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城市地摊经济的商业模式数字化转型

2022-03-19石瑀凡

中国市场 2022年4期
关键词:摊贩经济

石瑀凡

摘 要:文章根据地摊经济的发展现状、影响,首先探讨未来地摊经济的发展趋势;其次结合网络发展趋势,对地摊经济商业模式数字化转型进行简要分析,提出合理建议;最后从政府、摊贩、顾客三个角度讨论了地摊经济数字化转型和建设更具包容性城市的意义。

关键词:地摊经济;数字化;城市管理

中图分类号:F49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2)04-0184-02

DOI:10.13939/j.cnki.zgsc.2022.04.184

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上升,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生活。非正规就业弥补了城市就业的缺口,进而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其中摊贩约有1.8万,占比约15.9%,对缓解贫困、增加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2020年经历新冠肺炎疫情以后,多地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放松了对地摊经济的管控,但放松并不意味着放纵,而是选择更优的管控方式,使地摊经济持续发展,并减轻传统地摊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1 城市地摊经济发展现状

当前,城市地摊仍然是城市治理中的一个难题。摆摊具有成本低、风险小、流动性大等特点,依然是外来人口与失业人口的主要选择。而流动地摊往往会带来环境问题,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略有不足,很难在环境保护和发展地摊经济间取得平衡。

2020年上半年,国内的疫情接近尾声,为了推动经济复苏,满足人民需要,国家通过放宽地摊经济政策来推动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发展,既满足了摊贩获取经济收入的需要,又满足了购买者对价格低廉商品的需求。3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中提出,“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合理设定无固定经营场所摊贩管理模式,预留自由市场、摊点群等经营网点”。5月27日,中央文明办明确不再将马路市场、流动摊贩作为考核内容,各个城市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放松对城市地摊的监管。

与此同时,在科技、网络发展迅速的大环境下,各大外卖平台、网购平台兴起,加之疫情的推动,不少城市摊贩转型进入电商平台贩卖商品,获取利润。5月27日中央文明办下达文件以后,京东、美团、阿里巴巴、微信支付等电商立刻做出反应,全力支持地摊经济,陆续推出相应的计划。例如美团的“春风行动”联合政府推出消费券,阿里巴巴在1688上设置“地摊批发专区”支持摊主经营,京东的“星星之火”扶持计划组织大量品质货源,促进地摊经济……互联网逐渐成为摊主们贩卖商品的新工具、新渠道。

2 城市地摊经济的影响

2.1 积极影响

(1)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提高社会稳定性。2020年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经济遭遇打击,许多工厂倒闭导致工人失业,874万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难以解决。而地摊经济的门槛较低、成本小、具有很大的流动性,为外来劳动力、下岗工人、应届毕业生等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为他们的生存提供了保障。失业人口获得就业机会,底层人口获得经济来源,依靠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加,幸福感提高,从而减少犯罪机会,缓解社会矛盾。

(2)有利于消费多元化、多层次化,满足底层人民对低价商品的需求。不同地区的摊贩贩卖各个地区的特色商品,如北方的摊贩倾向于贩卖面食,南方的摊贩倾向于贩卖水果、海鲜。地摊种类繁多,囊括吃、穿、玩、用等各个方面,不同区域贩卖的物品也不同,例如在旅游区多是具有当地特色的美食,有文化特色的纪念品,而车站附近更多的是小吃和玩具。摊贩之间相互交流,有利于不同地区的流动人口融入社会,同时,因流动地摊形成的特色商业街也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地摊商业街既是一个商品市场,也是一道人文风景线。

(3)为底层人口的创业积累经验。由于摆摊具有低风险、低成本等特点,不少商户首先通过城市地摊,积累资本与销售经验,再进行创业,并运用摆摊获取的经验解决创业初期遇到的问题,目前有不少企业的前身就来自于摊贩摆摊,例如北京全聚德烤鸭等。

(4)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推动经济复苏。在疫情的影响下,经济受到巨大的冲击,商场关闭,工厂停工,因此对工人的需求量减少,失业人数不断增加,增加了政府经济压力。失业人口从地摊经济中获得收益,减少对政府失业救助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地摊经济推动了疫情以后的经济复苏,使经济迅速升温,推动经济发展。

2.2 消极影响

(1)影响城市的空间秩序。城市地摊具有流动性强的特点,商家在人口密集的交通枢纽处摆摊,占用了大量的城市空间,挤压其他活动的空间,容易造成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问题,给城市管理带来极大的不便。露天的地摊经营特别是餐饮,容易产生大量的垃圾,尤其是油炸、煎烤等商品,在城市造成噪声污染、气味污染等问题,对周遭居民造成困扰,加剧了城市的空间矛盾。

(2)损害正常商铺的利益。地摊经济会对店铺的营业造成冲击,店铺经营需要租金,相比较地摊而言成本更大,地摊经济以价格低廉的特点吸引顾客,易造成不公平竞争,抢夺商铺的生意。并且地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可以随时更改其商业圈,损害附近商铺的利益。

(3)容易产生质量问题,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地摊贩卖的商品一般来说较为廉价,而摊贩为了谋取利益,就会尽量压低成本,制造商多会选择价格低廉的材料制造产品,产品存在较大质量问题。此外,城市地摊流动性强,摆摊地点不固定,因此出现质量问题难以追溯。

