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拙政园为例探讨我国园林发展历史与设计

2022-03-19刘恋储凯锋

四川建筑 2022年1期
关键词:园林建筑山水诗意

刘恋 储凯锋

【摘 要】 园林是建筑类型的一种特殊形式,经历了时代更迭的变化,逐步发展为现在所保留的形式,文章基于中国园林的功能, 特征, 等方面入手, 构思解析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在发展过程中, 所经历的变化,以苏州拙政园为例探讨园林中山水地形、植物、建筑等要素统一组合起来如何相互配合营造出适宜的园林环境,做到功能分区、景色根据具体环境形式产生鲜明的特色园林景观,使游览的人身心愉悦,从而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关键词】园林建筑; 景观; 山水; 诗意

1 中国古代园林发展主要阶段

园林建筑是建筑类型的特殊形式,园林建筑也是住宅建筑的一种延伸形式。中国古代园林具有较长的发展史,最早可以追溯至商代开始,就已经出现了园林的建筑形式 即— 苑,古代为了给帝王提供享乐而进行的狩猎活动,就是在山林之间选择一块区域放养野兽,从而形成了早期的围合园区。

从园林的早期“园”字来看,即充分的显示了园林所包含的内在意义,外有不规则围墙的包裹,内部有房屋屋宇的平面,园中包含水池,且水池居中,园中分布似石似树的景物,由此看出,古人很早就有了对于空间区域进行图形化处理的意识(图1)。

1.1 先秦—汉,园林从分享自然到铺陈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发展也在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共同作用下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与时期,从而也促进了人们对于自然山水景物的审美态度,观看方式以及表现方式的发展。从先秦至汉这一阶段,我国园林的发展基本遵循了从分享自然到铺陈自然的过渡,这一阶段的园林特点主要集中于追求“仿”与“奇”,出现了囿、圃、园、苑几种园林形式,囿就是在园林建筑中建设灵台、灵沼,宫室建于灵台之上,供帝王享乐之用。秦汉之后,中国逐步从分散的国家统一起来,此时苑囿园林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秦阿房宫和汉卫林苑便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代表。

1.2 魏晋南北朝—唐,园林发展的转折点

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到唐代,社会环境的变革与影响,使园林建筑的审美观念产生了重大的转折,大批的文人参与了园林的建设,造园意境随之发生根本改变,审美观念逐步变化,审美变成了以自然为独立的对象,文人们寄情山水、将隐逸作为一种新的追求,借以表达自己对于社会现实的无奈与抗争,假山池塘,草木,四季园内树木花草变化等都成为了艺术表现的方式,如谢灵运在《登池上楼》中所写“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营造自然山水美景,追求自然形态的山水园林应运而生,就此苑囿逐步开始向山水园林转化,在园林建筑中建设亭台楼阁,并开池堆山,将人工与自然有机融合,建造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文人也逐渐在造园过程中成为了创作主体,将文人墨客的雅集与园林的山居相结合,借山水抒发情怀,借情怀描绘山水。如《兰亭集序》的流觞曲水,以及谢灵运的《山居赋》:“网罗天地于门户,饮吸山川于胸怀”。隋唐以后,园林建筑多为城市中的私园,主要分布于大城市或者政治中心,讲究写意自然,表现自然,人们对于自然山水持欣赏的态度,文人雅士的诗、画、园林趋于统一,对于景观的欣赏成为了主流的风尚,如白居易的《池上篇》:“有堂有庭,有桥有船。有书有酒,有歌有弦。有叟在中,白须飘然。识分知足,外无求焉。”就是对这一时期的山水园林描绘写照。

1.3 宋代,园林发展走向抽象与自然

自宋代开始,园林便走上了抽象自然的方向,当时社会的变动以及政治文化因素交织,文人的心态在此时达到了最高峰的状态,文人造园现象普及化,文人对于园林的艺术与美学鉴赏和设计达到了空前的高潮,文人对于造园方法以及设计技巧做了大量的归纳总结,涌现了大批造园工艺的文章与书籍,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对于北宋洛阳十九处园林加以描述,同时也折射了当时的社会情况。园林艺术营造多元化,总结出了造园心得,如造花园,以水为中心主景,用建筑得景等造园手法。米芾所总结的“漏、透、瘦、皱”四字相石法至今仍然是园林选石的最基本要素,同时期也诞生了专门叠石的技工,吴兴地区称为山匠,苏州称之为“花园子”,说明此时对于园林的建造技能开始出现了专门化趋势。园林建造要做到,可行、可游、可望、可居,园中景物应做到尽量简约,意境深远,景物舒朗雅致空透,尽最大可能使园林自身和外部环境能够相结合,唐宋园林中,建筑很少,大片的水面和植物占据主导,和后世的明清园林差异颇大。

