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角下技工院校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

2022-03-18陈秀珍

文教资料 2022年24期
关键词:技工育人思政

陈秀珍

(广东省华立技师学院,广东 广州 511325)

我国现阶段教育改革的重点是积极探索适合新时代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重视学生的思政教育,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政治觉悟,实现立德和育人的双重目标。[1]总体而言,现阶段的思政教育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标准的体系。思政教育体系包括开展思政工作的整个过程中能够互相联系的各种教育要素,作为一个动态开放的体系,不仅包含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也包含评价内容和保障体系等若干子因素,因此需要将所有的元素进行整合,才能进行有效的评价和认知。[2]

一、技工院校思政教育体系建设的现状及意义

技师学院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综合基地,承担着培养预备技师、高级技工的任务,也是面向企业职工开展技师和高级技师提升培训与研修、考核与评价的重要平台。技工院校培养的技术人才遍布社会的各个行业,是推动社会技术发展的基础,因此技工院校的思政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通过思政教育提升技工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职业岗位中实现长远发展,更能够让社会实现良性发展。

(一)技工院校思政教育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

但目前技工学校思政教育开展的现状不容乐观。本研究针对广东某技工院校的1000 名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兴趣进行问卷调查,实际收回982 份,其中男生514 人,女生468 人,汇总得到的学生学习兴趣调查情况如表1 所示。

表1 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兴趣调查情况表

由表1 数据可以看出,该校大半学生对于学习思政课程的意愿并不强烈,普遍兴趣不高,绝大部分学生是出于课程要求。为了解决当下的困境,有必要引入新思想重新构建技工院校的思政教育体系。

(二)技工院校思政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1. 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技工学院里建立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可以有效支持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人才需要。建设思政教育系统是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手段,可以将优秀的思想政治理念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把思政教育的作用落到学生实处。[3]现阶段技工学院中的思政教育工作不管教育内容还是方式都相对单一,难以推动思政工作教育效率提高。在技工院校内开展思政教育,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思维上形成自我认知,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4];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利用课堂这一教育渠道,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激发学生实现自我需求,有效促进技工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创新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从现阶段教育改革的发展进程来看,多数技工院校已经出台了符合本校情况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秉持一体化的思政教育理念,突出以德为首的教育宗旨,在学校内进行思想教育,引导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校专业课程教育工作有机融合。[5]建设思政教育体系,才能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能够具备开拓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三全育人视角下技工院校思政教育体系构建的方法

(一)动员全体教职人员,实现全员育人

目前技工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对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关注度不够,因此在进行思政教育时,会出现不平衡和不协调的现象。[6]以三全育人的视角为前提,对技工院校中的思政教育体系进行重新构建,需要对院校内的教师团队进行动员,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工团队的力量,实现全员育人的目标。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核心主体,应当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思政教育环境,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增强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政治觉悟。另外,无论是专职教师、辅导员还是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可以根据职责的不同,充分发挥各岗教师的优势。[7]首先,技工院校的专职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强化其个人的思想品质以及专业认知能力,并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其次,辅导员在院校中不负责具体课程的教学,但却贯穿学生学习生涯的始终,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帮助学生面对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起到引导作用。再次,院校内的团委以及各行政单位要相互配合,认清自己的工作职能,按照自己的工作能力分配工作任务。最后,管理及后勤老师是为学生的生活提供保障的重要部分,需要切实做好本职工作,以更人性化的处事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学校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实现以管理育人、以服务育人。

(二)设计完整教育体系,实现全过程育人

在当前发展势态下,以三全育人的育人理念为基础,为了更好地建设技工院校内的思政教育体系,需要持续加大思政教育的投入,全面推进技工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将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贯彻学生教育和成长的全过程,以此充分发挥学生思政教育课程的主导作用。学校应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制定思政教育的长期目标及各教育环节的短期目标,组织思政教育专职教师根据技工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在教材和教案设计中引入思想政治育人要素,使教育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领会并接受。此外,还需强调课堂教育对思政教育培养的作用,教师可从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入手,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始终,实现思政教育的全过程育人。教学方法的改进应按照科学的规划方法进行,根据院校内学生的思政水平,合理配置思政教育课程,建立适合技工院校学生的思政教育体系。在三全育人的视角下,技工院校要严格遵循学生的思政教育发展规律,积极在院校内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将思政教育的工作目标和日常工作任务进行有机结合,全面贯彻教书育人和管理育人以及环境育人的思想。

(三)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实现全方位育人

在技工院校内打造三全育人的思政教育框架,促进技工院校内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不仅要重视思政课程的连贯性,也要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管理,关注院校内学生的思想变化和心理变化。教师可以将先进人物事迹融入课堂教学中,利用鲜活的实际事例来引导院校内学生的思想,加强院校内学生对社会政治的认知。技工院校内的思政教育工作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还要通过实践课程向学生传播思想正能量,指导学生树立真正的社会责任感和认知能力,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更加具体化,持续推进思政教育工程落到实处。专业课的老师应对课程特点加以分析,将思政教育工作与课程内容加以整合,进一步发掘其中蕴藏的思政教育因素,使之融入课程教学中。辅导员要充分发挥其在思政教育全方位育人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共同完成技工学院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构建。

三、技工院校思政教育质量提升策略

技工院校的学生思想较为活跃,而思政课程本身实践性较并不强,多以理论为主,其内容难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想提升技工院校思政教育质量,教师和校方首先应先思考如何丰富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师也应充分认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端正教学态度,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技工院校的思政教育质量。

(一)丰富思政课程教学内容

教师是技工学院思政教育课程建设的核心环节,在现阶段技工院校的思政教育体系建设中,要想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应克服授课内容单一的短板,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借鉴国内外教学案例、引用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能按照传统的灌输型教育模式,杜绝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对技工院校内的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正确引导。因此,在思政课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传统的灌输型教育方式作出调整。此外,技工院校的课程多注重技术培养,教师应探索思政教育与技术教育相融合的教学方式,加大思政元素的挖掘力度,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丰富教学内容,才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在思政课程教育中不断推陈出新,推动思政教育的进步。

(二)提升思政教育教师的认识程度

思政教育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阶段,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发展,教育的方法、技术都在不断更新换代。因此,要想提升思政教育质量,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对于思政教育的认识程度,只有思想认识到位才能更好地落实到教育工作中。技工院校应建立内部的教师交流机制,让思政教育教师和专业教师进行工作交流,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以便于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提升教学质量。

四、结语

本文从分析思政教育体系建设的现状及重要性入手,探讨现阶段技工院校内思政教育体系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构建新的思政教育体系的必要性。基于此,提出在三全育人视角下全新的技工院校思政教育体系构建方法。通过动员全体教职人员、设计完整教育体系以及推动课堂教育改革等策略,完成技工院校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实现技工院校思政教育的全员、全过程及全方位育人。

猜你喜欢

技工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从技工到英雄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拓展技工教育发展空间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研究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