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融合传统文化教学模式构建初探

2022-03-19刘全苗

关键词:知识点传统数学

刘全苗

摘 要:在数学课程教改中融入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新渠道,可以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兴趣,是促进教育事业良性发展的有效渠道。当前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有效把握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将传统文化和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起来,还要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知识。新课改下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数学教学中,是如今教育界思考的热点。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并从中提取可以融入教学创新中的文化宝藏,是每一位教师应当积极探索的课题。就初中数学教学来说,从传统文化中提取可以与数学有机结合的精华是不容易的。毕竟数学是研究数字的科学,充满着数理的意味;而传统文化是关于文学和艺术的概念,充满着文艺的气息。两者之间的共通点和联结点需要我们努力挖掘和感悟,并不断在教学中进行尝试和自我反思。基于此,本文对初中数学融合传统文化教学模式构建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 优秀传统文化 融入策略 教学模式 构建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1.011

将传统文化应用于初中数学授课中,有助于提高课堂质量。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学生缺少对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导致学生听课质量降低。在数学课中大量引用与教学相关的传统典故及寓言故事,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内涵,让学生较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数学教学不容乐观:一是学生数学思想文化基础知识水平较差。尽管当下初中生掌握现代数学思想文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学习方法也越来越简单,但初中生的数学文化素质却一直不能得到明显提升。大部分学生都把现代数学思想文化基础知识视为无聊的内容,因此对待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文化性内容,也常常选择性地略过甚至无视。二是在教师对传统思想文化的融入方面也存在偏差。经过访谈、调查,发现大部分数学教师都更多地把传统数学思想文化作为教育工具,并未树立科学运用现代数学思想文化的理念,也不善于引导学生加深对数学思想文化的理解。

一、创设人文问题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文化其实是一种文化现象,就其与数学学科的有机结合来讲,就是在课程教学中从“文化”角度去解读数学。相比于其他基础性学科,数学教学更应采取“以数学科学体系为核心,以学科相关文化领域为有机组成部分”这种现代化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核心素养方面也能够发挥显著作用。为确保高质量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要以人性治理为载体,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化运用数学史。情境创设是传统文化融入数学学科的一种常见教学渠道,是目前改善数学教学的一种有效渠道。作为一种观点和思维,进一步挖掘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内涵和价值,教师可在教学中通过创设人文问题情境来满足目前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人文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可通过运用语文学科中的古诗文或是其他学科中的历史故事、文化知识等资源,帮助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文化气息且轻松活泼的教学环境,并以数学基础知识为载体,多层次地进行文化解读,通过运用多元化教育教学情境,在削减数学学科枯燥性和抽象性的基础上,将数学符号与文化知识内容有机结合到一起,由此不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融入生活素材,渗透传统文化

数学科目是一个和生活有着很大联系的科目,数学的很多理论知识和内容都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时也要利用好数学科目的这个特点,在教学中多融入一些生活中的素材,通过这些生活内容来渗透传统文化。在生活中购买东西、制作东西、研究东西,很多内容都需要用到很多数学的知识才能够进行,生活处处都能见到数学知识,所以教师要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就必须融入生活化的素材。例如,在教学《轴对称》时,就可结合生活里的一些素材开展轴对称的知识教学,在生活素材里渗透传统文化,如方形镜子等初中生生活里经常见到的物体,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图片联想到更多自己生活里经常见到的轴对称图形,分析轴对称的一些特点和性质,慢慢地学生在挖掘生活里的素材的过程中掌握了更多数学文化,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从而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渗透;在教学《有理数》中的“正数和负数”时,教师可结合生活里的一些负数和正数的例子,为学生播放一段天气新闻的短片,在短片里为大家介绍了接下来几天一些地区的天气,北京市朝阳区是-5°,福建省厦门市是13°河南省周口市是0°,学生在之前没有接触过负数的概念,教师询问学生:北京天气前面加一个“-”是什么意思,加了这个符号的数字有什么特点和区别,加了这个符号后还是有理数吗?学生听到教师的问题后会联想生活里出现“-”的场景,通过联想和探索课文的知识,了解到加了这个符号的数字便是“负数”,从而去探索和学习负数的一些知识。通过这样的和生活有关联的素材作为引入教学的案例,学生能更亲切、更有代入感,更乐意去学习探索答案,获得更多的知识,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了解更多数学的传统文化,对于教师教学有很大帮助。

三、合理运用数学家故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数学教学穿插的内容是否与教材相符合,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以及数学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在将传统文化与数学学科相结合时,为确保融合效益的最大化,教师需确保内容选择的连续性、与教材的联系性。可通过介绍一些数学符号起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还可通过讲解古今中外数学家的相关事迹,著名数学家探索科学真理、取得不朽成果的故事,能不断激励学生前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并为数學学科精神的有效传递打下坚实基础。教师可根据教材中知识点所涉及的历史故事进行讲述,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通过分析他们的数学研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以此对学生起到教育的目的。通过这样一种文化的渗透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比如教学《弧长和扇形面积计算》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利用公式中所涉及的圆周率引出数学家刘徽。早在魏晋时期,刘徽就通过“割圆术”的方式求取圆周率。数百年后,数学家祖冲之又在刘徽得出值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圆周率的精确值。通过对数学家和数学方法的介绍,使学生对古人智慧的结晶有更深刻的理解。

