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蹈风暴》的大众共享与浮于表面的流量热潮

2022-03-22靳孜歌

今古文创 2022年12期
关键词:媒介流量

【摘要】由湖南卫视推出的一档舞蹈综艺节目《舞蹈风暴》一经播出就掀起了“现象级”的热潮。一档舞蹈综艺节目热播背后的种种因素是时代下形成的,无论是大众的审美需求、节目本身的精彩看点,还是媒介平台的广泛传播,总之节目的影响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而流量在舞蹈传播中的作用不可小觑,但在粉丝经济的裹挟下,舞蹈人的创作是迎合大众还是指引大众也成为《舞蹈风暴》热播现象下的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舞蹈风暴》;电视舞蹈;媒介;流量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12-0078-03

2019年10月由湖南卫视推出的一档青年舞者竞技秀综艺节目《舞蹈风暴》引发了相当范围的热议,并在2020年10月举办了第二季,掀起了“现象级”热潮。电视综艺节目让以往作為少数人精通的艺术样式揭开神秘的面纱,通过大众媒体站在人们面前。《舞蹈风暴》成为优秀舞者的交流地与向大众宣传舞蹈的重要途径,而在粉丝经济的裹挟下,舞蹈人的创作是迎合大众还是指引大众也成为《舞蹈风暴》热播现象下的进一步思考,引起了舞蹈界内外的热议。

一、《舞蹈风暴》与多元时代应运而生

《舞蹈风暴》的出现与热播并非是运气与巧合,大众对舞蹈艺术日增的求知欲、对舞蹈艺术审美的渴望、电视艺术综艺的日臻成熟、新媒体科技的进步等等,这些多元的环境造就了孕育《舞蹈风暴》的土壤,也正是该节目的成功播出,让人们看到了如此多元的时代。

舞蹈艺术作为大众与小众同时存在的艺术形式,其专业性造就了学院派的艺术表达,而其极具感染力的特性让舞蹈也成为大众“广场舞”所青睐的对象,强身健体、娱乐身心已成为最基本的功用,因而舞蹈的受众面自始至终都是广泛的。而今,大众对舞蹈艺术的求知欲日渐增长,人们不止限于将舞蹈艺术看作只存在于剧场的“阳春白雪”,基于这类广泛的群众基础,为以多样化舞蹈种类为内容的《舞蹈风暴》一经播出便获得良好收视的现象也提供了前提。

从剧场艺术传播到新媒体艺术的传播,各类传播媒介百花齐放,在如此多元时代下,为何《舞蹈风暴》脱颖而出。诚然,舞蹈类综艺节目还未达到如电视剧般有普遍的影响力,但细数如今国内已播出的舞蹈类电视节目也可有一 二。1999年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推出的一档舞蹈类综艺节目《舞蹈世界》时至今日仍在播出,东方卫视《舞林争霸》《舞林大会》、浙江卫视《中国好舞蹈》、江苏卫视《蒙面舞王》、深圳卫视的《起舞吧!齐舞》、优酷视频的《这!就是街舞》等等,由此可见,《舞蹈风暴》的出现并非“前无古人”的历史性创新,却是在众多舞蹈类综艺节目的铺垫后形成的娱乐大环境下出现的,在多元时代的当下,《舞蹈风暴》将原属于剧院舞台的舞蹈通过电视话语进行了有效地荧屏建构。

作为艺术样式,舞蹈的审美特性是以人体为表达载体,以美感为呈现方式,以思想为表达内涵。以身体为载体的舞蹈艺术必然有其滋养的人文文化密切相关,在文明发展达到一定高度的当下社会,追求舞蹈的背后底蕴成为更多人探求的终极目的,《舞蹈风暴》正是依靠这一点,集合了一众对日常生活、哲理玄思有深刻思考的舞蹈家进行创演,去满足观众的审美期待。种种因素没有让这档电视舞蹈综艺节目成为众多综艺节目中的昙花一现,更重要的是,通过《舞蹈风暴》这一时代的缩影,以小见大足以展现如今的多元文化潮流。

二、《舞蹈风暴》热播背后力量

《舞蹈风暴》将“舞蹈+明星+竞赛”作为主线,穿插悬念设置,吸引稳固的观众群体,凭借高科技舞台技术将流动中的舞蹈动作定格在一瞬间,再由评委进行专业性评论指导使得整档节目更具专业性。

