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差异化教学方法,促进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发展

2022-03-19潘小琴

家长·下 2022年1期
关键词:理念作业数学

潘小琴

差异化教学是分层教育教学进程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它改变了过去的作业布置模式,让学生能高效地完成作业,省去了重复的作业,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分层作业的提出,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作业安排上,而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布置作业。差异化教学的理论较为成熟,与学生学习心理相符,贯彻了因材施教的理念,运用了多元智能理论,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中得到发展。素质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师也意识到,学生的认知需求和认知能力等因素是影响学习和教学效果的关键。然而,目前毫无区分度的教学模式仍然非常普及,差异化理念很少在教学中得到体现。本文分析了为何要落实差异化理念,然后总结了几点教学措施。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所有学生学有所得,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实现这一目标可谓困难重重。无论如何设计教学内容,总有一部分学生会觉得难度太低或者太高,水平差异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对此,不妨将差异化理念融入教学,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差异化教学法是综合性考虑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当前认知水平以及性格特点等因素,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布置不同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个体受到成长环境、智力因素以及学习方法的影响,差异化是客观存在且不能消除的。作为施教者要认识到这一点,并在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促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升个人能力,实现知识的积累与掌握,同时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

一、差异化教学法的主要内容与实施的必要性

(一)差异化教学法主要内容

差异化教学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点。

第一,根据学生个体之间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基础方面的差异,进行分层并实施分层教学;第二,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以及不同层次学生对之前旧知识理论的掌握情况来设计课堂问题,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与进步;第三,布置差异化家庭作业,结合学生成绩与对数学的兴趣,布置基础性作业、同步性作业以及拓展性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需求。实施差异化教学法才能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学生的个体特性采用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优势与长处,更进一步实现高效教学。

(二)应用差异化教学理念的必要性

差异化教学的设计过程如下,首先按照学生的个人差异对其实施分层,随之按照他们的不同水平对不同的作业进行分层,并将其分为基本、发展和相互补充的作业。这种作业方式能够满足各种能力学生的需求,积极发展每个学生的个人能力。单一枯燥的数学实践模式对学生有直接影响,问题产生和问题的处理过程实则就是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对所要讲授数学课程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运用分层教学,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使他们对待新问题时集中精力、开动脑筋、有所发现。传统教学模式在区分度这一方面比较欠缺,不论学生的水平如何,设计的教学内容、使用的教学模式都如出一辙。小学数学的知识虽然比较基础,但对数学基础比较一般的学生来说,在学习一些相对抽象的知识点时,仍然感觉难度很大。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如果教师采取统一的教学方式,对那些认知能力较差的学生显然是不公平的,因为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可能仅需要自主探究就能学会这些知识,而成绩较差的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可能难以把握,再加上自学能力不强,当他们发现学不会、学不懂这些知识时,就会习惯性地放弃,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数学成绩不升反降,后期花费大量精力去弥补也无济于事。

目前有不少教师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别,但却并未正确对待,导致教学效果变差,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和效率都变低了,部分学生对数学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还有一些教师则是将大部分精力放在研究如何提高教学效率上,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看起来课堂教学热闹非凡,实际上学生究竟能不能掌握知识却很难保证。学生的功底不一样,有的“学不进”,有的“学有余”。笔者在编写分层作业时,坚持教学目标与作业目标一致,充分考虑学生差异,充分考虑作业类型多样化的原则,作业分成了C、B和A这三组题,C题面向的是学困生,B题面向的是中等生,A题面向的是先进生。由此可见,数学教师一定要正视学生之间差异的存在,针对性地改变教学策略,引导绩优生拔高,帮助学困生打好基础,为他们核心素养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第一,以“教”代“学”问题凸显。课堂上如果单纯地听是难以记住知识点的,如果只看他人操作自己也难以学会相关技能,只有自己动手操作才能印象深刻。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有很多涉及实践的内容往往是由教师代劳。因为许多教师考虑的是避免教学过程出现混乱而打乱自己的教学计划,只是让学生看教师操作。例如,在学习测量这一内容时,教师利用教具测量黑板的宽度,而学生仅需要根据刻度尺说出测量结果。但是在学生自己操作时出现了0刻度线与物体起始端不对齐的问题,或视线不能与刻度尺尺面垂直,影响了测量的正确性。部分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得过于细致,忽视了学生的认识规律,思维意识也未能得到锻炼与培养,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可以理解掌握,但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只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第二,“一刀切”的教学模式。班级内的学生有成绩优异者也有学习困难者,在数学这一学科中尤为明显。掌握了数学定理、公式与原理在解题与知识的实际应用中就不存在难题,反之,即使死记硬背地记住公式也不能在数学知识的练习中灵活应用。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这一差异,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以班级内学生的平均水平为依据,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课堂提问以及家庭作业的布置,都是统一的,并没有做出区分,这样就出现了班级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

