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春市数字人才发展研究

2022-03-19张珊姝李钰瑄

中国市场 2022年4期

张珊姝 李钰瑄

摘 要:数字化背景下,数字人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长春市积极推动数字长春建设。文章在生命周期理论下研究数字人才发展,思考如何加快高质量数字人才的积累。构建区域数字人才生命周期模型并总结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从经济、政策、企业和高校四个层面分析长春市数字人才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满足长春数字建设的人才需求。

关键词:长春数字人才;人才发展;生命周期理论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2)04-0021-02

DOI:10.13939/j.cnki.zgsc.2022.04.021

中国高度重视数字人才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多次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随着“数字长春”建设的不断加快,长春市积极促进数字人才发展。本研究在生命周期理论视角下探究符合长春市的人才培养路径,分析数字人才发展的影响因素,从经济、政策、企业和高校四个维度提出针对性建议,对长春市实现数字化转型具有极大的意义。

1 理论基础

1.1 数字人才定义

目前数字人才并没有明确的定义,OECD将数字经济所需要的ICT技能分为三类:ICT普通技能、ICT专业技能和ICT补充技能。大多数研究机构将数字人才定义为拥有ICT专业技能的人,文章也沿用这一定义对数字人才进行研究。

1.2 生命周期理论

随着科学的发展,生命周期的应用已经扩展到政治、经济、环境等多个领域,并衍生出包括产品生命周期、企业生命周期等更为广阔的理论研究框架,其中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最为广泛。20世纪50年代,马森·海瑞尔首次提出“企业生命周期”的概念;伊查克·麦迪思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企业生命周期模型,将企业细分为10个阶段。

文章研究的区域数字人才生命周期是在生命周期理论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定义的,将特定区域视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数字人才的成长规律划分生命周期。一个区域的内部关系盘根错节,地方政府、企业、高校对人才的发展均有一定影响。因此文章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从特定区域的整体角度来探析区域数字人才的发展过程,通过考察企业和高校等组织发现数字人才发展的内在规律;二是剖析区域数字人才发展中的动力机制,特别是从经济、政府、企业、高校四个方面分析其内在原因,对我国培养数字人才以及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意义。

2 区域数字人才生命周期模型构建

2.1 理论模型

文章参考管理学领域内应用最为广泛的“四阶段模型”,结合数字人才发展特点,将区域具体到长春市,根据长春特殊的地理位置、政策和发展现状,将长春数字人才的发展阶段划分为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和复杂期,以此建构区域数字人才生命周期模型。

2.2 区域数字人才生命周期各阶段特征

(1)起步期。各方面的发展在起步期仍处于觉醒阶段。此时区域各部分仍较为分散,数字人才匮乏,缺乏数字转型意识和创新动力。一方面,数字经济发展缓慢,同时政府敏感度不高,对数字人才培养的重视不足;另一方面,高校和企业沟通不畅,高校由于课程设置和资源配置等使得人才市场供需不平衡。

(2)发展期。经历起步期后,公众数字意识逐步加深,区域数字建设加快。政府意识到发展数字人才的重要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对人才的选择标准不断提高;高校开始开设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数字化能力。但总体上数字经济的带动作用不强,数字人才仍然供不应求,质量有待提高。

(3)成熟期。随着数字化不断推进,区域数字人才培养体系已比较成熟,社会各界经历数字化转型的磨合期后,配合度较高。数字经济稳步推进,带动数字人才快速发展;政府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创建更多科研平台支持数字人才发展;高校和企业达成多方位合作,以企业需求为基础,实现数字人才高质量精准培养。

(4)复杂期。复杂期根据区域的政治导向可划分为三种情况:人才创新阶段、稳步发展阶段和衰退阶段。成熟期积累了大量高素质的数字人才,数字人才的培养达到瓶颈期。若政府突破创新,那么数字人才发展有望打破瓶颈,开创新局面;若政府仍执行之前的政策,数字人才在短时间内可以维持稳定,但会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而逐渐走向衰退;若发展期的潜在问题不断浮现,数字人才的发展将面临重大危机,发展进入衰弱阶段而不得不进行改革。

3 长春市数字人才的定性测评

3.1 长春数字人才发展水平总体概括

(1)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通过GDP和人均GDP来分析长春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从2010—2019年的数据来看,2019年,长春市GDP为5904.1亿元,人均GDP为78456元。长春市经济发展曲线较为平缓,增长率低迷,经济活跃度较低,这可能與长春市传统产业定型而新兴产业稀少有关。

(2)高新企业发展评价。关于长春市高新企业认定的数据非常稀少,说明长春对该指标的认定没有足够的重视,数字化企业总量较少,缺少领军企业,不利于数字人才发展。从现有数据来看,2018年年末,长春市共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4229个,从业人员5.3万人,比2013年年末下降10.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591.0亿元,比2013年年末增长13.5%。

(3)高校人才发展评价。长春市学校数量众多,拥有普通高校37所,其中在读研究生4.9万人,普通本专科在校生49.8万人,但是全国数字人才研究生以上学历(硕士、MBA)的比例达46%,长春数字人才的比例却只有10%左右,符合数字人才要求的占比不大,质量参差不齐,不能有效满足社会对高质量数字人才的需求,使得长春出现了难以吸引、留住人才的困境;在R&D经费投入上,长春市一方面受GDP限制对科研投入较少;另一方面对科研投入仍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3.2 长春市数字人才生命周期阶段定位

长春市受区位限制,数字经济发展程度较低,带动作用不强,数字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其发展需要;但政府已经意识到培养数字人才的重要性,在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方面都稳步提升,为数字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企业和高校方面也加快了数字人才的培养速度。通过以上分析,文章认为长春市正处于区域数字人才生命周期的发展期,并将在该阶段持续较长时间。

4 长春市数字人才发展建议

4.1 加强数字经济带动作用

数字经济已渗入国民经济的各领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长春市的数字化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数字化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因此长春市政府应抓住时代机遇,充分利用长春的资源优势和工业基础优势,激发数字经济的发展潜力,加强数字经济对数字人才培养和发展的带动作用。

4.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长春市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利用高层次平台载体聚集数字人才。在注重人才引进的同时,也要提高对本土人才的重视。长春市可以依托引进专业人才和先进的科研设施,提高长春本身的吸引力,实现数字人才的本土自主培养,减少人才流失,使得本土人才安心的“留下来”,共同推进数字长春的建设。

4.3 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

目前长春市多数企业已经具有數字化转型意识,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领军企业;同时,数字产业氛围尚未成形,对人才吸引力有限,使得企业吸收数字人才的成本十分高昂。因此,企业要完善内部的人才培养和评价机制,还需要与高校进行校企合作项目,以解决企业内部培养周期较长、储备人才不足而外部引进成本较高的难题。

4.4 完善高校人才培养体制

高质量数字人才的培养需要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需要长春市进一步加大对高校的软硬件建设,不断扩大教育规模,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数字人才。同时,要校企交流沟通,以行业需求为标准,针对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调整现有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实现数字人才的高质量精准培养。

5 结语

当前,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正在进行,国家宏观政策的导向为长春市数字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因此更需要结合长春市数字人才发展现状,把人才工作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充分调动长春的资源优势和工业基础优势,吸引高层次人才流入,推进数字长春建设,实现数字人才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景华,黄姝菡,张帅帅.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生命周期划分及发展重心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4):64-68.

[2]罗滢渊,孙俊聪,周玉,等.湖北省开发区转型升级路径研究——基于改进的生命周期理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4(2):268-278.

[3]吴禀雅.赋能数字经济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科技视界,2020(12):98-100.

3510501908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