……盱眙……射阳……淮阴……东阳……”③29个县名仍有4个作为地名沿用至今。东阳(明代属宝应县)在地方志最早见于嘉靖十七年(1538)《宝应县志略·卷之一·地理志第二》:“古迹:石鳖城在县西八十里,郡国志云山有石鳖游故名,魏邓艾筑以营田,晋荀羡镇下邳屯田于东阳之石鳖。”④

从上述内容看,东阳作为地名出现很早,《史记》还记载赵惠文王十七年(前282)“王再之卫东阳,决河水,伐魏氏”⑤,可以看出东阳这个地名在秦统一前应有多处。

2 考古实物中寻找东阳

1990年12月,盱眙县博物馆在东阳城遗址西北的小云山抢救性发掘一座西汉墓葬,编号为M1。墓中出土随葬器物190多件,其中漆器104件,且很多带有漆书铭文,其中有“东阳庐里巨田侯外家”漆盘9件⑥,夹纻胎,口径24.4厘米,底径11.1厘米,高5.5厘米⑦。

2004年11月,在天长市安乐镇纪庄村,距东阳城遗址南约1千米发现一座古墓,编号M19。在头厢发现木牍34片,书写约2500字,字体为隶书,木牍文字中多处出现“东阳”二字,如第14号、24号木牍写有“进东阳”,第10号、25号木牍书有“留东阳”“东阳丞”。⑧

盱眙县大云山汉王陵博物馆现藏有“东阳”二字的文字砖一块,字体为隶书,残长18.5厘米,宽15厘米,厚4.5厘米,重1920克,为2009年南京博物院大云山考古队在大云山汉王陵遗址考古时发现。

通过出土文物、木牍及文字砖,基本可以确认小云山、大云山附近应有一处叫东阳的地名。

3 与东阳地名可能关联的自然因素

3.1 山

在东阳古城遗址西侧与北侧方向有山,古称“东阳山”“云山”。明嘉靖时有载:“山有云,山以云出即雨故名。”⑨清乾隆时有载:“云山,县东南七十里怀德乡内,东接宝应界。宝应志云山高一十八丈,长三里一百八十步,阔二里四十步,一名东阳山,……又有东阳城遗址,其中皆田地并无人居,盖云山旧东阳县之佳境处也。”⑩

3.2 水

清乾隆时有记载“今盱眙自淮口以自云山有河迹,亦名枯河是也”k,证明在很早的时候东阳附近有一条河流经此处。从东阳城遗址考古看,其由大小两城围合而成,大城是以小城向西、向北侧外扩。20世纪70年代,南京博物院曾经对东阳城遗址进行勘探过,“西城在东城之西,两者相挨在一起。西城的南垣即利用东城南垣向西延长,并在一条直线上,保存较完整;东垣即利用东城的西垣而不再另筑;西垣仅存南部一段;北垣已全部破坏,估计北垣应在东城北垣向西延长线上,当与南垣情况相似”l,直到2009年在小城北垣北侧约800米处发现套在小城外面的大城北垣,据此可以推定河流必是由东阳城南侧通过。

3.3 原

东阳东为平原,直达大海,南偏东约45千米有高邮神居山,西约35千米有盱眙天台山,北偏东约200千米有连云港云台山,可以说东阳大云山周围35千米范围基本上是一望无边的平原。

3.4 鸟

夏时大禹曾行视各地,来到“淮海维扬州:彭蠡既都,阳鸟所居。三江既入,震泽致定。竹箭既布”m。东阳地区在那时属于扬州地,特别记述这种“阳鸟”,虽然弄不清是什么鸟,但可以推断这是一种非常神圣的一种鸟。

东阳作为以云山为中心数千平方千米平原唯一的高山,其地名不可能与其近在咫尺的山地、河流、平原沒有关系,或许也跟这种叫“阳鸟”的鸟有点关系。

4 与东阳地名可能关联的文化因素

4.1 阴阳文化

阴阳文化最早可以追溯至8000~6000年前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红山先民们便是“山之南,水之北”的确定聚落地,“与东、南、西、北概念相比,‘阴’、‘阳’方位概念大约起源稍晚。金文中有‘阴阳洛’的铭文。春秋时成书的《诗经》中,《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n“秦在统一进程中和统一后,置有南阳、广阳、山阳等郡,又有泾阳、济阳、睢阳、耒阳、颍阳、汝阴、雕阴、山阴、漯阴等县,其中泾、济、睢、耒、颖、汝、漯均为河流名称。则知战国、秦时以山、水为参照物的阴、阳概念已最终形成。”o