三、差异化教学的有效落实途径

(一)在课堂提问中融入差异化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课堂提问不仅能起到一定的放松效果,更是对当前教学状况的一种反馈。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回答是否积极、答案是否正确等,就能了解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知识,或者是否能跟上教师的进度。当然,每节课的时间有限,并且大部分时间都会用于知识点和解题方法的讲解,课堂提问实际上只占了一小部分。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提问中融入差异化理念,关键就在于提问的选择性和技巧性。通过采取恰当的提问方式,成绩较差的学生认识到自己能掌握知识,而成绩较好的学生则会感觉自己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查漏补缺,这样能调动起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C等级:由1级学生完成,难度不大,围绕教材内容,仿照教材例题进行解题的训练,保证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前提下,家庭作业的内容重点是帮助学生学会基本数学知识以及解决基本问题的方法,让第一层次的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完成数学作业;B等级:由2级学生完成,难度一般,在教材例题的根本上进行外延训练,保证教学目标较好达成条件下,家庭作业的内容目的是学生能对课上知识灵活应用并提高其综合能力,帮助2级学生提高完成数学作业的时效;A等级:由3级学生完成,难度最大,一般是教材基础题目以外的综合拓展练习,让他们勇于挑战自我,享受学习乐趣。比如,在“倍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中,本节课的重点在于怎样理解“倍”这概念,在课堂提问时,教师可以先针对成绩一般的学生提问,从简单处着手帮助他们理解,如“观察图片,看看白萝卜有几份?每份白萝卜又有几块?对于胡萝卜来说,白萝卜的数量是它的多少倍?”等。这些问题难度并不算高,学生稍加思索,联想一下平时分蛋糕、分水果的情形,很快就能回答教师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方式让学生将精力集中于解決问题,而得出答案又让他们的信心大增。可见,差异化的教学方式在增强信心、培养兴趣等方面是非常有用的。

(二)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设计数学练习

数学练习是学以致用的一种重要方式,也可以检验教与学的实际效果。对教师来说,坚持差异化理念就应该平等对待水平不同的学生,并且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让成绩一般的和较差的学生逐步追上绩优生的脚步,减少学生之间水平差距过大的问题。在平时的数学练习中,教师要注意落实差异化理念,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设计。比如,针对学困生的练习就应该以夯实基础、激发兴趣为主。“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堂课上,教师设计的练习要体现出区分度,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需要做的是比较基础的练习题,当然也要适当加入一些难度稍高的习题,比如“312+210=?”“636+339=?”。而针对成績较好的学生,练习题当然要适当增加难度,但是难度较大的练习题始终只占一定比例。对所有学生,数学练习的设计都应该是以基础为主、拔高为辅。又如,在学习三位数乘以两位数时,教师可以给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设置一些同步练习题,如“29×125=?”“25×124=?”“33×150=?”“65×140=?”,对此类问题,学生只要能掌握计算方法,准确解答就可以。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将两位数拆分成一位数和整数的两位数,是否还有其他解决方法?”对这一问题,教师不做强制性要求,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可以思考并尝试解答,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探讨,通过分析学生得出可以将三位数拆分,将整百的三位数与两位数乘以乘数可以得到同样的计算结果。如此一来,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水平进行不同练习,也使他们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能力增长。

(三)差异化教学引导,实现共同提升

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部分学生理解能力强,能快速掌握课堂所学知识;但是部分学生则需要教师再三讲解与分析,并经过大量的练习后才能彻底掌握相关知识。这一差异性到了高年级阶段则更加凸显,如果教师未能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则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教师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必要的干预,其中一个最佳的方式就是采用分组授课法。首先进行分组,每个小组中都要有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这样的分组同小班教学不同,并不是将同一个层次的学生分到一组,而是让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在互相协助下掌握知识与技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能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学生也能养成乐于助人的好品质。尤其对学困生而言,他们能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尽自己所能完成团队任务,也在这一过程中有所收获。具体而言,在教学中,给出针对性的教学引导实际上就是对学生的一种即时帮助,学生能从其中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调整学习方式和状态。“长方形和正方形”这堂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讲解关于长和宽的知识后,成绩较好的学生往往理解得比较快,很快就能做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教师应该引导他们帮助组中成绩较差的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共同提升。

(四)增强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教师所讲解的知识到底自己掌握了多少,有哪些问题是自己一直未透彻理解的,这些只有学生自己最清楚。并且班级内的学生人数众多,教师难以实现一对一指导,因此这就需要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如果每个小学生都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展开针对性与差异性的学习,则必然能实现学习质量与效果的提升。对小学生自主探究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不一定要局限在课堂学习中,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展开相应的学习与锻炼。尤其是随着双减教育政策的实施,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可以适当减少数量,转而提升作业的质量与针对性,要避免重复,且起到一点百通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内或年级内组建兴趣小组,日常课余时间则组织进行一些趣味练习或拓展学习,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学习能力。还可以鼓励数学兴趣小组成员到校外参与一些数学竞赛,鼓励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例如,商场促销活动,同一件裙子的原价为289元,A商场采用的是满100减50元的方式,B商场采用的是6折促销的方式,计算哪种方式更优惠。通过这些学习活动,学生对自学有更深的兴趣,也逐渐养成自学的好习惯,这对其未来的成长有着较大的益处。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良好落实了差异化教学理念,遵循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学生的核心素养也获得了有效培养。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正视学生的差异,在教学中通过给出差异化的教学引导、将差异化理念融入数学练习中以及差异化理念和课堂提问相结合等途径,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将差异化理念贯彻于数学教学全过程。教师可以在课堂提问中融入差异化的教学理念,通过恰当的提问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与自信;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数学练习题,促进学生的稳步增长;同时结合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融合小组合作教学法展开数学授课,以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还要注意结合学生个体情况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增强其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的同时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左毓红)

2204500520353

猜你喜欢

理念作业数学
方传芸舞蹈创新理念拾微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作业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错在哪里
现代陶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