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奥会CGTN推特国家形象自我建构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话语分析

2022-03-18华,邱

文化与传播 2022年4期
关键词:主题词语料库

苏 华,邱 怡

关键字:CGTN;北京冬奥会;国家形象;话语分析;语料库

引言

全球信息资源西强东弱的格局短时间难以改变,中国形象很大程度上处于“他塑”状态,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是新时期的重要课题。第24届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至2月20日在中国北京举办,作为国际体育盛会,北京冬奥会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从举办前的筹备到举办的过程、从赛场内到赛场外,都是中国媒体对外传播展现中国形象的机会。

CGTN中国环球电视网是中国面向全球播出的新闻国际传播机构,成立于2016年12月31日,其推特账号@CGTNOfficial,创建于2013年1月,拥有1400万左右粉丝量。对北京冬奥会的报道是CGTN有史以来投入最大、形式也最为丰富的一次国际传播工作[1]。CGTN作为中国致力打造的国际传播旗舰媒体,它如何围绕北京冬奥会进行传播,其效果如何,值得深入研究。

话语分析是考察媒体内容的重要研究路径,将新闻文本作为话语对象,通过深层考察可以揭示话语的生产过程。“所谓话语,指的是对主题或者目标的谈论方式,包括口语、文字以及其他的表述方式。”[2]话语分析一直饱受争议的问题有:样本量过小缺少代表性且研究者主观先行、客观不足、功利性研究等,语料库方法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为话语分析的这些问题提供了完善思路[3]。有学者陆续证明了即便是非常简单的CL工具(语料库语言学)也能够对揭示语篇中隐含的意识形态大有助益[4]。语料库的作为空间主要在于上下文和互文语境中对语篇成品进行分析,对大量的已经实现了的意义表达方式进行批量处理,在低级阶进行词汇语法分析。

语料库研究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范式。语料库方法是以真实的语言样本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工具和概率统计方法,从宏观的角度对海量语言事实进行分析的现代化语言研究手段[5]。语料库工具能够以各种方法分析数据,帮助人们更清晰地辨别语言型式,词频、主题词、搭配、索引分析和话语韵等,能清晰地呈现文本分析语境的信息,便于分析话语的呈现,语料库也逐渐被应用于话语分析中[6]。

较早的媒介语料库建设是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和富士通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得到人民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的许可后,其从1999年4月起共同制作1998年全年2600万汉字的“人民日报标注语料库”[7]。早期的一些研究虽然没有利用语料库自动处理技术,但已经建立了相当规模的语料库;另外一些研究还在一定规模的语料上做了词汇或其他单项参数的分析,或是在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比较容易观察的表层结构统计。

随着语料库媒介话语分析逐渐兴起,出现了许多对中外媒体的新闻语料研究,在研究重要议题的国内国际媒体传播时,语料库也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载体,在进行社会议题研究时,语料库在大数据时代的优势逐渐体现。大数据时代的语料库方法正逐渐显示出其机器学习的优势:“传统的文本分析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对样本数量的宏阔和数据挖掘深度上的双重要求,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在数据新闻、舆情监测和学术研究等领域都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8]

本研究旨在对报道进行语境视角的分析,基于语料库计算机技术并结合语境对CGTN有关冬奥会的报道内容进行话语分析,研究其话语特征型式,并结合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背景语境进行阐述,总结CGTN在冬奥会背景下对中国形象的构建,最后参考传播的效果提出今后自主构建中国形象的建议。

一、样本选择与研究思路

在社交媒体发展迅速的背景下,推特成为国际社会获取新闻及参与讨论的平台,其中话题“#”的形式更是成为一种常见的发帖标志,代表对同一事件的共同关注。本研究通过API(应用程序接口)爬取CGTN账号内2022年2月27日前“#Beijing2022”话题下的所有推文作为研究的文本内容。为了保证样本的科学性,笔者对账号内容进行了整体浏览,发现虽然发布的推文还有“#Co untdowntoBJ2022”“#WinterGamesChallenge”“#B ingDwenDwen”等话题,但“#Beijing2022”作为统领话题在大多数情况下与其他细分话题一同出现,将“#Beijing2022”作为内容抓取话题具有代表性,涵盖了大多数内容。

