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导尿技术对女性脊髓源性肌痉挛患者导尿效果的影响

2022-03-20刘春艳

吉林医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不适感源性导尿管

刘春艳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湖南 常德 415000)

女性脊髓源性肌痉挛是由于患者脊髓损伤后,导致尿道机能及膀胱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一系列泌尿系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康复,并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近年研究[2]指出,间歇导尿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降低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是目前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有效的尿路管理方法。而对于脊髓源性肌痉挛患儿由于下肢屈肌群痉挛,会阴部位暴露受限,导致尿道口暴露受限,增加导尿难度,延长导尿间歇时间[3]。为了更好地改善脊髓源性肌痉挛患者膀胱功能,降低患者尿道感染发生率,本研究对女性脊髓源性肌痉挛采取间歇性导尿技术,成效达到预期。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本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诊治的脊髓源性肌痉挛女性患者中选取68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由X线、CT、MRI及手术等方式确诊为脊髓源性肌痉挛;②满足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对脊髓源性肌痉挛的诊断标准。③全部患者治疗前膀胱功能状态没有出现放射性膀胱,亦没有形成自律性膀胱反射,均需通过导尿引流尿液;④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膀胱肿瘤患者;②合并心、脑、肝、肾等严重性疾病患者;③精神疾病史患者;④尿道括约肌切除术、膀胱造瘘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中年龄18~65岁,平均(32.5±3.2)岁,受伤时间15~35 d,平均(25.2±3.4)d,其中胸椎损伤 12例,颈椎损伤13例 ,腰椎损伤9例。观察组中年龄18~64岁,平均(34.6±4.2)岁,受伤时间15~35 d,平均(24.9±3.6)d,其中胸椎损伤 13例,颈椎损伤12例 ,腰椎损伤9例。两组患者年龄、受伤时间、受伤部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保留导管方法加以治疗,每天开展保留导尿管护理,白天输液2 h后开发一次导尿管,对于未输液的则可每4小时开发1次导尿管,夜里每隔4~6 h开放一次,每日以0.2%呋喃西林溶液和16万U庆大霉素冲洗患者膀胱,每星期更新一次导尿管,每日清洗会阴部一次,持续冲洗21 d。观察组采用间歇导尿法进行导尿,彻底清洁会阴部后,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程序清洁手部,采用碘附棉球对尿道口进行消毒,铺设无菌空巾,采取石蜡油棉球涂擦导管下方10~15 cm的地方,把导管轻轻地插进尿道,直到导出尿液,再插进1~2 cm,直到全部导出尿液,即可将尿管拔出。拔出时速度要放慢,拔至膀胱颈时可以轻压膀胱区,直到把剩余的尿液排光。

1.3观察指标:每星期测定尿培养、尿常规及残余尿量,评判下尿路感染的标准依据有关文献:即在尿液里看见白细胞或脓细胞个数超过10,高倍视野或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持续两次检测超过105/ml,即可诊断成尿路感染。残余尿量不超过100 ml代表膀胱功效康复较佳;残余尿量大于100 ml代表膀胱功效康复较差,尚需深入处置。导尿舒适感: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评估,分值为0(无不适感)~10分(严重不适),分值越高不适感越明显。记录两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依从率、满意率及每次导尿时间。

2 结果

2.1两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依从率、满意率及感染率比较: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依从率、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尿道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依从率、满意率及感染率比较[n(%),n=34]

2.2两组导尿时间及膀胱功能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每次导尿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导尿时不适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膀胱容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导尿时间及膀胱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3 讨论

脊髓为管控尿道括约肌与逼尿肌的初级神经中枢,在获得尿道反应之后,该神经中枢可将反应冲动传至高级排尿中枢,由此管控人体尿液的排出[4]。外伤会导致脊髓受伤,极大干扰患者神经功能及感觉功能,同时造成患者排尿功效出现故障,从而形成神经源性膀胱[5]。尿液长时间积聚在膀胱而无法排出会引起患者出现继发性性感染,最终引起患者肾衰竭[6]。脊髓源性肌痉挛患者由于极容易被皮肤刺激所诱发,因此该类患者在导尿过程中应尽量采用轻柔的动作,以减少不良刺激诱发痉挛[7]。传统导尿方法对患者刺激性大,患者导尿过程中不适感及疼痛感较为强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影响患者导尿依从性,部分患者甚至出现烦躁不安,降低一次性性导尿成功率,影响患者导尿效果[8]。此外,传统的留置导管由于长时间的膀胱排空或系统开发可导致膀胱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导致尿路感染或发生尿潴留[9]。

间歇性导尿能有效回避了留置导尿管的不足,可很好地杜绝尿路感染和尿潴留的出现,并且可以维持膀胱正常的收缩能力,降低导尿引发的不舒服感,另一方面还可减轻患者持久留置导尿管导致的心理负担,且导尿期间不会影响患者日常的生活,可很好地减少持久留置导尿管引发的膀胱与尿道损伤等并发症,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质[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依从率、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尿道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从而表明与传统留置导尿管相比,间歇性导尿法能有效提高导管效果及患者满意度。胡文清等[11]研究也指出,间歇性导尿法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有利于促进患者排尿。本研究中观察组导尿时不适感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膀胱容量大于对照组,而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研究结果与葛贝贝等[12]一致,进一步表明间歇性导尿法能有效减少患者生活和精神压力,提升患者导尿成效。

综上,间歇导尿技术能减轻导尿带给患者的不适感,提高患者导尿效果,促进膀胱功能恢复,减少尿路感染发生率。

猜你喜欢

不适感源性导尿管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中南大学发现治疗雄性激素源性脱发新方法
功能训练联合任脉灸用于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效果观察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ICU 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
危重症患者导尿管留置与拔除情况调查分析
多形式健康宣教及培训对乳腺癌术后肢体肿胀、不适感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
消除“不适感”缩短“过渡期”
车改在基层:“不适感”如何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