4.2 八卦文化

八卦文化孕育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卦者,圭也”,“圭”即圭表,和勾股法则是《周易》得以成书的基本支点,勾股法则见于《周髀算经》,书中还非常精确地记录了古人利用圭表确定方向、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回归年长度的方法,可以推断在西周之后,中原地区人们已形成系统的时空体系。“如产生于西周初至春秋中的《诗经》已总结出了大量的地名通名:山、陵、巘、冈、丘、阜、川、谷、原、洲、泽、沼、涧等。《诗经》方位词东、西、南、北、中、上、下等,又极大地丰富了方位地名。”p这样先人们通过地名的通名与时空体系建立的方位词概念,组合了大量地名。

4.3 地域文化

楚文明在保留了中原姬周文明特色的基础上,同时吸收了当地蛮夷文化,从而形成独具风格的文化区。20世纪70年代,东阳地区由于农田改造,当地农民经常在农地发现大量属于楚国的蚁鼻钱,周边墓葬中楚人爱用的漆器也是常见的陪葬品。同时东阳所在地区,与山东日照共同生活在东海之滨,同属于东夷部落。山东日照是古代东夷部落太阳崇拜的中心,无疑,东阳也许有类似的文化信仰。

5 与东阳地名可能关联的人文因素

5.1 机构职能

《周礼·夏官司马·叙官》:“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q“形方氏掌制邦国之地域,而正其封疆……邍师掌四方之地名,辨其丘陵坟衍邍隰之名,物之可以封邑者。”r从典籍中可以发现至少从周开始,中央政府就设置专门机构与官员对属地进行命名,秦统一后,中央机构大多承周制,因此可以推断秦中央政府应有专门机构与官员从事统一后的新地名命名工作。

5.2 政区变更

秦战胜六国后,一统天下,中央政府为实现有效统治,推行郡县制,这样需对划分出的郡、县进行地名的命名工作。“在行政区划方面秦在全国推行郡、县二级制,命定并出现了一批重要的郡县地名,形成了全国性的地名网络。先是灭六国后,分全国为36郡……郡下设县,凡800余县。”s

5.3 文化影响

根据李学勤在《东周与秦代文明》一书中把东周时代列国划分为七个文化圈,即中原文化圈、北方文化圈、齐鲁文化圈、楚文化圈、吴越文化圈、巴蜀滇文化圈、秦文化圈。他还指出,楚文化的扩展是东周时代的一件大事。“随之而来的,是秦文化的传布。秦的兼并列国,建立统一的新王朝,使秦文化成为后来辉煌的汉代文化的基础。”t这应当是对东周时期的秦与“统一后的秦”历史文化非常合理的概括性记述。

5.4 地域所属

从东阳所属地区看,早期可以推断为夷人聚居区。据《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夏时,夷夏来往密切,夷人分为不同支系,即所谓“九夷”,“后芬即位,三年,九夷来御,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u,他们居住于东方沿海。“西周时期,东夷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其重心开始偏离东方,而转向东南方,即鲁中南、苏北和江淮地区。”v

6 东阳地名可能的由来

6.1 中央命名

秦统一后,中央政府对政区管制实行郡、县二级制,分全国为36郡,郡下设县,凡800余县,这样需对划分出的“郡”“县”进行地名的命名,以建立机构、下派官员、统计人口、收取赋税、摊派徭役,盱眙、东阳皆是秦置。“秦郡的名称,一部分沿用过去的国名、族名,如齐、陈、薛、代、巴、蜀等郡;一部分以方位得名,如南阳、渔阳、辽东、辽西、汉中、北地、东郡;一部分则与自然地理实体有关……”w新置的东阳地名可以推定是“以方位得名”。