(一)乘跨界东风,涌现传播热潮

《舞蹈风暴》借助湖南卫视的平台,利用其对优质选手、导师、流量明星的感召力,将大众传播媒介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同时,通过芒果视频与腾讯视频互联网平台上同时播出,抓住了一部分不看综艺卫视观众的注意力,将电视播出渠道与移动端应用软件播出联袂,又扩大了传播的范围。有了观众基础,在收视竞争的驱动下,如何让观众持续观看成为关键一步。节目制作组将知名舞者与舞坛新秀交错安排,让整期节目起伏有致,颇具看点,与此同时,又设置了节目悬念,例如在第二季第一期的结束,万众期待的舞者黎星在挑战赛制下向李响、胡沈员其中一人发起挑战,当节目将挑战的氛围推上制高点后,还未公布挑战对象时第一期的节目也就戛然而止,这样不仅驱动着电视节目的进程,还让每期节目之间紧密连接在一起。

《舞蹈风暴》使用圆形的舞台,利用全景摄像机的全方位捕捉摄影使整个节目效果达到极强的科技感,提升了节目的辨识度与特点。并且《舞蹈风暴》将首创于电影《黑客帝国》的“子弹时间”用于节目的制作,利用128台摄像机进行瞬间拍摄,将这一瞬间称为“风暴时刻”,把舞蹈中每位舞者想要更突出呈现出来的动作作为瞬间定格捕捉,如此有冲击力的瞬间也加强了观众的记忆点。像是在第一季第九期的节目中,朱凤伟作品《真相》中呈现的“风暴时刻”不仅呈现出一个以膝盖落地的空中腾跃动作,还将腾跃前后人物角色的转换关系带给观众,全景旋转定格镜头与舞蹈的动感高度切合性,进一步突破了舞蹈表演的现场局限,让观众有超越时空之感。“风暴时刻”具有震撼视觉冲击力的图片正成为节目自我宣传和观众口碑宣传的重要素材,同时刺激观众的感官,让那些在剧场环境中无法放大定格的动作在电视节目中有所凸显,利用科技的进步与电子技术,针对大众的喜好不断放大舞蹈的优长,制造节目的亮点来吸引观众的眼球。

(二)聚集顶尖人才,彰显舞蹈魅力

《舞蹈风暴》的成功并非宣传与科技的一己之力,更离不开节目所呈现的专业水准。首先,该节目将目光聚焦在国内舞者中,其中汇集了持有高精尖水准的专业院团精英、富有独特个性的独立舞者。来自各院团的舞者真诚地对电视镜头说出对舞蹈的热爱与忠诚,也希望在竞赛制度的节目中赢得胜利,而这种真诚也让该节目更具魅力。其中有旧金山芭蕾舞团的谭元元,辽宁芭蕾舞团的敖定雯与王占峰,中国歌剧舞剧院的郝若琦和王雪柔等等,他们不仅有院团水平的严谨,还有突破院团风格的勇气。另外,充满创造力与激情的独立舞者,如李响、朱凤伟、胡沈员、谢欣、黎星等站在《舞蹈风暴》的舞台上展现着富有个性的编创。胡沈员搭配一张床作为舞蹈道具编创的作品《不易》,将克制又细腻的情感贯通在里面,舞蹈不仅能传达感情也可以叙事,更是对日常生活敏锐发掘后的表达,每个人的生活压力、对梦想的执着正是通过胡沈员感同身受的细腻表达在一张床上呈现。独立舞者的个性编创是勾连观众内心细腻情感的星火,也是让《舞蹈风暴》舞台更具魅力的关键。

《舞蹈风暴》作为竞赛类电视综艺节目,自然少不了评委的参与,称作“风暴见证官”的五位评委分别是著名国际编舞家沈伟、中国舞台剧表演教育者沈培艺、专业舞蹈电视节目制作人扬扬、音乐人刘宪华和青年演员彭昱畅,第二季还邀请了青年偶像张艺兴作为见证官。邀请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对舞者的展现进行打分评比,舞蹈专业评委与表演、音乐专业评委各有决定权,如此,舞者展现的作品在多维度上有了普遍的设计。业内专业人士的专业化点评是普及舞蹈专业知识、引领大众对舞蹈艺术审美以及提高电视节目质量的关键,当见证官对舞台上的舞者进行专业点评时,在另一方面也是对电视观众的一次舞蹈专业科普与舞蹈审美的塑造,不管是“动作延伸”“用肩代替手臂去动”都是对舞蹈专业的解读,不仅对舞者是宝贵的建议,也是对观众在审美舞蹈时做出指导性的指点。