1.4 元明清时期的园林特点

元明清是以江南私家园林为代表的的城市园林建设,此时也是私家园林的建设高潮,出现了许多的私家园林成功案例的典范。

明清私家园林也是是目前研究园林的经典素材,住宅功能延伸成了明清私家园林,此时的园林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放在居住环境的角度下考慮的,园林的主人居住生活在园林中,园林不是仅供观赏的功能区域,也同时是生活起居的一部分,这一时期造园艺术鼎盛,也诞生了很多著名的造园家著作,如明代计成的《园冶》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论述造园艺术的专门书籍,同时也是园林营造及评价标准的专书,“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利用周边的城市环境同园林相结合等思想在书中都有记述,相地、立基、屋宇、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等手法也都一一论述,书中提倡反对繁琐装饰,追求更加风雅的人文意境。此外还有明 文震亨的《长物志》以及清 李渔的《闲情偶寄-居室部》虽不是专门的园林书籍,但是书中记录了个人对于园林的鉴赏标准,以及自己对于生活环境的美好想象。而近代关于园林的著作当属刘敦桢先生的《苏州古典园林》为经典之作。

城乡规划与环境建设刘恋, 储凯锋: 以拙政园为例探讨我国园林发展历史与设计

2 以拙政园为例分析我国古代园林的造园手法

下面便以明清私家园林中的典范拙政园为例来分析此时园林的造园手法和美学观点。

2.1 拙政园简介

拙政园位于苏州,由王献臣始建于大约1 510年后,取名于“此亦拙者之政也”(图2)。

2.2.1 景区的划分

景区的划分遵循了统一的原则,即在一定大小的空间里营造出不同的感受,将整个园林分隔为数个不同景区,每个景区之间相互形成比较,同时也互相连通,并拥有自己的区域特点,再连为整体,区域划分着重虚实同步,主从分明,如在拙政园中,区域以厅堂-远香堂为重要因素,先确定厅堂,保证主从关系对比关系,远香堂将园区分割南北两区,北面为主景,最为开阔,南面区域则相对较小。

2.2.2 主题突出,多样统一

远香堂西侧设为小沧浪水院,构成了一片水景景观,小飞虹更是艺术取景的经典镜头,廊桥两端横跨于水面,两侧亭廊琪布,构成小沧浪景观,空间层次深远镜面如画,小沧浪北望,园中庭院环境幽深恬静,处理细致,营造出了水源深远,水源不断之感(图3)。

远香堂东侧则由海棠春坞、枇杷园、听雨轩三院所组成,此为陆地景观,其中海棠春坞为两开间,开间大小不一,非常灵活,院中山墙开窗,框景如画,院落灵活组织。植物、文字铺地统一表达一个主题(图4)。

2.2.3 景区划分手段多样化,通而不塞

园区各景既分开又连通,既保证景区的分隔又同时满足了视线的通达,园区北面区域景观高低起伏似断非断,南面景观中以远香堂为中心,东面的东南三院利用云墙划分其与远香堂,而远香堂西面则以连廊分隔远香堂与小沧浪水院的小飞虹。此设计手法在园林设计中运用广泛,如留园,及揖峰轩等。

2.3 拓扑关系

每个景区要素之间,包括建筑与建筑、建筑与水体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分为了以下几种形式。

