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课程思政育人的研究与实践
——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3-19李会荣李成平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22年2期
关键词:智造军工育人

李会荣 李成平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智能制造学院,西安 710300)

课程思政育人是指在思政课以外的其他课程教学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劳动精神、法制意识和创新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融入专业教育的各个环节,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一种教育方式。2016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强调“各类课程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求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同时,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1]。

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广大教师要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2]。由此可知,课程思政育人,课程是根本、教师是关键本文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水平专业群为例,针对专业群课程思政育人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1 高职专业群课程思政育人的研究现状

针对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思政改革的研究,何丽丽提出基于专业群的高职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贯通融合路径包括以学校党委为核心,做好课程思政顶层设计,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统筹高职“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贯通过程,以专业群建设为抓手,构建教学目标贯通融合平台[3];罗小丽等以风电技术专业群为例,提出构建专业群多维度、开放性、标准型的共享平台,重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创新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等专业群课程思政改革思路[4]。综上可知,目前的研究集中在课程思政建设,如课程目标确定、平台的搭建、教学内容的重构等,但是针对系统化的专业群课程思政改革研究较少。

2 专业群课程思政育人研究的意义

国家“双高”计划支持全国56所高水平学校和141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根据紧密对接产业,组合不同专业组建专业群,促进专业集群发展、校企协同育人,基于专业群人才培养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专业群建设的重点在于专业课程,专业群课程思政改革是当前专业群建设的核心[4]。专业群课程思政改革要根据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定位,统领专业群课程思政的目标,构建专业群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解决“怎样培养人”。最大限度发挥专业教学的育人作用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关键。可见,研究专业群课程思政育人,对全面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提高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产业具有重要作用。

3 专业群课程思政育人的实践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是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包含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以及机械产品检测检验技术5个专业。专业群紧密对接智能制造产业,服务区域经济建设,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以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创建国防工业文化场景为抓手,构建了“课、师、景”的育人格局,培养了新时代红色军工智造传人。

3.1 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厚植红色军工智造育人沃土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在人才培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立德树人,根在课程。为充分发挥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以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为抓手,根据军工装备制造企业岗位要求,五育并举变革专业群课程体系,创新专业群课程内容、评价,开发智造特色教材,在各个环节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军工精神、工匠精神等思想政治要素,厚植红色军工智造育人沃土。专业群已建成切削加工智能制造单元、智能制造工艺设计等课程思政示范课,开发出《切削加工智能制造单元应用》《3D打印技术》等军工特色教材。

3.1.1 践行五育并举,变革专业群课程体系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立足服务军工装备制造,面向智能装备、智能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和智能物流等生产核心技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军工精神、工匠精神和劳动意识等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五育并举变革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思政融合、基础共享、核心分立、拓展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培养新时代红色军工智造传人。

3.1.2 阐释军工精神,创新专业群课程标准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毕业生服务于军工装备制造业,主要岗位有加工工艺辅助设计、工装方案设计、加工设备操作、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以及生产现场管理和销售等[5]。通过结合岗位标准和职业精神深挖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创新课程标准,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有“标”可依。课程标准涉及要素较多,经过实践探索,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主抓课程内容和课程考核评价关键要素。课程内容从强化知识、技能变革为突出价值引领,重构序化课程内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军工精神、工匠精神和新技术新工艺等融入教学内容。在课程考核中,优化考核指标,增加德育评价,在考试内容中加入一定比例的课程思政知识,让思政元素入脑入心,从而补齐专业课程中德育评价的短板。

3.1.3 渗透军工文化,开发智造特色教材

教材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同时需要加强配套的教材体系建设[6]。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军工真实项目和产品为载体,校企合作开发军工特色新型教材,将军工文化、军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最新技术和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融入教材内容,展示了我国军工史上的光辉事迹和先进技术,大大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和抬头听课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爱国心、报国情、强国志。目前,专业群已开发出《切削加工智能制造单元应用》《3D打印技术》等军工特色工作手册式教材并投入使用。