三、流量力量促舞蹈事业发展

不同于剧场这个平台,电视媒体必然附带着超乎剧场的流量,而这种流量力量也促进着舞蹈事业的发展。网站、微博、微信、论坛、短视频软件等的全覆盖式媒体矩阵的传播,让艺术传播的交流反馈更加及时,在播出期间微博平台发起的“舞蹈风暴全民绷脚背”活动,吸引了众多人积极参与,有效地提高了节目的知名度与收视热度。

(一)舞蹈演员名利双收

作为一直活跃在剧场的舞者来说,《舞蹈风暴》的平台给了他们一个非常优质的对外交流的窗口,“明星舞者”也逐步建立。胡沈员、谢欣、黎星等在微博平台都有了一定粉丝基础上的超话,他们粉丝群体的逐步扩大意味着有更多的人通过这些舞者关注到舞蹈艺术领域。被越多人关注就意味着越多人走进剧场。

(二)引流舞蹈剧场观众

在第二季《舞蹈风暴》中,舞者黎星在舞台上真挚的内心独白感动了所有人,黎星对参与舞蹈电视综艺节目持有期待性的展望,他认为“因为这个舞台,观众认识了我们,因为我们热爱了舞蹈,因为热爱舞蹈而走进剧场,扩宽了剧场的边界,对于年轻的舞者来说就是意义”。胡沈员也在节目中说,自己在国外演出,很快票会售罄,但在国内要提前半年宣传,演出时也不会有太多观众,所以想改变这一切。

该节目的热播给了这些年轻舞者希望,被越多人关注就意味着越多人走进剧场,真的去了解他们所热爱的世界,由于电视节目的优势,在舞蹈影像带给观众感官刺激下也促使观众们生发出去看一场“真正舞剧”的审美冲动。因疫情影响,在2020年许多剧场都以安全为前提,静静等待疫情的结束,胡沈员作为独立舞者,在其社交账号上开通直播进行舞剧的宣传与舞蹈艺术的普及,同年九月开始了《流浪》的小范围剧场演出,他的演出座无虚席,这正是《舞蹈风暴》的流量将观众带入舞蹈剧场的最好证明。通过电视舞蹈类节目的推广,反哺剧院舞剧的行业现象正在一步步得到验证。

(三)从“圈内自娱”,走向“大众共享”

“CCTV电视舞蹈大赛”作为专业的舞蹈交流平台,其艺术含量有目共睹,但却出现了“圈内火热、圈外遇冷”的尴尬境况,作为高雅艺术的代表,舞蹈如何在通俗娱乐与专业水准中保持平衡,达到美美与共的境况。通过《舞蹈风暴》这样一个“现象级”的电视综艺节目的热播,越来越多的优秀舞者被大众所熟知,越来越多的舞种经过节目在大众中得以科普和推广,《舞蹈风暴》开播以来,逐渐打破舞蹈艺术的圈层壁垒,当然,仅凭借几档综艺节目的热播无法断言舞蹈的“大众共享”时代的到来,但这样的趋势是拭目以待的,舞蹈节目要利用媒介平台,打造全民舞蹈文化氛围,推动舞蹈从“圈内自娱”转向“大众共享”的完美变身。

四、热播现象下舞蹈综艺忧思

不可否认,《舞蹈风暴》在可观的收视率下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隐患,借助流量、媒介、科技、粉丝经济火爆的舞蹈节目,是否真正有益于纯正的舞蹈艺术发展?如此热播的现象不得不引起对以《舞蹈风暴》为代表的舞蹈电视综艺的忧思。

