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剑英的最后十年:莫道桑榆晚

2022-03-21叶广吾

中外文摘 2022年6期
关键词:叶帅叶剑英

□ 叶广吾

全力支持邓小平复出

1976 年10 月6 日,“四人帮”成员相继被隔离控制,10 年狂热的“文革”以最小的代价结束。华国锋、叶剑英和汪东兴是其中最核心的人物。代总理华国锋是毛泽东指定的接班人,军委副主席叶剑英掌握着军队指挥权,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掌握中南海警卫部队。叶剑英的特殊作用在于,能将被打倒的老干部与华国锋、汪东兴联合起来,他们共同促成了这次重大行动。

叶向真(注:叶帅之女)说:“他们的交往都不是一天两天,他们信得过他(叶剑英)。”

粉碎“四人帮”后,叶帅侄子叶选基通过吕正操女儿吕彤岩将消息告知邓家。当时仍未解放的邓小平说,“看来我可以安度晚年了”。

然而,从1976 年开始,叶剑英就想方设法支持邓重新出山,他在许多场合赞扬邓小平治国理政的能力。他说:“中国可以没有我叶剑英,但绝不可以没有邓小平。”他说,我已经80 多岁了,他还年轻。他还当着徐向前、聂荣臻、王震等将帅的面,称邓小平是“老帅们的领班”。

邓小平尽快复出,尽管是人心所向,但若非叶剑英的力促,恐怕更为艰难。

在邓小平尚未正式复出时,经中央政治局会议同意,中办与叶办商议为邓小平送文件。当时,华国锋和汪东兴没有主动提出让邓出来工作,但叶帅跟他们提出恢复邓出来工作,他们两个没有反对。

在华国锋担任党中央主席、胡耀邦当总书记期间,叶剑英一直是中央政治局排名第二的常委,位次高于邓小平。他后来曾提议,政治局常委排名,把邓小平放在自己前面,但邓小平坚持排位不变。

邓小平非常尊重年长自己7岁的叶剑英,在邓小平复出后,两人交往频繁。邓小平对叶剑英很尊重,只要叶帅提出跟邓小平见面,邓小平从来都是说:那好,我过来。

邓小平复出后,很多具体事务,逐步由邓来掌管。1978 年中央工作会议,叶剑英决定在闭幕会上好好作一番讲话。他对女儿叶向真说:“小平要讲话,我也要讲一讲支持他。”

对下台了的华国锋仍真情相待

粉碎“四人帮”之夜,叶剑英支持华国锋担任党中央主席。

叶剑英的资历当然足以胜任。1971 年林彪出事后,叶剑英开始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1976 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相继去世,叶剑英实际上成为尚在台上的最有实权的中共元老——这也意味着他将担负重要使命。

叶选基说:“当时他(叶剑英)是真心诚意拥护华当中央主席,这是毛主席安排的,叶坚决拥护。他们有商有量,有问题就谈,取得共识就去做。叶剑英对华国锋同志非常尊重,把他当做真正的党的主席。”

1980 年年底,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起草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就如何评价毛泽东,如何检讨党的思想路线,华国锋成为一个焦点,被认为顽固坚持“两个凡是”,所犯错误还表现在邓小平复出和个人崇拜等问题上。

教室里那些扎眼的纸片终于有了归宿,这一年来一直令人头痛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孩子们不仅提高了环保意识,更懂得了变废为宝的道理。一个小小的塑料瓶帮我解决了一个大难题。我想,生活中很多我们解决不了的难题,也许就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得到“塑料瓶”的启示吧!

王守江(时任叶办主任)回忆说,在华国锋淡出后,华仍经常来看叶。

叶选基也说:叶帅与华国锋关系良好,就是华国锋下台了,叶帅仍然是真情相待。叶帅病重期间,华国锋来看望了几次。此后华国锋又连任4 届中央委员,出席党的中央全会,安静地度过自己的政治生涯。

新时期法治的奠基人

叶剑英长期指挥军队,也曾主政一方。1978 年2 月,叶剑英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作为“文革”后第一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他有了新的历史使命:让这个国家走上法制轨道,让社会恢复规则与秩序。

1980 年,他直接主持中国宪法的最大一次修改,这是一个艰难的工作。

建国后先有“1954 年宪法”,但在1975 年被改得面目全非,而且打乱了党政关系,各级革委会成为各级人大的常设机构,地方革委会还可以任命法院院长,检察机关职权则由公安机关取而代之。

经过两年多的讨论和修改,且经历全民讨论,1982 年,新宪法通过。叶剑英称,“82 宪法”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一部宪法”。