2.3.1 向心关系

主要景点和建筑的抽线都朝向某一区域。

2.3.2 互否关系

相邻建筑的法线关系互否,地面与水面、假山与池塘、建筑物间的位置先后,空间布局方式序列安排都是按照相应的进退原则,园林中的各组成部分是否做到了互否,是否平衡。

2.3.3 互含关系

景观各要素之间要相互包含,陆地及水面相互渗透,界限模糊。

2.4 对景与借景

多层次景观的组织考虑人的视线所能见到的景物,远景与近景,甚至园林之外的景观亦可加以利用。

2.5 多层次的景观通过游览组织起来

做到步移景异,随时间变化而转变,园林设计中通常运用三种类型的游览路线,环形路线,串联路线,以及拙政园所运用的辐射形路线。

2.6 园林中各组成要素的处理

2.6.1 叠石理水

园林中的重要主題即是对于园林内部的要素处理,堆山叠石,理水处理中注重水面大小之分主从之分,聚与分皆不同,水尾处理似断又连,水岸处理明代早期为方池,晚清以后则以追求自然水岸为主,水面以流动的曲面作为主要处理手法。划分水面的方式还是以桥为主,高度不可过高,池岸设计也不能死板,留有人与水面亲近的尺度。

2.6.2 园林中的建筑处理

园林中的建筑处理与一般的建筑方式不同,每种建筑在园林中扮演着不同的作用和功能,用以丰富园林,园林中建筑的主体多为厅堂建筑,其以景观为核心,是生活空间的延伸,远香堂是拙政园中园的核心建筑,在体量和设计上,都可以统领这一区域,而在拙政园西园则是以三十六鸳鸯馆为主体建筑,鸳鸯馆对称布置,四面观景,成为了西区核心(图5、图6)。

园林中的馆、轩类的建筑则一般安排于近住宅处,如拙政园的玲珑馆。榭、舫等属临水建筑,一般大量使用卷棚顶,并成为观景的一部分,拙政园中的香洲即是。楼阁作为园林中的建筑,是在高度上给园林带来不同的体验,同时也从天际轮廓线的方向上使园林有更多的起伏造型,拙政园中的见山楼便是其中的案例。亭子作为园林建筑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但可以为人们提供休息眺望功能,亭子本身也是点缀园林的重要部分。园林中长廊连接游览线路,分隔空间,而园林中的云墙更是在分隔空间的同时衬托着景物,园林中的白墙如画布,与景物结合,构成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绝美意境。

2.7 园林中的花木

园林中的花木可以组织景观,点名主题,园林中不同的建筑,景观不同,立意也不同,如拙政园中的荷风四面亭,即成为了夏季的景观,雪香云蔚亭提供了冬季观梅的景点,还有秋季的待霜亭,海棠春坞,都将花木,铺地统一处理来表达意境。

2.8 园林中楹联和匾额的作用

园林中楹联和匾额文字等都是为了点景明志之用,整个园林建筑,园中的各种亭台楼榭,倘若没有楹联题字,势必会让人觉得了无生趣,即使有山有水有花有景,还是会感到缺少一些趣味。文字对于中国的建筑,不光是园林,还包括宫殿,住宅都起到很大的作用,它是建筑的构成部分,文字作为钥匙开关,不仅仅是点题的作用,还含有丰富的意义,它打开了由其背后内涵所构成的想象空间,也同时表达出了园子主人想要追求的情操与气节,是其身份的象征,文字亦是一道障碍,划分了不同阶层,只有文人才能明白文字背后的意义,才能加入文人的游戏(图7、图8)。

3 结束语

将园林这一特有的建筑形式作为讨论对象,通过对于我国古代园林发展的历史阶段特征归纳,对园林的总体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以拙政园为例,简要探讨分析了园林中的植物、山水、建筑等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了解到园林中各组成部分需要从协同的方向出发,科学的做好安排,将各组成部分看作一个统一体集合,集中设计,将园林中的植物,山水,和建筑相互之间的关系处理清晰,解决好要素与要素的矛盾问题,更利于今后在学习与设计中产生更人性化、合适、生态的建筑方案,同时也加深了我们对于人与自然融合共生的建筑理念的进一步思考。

参考文献

[1] 潘谷西. 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2] 计成.园冶注释[M]. 陈植注释.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3]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4] 陈从周. 园林谈丛[M]. 上海: 上海文化出版社,1985.

3184501908235

猜你喜欢

园林建筑山水诗意
诗意地栖居
空蒙山水间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邂逅周庄,诗意盎然
《山水间》
唯美的中式园林建筑
冬日浪漫
山水朋友
传统与现代的调和:论高校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优化设置
山水聚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