“#Beijing2022”话题推文最早出现于2017年12月15日,本研究从推特抓取得到从2017年12月15日至2022年2月27日共1203条推文,赛前(2017-12-15至2022-02-03)共发布844条推文,赛中(2022-02-04至2022-02-20)17天内发布336条,赛后(2022-02-21至2022-02-27)7天内发布23条,共同组成了30185个词符(tokens)的媒体目标语料库(MC)。为便于历时性分析,本研究将语料库分为3个子语料库,分别为MC-1(赛前)、MC-2(赛中)、MC-3(赛后),词符量依次为 20830、8790、565。

本研究将样本导入AntConc4.0.5语料库分析软件,首先对语料进行总目标语料库高频词分析,从词语的本身意义、引申意义及在报道当中的潜在意义等方面进行考察;其次对三个子语料库主题词分析,通过词语、关键值、频次分析不同时期的报道主题;最后结合媒体推文的报道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在国际传播中中国形象塑造的建议。

二、研究与分析

(一)报道态势分析

北京获得冬奥会举办权是在2015年7月31日,目标话题下最早的报道出现在2017年,以文字加图片的形式介绍了名为“Winter Dream”和“Flight”的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CGTN此后也连续不断地报道北京冬奥会,但数量都较少。直到2021年10月,数量开始逐渐攀升;到了2022年,每天有10条以上的有关报道。北京冬奥会比赛期间,CGTN持续报道,话题下日均最高推文条数达到52条,日均最低有9条,赛后也保持了一定数量的后续报道,如图1。

图1 推文日均数量折线图

(二)高频词分析

高频词是单纯由词的出现频率计算排序的结果。本研究将目标语料库MC导入AntConc,使用其中的“word”功能计算高频词,并分析其中具有实际意义的实词,对实词进行语义分析,结合“File”功能研究各实词在CGTN报道中表示的意思,理解背后的深层话语实践,深入话语了解CGTN对冬奥会背景下中国形象的建构。由于是围绕CGTN北京冬奥会的报道,因此“Beijing”“winter”“Olympi cs”“Olympic”“games”“CGTN”等词不考虑在内。北京作为举办地,在语料库多体现为“Beijing2022”的标签话题(tag),频次异常高,故暂不予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高频实词出现频率最高的是“China”,共出现了266次,“Chinese”在报道中出现145次。这两个词在报道中主要用来表示与中国北京冬奥会相关的人和事物。CGTN在报道中多角度呈现中国形象,从中国办奥的具体措施到中国文化与冬奥会的融合,从选手的准备到夺金时刻,从中国奥委会主席发言到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家外交部发言人及中国大使发言,建构内涵丰富的中国国家形象。“president”除了在报道中表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外,还表示国际奥委会主席、其余国家/地区/组织的主席/负责人。CGTN不仅通过报道各级奥委会及滑联等专业机构负责人对北京冬奥会的正面评价来塑造中国形象,还报道了具有政治意味的他国总统对北京冬奥会的支持,展现了中国在国际上友好的大国形象,用事实来表达中国的态度:“中国原来就没有向相关的国家发出邀请,他们的官员来或者不来都一样将看到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9]

表1 MC高频词实词Top30

值得注意的是:“U.S.”在高频词中排序第二十五,主要用来表示美国雪橇队(the U.S.Luge Team)、美国运动员如花滑运动员(U.S.figure skater)、美国呼吁抵制北京冬奥会(U.S.call for boycott of Beijing2022 Olympics)。CGTN在提及美国时,报道外交部发言人的讲话,直指美国针对北京冬奥会的污名化以及外交抵制行为是一场闹剧[10];同时报道其他国家地区体育界或官方对美国做法的批判,定性美国的做法是不道德、不得人心的反和平之举,以此反击美国污蔑抹黑言论的报道,维护中国和平正义的形象。此外,CGTN也较为全面地呈现了美国运动员在内的各国各地区运动员们积极备赛的情况。