3 加强城市地摊经济商业模式数字化的措施以及建议

第一,通过合理引导,将部分摊贩由线下转化为线上,依托各大平台进行销售。商家可以选择在美团、饿了么等外卖软件上销售,也可以选择在淘宝、拼多多等平台上进行销售,通过开网店的形式减少线下摊贩数量。

第二,结合城市的交通、布局以及居民生活等因素,在街道划分部分流动摊贩区与共享流动摊位,允许商家自主选择摊位进行摆摊,给予流动摊贩生存空间。限制摊贩的营业时间,定时开放摊位。分发营业许可证,并开发相关小程序或App,扫码收取摆摊费用,智能化管理,并能实时监测流动摊贩的流动情况。

第三,为了保证小贩商品安全,对流动摊贩进行严格的管控,设置准入条件,给符合要求的商贩分发营业许可证,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营业场所、制作流程等程序进行规定,实行日常监视与检查,建立价格和质量的标准,实施积分制度,违章扣分,扣完为止,吊销营业许可。此外,不定期进行检查、评分,保障商品质量,增强摊贩的可控性。将摊贩的数据整理上传,追踪摊贩信誉,给予顾客评价反馈与投诉渠道,在网站、平台上留言,并在平台内公示。设置相关纠纷处理部门,及时处理顾客和商家的纠纷,维护流动摊贩的秩序。

第四,根据人流量、顾客的年龄喜好,通过大数据分析出适合摆摊的地点以及适合贩卖的物品种类,给予摊贩合理的摆摊建议,智能分析判断摆摊最优时机、最优产品,减少摊贩的试错环节。

4 商业模式数字化转型的影响

4.1 对政府

第一,有利于维护城市秩序,改善城市形象。使流动摊贩造成的交通堵塞、城市环境问题得到缓解,有效改善地摊经济过去无证经营、占道经营的情況,并提供了安全、有序的环境,在维护城市形象和保障民生问题上取得平衡。

第二,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缓解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问题,使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线上摆摊”来。线上售卖产品,其容量要远大于线下摆摊,因此可以有效解决城市摊贩的规模问题。线上销售,使得摊贩的销售范围更广,效益更高,使顾客不局限于一个小摊位,而是来自全国各地。

第三,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管理效率,使城市地摊的管理更加合理、灵活、便利。规范化的管理使地摊经济中的产品更加安全可靠。疏导区提供摊位,扫码收取摆摊费用,采取这样的方式加强管理,根据不同地点、人流量来确定不同的收费标准,根据优胜劣汰原则,淘汰不盈利或是盈利少的摊贩,给正常盈利的摊贩更大的生存空间。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管理,行政管理者能够及时与商户进行沟通,及时处理他们遇到的问题。

4.2 对摊贩

第一,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加清晰、准确地了解最佳摆摊时机和商品,使摊贩以最快的速度全面了解城市基本情况、管理制度以及顾客喜好,减少摆摊前期的试错环节,有助于外来摊贩进入大城市摆摊。

第二,给予摊贩更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此前,监管部门人员往往为了市容环境选择性地压缩地摊市场的容量和规模,常会出现驱逐摊贩的现象,导致摊贩抗议。商业模式发生改变后,政府不再因为创建文明城市的考核指标而驱逐摊贩、没收商品,而是划分出流动摊贩区允许摊贩摆摊,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摊贩工作的安全感。

第三,改变人们对摊贩的刻板印象,提高摊贩的社会地位。从前地摊是“脏乱差”“落后”的代名词,而商业模式转型后,经过政府的整治与管理,城市地摊逐渐高级化,地摊经济被城市所包容和接纳,摊贩的社会地位提高。

4.3 对顾客

地摊经济的数字化转型给予了顾客评价反馈的渠道,保证了商品的质量,顾客可以通过互联网追踪产品的来源,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即使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也能追究到摊贩责任。改变顾客对地摊产品质量差、没保障的刻板印象,改善地摊经济市场环境。

5 结语

随着科技进步、网络发展,地摊经济商业模式的数字化转型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合理的空间划分,使得管理更加精确、灵活。城市地摊的管理既不能“一刀切”完全禁止,又不能放任不管,应当疏堵结合,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定期对商品的质量安全进行检查,保证商品的质量,以正确的方式处理好社会矛盾与冲突,促进社会和谐。如此实现地摊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发挥地摊经济的时代特征,最终实现地摊经济高级化。

参考文献:

[1]李思彤.地摊经济发展状况及对策建议[J].业内思考,2021(1).

[2]黄耿志.中国大城市非正规公共空间治理——对城市流动摊贩空间疏导模式的后现代反思[J].国际城市规划,2019,2(47).

[3]李杨.大数据助力地摊经济治理[J].浙江经济,2020(10).

[4]宋恩轩.地摊经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国商论,2021(6).

[5]许浩.大城市容得下“地摊经济”吗?[J].中国经济周刊,2007(12).

[6]林琳,马飞,周子廉,等.城市“走鬼”现象的特征与评析:以广州新港西路为例 [J].城市问题,2006(2).

[7]刘新宇.摊贩问题的产权经济学分析[J].兰州学刊,2006(11).

3978501908262

猜你喜欢

摊贩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经济
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