6.2 以山命名

从考古调查看,东阳城在秦统一前已经存在,从周边墓葬群出土的文物看,许多文物属战国时期,东阳县名有可能是源自东阳山而命名的。中国自古称山南为阳、水北为阳,东阳城在山的南面、水的北边所以称阳,在秦国的东方,故称东阳。“郡县制在春秋时已有萌芽,特别是‘县’,其原始形态可以追溯到西周。到战国时期,郡县制在各国都在推行。秦和汉初的县,很多在战国时已经存在。”x

6.3 图腾命名

“今山东省范围内,齐、鲁和若干小诸侯国合为齐鲁文化圈。其中的鲁国,保存周的传统最多,不过从出土文物的风格看,在文化面貌上更近与齐,而与三晋有别。在这个文化圈的南部,一些历史久远的小国仍有东夷古代文化的痕迹”y,东阳与山东日照共同生活在东海之滨,同属于东夷部落。山东日照是古代东夷部落太阳崇拜的中心。“《王制》云:‘东方曰夷。’夷者,柢也……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z或许东阳就是“阳夷”人居住地,或许是东方日出之地,或许是东方“阳鸟”居住之地,当地还有太阳与大桑树地名及传说。

7 结论与展望

东阳作为地名自夏时即出现,直至三国吴宝鼎元年置“东阳郡”,受制于生产力水平,统治地域边界有限,族群文化多元,东阳地名出现在不同时代、不同地点,其地名命名缘由可能不是一种。“《吕氏春秋》曰夏后氏孔甲田于东阳萯山,遇大风雨,迷惑,入于民室。皇甫谧《帝王世纪》以为即东首阳山也,盖是山之殊目矣。”这是目前可查证的唯一一处有关“东阳”地名由来。对于秦代县级以上的行政区划,其地名的命名应有别于普通地点命名,作为县、郡行政区域的地名,它代表着权力管辖范围,其划治必由中央权力机关决定的,其名称自然而然由中央某个机构依据一定的规则定名的。对东阳地名的试释,实质上是尝试多维度对地名的官方命名与民间命名权、缘由的一种探讨。

注释

①王国维.古本竹书纪年辑校[M].黄永年,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57.

②司马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M].北京:中华书局,2011:254.

③班固.汉书:卷二十八上:地理志第八上[M].北京:中华书局,2012:1425.

④闻人诠,宋佐.宝应县志略:卷一:古迹[M].天一阁影印.1538(明嘉靖十七年).

⑤司马迁.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第十三[M].北京:中华书局,2011:1634.

⑥盱眙县博物馆.盱眙馆藏文物精品[Z].内部资料,2012:107.

⑦秦士芝,谢元安,朱安成.江苏东阳小云山一号汉墓[J].文物,2004(5):38-49,99.

⑧天长市文物管理所,天长市博物馆.安徽天长西汉墓发掘简报[J].文物,2006(11):4-21,1.

⑨闻人诠,宋佐.宝应县志略:卷一:山[M].天一阁影印.1538(明嘉靖十七年).

⑩k郭起元.盱眙县志:卷四:山川[M].刻本.1759(清乾隆二十四年).

l徐湖平.南京博物院文物博物馆考古文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342.

m司马迁.史记:卷二:夏本纪第二[M].北京:中华书局,2011:53.

n华林甫.中国地名学史考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24.

o华林甫.中国地名学史考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25.

p徐兆奎,韩光辉.中国地名史话[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6:23.

q徐正英.周礼[M].常佩雨,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4:586.

r徐正英.周礼[M].常佩雨,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4:708.

s徐兆奎,韩光辉.中国地名史话[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6:26.

t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11.

u皇甫谧.帝王世纪:世本:逸周书:古本竹书纪年[M].济南:齐鲁书社,2010:4.

v张锟.东夷文化的考古学研究[D].北京:中國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14.

w华林甫.中国地名学源流[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31.

x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347.

y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12.

z范晔.后汉书[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6:660.

郦道元.水经注:上[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5:62.

sdjzdx202203231327

猜你喜欢

文化圈东阳
圈里事儿
一兜橘子
打好文化牌,拓展南海“朋友圈”
铜鼓文化圈的演变过程
我能不能养小白狗
东阳木雕的人物创作
东阳木雕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