(一)猎奇炫技,娱乐至死

作为以收视率为追求的电视节目,通过节目内容、宣传、剪辑更好地吸引观众是节目制作组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但却弱化了舞蹈的完整性。以剧院“黑匣子式”的沉浸式审美接受为主的舞蹈艺术,是通过舞者的身体传达其背后的文化、对生命的思考,所以在剧场的长时段审美过程中,观众可以深刻感受舞者所要表达的内涵,而电视媒介相对嘈杂和自由的观影环境让观众无法完全沉浸式观看。此外,电视节目的剪辑有意识地带动观众的情绪,出现一种被动的肤浅化、碎片化、奇观化的效果。只简单地将身体进行审美化的呈现,并不能真正实现“审美共生”,把握身体美学规律,从身体表象领悟内在精神的精髓,不为猎奇审美而炫技,不为娱乐而放弃真正的舞蹈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大众审美能力的共同增强。

(二)资本搭台,舞蹈“唱戏”

消费符号盛行,让资本有了更大的话语权,大批的舞蹈类电视综艺节目制作与播出背后不单纯是舞蹈艺术的普及与发展,反而是商业资本的交流狂欢,在消费社会的语境下,人们的消费逐步转向符号化消费,《舞蹈风暴》被电视制作者有意识地赋予了“高雅艺术”的标签,在这种特殊意义的宣传下,是趋之若鹜的观众基础,人们普遍希望通过大众流行的符号体系找到自己的身份认同。在资本运营下,舞蹈有一面是对流量的附同,就如《舞蹈风暴》的舞台设置,圆形的舞台在更多时间是舞者面对风暴见证观的舞蹈展示,现场观众有一部分看到的是舞者的背面或者侧面,没有真正发挥好这一舞台的多面意义,电视媒介制作的舞蹈类节目的直接目的是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防止被消费过度是舞者发展道路上需值得警惕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资本固然为舞蹈提供了一个多面的平台,对于资本合作中“度”的把握也是舞蹈寻求的平衡。

五、结语

综上所述,《舞蹈风暴》的热播是多元时代下应运而生的产物,凭借优质的舞者、专业的点评、科技的进步、传播媒介的兴盛,让舞蹈从小众走向大众和多元,舞蹈艺术要善于利用电视媒介的艺术特性,努力寻求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与舞蹈艺术的契合点,让“舞蹈艺术”被看见,并衷心希望舞蹈艺术能够借时代之东风提高自身艺术高度同时被更多的受众所接受。

参考文献:

[1]方家骏.舞蹈综艺何以掀起风暴?看综艺节目《舞蹈风暴》[J].上海戏剧,2020,(06).

[2]杨培伦,岳文立. “削足适履”还是“美美与共” ——中国舞蹈类综艺节目创作反思[J].当代电视,2020,(12).

[3]汪起正,黄凯迪.资本搭台,舞蹈就该“唱戏”吗?——关于“舞蹈明星”与综艺选秀的几点思考[J].舞蹈,2020,(01).

[4]高雁,黄凯迪.舞蹈共赏时代已来?——由《舞蹈风暴》热播现象谈起[J].舞蹈,2020,(01).

[5]罗斌.记录一个属于舞蹈界的“舞蹈年”—— 2019年中国舞蹈发展琐议[J].舞蹈,2020,(01).

[6]余瑞哲.基于美学视域下分析《舞蹈风暴》的大众化呈现[J].艺术品鉴,2020,(05).

[7]林云娟.综艺节目满足受众视听需求的策略探析——以《舞蹈风暴》为例[J].今传媒,2020,(08).

[8]王睿偲.结合《舞蹈风暴》分析新时代电视舞蹈编创[J].戏剧之家,2020,(21).

[9]刘美琳,李青原,赵新源.从《舞蹈风暴》看电视舞蹈节目创新方向——基于国内电视舞蹈节目的对比分析[J].传播力研究,2020,(04).

[10]吴珺.中国艺术类综艺节目的符号消费与身体审美化——以《舞蹈风暴》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

[11]王卉.《舞蹈风暴》的技术创新及其传播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19,(22).

[12]卫婷.舞蹈类真人秀节目的创新之路——以《舞蹈风暴》为例[J].戏剧之家,2020,(11).

作者简介:

靳孜歌,女,山东聊城人,山东艺术学院本科,研究方向:舞蹈理論与批评研究。

2484500783361

猜你喜欢

媒介流量
抖音对戏曲艺术的再媒介化重塑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教你找到更多免费的4G移动流量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过去的一年开启了“流量”明星的凛冬时代?
流量大变局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三大运营商联手阿里巴巴酝酿推出“流量钱包”
声音的“邮递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