“ski”是排序第四的高频词,这个词在报道中主要用来表示中国办奥的硬件准备,如国家跳台滑雪中心(National Ski Jumping Center)、太舞滑雪场(Thaiwoo Ski Resort)、比赛项目(Ski jumping)等,主要介绍中国在滑雪比赛方面的硬件设施,以此来建构中国实力雄厚的国家形象。

(三)主题词分析

主题词与高频词之间虽有一定联系,但有显著区别,高频词是对语料库的单独分析,根据词语出现频率的高低进行排序,而主题词是通过对比分析自建语料库与参考语料库得出具有显著性的词,这些词往往比高频词更能体现语料的主题分布[11]。

本研究将自建目标语料库MC-1、MC-2、MC-3分别导入AntConc语料分析工具,选择内置参考语料“AmE06”作为参考对照语料库,此语料库拥有1017879个词符,能满足分析需求。利用“Keywords”功能,按照“keyness(likelihood)”计算出关键词,利用“KWIC”和“File”功能,结合定性文本分析理解各主题词。基于twitter作为社交媒体的短推文多而杂的性质,本研究将根据主题词进行报道主题归纳。

本部分的主题分析按照赛前、赛中、赛后三阶段进行(见表2),先通过主题词对报道主题进行归纳,并深入分析该主题内容,此外还基于各主题下所有主题词的频次进行估计去重,以计算该主题的占比。

表2 赛前(MC-1)主题词及各主题占比

1.赛前(MC-1)

从表2可以看出,奥运硬件建设的主题报道频次最高,主要涵盖各比赛场馆、制冰制雪、奥运村、新闻广播中心、医疗诊所、交通车道等的建设情况报道。除此之外,奥运软件建设、中外各项目及运动员和友好大国这三大主题报道都较为显著。会徽、吉祥物、冬奥旗帜交接、奥运圣火仪式及火炬传递、新闻会议、纪念币发行、志愿者招募等都是软件主题的重要内容。在对运动员的报道主题中,从单个个体逐渐过渡到整个运动项目的情况报道。在友好大国主题中直接回应所谓“外交抵制”事件,展现中国的和平友好态度及获得的广泛国际支持。疫情防控主题主要报道了中国在防控疫情上的准备,包括官方疫情通报、部署机器人协助防疫、实施闭环管理等。此外还有绿色奥运、奥运与中国发展、奥运项目科普、奥运主题曲宣传片纪录片、中国文化与奥运等内容报道。

2.赛中(MC-2)

从表3可以看出,赛事是最主要的主题,CGTN对比赛情况进行了实时报道,包括具体项目进行情况、获奖选手表现、中国健儿赛场表现等,展现了如火如荼进行中的冰雪赛事,呈现了中国的冰雪实力。科技专业办奥主题聚焦智慧、先进技术应用,通过报道机器人助力办奥、赛场高清摄像头使用、绿色能源使用、火炬中微火使用等内容,展现中国的科技强国形象。开闭幕式主题通过实时报道现场情况,展现震撼人心的大场面,呈现了国际共襄盛事的欢乐场景。外交大国主题通过报道各国政要应邀参与开幕式、对中国表示支持的言行,体现中国在国际上获得的广泛支持。吉祥物、防疫主题同样是赛中报道特色,前者主要是围绕“冰墩墩”这一火热吉祥物的报道,以此促进中国文化出海,后者是对中国防疫办赛的具体细节和国际对中国防疫举措肯定的报道,展现中国强大的疫情防控能力。

表3 赛中(MC-2)主题词及各主题占比

3.赛后(MC-3)

