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密度对杂交稻浙粳优1578产量的影响

2022-03-19湛立伟汪成法叶靖巫明明翟荣荣朱国富张小明叶胜海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杂交稻株距生育期

湛立伟, 汪成法, 叶靖, 巫明明, 翟荣荣, 朱国富, 张小明, 叶胜海*

(1.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20; 2.开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衢州 324300;3.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

浙粳优1578是由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合作选育,以晚粳不育系浙粳7A为母本,与强恢复系浙恢1578杂交配组的杂交稻新组合[1]。于2017年和2019年分别通过浙江省审定(浙审稻2017022)和国家审定(国审稻20190028)。该品种2019年引进衢州小面积示范种植,目前浙粳优1578在衢州已有一定的推广面积,但各地对浙粳优1578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较少。为了更好地指导生产,为浙粳优1578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特设计本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于2020年在衢州市开化县进行。参试品种为籼粳杂交水稻浙粳优1578,种子由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发芽率92.7%。

1.2 处理设计

试验设6个不同密度处理:行株距分别为30 cm×30 cm、27 cm×27 cm、30 cm×20 cm、27 cm×20 cm、23 cm×20 cm和20 cm×20 cm。小区面积14.5 m2,随机排列,重复3次。试验小区两侧设保护行,种植密度与对应小区相同。

5月15日播种,667 m2播种量10.0~12.5 kg,秧龄24~30 d。6月2日移栽,按高产栽培技术管理[2-3],各处理除密度不同外,其余措施一致。

1.3 观察记载

调查生育期、农艺性状,考种穗粒结构等经济性状,10月12日收割,单打单晒测产[4]。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生育期与长势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种植密度处理浙粳优1578生育期基本一致,均于10月12日成熟。最高苗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分蘖率则随种植密度提高而减少。有效穗总体趋势与种植密度增加成正比,而处理4和5、处理2和3差异不大,说明浙粳优1578在种植密度变幅不是很大的情况下能通过自身分蘖进行穗数调节,具有一定的耐稀植补偿能力。

表1 不同密度处理对杂交稻浙粳优1578的生育期与长势的影响

2.2 对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浙粳优1578的667 m2产量,以处理5 20 cm×23 cm和处理4 20 cm×27 cm最高,同为742.4 kg;以处理1 30 cm×30 cm最低,为668.8 kg,比处理5减产9.9%,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由此可以得出,行距20 cm优于27和30 cm,而株距则以23~27 cm为最佳。因此,在肥水管理同等的前提下,应适当密植。株高除处理6外,其他几个密度处理差异不大。穗长和每穗粒数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降低,结实率除处理6外,随种植密度增加而提高。千粒重除处理6外,其他几个密度处理基本相同。结实率总体来看,处理4和5产量较高,经济性状较好。

表2 不同密度处理对杂交稻浙粳优1578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种植密度是调节水稻群体结构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水稻高产优质的重要栽培措施之一[5]。合理的种植密度,有利于构建合理的群体,协调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种植密度过低,基本苗不足,导致有效穗数较少而难以高产;种植密度过高,群体内个体间对温、光、水、肥等的竞争加剧,导致茎秆细弱、群体恶化,加剧倒伏和病虫害的发生[6-10]。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浙粳优1578产量的影响较大,在秧苗正常的情况下,该品种的最佳种植行株距在20 cm×23 cm~20 cm×27 cm,也就是667 m2种植1.2万~1.4万穴,有效穗10万左右,每穗实粒数320粒左右,千粒重在23 g左右,这样可以做到穗粒结构的协调,达到高产。种植密度过稀容易造成无效分蘖多,有效穗不足,而穗形过大易导致基部小穗灌浆困难,影响结实率;种植密度过高容易使穗形变小,影响田间群体结构,降低产量。

猜你喜欢

杂交稻株距生育期
不同施氮量下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特点
蚕羌种植最佳移栽密度研究
吉林水稻关键生育期延迟型/障碍型冷害时空变化*
不同生育期干旱与氮肥施用对花生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氮素积累特性研究
中国大豆生育期组零点标识落成仪式在黑河举行
洋马高速插秧机株距调节方法
超级杂交稻蒙自示范基地开始移栽
两个杂交稻新品种米质达国标一等
寒地水稻良种良法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