从“文革”的废墟中走出,叶委员长领导的立法机构任务繁重——自1949 年已近30 年,中国的法律几乎仍是一片空白。“人大常委会如果不能尽快担负起制定法律、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的责任,那人大常委会就是有名无实,有职无权,尸位素餐,那我这个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就没有当好,我就愧对全党和全国人民。”叶剑英说。

在他担任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4 年多时间里,人大通过了14个法律,其中包括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组织法,还有刑法、刑诉法等基本法律。此外,人大常委会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条例和决议。

叶剑英强调,法律只有经过法律程序才能修改,而不能被任何领导人个人意志所左右。

党中央副主席的“民间外交”

1978 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被视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而从时间上看,对外开放要早于改革。早在三中全会之前,叶剑英就多次在军事科学院二号楼接见来自港澳和外国的知名人士。

叶选基说:“中国香港商人胡应湘、李兆基和美国商人哈默等,他们第一次到内地都是先见叶帅。粉碎‘四人帮’后,包玉刚、李嘉诚第一次进来,也是先见到叶帅,叶帅都鼓励他们到内地来投资建设。这些都是非官方的见面。他这样高级别的领导干部,做的是朋友间的民间外交、人民外交,不上电视,不登报纸,跟其他领导人有很大区别。”

实际上,领导干部的民间交往往往更优于官方交往。在当时的中共最高层中,叶剑英有着较多的“海外关系”。他出身于华侨家庭,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又曾是蒋介石的部下。他带兵解放了广东,至1954 年前一直主政华南,中共华南局之下设港澳工委,负责领导中共组织在港澳的工作。庄世平、马万祺、柯平、柯麟、何贤(何厚铧之父)等人,都曾在叶剑英领导下工作,他们都是港澳的商企名人。当国门重启时,海外人士又找到了叶剑英。

1978 年3 月15 日,邓小平和叶剑英接见军事科学院全体人员

霍英东进内地投资之初,曾遭遇阻力。当时,港英当局对其并不认可,而中共在香港的统战对象主要针对上层人士。叶剑英得知后说:“英国人有英国人的标准,共产党有共产党的标准,霍英东在封锁时支援国家建设,是有贡献的,我们不能用英国人的标准对待霍英东。”他给侨办主任廖承志打电话,两人取得了一致意见。

对“经济特区”的设想

对于对外开放,叶剑英基于个人切身的经历,基于对“文革”的痛切反思,非常支持,身体力行。叶向真说:父亲之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异常坚决,与他在“文革”后期对家乡广东的情况了解和关切直接相关。

“文革”前,广东——叶剑英的故乡,成千上万人偷渡香港,深圳海域经常可见溺水者的尸体。即使“文革”结束,“逃港潮”依旧持续——这对叶剑英是一个刺激。1979 年,7 万多人沿着几条公路成群结队拥向边境,最后外逃约3 万人。

叶向真至今还记得,每当父亲看到这些情况报告,心情就很沉重,经常独对四壁,沉默不语。他说,出现这样的“逃港潮”是被生活逼出来的,生活困顿,而港澳那边高楼大厦,还欢迎去,为何不去逃生?

也正是在这一年,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叶剑英与邓小平在听取广东省汇报时,即要求他们尽快拟出经济特区条例。1980 年8 月,《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获叶剑英领导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即使完成“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之后,改革者们仍面临巨大压力,他们找到叶剑英。

香港商人胡应湘随着梁尚立(时任广州市副市长)找到叶剑英家里,在地板上摊开广深高速公路的图作了介绍。那时,胡应湘兴建广深高速公路碰到好多困难,层层审批,反对声音说:“高速公路怎么让外资来搞?”梁尚立就提出跟叶帅汇报一下,让叶帅了解支持。叶剑英跟胡应湘讲,孙中山先生的建国大纲,第一条就是交通先行。他完全赞同他们搞这条高速公路。

1979 年2 月,广东省委领导向正在广州的叶剑英汇报了办出口加工区的设想,叶催促他们赶快向邓小平汇报。叶帅说:“一定要把边境这个地方发展起来,起码有饭吃,有饭吃就不跑了;第二步,这个地方要开放,他就不跑了,还可以回来啊。”

猜你喜欢

叶帅叶剑英
叶帅:一切从头开始
叶剑英的港澳情
他促成华国锋与叶剑英联手抓捕“四人帮”
我给叶帅拍《远望》
毛泽东对叶剑英的深情厚望
1976年,华国锋和叶剑英怎样联手的
记叶剑英元帅的一次垂钓
叶剑英在南昌起义前夕
叶剑英与蒋介石分道扬镳
广州起义中的叶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