从表4可以看出,赛后的主题报道中,主要是赛事总结主题报道,总结了此次冬奥会的举办情况。闭幕式主题通过报道闭幕式的过程、场景,呈现冬奥会结束之际的共情时刻,同时从闭幕式的具体场景如“折柳”等出发深挖中华文化内涵,既展现了中国闭幕式“表面美”,也体现了“深度美”。友好大国主题依旧显著,报道了各国政要纷纷到场参加闭幕式、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友好交流、祝贺中国成功举办冬奥会等内容,展现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疫情防控主题主要总结中国在冬奥会期间的防疫举措,体现有效的疫情防控保障了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残奥会主题报道了中国队备战冬残奥会的情况,展现了下一阶段的比赛即将开始,而中国正时刻准备着的状态。

表4 赛后(MC-3)主题词及各主题占比

三、研究发现

中国要提升国际话语权,打造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媒体,主流媒体是重要主体,CGTN更是其中的排头兵。通过对冬奥会有关新闻话语的深入分析,本研究分析了当前中国形象在特定语境中的建构,总结了北京冬奥会议题下中国主流媒体对国家形象的自我建构。

第一,合作友好大国的形象。冬奥会正式开始前有政客恶意炒作所谓的新疆人权事件,从而引发国际舆论讨论,外国以此抵制北京冬奥会,相关政要言论一度甚嚣尘上。以美国为首的一批国家污蔑中国,将体育政治化,实际是为了达到其遏制中国发展的目的。CGTN通过报道相关专业人士的解读、友好国家的态度、解读谣言的传播等揭示此事背后的意图。后续又报道了国际上大批政要官员对北京冬奥会的支持,对中国或习近平总书记的祝贺等,表明虽有一小批国家政客对北京冬奥会进行外交抵制,但是更多的国家及地区都在积极参加北京冬奥会。此外,中国邀请各国共襄盛会,秉持“天下一家”的态度,体现了中国一贯坚持的和平、发展、合作的原则,体现了中国提出的“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第二,专业科技办奥的形象。“科技冬奥”体现在科技为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保驾护航,这些都直接体现在冬奥会的赛场内外。国家速滑馆、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水立方、首钢滑雪大跳台等到处都有高科技的身影,这都是科技带来的突破。而且,科技融入了冬奥会生活,如5G信号覆盖了所有场馆和连接场馆的道路、机器人餐厅、防疫机器人等。另外,科技也使绿色办奥成为现实,如冬奥场馆实现100%绿电供应,部分场馆选用了碳排放接近零的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系统,使用可降解餐具代替塑料制品等。赛场内外的一系列科技成果的投入,展现了中国基于专业办赛理念的科技办奥形象。

第三,中国体育强国的形象。作为中国实力对外传播的窗口,CGTN有意识地报道中国冰雪运动的优秀成绩。赛前,报道中国近年来滑雪、冰球等冰雪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呈现中国全民参与冰雪运动的景象,烘托冬奥会的氛围。赛时报道了中国在冬奥会各项目上取得的成绩,包括运动员、团队等,展现了中国冰雪奥运健儿在赛场上的精彩表现。

第四,疫情防控有力的形象。从分析中可以看出,有关疫情防控报道的数量频次并不是特别多,甚至相对较少,但这也正体现出中国对疫情防控从容有力。北京冬奥会前中后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疫情基本保持平稳,但中国并没有放松疫情防控工作。CGTN在赛前报道了官方公布的北京冬奥会疫情防控策略,呈现各方面充分的准备;赛中报道了现场运动员和办奥相关人员身边具体的疫情防控举措,展示冬奥会期间中国如何从日常生活细节出发抓好疫情防控的做法;赛后总结了战胜疫情成功办奥的经验。CGTN结合冬奥会不同阶段重点,呈现了中国成熟的疫情防控经验与能力。

第五,文化底蕴深厚的形象。CGTN在报道中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底蕴和魅力,“同心”奖牌将中国传统文化哲学融入大型赛事中,以丰富的内涵展示了中国的文化沉淀。烟花形状“迎客松”“折柳”及口号“天下一家”等都体现了中国开放、包容、共享的文化特点和优势。赛前迎八方来客,赛中大家众乐,赛后折柳寄情,具有韵味浓厚的文化底蕴。除此之外,CGTN还制作了中国风拥抱奥运的相关特色报道,如古典舞遇上滑冰、冰壶运动与中国盔甲、单板滑雪与中国七弦琴等,将中国古代文化元素与现代奥运元素进行对话融合,展现中国文化的内涵与活力。此外,CGTN还赋予中国十二生肖拟人的特征和属性,以动物生动的憨态为载体展现中国文化特色。

