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江优秀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耦合路径研究

2022-03-19何冰马丽丹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年3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何冰 马丽丹

摘    要:龙江优秀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龙江大地上的具体体现,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教材。搭建学校一体化建设体系、构建三全育人教育体系、建设校园文化浸润体系、完善守正创新方法体系,实现龙江优秀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耦合路径,推动龙江优秀精神的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序发展,有助于当代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关键词:龙江优秀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2)03-0008-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1]。龙江人民在民族独立、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用鲜血和汗水浇筑形成的独具龙江特色的龙江优秀精神,凝结着龙江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龙江大地上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彰顯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是凝聚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龙江优秀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在职能、目标、理念和功能上存在着同一性,这些同一性为各自的存在、培育、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前提,同时为二者的相互借鉴提供了条件与基础。因此,高度重视龙江优秀精神的时代价值,探索龙江优秀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耦合路径,对于助力当代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搭建龙江优秀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学校一体化建设体系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既要坚持精神引领原则,创新龙江优秀精神的当代价值与传播途径,充分发挥龙江优秀精神的引领作用,以此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红色基因,同时实现龙江优秀精神的全面振兴,重新焕发时代光彩,又要坚持层次性原则,搭建龙江优秀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学校一体化建设体系。在传承与培育过程中要区别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一般认知特征和个性化要求,将龙江优秀精神的生动案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融入课程,实现整体设计,规划教学内容,选择教育方式,设定教育目标。小学阶段注重培养学生对龙江优秀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的情感基础,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学生了解龙江优秀精神中的英雄人物及其光辉事迹,形成对英雄、榜样的情感认同,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初步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的集体情感。初中阶段注重打牢学生对龙江优秀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的思想基础,引导学生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龙江大地上的伟大成就,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同时引导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理性认知,形成把党、祖国、人民放在心中的价值理念。高中阶段注重提升学生对龙江优秀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的政治素养,通过系统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形成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做龙江优秀精神坚定弘扬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践行者的思想观念。大学阶段注重增强学生对龙江优秀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认同,引导学生系统掌握龙江优秀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关系,了解其中关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发展历程,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凝结出的共同价值追求,坚定学生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理想信念。通过构建龙江优秀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学校一体化建设体系,形成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式的育人模式,推动二者的传承与培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二、构建龙江优秀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三全育人教育体系

龙江优秀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全方位的,构建三全育人教育体系就是要把各类要素聚集起来,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原则,发挥不同主体的育人作用。龙江优秀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培育是一项持久的、全面的、涉及全社会利益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全体教育工作者的支持和参与,才能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宏观层面,教育管理部门要做好统筹规划、定向把关,拓宽教育渠道,围绕一致的教育目标,推动高校与社会、家庭形成联动机制。中观层面,首先高校要动员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管理人员和校领导等参与其中。其次各教育工作者要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二者的培育创造条件和氛围,每位教师要将其中的生动内涵与具体内容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每位管理人员要将其内在要求与价值引领落实到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之中,在全校形成共同关注和全员参与的教育合力。微观层面,课程作为主要载体,在微观层面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课程实践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育人元素,将龙江优秀精神的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各教学环节,明确各门课程的独特育人作用,将二者的具体内涵与精神实质融入课程的教学设计之中,实现各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同时,重视发挥校外力量,龙江优秀精神的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不仅是高校的任务,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高校应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寻求社会多种途径的支持和帮助,如主动与家长和社区工作人员、新闻媒体等取得联系,获得他们的支持,或在学生实习期间对实习单位提出相应的培养要求与监督职责。总之,龙江优秀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顺利进行,需遵循系统性原则,构建三全育人教育体系,将此项教育活动看成持续的、系统的社会工程,充分发挥教育管理部门的引领作用和高校的主导作用,激发全社会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使龙江优秀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取得实效。