3.2 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领航红色军工智造育人方向

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关系到课程思政的质量和效果,也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只有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才能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5]。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立足服务军工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在不断研究与实践中探索出“研、学、创、赛、导、评”的六位一体式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路径,如图2所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专业群40%的教师在国家、省级、校级教学能力比赛和思政大练兵等比赛中获奖。

3.2.1 举办“研、学”讲堂,增强教师育德意识

专业教师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夯实思想政治理论基础,把握课程思政的政治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利用教研活动时间邀请思政课教师为专业课教师提供思想理论指导,如辅导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等。针对军工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方面的精神,举办“研习-新业态”“研习-智能制造”“研习-陕汽讲话”讲堂,深刻理解红色军工智造传人的核心素养,增强教师的育德意识。

3.2.2 开展“创、赛”活动,提升教师育德能力

教师的育德能力决定着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过程中应具备高超的技能。基于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理念,坚持实践出真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每学期均举办了教学设计创新、说课比赛等活动,重点考察教师思政育人的能力,通过比赛彼此交流分享挖掘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有效方法以及思政育人成功经验,使其他教师掌握方法,明确方向,知道教什么、怎么教,从而共同提升育德能力,形成示范效应。

3.2.3 构建“导、评”机制,保障教学工作持续发展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结合中央、省部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出台了《优秀教材评选》《教学成果奖评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报管理办法》《教师进修培训管理办法》等制度。制度中将课程思政作为重要指标,重点关注课程思政育人成效突出的教师,用制度引导课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从而促进教师不断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在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时,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构建多元、多要素教学评价体系,侧重育人效果、学生满意度等,在评价项目中增加思政元素,如工匠精神教育、军工精神教育、劳动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注重育人成效。

3.3 创建国防工业文化场景,营造红色军工智造育人氛围

虚实融合的场景化学习和多模态学习场景下的沉浸式体验学习对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有其特有的价值和意义[7]。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国防职教精神、工匠精神和军工精神融入到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环境中,从而营造浓厚的思政育人氛围,助力专业群军工特质智造人才培养。

3.3.1 践行“敬精专创”精神,打造军工装备智造“坊、站”

践行“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校企共建“智造工坊”和“技能大师工作站”。“智造工坊”采用师带徒的现代学徒制模式,通过聘请技能大师、技术能手和校内教学名师组建“大师+名师”导师团队,以军工智造真实项目和产品为载体,以岗位为阵地培养红色军工智造拔尖人才。“技能大师工作站”采用混编互聘模式,通过聘请大国工匠、全国劳模、三秦工匠等入站指导,由“匠、师、生”共同参与项目“开发-研究-创新”环节,营造敬业乐群、注重细节、精益求精、执着努力、创新改革和追求突破的育人氛围。

3.3.2 弘扬“奋斗奉献”精神,创建军工文化传播“室、舍”

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军工报国、甘于奉献、为国争光和勇攀高峰的军工精神,将军工文化和军工精神融入到教室、实训室、学生宿舍等环境中。在教室设计大国工匠事迹简介展板,实训室布置国防科技工业产品、装备介绍展板,学生宿舍布置军工相关名言警句展板,切实将国防工业文化和军工精神传播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全方位解读军工历史和军工文化,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忠于党和人民、服务军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爱国激情和严谨求实、进取创新的学习热情。

4 结语

课程思政育人课程是根本、教师是关键、场景是动力。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通过探索与实践,构建“课、师、景”育人格局,培养新时代红色军工智造传人已见成效,激发了广大青年学子热爱国防军工智造、投身国防军工智造的热情。近三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毕业生有28.7%服务于国防军工制造企业,引领专业群课程思政育人的发展。未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探索课程思政的深度与温度,在落实“立德树人”方面更细、更深、更广。

猜你喜欢

智造军工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飞跃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山东智造”闪耀冬奥会
研发支出政策在军工科研企业的应用
扩容7倍!这个地方要打造成全国“智造中心”!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世界五百强:中国军工风云榜
顾帅圻:将“军工范儿”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