四、构建国家形象的建议

中国的国家形象构建是一个重要且长期艰巨的任务,主流外宣媒体的自我建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传播效果如何,如何使中国形象按照预期深入人心是更加复杂的问题。国际上许多受众对于CGTN的报道持忽视和反对态度,常常质疑或否定CGTN的报道,这也是值得媒体重视的问题。

相比于西方主流媒体的推特账号,@CGTNOfficial的整体影响力还较低,点赞量大多在200个以下,推转大多在50次以下,引用大多在20次以下,评论大多在10条以下且时常出现与报道无关的评论,有的传播数据在少数情况下会出现峰值。

政治与文化等现实条件影响着媒体的传播实践,处于不同政治文化背景下的受众对同一推文也有着不同的理解。首先,围绕冬奥会的一系列政治安排与政治博弈就是媒体重要报道的主题,即使是未提及政治的推文,在评论区中也时常会有用户抨击中国的政治体制与社会的和谐稳定。CGTN的话语仍旧局限在国内报道的体系中,不利于跨文化传播,影响了传播效果。其次,中国国际传播实践一直存在“说了传不开”的问题,政治社会文化的差异十分不利于中国形象的国际传播。中国媒体应持续借国际合作交流之势,线下线上联动配合进行国际形象建构。结合北京冬奥会CGTN的实践经验,对于中国形象的国际传播,本研究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第一,积极回应争议。要突破“回应式”的舆论引导模式,主动关注争议议题,满足国际用户的信息需求。北京冬奥会的报道中,有关所谓“外交抵制”的谣言争论、米卡拉·瓦利耶娃兴奋剂事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议题,都是中国受到较多攻击和污蔑的方面。结合CGTN的报道实践可以发现,中国对于争议问题进行主动回应报道,受到了国际社会较多关注,较为有效地将声音传了出去。如外交抵制议题方面,CGTN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法国不会加入抵制北京冬奥会行列的消息,以此反击那些抵制中国举办冬奥会且不会派官员参加开幕式的言论。但是,有些议题如中国崛起威胁论,CGTN关注较少,在往后的实践中还要注意研判、深入分析、及时行动、创新传播。

第二,关注国际共同话题。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大多数人的共同追求,各国各地区都面临共同的问题,如环境生态、气候问题、和平追求等,国际传播要突破外宣框架,关注世界共同话题。北京冬奥会上CGTN更多报道了国际奥委会等对中国办赛的专业认可,国际上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友好态度、对奥运的祝福等,这是一条非常宝贵的经验。

第三,寻求共鸣与认同。媒体要善于借国际受众了解的人和事,从熟悉处切入进行新闻报道,促进中国形象逐渐嵌入国际受众的认知基模,最终连接汇成中国形象。结合CGTN在北京冬奥会的报道经验,国际传播可以从“显著性”与“接近性”入手进行议题选择,从国际受众的关注中寻求共鸣与认同。如谷爱凌在赛前就是颇具人气的运动员,且在美国长大,对中国人身份具有强烈认同感,对她的报道很容易引起国际社会和中国本土观众的共鸣。

猜你喜欢

主题词语料库
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基于语料库“隐秘”的词类标注初步探究
《老年医学与保健》2017年第23卷主题词索引
基于COCA语料库的近义词辨析 ——以choose和select为例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6 年第五卷英文主题词索引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我校学报第32卷第5期(2014年10月)平均每篇有3.04个21世纪的Ei主题词
我校学报第32卷第6期(2014年12月)平均每篇有3.00个21世纪的Ei主题词
《疑难病杂志》2014年第13卷主题词索引