三、建设龙江优秀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校园文化浸润体系

龙江优秀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不是仅仅依靠教学、课堂这种具体的教育形式所能完成的,更需要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等隐性的教育形式的相互配合。高校通过推进龙江优秀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校园文化育人体系的形成,让校园文化成为有效的育人载体。在推进校园文化育人体系的过程中,高校应按照龙江优秀精神的精神内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内涵,明确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案,在学生中营造出一定的文化氛围,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二者的传承与培育的教育内容。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和设计活动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这样才能使学生对二者的价值有更深刻的认识,教育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一是创造适应培育目标和内容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充分利用具有感染力的集体生活氛围,通过寓教于“文”、寓教于“心”、寓教于“情”的积极健康的活动,将教育内容悄然渗入学生的心田。二是重视“无讲台”的教育,在隐性的文化教育环境中施教,改变居高临下的权威式的训导方式,避免学生产生逆反、戒备心理和抵抗情绪,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总之,推进龙江优秀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校园文化育人体系,需要坚持渗透性原则,使二者的传承与培育不仅停留在课堂教学的显性教化层面,更应渗透到校园的每一处,渗透到教学、科研、管理、学生活动等各方面,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环境中受到龙江优秀精神的强大感召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引领。

四、完善龙江优秀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守正创新方法体系

龙江优秀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育人方法是实现育人效果的重要保障。应完善龙江优秀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守正创新的方法体系,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创新实践体验、线上教学模式等教育方法。第一,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坚持主体性原则要做到:充分尊重、信任学生,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育活动都应着眼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一是要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为基点,将二者的主要内涵以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现,采取座谈式、探讨式、体验式等多样的教育形式。二是要以遵循学生思想发展规律为原则,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将二者的主要内容与学生文化素养、心理培育等内容相结合,关注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三是要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指导,注意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内在品质和思想素养的提升。第二,创新实践体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3]。因此,龙江优秀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培育要用具体的实践活动承载其中的文化基因和价值理念。一是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将二者的主要内容加以消化吸收,并在内化的基础上躬行践履。二是要突破课堂教育形式的局限,以学生日常生活、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和途径,如充分发挥志愿活动、社会调查、政策宣传、参观走访等各类活动的重要载体作用,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用知识、用热情、用爱心投入到实际行动中,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二者的深刻内涵和真理力量。三是要建立和完善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知体验、情感探索和理论甄别的机会,从而提高龙江优秀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第三,创新线上教学模式。线上教学模式是利用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所进行的理性回应和技术变革,推动二者的主要内涵向互联网体系的延伸,为其注入时代活力,创新教育模式与教育方法。如利用雨课堂、智慧树、学习通等在线教学平台,实施翻转式、混合式、探究式、合作式、交互式等教学方式,催生教与学环境的多元化、方式的立体化、情感的互动化、交流的便捷化和空间的扩大化。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需要一种思想、一种精神力量去强信心、聚民心,而这种精神力量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龙江优秀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龙江优秀精神的产生与发展历经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特殊历史时期,是中国特有的历史传统与精神文化,蕴含了龙江人民宝贵的精神内涵和坚毅的优秀品质,这些精神内涵与优秀品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内容和价值目标。将龙江优秀精神的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充分耦合,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人本性、主体的感召性、方法的恰适性、载体的相宜性、情境的相融性,通过搭建学校一体化建设体系、构建三全育人教育体系、建设校园文化浸润体系、完善守正创新方法体系,推动龙江优秀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成为内在逻辑清晰、外部联系紧密的育人整体,增强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2017-10-18)[2021-02-02].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1028/c1001-29613514.html.

[2]  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EB/OL].(2019-03-08)[2021-02-02].http://www.gov.cn/xinwen/2019-03/18/content_5374831.htm.

[3]  黄相怀,洪向华.让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DB/OL].(2015-02-26)[2021-02-02]. http://cpc.people.com. cn/pinglun/n/2015/0226/c241244-26599382.html.

[4]  王华彪,韩晶.以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耦合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J]. 思想政治课研究,2020(5):77.

■ 编辑∕丁俊玲

收稿日期:2021-02-23                                                         修回日期:2021-03-28

作者簡介:何冰(1981—),女,黑龙江黑河人,黑河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教学改革研究专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耦合路径研究”(SJGSZD2020003);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龙江优秀精神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实践研究”(GJB1421624);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依托龙江红色文化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研究”(JJB1421252)

3584500589265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微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困境与思考
少先队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浅析高职院校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整体合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