四、引入传统文化典故,培养数学观念

在培养学生数学观念上,运用传统文化典故,同样可以收到奇效。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传统文化典故,帮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然后引导学生联想到数学学习上来,以帮助学生养成相关的数学观念。例如,在讲《概率与统计》时引导学生树立新的数学观念——随机观念。由于之前学习数学,大都需要精确计算数字以及精准计量图形,学生在此期间大都形成了確定性的数学观念。倘若在学习概率和统计的知识时还以确定性的数学观念,是很难学好这一部分知识的,更无从论理解概率这一概念了。因此一定要帮助学生养成随机观念。例如齐威王手下俱是顶级马,而田忌手下俱是同等级都稍差的马,那么无论如何调整马的对阵情况,田忌都不能拥有全胜的机会,能够做到三局全胜的反倒是齐威王。站在田忌的立场上,倘若还要局限在用确定性的数学理念来看待问题,只想着每次都能取胜,那是不切实际的;而只有以随机观念来看待问题,不求每一轮赛马都能胜,而是通过一次性价比极高的败(以下等马兑掉上等马),来达到最终胜场上的占优,做到三局两胜,才有最终获胜的可能。这正体现了概率与统计中的“取胜概率”。总之,数学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耳熟能详的传统文化典故,通过引起学生的兴趣,以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或是学到一些新的数学观念,或是更新固有的数学观念,从而真正受益无穷。

五、初中数学课堂渗透传统文化教学模式的策略

新课改下可明显看到初中数学教学要求从以往的仅针对考试转换成了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学生发现新编写的教材中新增了不少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在对教材内容讲解的过程中,加强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使学生在学会运用教材知识进行解题之外还能了解到我国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个人品质,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如学习《勾股定理》时,教师除了说明这一公式的用法之外,还可对勾股定理所涉及的历史故事进行深入挖掘,这样一来,就能在加深学生对于公式理解的同时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赵爽、华蘅芳等数学家也通过多种方式证明了勾股定理的准确性。通过这些历史故事的引入加强学生对于公式掌握的同时,也扩展了学生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

要更好地在课堂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为渗透传统文化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为教学的生动性和有效性打下牢固的基础。教师可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解释说明,或是创设相应的数学情境,以小组探究的形式达成课堂目标。比如学习《立体几何》时,部分学生由于缺乏空间想象力而难以进行深入学习,导致对这一章节的内容难以把握。多媒体展示信息可选择与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有关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力的同时渗透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对历史建筑的认知。比如介绍“轴对称图形”时可选择北京故宫这个建筑或是中国结等,让学生在观察图形的同时,了解到我国优秀文化的美。通过这样的形式成功地在初中数学课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六、丰富教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举办多种多样的数学教学活动,同时在教学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渗透,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更深刻的理解。在实践教学中以学生不脱离课本知识点为前提,通过积极参加各类数学课外活动,使学生充分了解与数学经验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传统文化,体验到优秀文化的价值所在。教师向学生介绍石头、剪刀、布并不是现代才开始玩的游戏,早在明朝的《五杂俎》中就有记录,这来源于汉朝时期的豁拳与手势令。同时引出传统文化的背景,让学生了解游戏的来源与历史。数学不只是一个个简单的知识点,它每个单元、每个内容之间都有着很多的联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学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开始被学校和教师所关注和重视,越来越多的初中数学教师开始在教学中积极地融入传统文化。目前许多学校在语文课上开展德育和传统文化教育,事实上数学科目同样应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更有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教师应积极解决有关传统文化渗透中的问题。运用教学设备,创设学习情境。对于刚开始接触数学的小学生来说,数学的概念和理论知识难以理解。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中心,精心设计数学教学情境。在对应的情境模式中,巧妙加入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加入丰富的教学互动,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通过课堂提问,让学生展开小组间的讨论与交流。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进同学间的互动交流,也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方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例如,在课堂教学习题讲解完成之后,用不同的方式提出对应知识点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检验,对知识点掌握稳固的学生进行鼓励与表扬,对知识点掌握相对薄弱的学生进行帮助,使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完成课堂教学。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布置相关课后作业,以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课后作业是每一位学生必不可少的任务,教师如何布置好课后作业,这关系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后作业的任务量一定要把握好,不能太过繁重,这样会给学生带来压力;也不能过于轻松,这样会无法达到加深记忆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后和父母一起查阅我国古代数学家的书籍典故,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然后写出阅读后的感想,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产生对学习的热爱。当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具体应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以及思维方式制定不同的教育方式。

综上所述,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选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可以获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合理地运用情境设立、引入典故以及声图影响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思维灵活性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采取各种方法渗透数学传统文化。初中数学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是一项较新的教学内容,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以传统文化作为载体进行数学教学,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同时,教师应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积极开展数学活动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夏兴波《寓传统文化于数学教学中的策略探究》,《科幻画报》2019年第9期。

[2] 张芸《让数学文化在初中数学课堂传承》,《数学大世界》2019年第9期。

[3] 陈新刚《初中数学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融合》,《科普童话》2019年第33期。

[4] 屈景兰、潘祥万《初中数学课堂渗透传统文化教学模式构建初探》,《数学教学通讯》2020年第11期。

[5] 梁严萍《山区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好日子》2019年第20期。

[6] 高俊明《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考试周刊》2018年第4期。

[7] 张娟《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分析》,《课外数学》2018年第7期。

3649500589204

猜你喜欢

知识点传统数学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知识点自测
少年力斗传统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清明节的传统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