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科学探究关键能力培养探微

2022-03-22李谦

江西教育C 2022年3期
关键词:关键能力科学探究核心素养

李谦

摘   要:科学探究能力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其中专注力、操作力、合作力、分析力、批判力、创造力是科学探究的关键能力,学生一旦拥有这六种关键能力,其科学探究道路就会一帆风顺。

关键词:科学探究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小学科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性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主张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自己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形成科学能力,领悟科学思想。科学探究能力涉及发现科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开展科学实验、收集科学信息等,其中有一些属于关键能力。科学课堂应以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为中心,以學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下面,笔者结合科学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的关键能力。

一、 目注心凝,培养学生的专注力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是课堂教学最大的问题,也是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的最根本原因。学生若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不专注于学习任务,无论教师讲得多么卖力,多么投入,结果都是徒劳无功的。

良好的专注力会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因此,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专注力作为教学的关键,使学生专心听讲,专注做事。专注力是人的心理状态,是认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推动力。影响学生专注力的因素有多个方面,取决于外部事物和环境对学生的吸引程度,也取决于学生自身的情绪状态与意志表现。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就需内外发力,双向驱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趣味情境,趣化科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丰富探究形式,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聚焦学生视线,使学生专注于聆听、观察、操作、思考等学习活动。

二、 躬体力行,历练学生的操作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动手操作是求知的重要方法,也是发展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体验,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智能,发散他们的思维。

小学科学课程主张“做中教,做中学”,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感悟理解。在日常学习中,有些学生操作力强,能够自己寻找材料,自己设计活动,规范操作器材;而有些学生操作力弱,不了解仪器的结构功能,也无法掌握器材的操作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

操作力是一种重要的探究能力,影响着学生的科学探究效果,教师要把对学生操作力的培养作为科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要想培养学生的操作力,不仅要让学生躬体力行,亲身经历实践操作活动,还要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操作兴趣。适当示范讲解,授予他们科学的方法,反复操作训练,提高操作技能。比如,在教学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时,笔者采取试错法,先让学生尝试操作,再请学生演示怎样拿温度计,如何观察读数。笔者借机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归纳出正确的使用方法。最后,组织学生用温度计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让学生在反复操作中历练技能。

三、 齐心勠力,培育学生的合作力

“一个人是一条龙,三个人是一条虫。”这句话是说有些人的个人能力极强,但是团结意识与合作能力较差,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某项艰巨的任务,而几个人在一起却无法完成。其实,合作力是一项关键性能力,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支柱,许多科学研究成果的活动,都要依靠团队合作,群体攻关。缺乏合作意识是小学生的通病,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相互排挤,不愿意与同学互助合作,不知道如何配合,不懂得怎样协作,合作能力几乎为零。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笔者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分组实验,给学生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然而,有许多学生在活动中不愿意合作,不会合作,导致合作学习不见实效。为了使学生齐心勠力,培育他们的合作能力,笔者先趣化合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合作的乐趣,领悟到合作的价值。接着,笔者采取奖励措施,组织小组比赛,评比合作之星,激励他们协作互助,促进他们凝心聚力。比如,在教学生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笔者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先让各小组讨论“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在小组汇报交流中得出“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与物体的重量有关”。合作学习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实效。

四、 质疑辨惑,提升学生的批判力

批判力是指人们对事物善于分析评断,同时有敢于对错误思想或言行加以批驳否定的意识与能力。批判力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也是批判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标志。

李四光说:“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所以我希望大家都取怀疑态度,不要为已成的学说所压倒。”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被世风污染,原先所具有的童心与率真也会逐渐失去,诚实与勇敢会蒙上尘埃,使他们变得不敢说真话,不敢批判错误思想,只会迷信权威,只懂人云亦云,没有独立个性,不敢怀疑批判。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批判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与批判意识,使他们成为问题的寻找者,成为勇敢的批判者。在科学教学中,笔者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活动,引导学生质疑辨惑,碰撞思维,勇敢批判,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批判力。比如,在教学《给动物分类》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理解脊椎动物,笔者设计了认脊椎、摸脊椎、做脊椎等活动,同时组织学生看图辨析,判断是不是脊椎动物,并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五、 丝析发解,丰润学生的分析力

分析能力是生存能力的基础,是一种预判事情走向的能力,是人们智力水平的体现,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分析能力强的人,善于利用分解法,把整体分割成多个要素,从多层次进行考察研究,由浅入深、由繁到简、由表及里,科学把握对象的本质,精准判断事情的走向。

那么,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呢?一是分析问题,即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直至问题的解决。二是分析数据,即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规律,得出结论。但在课堂教学中,有些科学教师不注重数据的分析,往往简单处理,让学生看数据记录单,直接说一说有何发现。其实,这极不利于学生分析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借助一些工具,将数据进行加工整理。比如,《运动和呼吸》一课有两个重点,一是测量呼吸频率,二是分析数据。在分析数据时,笔者采用单组分析、合并数据、画图比较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分析数据,以此提高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

六、 别出心裁,培育学生的创造力

“没有创造力,就没有进步。”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无一不是创新的成果。创造力是一种核心能力,是推动人类与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需要创造力的支撑,尤其是在遇到阻碍时,更需要大胆设想、发散思维、创新思考、创造方法。要培育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就必须解放学生,开放时空,给学生自由。教师要勇于放手,给学生提供想象与实践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设计、探究、创造,让他们去创造方法,寻找答案。另外,教师还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多样化的选择。既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维,又要激励学生大胆猜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给学生尝试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找到成功的方案,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自信,提高自己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吴晓敏.STEM教育与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融合[J].基础教育研究,2020(12):22-23.

[2]钟子铨.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智慧,2021(10):13-14.◆(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龙都中心小学)

1670501186387

猜你喜欢

关键能力科学探究核心素养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论技工院校软件高技能人才关键能力的培养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高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
简约表达:优化作文的关键能力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